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实践观点探索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调查研究【摘 要】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江苏省内 8 所高校 816 名大学生进行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不足与困难的调查,探索出社会实践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有无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繁荣,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推进。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社会
2、责任感的现状,深入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的不足与困难,积极探索有效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新方法,已成为一个值得高度关注和认真思考的新课题。基于此,我们编写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调查问卷 ,于 2012 年 12 月至 2013 年 5 月,走访相关院校,开展调查取样,形成调研报告。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苏州科技学院、苏州大学、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淮海工学院、江苏海事学院、江苏省2连云港电大等八所院校的大学生,年级覆盖大一到大四,层次涉及本科生、专科生,专业涵盖工科、理科、文科等。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计对 816 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
3、调查,收回问卷 762 份,回收率 93.4%,有效问卷 692 份,问卷有效率为 90.8%。其中,男女生人数分别为 394 人和298 人,所占比例分别为 56.9%和 43.1%,详见表 1。 (二)调查方法 1. 问卷法。问卷共 35 题,涉及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现状的看法、对自身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对自己学业生涯的责任态度、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等,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采集数据。总体上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等;二是大学生自身对社会责任感的主观评价,如对自身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对当前大学生群体社会责任感现状的评价等;三是
4、大学生在具体实践案例中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如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上的具体情境中的责任选择;四是大学生对彰显自身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见与建议。本问卷编制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原因,并探索出以“实践”的观点破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难题的对策。最后对调查数据以 SPSS17.0 社会学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统计与分析。 2. 访谈法。调查组通过实地走访、举行座谈等方式,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以及部分社会学者、心理工作者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看法,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见、建议等。 3二、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
5、社会责任感现状喜忧参半 1. 主流积极向上 (1)在国家情感方面,关注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关注国家政策,具有爱国热情、具有忧国忧民情感。当问到“你如何看待台湾问题?”时,100%的大学生选择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早日回归” 。在问到“你是否关注每年的两会?”时,有 37%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关注” , 有 36%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关注” ,合计达 73%,见表2。在问到“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你的民族自豪感如何?”时,大部分走访对象表示祖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话语权越来越举足轻重,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越来越强。 (2)在社会公德方面,大学生由于受到较
6、为系统的学校教育,对基本的道德准则认识清楚,公德意识较强。在对“你是否在公共场所随意吸烟、吐痰、乱扔垃圾或乱画时?”的选择中,有 74%的大学生选择“从不” 。在问到“对乘坐公共交通时的争抢、拥挤现象,你如何看?”时,选择“反感,是没有素质的表现”和“能够理解,但不会参与”的人占到 74%。 (3)在人际关怀方面,当代大学生多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主动地伸手援手、帮助他人。对“别人在困难时,应尽力帮助”的观点,有 74.9%的同学表示赞同。在问及“对爱心捐款,献血等公益活动”时,86%的人表示“会积极参与”和“在了解活动目的基础上,会积极参与” 。42. 问题不容忽视 (1)有限责任感特点
7、鲜明。在回答“若您的朋友要去做的事是您认为不对的,有违背社会公德,您是否会阻止?”时,回答“会多次提醒其三思而行”的占 62.25%、 “会,但只是说说而已”的占 20.23%、 “认为他有自己的看法,没必要瞎掺和”的占 16.21%、 “无所谓,只要自己不做就行”的占 1.3%。综合可见,持“事不关已”态度的总人数接近 4 成,大学生对他人的责任意识显然不够理想。 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社会竞争的压力下,价值目标上个人利益色彩浓重。在对“努力学习的最主要目的”的选择中,有近 30%的人选择“为了找一份好工作” ,有 50%人选择“为了提高与完善自己” ,而仅有约5%的人选择“为了祖国的繁荣富
8、强和社会的发展” ;在择业时,考虑最多的是经济收入、工作条件、是否稳定、自我实现等个人因素,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则一般处于被忽视的位置。可见部分大学生仅仅考虑个人理想的实现,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 (2)责任感知行脱节明显。在回答“你认为社会责任感重要吗?” 、“你是否会把社会责任感作为检验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条件之一?” 时,均有超过 96%的人表示“重要” 、 “会” 。但在具体实践方面,大学生的回答则透露出不确定性。在回答“你是否愿意做些工作,改变你认为社会上产生的某些弊端”时,选择“愿意,而且正在做” 、 “愿意,但不知道如何去做” 、 “愿意,但是担心没有结果”的比例分
9、别为 2%、21%、19%,总计只有四成。 抛开社会责任感不谈,仅从家庭责任感来考察,当问到“在任何环5境下您是否都会赡养父母?”时,100%的大学生表示“肯定会” ,但当问到“你了解家庭成员的生日吗?”时,不足一成的人回答“都了解,并能准确说出来” 。在回答“你是否会帮父母分担家务事或是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时,回答“经常帮家里做家务事” 、 “经常在外打工以减轻父母经济压力”和“两者都有”的合计没有超过 20%,选择“偶尔会做家务或是打工”的占到三成,选择“很少”和“几乎没有”的占到近一半。综合可见,大学生自认为自己可以承担起家庭责任,但在具体实践中,又未能让我们看到其对责任的承担,责任感
10、的知行脱节现象严重。 (3)责任感自我观照弱化。在被问及“你觉得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严重吗?”时,回答“严重” 、 “较严重” 、 “一般” 、 “不严重”的比例分别为 21%、53%、11%、15%。可见,大学生对当前大学生主体的责任感是存在忧虑和忧患意识的,也认识到现状是令人不满意的。但当问及“你自己是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吗?”时,选择“是”和“基本上是”的人占 93%,选择“有些不够” 、 “差很远”和“不清楚”的仅占 7%。综合可见,当代大学生一方面认为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又都认为自己有社会责任感。看似矛盾的数据上,透露出来的是大学生责任感的自我观照的弱化。 对“服从祖国召唤,
11、投身基层奉献,做出伟大贡献的英雄典型”的态度,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令人尊敬、值得学习。但在对“如果祖国需要你服务西部、服务艰苦地区,你会如何处理?”的回答中,有 72%的大学生表示考虑到家庭等诸方面原因会有所顾虑;18%的大学生会因西部环境恶劣,坚决不去西部作贡献;只有 10%的人有意愿为祖国做贡献,去西6部锻炼自己,建设祖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自我观照的弱化比较突出。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责任承担因素多元多变 1. 多元复杂的社会现实考验着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当前社会正处在经济、思想和文化的转型整合期,各种承载着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亚文化”冲击异常强烈,年轻人在接受
