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节目主持人话语实质特征解析摘要:巴赫金话语理论是具有创新性的实践话语理论,符号学是语言研究最根本的理论依据,以这两种理论作为研究依据,探寻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实质特征,可以发现:节目主持人话语实质具备对话性和意见信息表达性,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不是信息发出者与接收者的单项传播关系,而是一种对话关系,且处于超时空对话状态。任何表述或话语都不可能是中性的或中立的,节目主持人话语表达实质上是意见的传播。传播身份决定主持人在传播事实性信息时,需要最大化减少个人意见,在传达媒介和主持人观点时,需阐发独特有效的意见信息。意见表达效果与含蓄意指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话语实质;巴赫金话语理论;符号学;意
2、见信息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3)04-011806 收稿日期:2013-03-11 作者简介:贾毅(1978-) ,男,陕西西安人,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学博士。 引言 从 1923 年 1 月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算起,广播电视口语传播在我国已经有足足 90 年的历2史。从 1980 年 7 月 12 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观察与思考中悄然出现“主持人”算起,节目主持人在我国已有 30 余年的历史了。但对于主持人“有声语言”的系统研究是从上世纪 90 年代才开始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第
3、一,主持人语言的规范性;第二,主持人语言艺术的表现;第三,主持人语言的特点;第四,主持人语言的风格、个性、魅力;第五,主持人语言的综合运用和评价。代表性著作有:张颂的中国播音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年) ,吴弘毅的广播电视语言规范化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年) ,吴郁的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年) ,应天常的节目主持语用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年) ,翁如的主持人思维训练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年)等。这些研究虽然已经对主持人语言有明确的定义,也从多方面有所探索,涉及播音学、语言学、传播学、美学、心理学等理论,但其主要
4、着力点在于应用层面和应用理论层面的研究,对主持人语言的深层内涵则缺少理论上的分析。而从符号学角度探讨主持人语言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借助现代话语理论大师苏联思想家巴赫金的相关话语研究成果和符号学原理,拟对主持人语言做深层次的理论剖析。 一、巴赫金话语理论与符号学原理简述 巴赫金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也是现代话语理论的先驱。巴赫金强调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在交往中、具体语境中说话人的语言使用与特征。他认为,在人们的交往对话中,鲜活的话语言说及其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蕴涵,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语言学那些相对独立、基本3不受外在因素影响的研究范围。基于这样的理念,巴赫金提出了同时具备应用价
5、值和理论价值的“超语言学”理论。 “超语言学研究的是活的语言中超出语言学范围的那些方面(说它超出了语言学范围,是完全恰当的) ,而这种研究尚未形成特定的独立的学科超语言学不是在语言体系中研究语言,也不是在脱离对话交际的篇章中研究语言;它恰恰是在这种对话交际之中,亦即在语言的真实生命之中来研究语言” 。因此,相对传统的纯语言研究,巴赫金的话语研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其研究突破了语言本身。在他的理论中,很明确的将“语言”与“话语”分开,同时话语也是超语言学的核心内容。巴赫金认为,话语是由个体的陈述文本组成的,它取决于表述的实际条件,取决于离它最近的社会环境,取决于生生不息的言说活动和制约言说
