1、略论“高成本”的经济学涵义摘要:高成本是个相对范畴,依主体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从宏观周期角度看,成本与收入的比例变化是随着经济波动而改变并由此调节波动方向的。在开放系统中,成本既受到要素价格提高的影响,也受到价格水平和汇率变动的影响,更主要的是,追赶型国家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会遭遇到技术差距基础上非同质产品间巨大的收入与价格弹性差异,不仅市场空间遭到挤压,而且有效需求会被大量转移到国外,使企业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并不是我国企业遭遇高成本的最主要原因,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通货膨胀与汇率升值交织,以美元衡量的收入(成本)增长远远快于实际经济增长,致使我国相对优势
2、产业的市场受到更后进国家的有力竞争而不断萎缩,追求生活品质而导致有效需求大量向外转移的结果,这个过程在相当时间内是难以逆转的。 关键词:高成本;收入;经济增长;竞争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3)07003710 近些年来,随着劳动等要素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对劳动保护政策的完善等,工资水平以较快的速度上升,与此对应的则是我国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严峻,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日益明显,人们认为这是“刘易斯拐点”出现而导致我国企业进入“高成本”时代的结果。由此, “高成本”在我国几乎成为一个划分不同发展阶段的代名词并流行于社会。然而,“高成本”的确切定义及其如何
3、影响社会经济等问题,人们却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这无疑会使人产生困惑。因为在将我国定义为进入“高成本时代”的同时,却又没有将那些平均劳动成本或人均收入远高于我国的发达国家定义为高成本社会,与它们相比,两者间绝对量的差距相差数倍甚至十倍,理论上我国还是个绝对意义上的低成本社会,以此就将我国定义为高成本社会,使人产生困惑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主要的是,如果说“高成本”是造成我国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什么劳动成本比我国高多倍的发达国家却未出现这种结果,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而在我国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又是什么等,人们也同样没有回答,这自然会进一步加深人们的
4、困惑。由此,对“高成本”进行严格的定义并探寻它的经济涵义,揭示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就成为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 本文要证明的是,作为一个相对范畴, “高成本”是追赶型国家在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而达到达到一定水平,现有产业受到较低收入或更后进国家的强力挤压而又无力向上有效突破,在传统市场不断丧失的同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又促使有效需求大量向发达国家转移,致使企业整体效益不断下降的结果,我国目前则正处在这个阶段。 一、 “高成本”含义 从经济学角度看,成本是一个相对范畴,其高低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系比较而言的。显然,主体对象不同,成本高低的衡量标准也不相同。对企业来说,如果生产的是同质产品,那么
5、成本高低的参照对象就是其他主要竞争厂商的成本或同行业厂商的平均成本。如果其成本比参照对象高,那么就属于“高成本” ;如果比参照对象低,则属于“低成本”。如果生产的是非同质产品(即垄断竞争) ,即都生产汽车或手表,但技术(包括文化、品牌、时尚等)含量不同,因而满足的对象不同,那么参照对象就是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如果该比例高于行业平均,则属于“高成本” ,低于则属于“低成本” 。显然,不管哪种性质的产品生产,拥有“高成本”的企业的利润率必然低于行业平均利润率,在竞争中会处在十分不利的地位。 对行业来说,由于行业间在产品性质等方面存在不同,相互间的成本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可比较的是各部门之间一定成本所带
6、来的收益,即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因此对行业来说,成本高低的参照对象也就是其他行业或整个社会收益与成本的比例,即成本收益率。自然,也可以用行业利润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的比例来反映。该比例大于 1 时,反映该行业的相对成本低于其他行业的平均相对成本,或者说其收益高于社会平均收益;当该比例小于 1 时,则一切相反。 对整体企业来说,由于没有外部同性质的参照对象,因此成本高低的比照对象主要是企业成本在整个收益中比重的变化。如果比重提高,反映成本上升;如果降低,则成本下降。自然,也可以用净收益与成本的比例,或者是资本利润率的大小变化来反映成本高低的变化。 对一个国家来说,也就是在开放体系中,成本高低变化
7、主要反映不同国家之间成本变化(扣除劳动生产率上升速度)之间的相对比例。假设两个国家之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一致,成本上升速度,或者说以美元计量的人均收入增长较快的国家的成本相对较高,由此竞争力会相对下降(同时还取决于产品性质和收入与价格弹性等) 。若劳动生产率和成本上升速度不完全相同,成本的高低则取决于成本上升速度扣除劳动生产率上升速度后的差额大小,净差额较大者的相对成本高。假设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是 3%,中国是 5%,人均美元收入增长前者是 5%,后者是 10%,那么中国的成本上升速度高于美国,由此反映中国的相对竞争力是下降的。这也就是说,国家之问的相对成本变化,可以通过人均实际增长率