12、民主、自由文化意识的同时,往往过分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这些对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责任担当和社会伦理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造成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在调查“当今多元社会文化思潮下,你更青睐哪种思想?”时,大学生选择比较集中在“独立” 、 “自由” 、 “民主” ,而“传统” 、 “责任” 、 “忠义”的选项则相对较为冷清。 此外,近年来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巨大冲击,人人自危;房价物价天天上涨,工资增速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等等。这些均导致了大学生少了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气,多了份“工资何时涨,房子何时有”的忧愁,这些情况均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现实和功利。2. 理论化的学校培养
13、模式弱化了大学生的责任实践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较明显的包括,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地位不够重视;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优秀校园文化,榜样教育的力量较弱;少部分高校教师的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存在不协调的状况。除此之外,最突出的表现在责任意识教育的形式以单一的灌输式为主,忽视了责任7意识教育的实践功能和实践意义。现实中将这种教育变为一般每周 2 学时的责任知识灌输教育,学生学习只为拿学分,而对于其中课程规定上的若干小时的具体实践环节,也多是通过班级集体到实践基地走过场的形式完成,最后应付式地上交心得体会草草了事。教师在实践目的、实践组织、开展
14、、总结上并没有给予深入指导。在调查中,对“你认为当代大学教育能否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大学生?”的回答,超过 80%的人选择了“不可以”和“很少学校可以” ,在进一步调查原因时,超过 70%的人选择了“学校教育仅停留在说理层面,缺乏有效的实践深化” 。 3. 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偏离了社会责任坐标体系 家庭作为学生成长和实践的第一学校,对孩子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过于传统封建,只要学习成绩好、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孩子就成功了。这就造成家庭物质生活丰富化、孩子心灵沙漠化、责任训练空白化的现象,家庭教育偏离了社会责任坐标体系。在出家门进校门、从学校到学校的线性成长历程中
15、,学生缺乏有效的责任实践,缺乏对社会的有效适应渠道,造成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不能很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更谈不上社会责任的担当。调查中,问及“你认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如何?”时,选择“父母过于宠爱,社会责任感不强”和“个人意识过强,忽视他人感受”的人各占 47%左右,还有约 5%的人选择了“没有直接联系” ,仅有不到 1%的人选择“个人比较独立,社会责任感强” 。家庭教育的观念与环境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影响深远。 4. 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成长惯性削弱了责任认识能力 8从个性发展角度看,大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考大学,等到进入大学之后,他们没有能够从心
16、理上把角色转换过来,社会责任感对于他们而言相对陌生。此外, “90 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已经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性意识,思想里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而不是我应该为别人承担什么,对自己宽容,对别人苛刻,这样的人社会责任感自然不会很强。再者,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不能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能正确面对社会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因而自然就不能形成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对策建议 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喜忧参半,问题不容忽视。要做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需要社会、高校、家庭、学生多方面共同努
17、力。历史已经证明,实践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大学生顺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强自立、襟怀天下的精神风貌。 (一)增强实践育人观念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9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
18、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完善实践育人组织领导 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高校、各级政府等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支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加大经费投入,是工作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高校要统筹安排好教学、科研等经费的投入。同时要加强考核管理,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并定期开展实践育人经验交流会、座谈研讨会等,及时总结推广实践育人成果及先进人物。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强化舆论引导,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的思路举措。 (三)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 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方法,
19、着实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践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多层次多方面开展。同时着力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加入指导工作,积极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性,将培养学生培养成开展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 (四)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 实践育人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要在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等传统建设的同时,加大建设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10践教学基地,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等,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综上,面对喜忧参半的大学生社会责
20、任感现状,积极培养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紧密的教育共同体,将社会实践作为责任感教育有效途径不断丰富,不断拓展,把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继军.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2). 2 沈许龙,龙银成,颜士敏等.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的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 3 刘正浩,胡克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调查及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9(2). 4 李志,裴琳,孟东方.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政治价值取向培养的重要举措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2). 基金项目:苏州科技学院 2010 年校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KY201009。 作者简介:陈琰(1981- )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刘建峰(1977- ) ,男,江苏泰兴人,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综合办主任。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