6、的潜在社会机制。巴赫金还认为,话语不是天马行空的独立的存在,而是充斥着指向性、意愿性、评价性的社会情态和意识形态内容。显然,主持人的语言研究不应该是在真空中的纯言语研究。主持人语言是在现实社会中通过电波传输的活的语言,是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因时、因事、因势而灵活使用的符号。正如吴郁所说:“主持人语言特指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传播过程中的语言活动,亦即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运用。 ”所以,将巴赫金的语言理论作为研究节目主持人语言实质的理论基础就显得恰如其分了。也正因如此,本文的标题选用“主持人的话语实质”而非“主持人的语言实质” 。符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号、代码。按照皮尔士的说法,就是某人用来从某一方
7、面或关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种东西。符号学是现代语言学4之父索绪尔创建,又经过了罗兰?巴尔特等人的不断发展,进而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符号学主要关注意义是怎样产生和传递的,关注“符号”和“关系”这两大概念,关注符号的“所指”和“能指” 。因为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符号传播,而所有的信息也都是由符号组成,所以符号是代表性、指涉性与解释性的三位一体融合,对符号的研究本身也就是对信息传播的探索。符号系统,尤其是语言符号系统,使人类与非人类有了本质区别,更使人类面对的无序世界变为规则的、有序的、理性的世界。因此,对于语言本质特征的研究就必然要回归到最本初的符号上来。同时,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本身就是一种融合了
8、交往精神、话语理论及符号意识的宏观语言理论,其理论明确指出了话语的意识形态性。主持人的话语是在广播电视大众传播中的语言运用,传播符号学对于解释主持人话语传播中的微观机制,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 二、对话性话语实质:主持人与受众超时空对话关系 巴赫金话语理论的中心之一就是言语的对话性。在他的思想理念中,无论在何时、何地、何领域、就何原因使用语言,也不论语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都存在着对话关系。巴赫金说:“人的存在本身,便是最深刻的交际。存在就意味着交际,生活本质上是对话性的。 ”他认为,人的生活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而生活本身就是没有终结的对话。他的对话观甚至显示:话语无论采取对话语形式、还是独白语形
9、式,本质上都具有对话性,都反映着对话关系。 关于主持人的语言特征,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完全相同、但又具有很大相似点的解释。比如, “带有书面语性质的口语” 、 “精粹口语” 、 “规范5化的大众口语” ,等等,这说明主持人的语言是具有“口语”表达特征的语言。而主持人的传播特征是大众传播通道中的人际传播,主持人在广播电视的传播形态中肩负着大众传播的功能。同时,主持人又是一个具体的、清晰可见的“人” ,他们是在以人与人交流的方式进行具体的信息传播的。主持人理论中,也有一个重要理论,叫对象感。所谓对象感,就是要求主持人有交流的意识,即使节目现场没有受众,也必须设想和感觉到节目受众的存在和他们的反应,必须
10、从感觉上意识到自己节目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以达到与受众近乎于面对面交流的状态。所以,至少应该肯定,主持人语言是具有明确指向性和对象的口语交流。这其实正是巴赫金强调的语言的对话性。广播电视正是一个庞大的对话系统,只不过从直观的角度审视,主持人与受众不在狭义视域中同一现实的对话空间,时间也并不同步,但这并不违背言语的对话性实质,笔者将此界定为超越时空的对话。中国第一个主持人节目观察与思考的第一期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 ,把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期节目一经播出反响强烈,观众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希望帮助北京居民能吃上菜的意愿。于是,节目组又增加了
