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促进共同富裕摘 要:当前我国财富和收入分配贫富分化的问题凸显,必须高度重视和落实邓小平关于解决共同富裕的理论。全社会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较快下降、私有制经济大幅上升的根本性变化,是导致贫富分化的首因或根本原因。必须重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壮大国有经济,振兴集体经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采用各种综合调节措施,以便制止贫富分化和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关键词:公有制经济;共同富裕;财富分配;劳动收入;贫富分化 作者简介:程恩富,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从事中外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张建刚,男,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
2、究员,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F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1-0062-06 当前,迫切需要深刻分析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科学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发展规律,以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指导,针对改革开放出现的严峻问题来“调整、充实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策,以便在党的十八大以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和道路。其中,在经济领域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促进共同富裕最为紧迫和重要。 2一、邓小平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 回顾和对照二十年前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我
3、们可以看到,南方谈话所提出的某些重大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财富和收入分配的贫富分化趋势仍然存在,继续偏离共同富裕的目标。邓小平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他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就是通过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认为避免两极分化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关于解决两极分化的时机,他认为,太早这样办也不行,太早了会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还会鼓励吃“大锅饭” 。他设想,在 20 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
4、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他坚信,中国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邓小平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他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看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是否实现这一目标当成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他讲:“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
5、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3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1(P110-111)邓小平鼓励一部分人、一些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让他们帮忙、带动、激励其他人、其他地区也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经济这块“蛋糕”做大,但提高经济效率,做大“蛋糕”只是手段而绝不是目的,把做大后的“蛋糕”分配好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分配“蛋糕”与做大“蛋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分配的方式、分配的根据和分配的结果都会影响“蛋糕”的进一步做大。过去,我们主要强调按照生产要素在生产中贡献的大小来分配“蛋糕” ,认为这样有利于做大“蛋糕” ,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的。当“蛋糕”不足以
6、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时,这确实激励了人们做“蛋糕”的热情,提高了做大“蛋糕”的效率。但当“蛋糕”做得已比较大的时候,分配“蛋糕”的结果对做大“蛋糕”的影响就会大大显现出来。这是因为,此时分配的方式和结果不当,就会造成贫富分化类型的分配不公,影响做下一个“蛋糕”的绩效。进入 21世纪以来,我们已经到了要强调分配方式和结果对做大“蛋糕”影响的阶段了,应当强调在分好“蛋糕”的同时继续做大“蛋糕” 。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劳动所得占 GDP 的比重持续下降,甚至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导致我国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下滑。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三个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对于一个经济大国来讲,消费是最主
7、要、最稳定的动力。如果直接关系到民生的消费性内需难以启动,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长期、快速增长是难以持续的。所以,目前我国已经到了邓小平所说的要“突出和提出”解决贫富分化和共同富裕这个中心问题的时候了。 4二、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是导致贫富分化的主因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大大增强了。2010 年国民经济规模达到近 40 万亿元,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是,人均 GDP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0 年列世界第 95 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与此同时,我国收入分配中的贫富分化现象严重,有的指标甚至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比过去有
8、很大提高,部分人群、一些地区已经很富。反映贫富差距之一的基尼系数,改革开放前为 0.25,1992 年突破了 0.4 的国际警戒线;世界银行估计,2010 年已达 0.48,如果加上灰色收入、隐性收入、漏计的高收入,估计现在已大大超过 0.5,远远超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2。基尼系数为 0.5 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意味着最穷的 50%的人只占有总收入的 12.5%,最穷的 57.7%的人收入在平均水平以下,最富的 10%的人占有总收入的 27.1%。收入分配的不公,必然导致财富占有上的更大不公。收入上的累积效应加上财富的累积效应,使得中国当前的财富占有上出现极大不公平,世界银行报告
9、显示,美国是 5%的人口掌握了 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 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 41.4%的财富。3倘若这些统计资料是准确的话,那么,表明中国的财富集中度已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严重的国家。 造成财富和收入分配中贫富分化趋势也越来越严重的原因很多。这些原因包括城乡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公共产品供应不均、再分配调节不力、腐败泛滥、地下经济涌现等。这些因素都加剧了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分化,我们必采取措施综合应对。但这些原因并不是最主要的。造成财富和收入5分配不公的最根本原因,是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讲得对:收入分配不公主要源于初次分配。初次分配中影响最大的
10、核心问题是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所有制决定了分配制;财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财产占有上的差别,才是收入差别最大的影响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富差距的扩大,除了前述原因外,所有制结构上和财产关系中的“公”降“私”升和化公为私,财富积累日益集中于少数私人,才是最根本的。4 三十多年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1 年):由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比重逐渐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上升,迅速发展。1978 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公有制,几乎是公有
11、制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一阶段,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工业产值合计占工业总产值的 89.16%。第二阶段(19922000 年):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下降,主要集中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领域。1992 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后,包括三资企业在内的私有制经济已掀起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超过了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丧失了绝对主导地位。2000 年 85 673.66 亿元的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分别只占 23.53%、13.90%,二者加起来占比为 37.43%。而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的占比达到了 62.57