8、与人均美元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相对关系来确定,人均美元收入增长率扣除人均实际增长率后,绝对值较大国家的相对生产成本较高,或者说处在高成本状态。 作为一个相对范畴, “成本高低”也可能反映了一种动态的变化趋势。如某厂商或一国厂商的平均成本,相对其他生产同类商品的厂商或国外主要竞争厂商的平均成本上升速度更快。正如我国当前许多商品的厂商,相对某些更发达国家的厂商来说,虽然绝对生产成本仍然较低,但上升速度却远远快于后者,因而竞争力不断下降。我们目前“高成本”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指我国制造业的成本上升速度快于其他国家,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因此下降。 显然,无论哪种情况, “高成本”反映的都是“低收入”或者是与
9、“低收入”相对应的一种状况,即使成本不变,收入降低也意味着成本的提高。不过要注意的是,不同主体的“高成本”内容及其决定因素等是不完全相同的。如对企业来说,成本高低反映的是行业内不同企业间的技术和劳动生产率差异,这个差异是由技术性因素决定的,由此技术进步速度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对行业来说,排除政策性因素, (相对)成本高低的变化则与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速度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反映的是各行业之间在经济系统中的比例结构状况及其变化,即处在过剩或相对过剩状态的部门会出现“高成本” (或“低收益” ) ,而处在短缺或相对短缺状态的部门会出现“低成本” (或“高收益” ) ,这也就是说,各部门之间的相对
10、成本或收益,是由它们之间在经济系统中的比例结构状况决定的。对整个资本或企业整体来说,成本高低变化反映的是企业整体与基本要素所有者之间分配关系的改变,同样是与技术因素无关的。对国家来说,成本高低的变化反映的是一国在国际上的相对竞争力变化,这种变化既可以由技术性因素引起,也可能由政策性因素引起,甚至有可能因不同的通货膨胀率所引起。因为在一定范围内,通货膨胀率与汇率成正比,即通货膨胀率较高国家的汇率会升值,而国际间成本的比较是以名义美元为标准计量的,所以一国名义上的通货膨胀会推高该国的成本,降低竞争力。 二、 “高成本”的经济学涵义 虽然所有层次的“成本”都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但如上面指出的那样,
11、单个企业和行业等微观主体的成本高低变化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和结构非均衡变化所致,从整个社会看,彼此之间会相互抵消,不是当今社会关注的导致整体企业生存状况恶化的“高成本”范畴,因而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这里我们以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循环经济模型,即厂商与居民户两个主体与产品与要素两个市场相统一的模型为基础,以厂商的收入(产品市场的销售收入)与成本(对要素和政府的支付等)关系来分析高成本的内容。显然,这种关系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国民收入核算与总供求关系的。 在宏观层面,假设一国经济体系相对封闭,且总供求相等(这意味着消费倾向、投资率和资本利润率等都不变) ,那么成本的高低,无论对国家或
12、企业整体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这是因为,由企业整体支付的工资、利息、地租等成本,会通过消费和投资等支出产生的等量有效需求(收入)返还到他们手中,即企业与要素提供者之间形成收支相抵的关系,在利润率不变的条件下,企业所得与要素所得的比例也同样不变,所以无论名义成本是高是低,各种宏观比例关系都是不变的,其中发生变化的仅仅是各种名义价格水平,如要素价格水平和商品价格水平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工资水平的绝对高低对企业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因而高成本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工资水平。 但是,实际经济既不是封闭的,也不总是均衡的,由此成本的高低对企业来说就绝对不是一个名义量值,而是决定着效益好坏从而决定宏观经济运动
13、方向的关键,这也就是说,宏观经济运行方向是由微观机制决定的。 (一)周期波动中的“高成本”涵义 虽然“卡尔多程式”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各种宏观比例关系,如工资占收入的比例、资本产出系数、资本利润率和消费倾向等在长期是稳定的,因此可得到总供求也是相对均衡的,但我们知道,中短期,尤其是朱格拉周期中每个时期的总供求都是不相等的,由此才产生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反映企业整体与基本要素供给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即利润与成本之间关系的非均衡变化。 在中短期,整体企业角度的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之所以会随着经济波动而变化,是因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一种随经济波动而不断调整收入与成本关系的作用机制,这种机制保证了经济系统
14、的动力但又不失其基本稳定性。 从绝对收入假说知道,短期内边际消费倾向具有下降趋势,由此会产生消费倾向与收入水平的反比变化,这种性质决定了企业成本会出现与经济周期同方向的变化,收入则出现与周期反方向的变化,从而效益会出现反周期现象。假设工资水平等要素收入较低时的平均消费倾向是0.9,那么企业与要素所有者之间的每 1 元交易都会产生 0.1 元的亏损(在封闭体系中,这个缺口是通过企业向要素提供者和银行借贷,然后进行投资而得到弥补的) ,随着经济扩张,要素收入,即企业成本会随着要素供给的短缺而不断提高,若平均消费倾向在繁荣阶段下降到 0.8,那么这时企业与要素提供者的每 1 元交易就会产生 0.2
