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探析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的兴起带动了知识共享的研究热潮。大学生是高校知识共享的重要群体,研究其知识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现状与特点,指出影响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并初步探讨了促进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心理策略。 关键词知识共享;心理因素;大学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资源。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基础与关键环节,知识管理的兴起也带动了知识共享的研究热潮。目前学者主要从信息沟通、组织学习、市场价值等角度认识知识共享。从行为学角度来看,知识共享是指知识拥有者帮助他人(知识需
2、求者)了解自身拥有的知识、经验及技能的内涵及从中学习这项知识、经验及技能而产生的互动行为,即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间因知识共享而产生的一种互动行为1。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是知识拥有者群体中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利用以及转化和创新知识能力,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共同致力研究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问题不讨论、有经验不交流、有情感不沟通的封闭现象普遍存在。这与社会所呼吁和强调的创建学习、合作型社会意愿相违背。针对目前有些大学生不愿知识共享、不能知识共享、不会知识共享的现状,本文基于心理学视角,2分析影响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策略,以
3、期对今后有关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研究有所启示。 1 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现状与特点 1.1 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现状 1.1.1 实践领域内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现状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当前大学生逐渐意识到合作共享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共享活动中,特别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的建立为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提供了必要条件,其知识共享的范围、深度也在不断加大、加深。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不会知识共享、不能知识共享、不愿知识共享的问题,分析原因如下:首先,知识共享行为并不能自动发生,知识在其拥有者和共享者之间的交流过程中,受到知识拥有者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共享者接受
4、能力、思维理解能力等因素限制,有些大学生因自身传播知识能力或接受能力等因素限制而不会知识共享。其次,由于知识特性(隐含性、公共性、高成本性等) 、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平台不够健全以及知识共享激励机制不完善、知识共享渠道受限制等障碍,使得大学生知识共享活动不能够顺利进行。最后,作为集知识生产、传播、创新、应用于一体的高校,知识作为其核心资源之一,特别是对于科研类学校,大学生科研成果将直接影响其利益。其中部分大学生由于知识共享意识淡薄,存在个人主义,担心与他人共享核心知识而使自身利益受威胁,具有排斥、嫉妒、保守等消极心理而不愿与他人知识共享。 1.1.2 学术领域内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研究现状随着国内
5、高等教育3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的集中地,已成为知识密集型的社会组织,知识管理作为各高校管理改革的新视角,是影响高校自身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高校对于知识共享的研究意识也逐渐提升,大学生知识共享研究也成为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热点。迄今为止有关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问题研究也取得了较多成果,例如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现状研究2-3、高校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与障碍分析4-5、大学生科研团队的创新与知识共享研究6-7、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自尊等因素与知识共享行为相关研究8等,但这些研究多是从管理者角度浅谈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对策,或是简单地对大学生知识共享现状与影
6、响因素分析研究,其研究深度与质量都有待提升。 2014 年 2 月第 34 卷第 2 期现?代?情?报 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Feb.,2014Vol.34 No.22014 年 2 月第 34 卷第 2 期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探析 Feb.,2014Vol.34 No.21.2 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特点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群体,亦是知识共享的重要群体。其知识共享行为表现出以下特点: 1.2.1 显性知识共享较隐性知识容易达成 Michael Polanyi 早在1958 年从认知的角度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前者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
7、学公式加以表达的知识,即显性知识;后者是指没有被表达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件事的行动中所掌握的知识,即隐性知识9。高校大学生所处环境网络便捷、图书资源丰富,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师生课堂交流、课外校园网络平台等形式,一般容易达成知识共享,而4隐性知识本身就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情境依赖性,特别是大学生那些在学习中长期潜移默化领悟到的专业技能知识,一般难以用言语知识表达出来为大家所共享,其隐性知识共享较为困难。 1.2.2 知识以个体知识形式向组织知识形式转变知识作为知识共享的对象,根据不同的角度可划分为不同的形式,从管理的角度可将知识分为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其中,个人知识是组织知识的基础与源泉
8、。高校大学生一般以寝室为居住单位,以班级、学院划分管理,校园社团、俱乐部等小团体作为其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知识首先在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组织之间传播,通过与教师之间、同学之间、团队之间、学院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分散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的转化与整合。 1.2.3 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受校园文化影响较大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除了受知识特性、自身能力的影响因素外,还主要受校园文化环境影响较大。知识共享的最大挑战是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创新,只有创造一个信任、团结、宽容的校园文化氛围,才是知识创新、共享和转化的关键10。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知识共享的催生剂,自
9、由、平等、开放的文化环境能够促使教师和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知识共享的活动当中,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创新。 2 影响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由于知识本身具有隐含性、高成本性等特性,其知识共享不会自动进行,大学生知识共享一般是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群体中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必然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通过影响主体的自主性、知识获取、竞争与合作、问题解决等方面作用于知识管理11。知5识在大学生群体之间交流、转化、创新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影响大学生知识共享的心理因素研究并不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性 格心理学家克特勒温认为,行为是个人内在心理因素和环境的函数,即一个人的行为是由
10、他的个性及其所处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性格是个性中的重要心理特征,是行为方式和现实态度的统一体。性格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所谓态度就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12。性格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受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比如有的人大公无私,有的人自私自利。大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其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好的性格在知识共享的行为过程中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例如,有的大学生具有很高的知识共享意愿,愿意与周围的人共享知识,而有的同学由于性格的缺点,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垄断、竞争、自我封闭、偏见等心理障碍,会阻碍知识共享的过
11、程。 2.2 信 任由于知识本身的特殊性,显性知识如同浮在水面上的“冰山的尖端” ,是整个“知识冰山”的一小部分;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隐性知识存在于知识拥有者头脑中,有些甚至根本无法意识到,只有当个体愿意共享他们的知识时,才有可能使知识在组织中交流并转化。Davenport(1998)13指出,信任是知识共享中的重要因素,如果组织内的人无法信任他人,则无论有多少技术的支持,结果都会失败。目前,对于人际信任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已经得到了较为深入6的研究。高校大学生由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信任对于其知识共享行为影响更明显,例如在高校大学生各种科研团队中,除了个别“知识利己主义者” ,