11、一期答观众问,主持人在这期节目里对观众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同时就上期节目中未说清楚导致观众误解的问题做了补充说明并向观众致歉。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讲,对信息的有效表达是建立在对反馈信息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之上的。德弗勒等传播学者在大众传播通论中明确指出,当传播者正确解释反馈示意并调整信息内容,使阻抗尽可能减少时,就发挥了作用。发挥作用,就是传播者运6用反馈来判断哪些符号最能在接受者身上引发预期。在一个传播系统中,反馈是一个接受者(信宿)对于传播者(信源)从前信息的回应,表明它的效果,同时,反馈允许也给予了传播者一定空间以逐渐自我修正一系列信息,使得他们越来越接近为完成其意图所达到的效果。尤其是在传播渠
12、道越来越多、传播方式越来越便捷、传播速度越来越即时的当代,主持人有多种方式获得反馈信息。于是,减少传播隔阂,抓住交流热点,非常重要。巴赫金认为:“在话语和所讲对象之间,在话语和讲话个人之间,有一个常常难以穿越的稠密地带,那里是别人就同一对象而发的话语,是他人就同一题目而谈的话。 ”对于主持人而言,这一地带就是主持人与受众能够形成良性对话的场域。通过对话发现这一场域,可以提升主持人与受众交流的顺畅度和磁场力,延长交流的时间跨度,这就是持续收视、收听率的根源。如果一位主持人能赢得与受众在生命交叉期内一直不间断的对话,便是成功的极致。哈贝马斯在什么是普遍语用学中引用语言哲学家阿佩尔的话说:“对于话语
13、交往的分析,我们必须放弃作为一种客观的观察者的态度,而是要将自己置于话语的交往中,作为话语参与者的一员才能够进行分析。 ”这其实也是在揭示语言的对话性。维特根斯坦也曾表示, “在语言交流中不存在旁观者,每一个交往者都处在了与他人共同建立起来的符号化的主体间联系的网络中了” 。在巴赫金话语理论中,甚至言语题材也是一种对话现象,像“提问” 、 “请求” 、“命令” 、 “威胁”等,大大小小的言语题材无非是在以某种形式形成对话。因此,当研究主持人的话语样式、话语形态时,其实都是在关注主持人如何成功进行对话。 表述是巴赫金语言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7巴赫金指出:“言语在现实中存在的形式,只能是各个说话者
14、、言语主体的具体表述。言语总是构成表述,属于特定的一个言语主体,在这一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 ”言语本身所要表达的意义则是抽象的,必须由符号作为载体在表述的过程中实现。但巴赫金同时又补充强调,表述不是孤立存在的,表述总是以某种形式回答此前的他人表述,他人言语不能不在表述中有所反映。也就是说,语言的表述绝非简单的单向传播,言语的发出者绝不是孤立的和自由的,而是处于与他人的言语关系当中,要形成有吸引力的表述、有效地表述,就必须认真对待与他人的言语关系。这一理论再次证明了主持人在话筒前,即使是元受众口语表达,同样存在着言语关系,这一关系的另外一端就是受众。也正因如此, “理解”是话语言说权与话语解
15、释权的拥有者处于和谐一致状态的基础,是形成自己有效话语表述的基础。主持人是界面人物,是节目的中心人物,是媒介与受众产生信息传播的中心人物,是社会的“舆论领袖” ,传播学将之称为具有“授予地位”的人。虽然表面上看主持人就事论事颇像观众的朋友,但主持人在和谐对话语境中的引导和主导者的身份是无可非议的。主持人要想主导话语,就必须理解受众,理解他们的思想,理解他们所表达的和想要表达的想法,甚至分析掌握他们思想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主导话语交流。在特定的言说空间,话语言说权与话语解释权的拥有者处于和谐一致的状态,话语呈最佳界面。 此外,对话不仅建立在对话者的相互关系之上,还与对话环境有着密切的关
16、系。著名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曾指出,语言符号不提供也不可能提供传播活动的全部意义,在语言交流中获得理解,有相当一部分8源自于语境。巴赫金强调,如果没有具体环境的联系,言语的交际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理解与说清楚的。他甚至认为,句子只是语言体系的单位,本质上属语言学的一种假设或抽象,只有当它进入某一具体语境,面对特定的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发出者具有特定的意向,接收者也可能作出反应,这个语法意义上成立的句子才转换为语言交际中的现实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主持人与受众在进行超时空对话时,更要考虑到具体的对话环境,这一环境大到时代、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小到节目的话题、播出时间、收视地点、收视人群等相