12、%。第三阶段(20012010 年):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6所占的比重大幅下滑,这一比重已经和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国有经济的比重相近。2009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 5.52 万亿元,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 10.07%。城镇就业人员中,公有制企业就业人员为 7038 万人(国有企业中 6420 万人、集体企业中 618 万人) ,占城镇就业人员的22.62%。1 以上这样一种所有制结构和就业结构必然决定财富和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得份额越来越少,而资本所得份额越来越多。工资收入对于绝大多数劳动
13、者来说是最主要的收入,财产性收入对于他们来说微乎其微(在股市、楼市不景气的情况下,甚至是负的) 。2009 年底共有 3197.4 万个体户和 740.2 万户私营企业,也就是说,有大约 3937.6 万户家庭除了劳动所得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非劳动所得,这样的家庭只占到全国约3.88 亿家庭中的 10.1%。个体户主要以家庭为单位,通过使用自有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他们的所得中劳动所得实际所占比重较大,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差距不是太大。而私营企业主的总收入中,资本所得所占比重较大,这样的家庭只占到全国总家庭数中的 1.9%,这些家庭的总收入水平是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
14、类型的非公企业的大股东以及高管人员的总收入,也大大高出社会平均水平很多。我国 90%以上的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劳动收入,这样一种格局今后也不可能有大的改变。 劳动所得不断下降,资本所得不断上升是导致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从 1997 年到 2007 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 GDP 的比重从 53.4%7下降到 39.74%,企业盈余占 GDP 比重从 21.23%上升到 31.29%,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劳动人民的不断斗争,劳动者报酬占 GDP 的比重大多在 50%以上。5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是我国内需难以启动的最主要的原因,继续发展下去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 三、完善社会主义基本
15、经济制度才能促进共同富裕 既然我国贫富差距的扩大和两极分化趋势的形成,主因是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要改变当前的现状,必须重视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壮大国有经济,振兴集体经济,实行公私经济共进,改变“劳穷资富” ,才能从根本上加以遏制。同时,必须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中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财富和收入分配政策等手段,以及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安排,对财富和收入分配进行国家综合调节,才能逐步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1.国有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承担重要职能 早在 1993 年 9 月,邓小平在关于分配问题见于记载的最后一次谈话中,就非常坦诚而语重心长地指出:“十二
16、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 ”如何防止两极分化呢?小平同志强调, “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 。1(P149)公有制经济在防止两极分化中承担重要职能,只要我们保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贫富差距就不会恶性发展到两极分化太严重的程度,可以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以内,最终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否则,8两极分化、社会分裂是不可避免的。 为什么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就能够防止两极分化呢?我们认为有这样几个理由:第一,由于公有制企业中
17、,生产资料不是对劳动者进行剥削的手段。劳动者主要根据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贡献的大小来参与分配,他们所得到的报酬的差距就比较小。同时和非公有制企业相比,没有了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经济剥削,他们可以得到比私有制企业中的劳动者更高的收入。从统计数据显示,国有企业中员工的工资普遍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第二,公有制企业中的利润不是被个人所占有,而是为集体或国家所公有,这样有利于集体或全体社会成员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除了用于扩大再生产之外,上交的利润使得国家有更大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有更大的能力进行转移支付来帮助低收入群体,有更大的能力调控经济。对集体企业来说,它们的利润
18、为集体所共有,除了用于扩大再生产之外,可以直接改善本集体成员的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物质和文化生活,提高集体中全体成员的生活质量。第三,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产权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结构。按劳分配的性质和方式比按资分配的性质和方式,更有利于维护财富和收入分配上的公平正义。这是由于,虽然劳动的能力、质量和绩效会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差距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劳动者所得差距一般在几倍范围之内,而对资本的占有所造成的差距却可能成百十倍,从非公企业的内部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便形成了贫富两极分化。第四,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对私有经济起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制约作用,防止了财富和收入的过度集中。在国家调
19、节有序9的条件下,公有制企业使得市场竞争比较理性,市场价格比较平稳,避免暴利行业的长期存在。公有制企业的高工资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进而增加非公有制企业员工在工资谈判中的能力。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能源、交通、通信、金融、军工等关系经济命脉和高盈利的重要关键行业领域中,国有经济应该有“绝对的控制力” 、 “较强的控制力” ,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20、 2. 集体经济在农村促进共同富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集体经济能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机制,前面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主要就一些实际事例,来谈一下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在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的作用。在今天的中国,有几个村庄很引人注目,它们是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和刘庄、北京的韩河村等,这些村都很富,但令人深思的是,这里富裕的不是少数人,不是几个能人和村干部,而是全体村民,所有家庭。这些村庄何以能快速发展起来?何以能实现家家富裕、人人幸福的现代新型和谐农村社会呢?答案就是,这些村
21、庄所具有的共性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坚强的基层党政班子,一个不断壮大的集体合作经济。 10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与村里的集体经济的壮大息息相关。笔者在山西等地的调研发现,凡是村里有集体企业的,村庄的整体面貌就比较好,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村里的健身、医疗、学校、文化等设施比较健全,人们的精神状态也非常饱满;凡是没有集体企业的,村里的生活差距比较大,少数人生活得很富裕,而大多数家庭生活却提高很慢,还有少数家庭生活极度困难。有个例子对比鲜明,在山西长治县有两个相邻的村庄,两个村都有小煤矿,一个村在 20 年前就把煤矿承包给了一个江苏的老板,另一个村并没有把煤矿承包给个人,而一直由村里集体来经营。2
22、0 年后,把煤矿承包给江苏老板的村庄变化不大。而那个由集体经营煤矿的村庄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里硬件设施全部更新,道路硬了,路灯安了,建了新的学校、新的公园、新的文化健身设施,还为每个家庭盖了两层小楼。该村还建立了各项福利制度,孩子上中小学的钱全免、上大学的学费村里负责出,60 岁以上的老人每月 100元的养老金,每年定期给全体村民进行体检,每年的五一节、中秋节、元旦、春节都要按人头发放米、面、油、肉等食品。这个村的居民幸福感很高,对村干部很满意,对党的政策很拥护,真正过上了全面小康的生活。因此,要落实邓小平关于农村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两次飞跃论”的方针,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集约经济,加强农村集体层的经营和管理,组织农民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6 3. 注重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劳动收入是 90%以上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也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更是如此。因此,要提高居民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