12、大多数团体成员个人的知识传播主要依赖组织归属感和成员之间的高度信任14。大学生个体或组织之间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在个人或组织间的知识共享行为。 2.3 动机与需要心理学上认为,个体行为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在许多因素的作用下,受到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需要引起的。而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对于行为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的功能。各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对知识的需求和动机能够促使个体更加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参与实践。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也是在需求动机行为的心理作用下具有选择性和目的性的行为。不同背景、观点的大学生之
13、间能否进行高水平的知识共享关键在于拥有知识的大学生本人对知识的需求与动机,如个体的利益追求动机、自我实现动机、团队情感动机、人际关系动机等都影响着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但不同的大学生因其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对于知识共享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有的大学生由于为了保持在团体中的地位或威信,存在排斥异己、嫉妒、保守的心理,导致他们即使有知识共享的需要也不会表现出知识共享行为。 2.4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 Bandura 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对于参与知识共享的个体来说,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从事知识共享能力的一种判7断,它直接影响知识共享行为或通过
14、激发和维持知识共享意图甚至通过目标设置间接影响知识共享意图来影响知识共享。自我效能感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对知识共享行为的选择、共享目标的设置以及对共享行为的努力程度、坚持性等。大学生在知识共享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其是否有信心克服,认为自己是否具有传播、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等,这些都是自己对知识共享能力的评估。当大学生对自己知识共享行为充满信心,自我效能感增加,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相反,当其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分享、传播、创造知识时,知识共享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阻碍知识共享行为。有学者认为知识共享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共享主体的自我效能15。社会心理学上许多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知识共享行为
15、之间的关系,认为自我效能感与知识共享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16-17。 2.5 其 他个体的行为受其心理活动、外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关影响大学生知识共享的心理因素研究除了上述 3 个主要方面之外,还有人际沟通与组织氛围、自尊等因素。如蔡文娟等(2012)8探讨了大学生世故性、自我表露和知识共享的关系,得出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受到世故性这种人格特质的影响非常大,同时,世故性通过降低自我表露行为,进而降低知识共享行为。 3 促进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心理策略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知识共享群体,其知识共享行为除了受外部环境(如知识共享平台、激励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针对上述大学
16、生知识共享行为的心理因素的探讨,笔者主要针对大学生自身提几点建议,以期对促进8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有所益处。 3.1 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健全者能正确地对待事物,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自我和他人能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并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18。性格作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且具有好坏之分,良好性格的培养能够有助于个体学习和生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其知识共享行为的进行。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高校大学生在培养健全人格过程中,需要树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正确的评价他人与自我、保持积极
17、的心态。面对激烈的竞争,能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学会在与他人合作学习、知识共享过程中提升自我。 3.2 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由于高校环境的特殊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教师与同学。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能够使个人在团体中更加具有安全感、归属感,从而更加信任团体与组织,信任是知识共享的必要条件,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相反,如果双方其中一方对另一方表示不友好、不真诚或发生不利于另一方的行为,就会引起另一方的不安,双方友好关系中止,取而
18、代之是疏远关系或者敌对的关系,不利于大学生个体之间或组织间的知识共享交流。知识共享本身作为一种人际交往中的社会交换活动,是知识共享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当人们的关系处于高度信任的情境中,人们9一般更愿意参与社会交换19。 3.3 优化知识共享动机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的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 U 曲线。同理,并不是大学生动机水平越高,其知识共享行为越容易发生。如果大学生知识共享动机过高,因为过于焦虑、紧张等情绪而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知识共享动机过低,反而会因此不愿意参与知识共享。另外动机可以划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个体自身内部需要而引起的,如有些大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共享活动是希望与
19、他人交流,获得新的灵感与启发从而提升自己能力水平。外部动机是由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如为了获得学校奖学金、达到家长、教师的期望等才做出知识共享行为。为了更好地获取知识,进行知识管理,大学生应该变被动的外部知识共享动机为主动的内部知识共享动机,积极参与知识共享活动,拓展学习思路与研究视野。 3.4 提高自我效能感 Bandura 认为自我效能感涉及的不是技能本身,而是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顺利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国内外众多研究16-17表明自我效能感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强大学生自我能力的肯定,进而能
20、够增强其参与知识共享活动的积极性。自我效能感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改变。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受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和生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20。大学生可以通过增强自我信心,保持积极的情绪,制定合理的成功目标,正确的自我归因,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等途径来提高自我效能感,例如积极的情10绪能够增强自我效能感,而消极情绪会减弱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其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爽,乔坤,汪克夷.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4):502-506. 2邓方云,谈甄.大学生知识共享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
21、1,27(2):152-154. 3杨靖.高校知识共享现状探析以河北联合大学口腔学院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2,25(1):59-60. 4诸葛剑平,史清华.高校知识共享的动因,障碍及对策J.上海管理科学,2007,29(3):63-68. 5刘娟,陶学禹.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对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88-91. 6徐高明.知识共享与创新: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J.江西社会科学,2002, (5):186-188. 7李志宏,赖文娣,白雪.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气氛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4(2):99-102. 8蔡文娟,耿耀国,陈风春,等.大学生世故性,自我表露和知识共享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098-1100. 9POLANYI M.Personal knowledg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 10刘晔.校园文化对高校知识管理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