17、关元素。环境不仅影响着整个对话和对话表述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个符号的指向性都要看这一符号周围的环境。 “语言符号的听觉印象是呈线状展开的,这是言说的整体语言的特性,因为听觉性只能在时间上呈现出来,听觉符号只能在以线条形象来表示的空间里呈现纷繁复杂之物” 。着眼这一规律,把句子切分成词语,就是根据其线性特征,词语与词语有着并列的相关关系,整体的价值决定于它的部分,而鱼贯而连的线状的符号要素,在听觉印象里能够转换成空间形态。因此, “要确定一个词语的价值,就得依据环绕在其周围的其它词语,部分的价值决定于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 。反过来说就是任何一个文化符号,只要它能被理解,都不会是孤立的,都要进入话
18、语所形成的意识统一体中。 三、意见信息表达性话语实质: 主持人常态性话语意见表达特征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说:“日常体验表明,我们从现实世界中所得到的感知,不是含混就是模糊,没有明确界9限,很难为人们意识所掌握。只有自经过语词化即赋予它一定概念性的意义之后,才有可能定性,为人们所认识,并在意识中固着、安顿下来。这就意味着,只有经过语言的整理和规范,人类的知觉才能在混沌中创造有序” 。这也说明,虽然人类具有感知的天性,但正是由于自然世界得到的天然感知的不清晰性,导致人类总是以符号的形式去界定和拥有自己的世界,人类通过语言符号把控世界,传递意识。于是,人类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因为需
19、要产生了语言,语言也反过来影响着人的思维和认知,成为人类认知和表达思想的中介。巴赫金认为,尽管话语就像任何一个符号那样,它的现实存在于众多的个体之间,但是同时话语产生于个体的各种手段之中,不需要无论是工具或者躯体以外的材料的帮助。这就确定了话语已成为内部生活意识的符号材料(内部言语) 。要知道,意识之所以能够发展,就是具有了灵活的和物质表现的材料。巴赫金认为话语的意识形态性是与生俱来的,话语便是话主的个人意识,是他思想的直接表现。无论说话的对象是个体,还是大众,都鲜明地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烙印。巴赫金这样描述意识形态化的话语特色:“我们所清楚的话语的所有特点,就是它的纯符号性、意识形态的普遍适
20、应性、生活交际的参与性、成为内部话语的功能性,以及最终作为任何一种意识形态行为伴随现象的必然现存性,所有这一切使得语言成为意识形态科学的基本研究客体。 ”罗兰?巴尔特这样强调话语的意识性, “凡业已完成了的语句均要冒成为意识形态之物的风险” 。话语只有在人们的相互影响、相互交往中才能真正起作用。从传播的角度出发,信息的存在必然伴随着传播,而传播就是观念或者意义的传递过程,这一点传播学10先驱皮尔士在最初的传播研究中就已明确指出。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也曾这样说:“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站在社会信息系统的高度看,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充满意识形态的场域,
21、而且社会的平衡也是靠意见信息来调节的。信息论的创立者香农就认为,所谓信息,就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也就一定包含着“意见” 。 这样推理便发现,其实人们任何时候都不是在说话和听话,而是说者在表达某种意见、观点,比如好与坏,赞同与反对,正义与邪恶,等等;而听者也同样不是在接收一堆物理性质的冷符号,而是在辨析这些符号中包含的意见。话语伴随和评论着任何一种意识形态行为。 哈贝马斯 1971 年在“高斯讲座”中以“对社会学的语言学基础的反思”为题,对“话语”进行了类似的界定,他说:“话语是为了证明认知言语的有效性而进行的活动。 ”也就是说,话语是一种言语活动,其目的在于证明言语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表现为通过主体间的话语,追求说服性理由并获得可靠的认识。因此,话语不仅包含着说话者的意识形态,其目的性便是通过自己的意见说服对方,或者说寻求对方对自我话语意识的赞同。 主持人语言无论有任何特征,都不会脱离语言的本身特质,而且因为主持人的语言是精粹的言语,所以主持人的语言必然伴随着意识形态,伴随着意见、观点的传播。通常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实际包含了两种话语信息:其一是事实性话语信息,即对客观存在的人、事、物的客观表述,这种信息在媒介传播中,要求主持人尽量客观的表达;其二是带有观点性的信息,即主持人发出的带有明确意见指向性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