15、元的亏损额。由于成本的高低总是相对于收入多少而言的,因此随着经济的繁荣,必然会产生因要素价格提高和消费倾向下降而出现的“高成本”现象。与此相反,在经济衰退过程,尤其是在劳动力大量失业的萧条阶段,在要素价格的不断下降中,社会平均消费倾向会明显上升,因此会产生企业的“低成本”现象。 众所周知,现代财政制度下的财政收支对经济波动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即随着经济高涨,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却会较大幅度地减少,由此产生不断扩大的财政盈余;而在经济衰退阶段,则会出现收入减少与支出大量增加,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由此对宏观经济产生调节作用。假设财政收支都来自企业,那么很显然,随着经济的高涨,相
16、对于收入(或财政支出)来说,企业的成本必然会大幅度上升;在萧条阶段,随着经济的萎缩,相对于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来说,企业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如果将对外贸易考虑进来,那么企业成本随经济波动而变化的情况则更加明显。这是因为,随着经济扩张中价格水平的不断上升,假设汇率不变,那么出口会不断减少,进口则会不断增加,由此会产生外贸逆差(或者是顺差减少、逆差扩大等) 。这种情况对整体企业来说,意味着通过要素支付形成的成本支出中的部分转移到国外而不能形成企业收入,也就是损失了部分收入,因此相对企业收入的减少来说,成本无疑是提高了。显然,在衰退或萧条阶段则一切相反。这时,因价格水平下降,出口会大量增加,进口
17、则会大量减少,由此繁荣阶段的外贸逆差会转变为顺差(或逆差减少,或顺差增加等) ,这种情况对企业整体来说,意味着得到了一个额外的收入,相对收入的增加来说, (假设不变的)成本无疑是下降了。如果考虑到汇率与周期同方向变化的这个事实,那么外贸收支逆差的变化情况会更突出。 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企业整体的利润率会随着经济高涨而下降。利润率的下降,则会不断减少整个社会的投资需求,因此进一步减少企业收入。企业收入减少产生的利润下降,无疑会在投资减少与利润下降中产生相互加强的作用。相对企业利润的减少,成本占总收入的份额无疑是不断提高的。 以上情况说明,随着经济的扩张,净收入占总产品的份额会不断下降,成本所
18、占份额则会不断上升,当经济规模达到顶点时,两者间的背离也必然达到最大。由此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紧接着繁荣出现的是经济衰退甚至危机,原因就是经济繁荣是不利于企业的,即对企业会形成高成本、低收益,致使企业利润不断下降甚至亏损。由于整个社会的生产是由企业来组织的,因此当企业因“成本”高涨而效益低下时,经济衰退也就不可避免。自然,这反过来也说明,经济相对萧条或不太繁荣对企业则是十分有利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 20092011 年期间经济状况不佳、失业率居高不下、相当部分家庭人不敷出、国家财政极其困难,但美国企业的效益却很好,现金收支状况更是出奇地好。 实际上,企业收入与政府和个人收入反向变化的情
19、况,通过一个反映市场经济各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简单账户体系就可得到充分证明。假设整个体系只有政府、企业与个人(劳动者)三个主体,从经济循环关系可知,它们之间的账户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如企业账户的贷方(收人)与政府和个人的借方(支出)相对应,企业借方(支出)账户则对应政府和个人的贷方(收入) ,当政府出现较大赤字,个人收支状况因工资水平下降、失业率升高和消费倾向上升而恶化时,与它们对应的企业必然会出现盈余;与此相反,在经济高涨,政府因财政稳定器作用而出现盈余、个人收支状况因工资水平上升、失业率降低和消费倾向下降而不断改善时,与之对应的企业收支状况必然是不断恶化的。遗憾的是,有些人竟然理解不了这种最
20、简单的账户关系,认为当前美国出现的“穷政府”与“富企业”是美国政府藏富于民的表现。实际上,这种账户关系反映的是市场经济调节机制通过对分配关系的调节而保持系统稳定性的一种体现。市场经济正是通过企业成本与收入之间关系的非均衡,或者说企业与基本要素所有者和政府之间利益分配非均衡的调节,来获得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而又保持其相对稳定性的。当利益分配的天平向企业倾斜,也就是企业高收益而低成本时,经济扩张;随着经济的扩张,在成本快速上升时,企业收益却会因消费倾向下降、财政盈余增加和投资需求下降等而减少,当两者间的背离达到一定程度时,扩张也就被衰退所取代;随着衰退的发生,财政和居民收支状况发生恶化,利益分配
21、的天平由此重新向企业倾斜,经济重又获得增长的动力。 以上情况说明,在相对封闭系统中,成本的“高低”变化,不仅反映了企业与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而且决定着宏观经济的运动方向,并且两者是一致的,即当利益分配的天平向企业倾斜,或者说成本“变低”时,宏观经济扩张;向利益分配天平向要素所有者倾斜,即成本“变高”时,宏观经济衰退。 (二)开放经济中“高成本”的经济学涵义 在开放系统中,封闭或相对封闭系统中被限制的一些作用会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一些新的因素会增加进来。 在封闭系统中,技术因素只对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发挥作用,但对行业之问及整个经济则作用甚微。在开放系统中,技术因素无论对哪个主体都是生死攸关的。在汇率和价格水平稳定的条件下,技术进步不仅决定着生产成本的高低,而且决定着产品的收入与价格弹性,从而决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