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孔子富裕思想及当代价值摘要 孔子认为取得富贵,改变既有的贫穷状况无疑要通过合乎道义的求富方式,这种义之富贵要求君子以仕得富贵、于善治之国得富贵并要合乎规制;在求得富贵之后,要“富而不骄” 、 “富而好礼” 。孔子对贫富问题的认识启迪人们:要采取正当的途径来改变自己的贫穷状态,而且国家也要构建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来保障和促进人们的这种努力向现实转化。此外,还要通过教育和引导促使富裕起来的人们加强对社会的回馈。 关键词 孔子,富裕思想,求富方式,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1-0027-03 在当今中国社会,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
2、高,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尚未摆脱贫穷状态,实现富裕的目标任重而道远。而且,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扩大,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迫在眉睫。应该说,这些问题都归属于民生问题的范畴。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突出任务来抓,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些对民生的关注和阐述体现出党和国家已经把这个问2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来进行思考和解决。而如何以合理的方式
3、致富,如何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富裕并合理地使用财富,孔子在论语中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求富方式:“合乎道义”与“富贵在天” 孔子终其一生,始终以“道”作为自己人生的志向,因而他能够做到安贫乐道,但这并不意味着孔子安于贫困而不求富贵,他同样有着对富贵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孔子的超脱之处就在于:他始终把富贵与道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应以“合乎道义”的方式来取得富贵。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 )就是说人人都期望富贵,但是不用正当的方式得到富贵,君子不接受;人人都厌恶贫贱,但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摆脱。简言之就是富
4、贵的取得、贫穷的摆脱都要合乎道义,如果不合道义,那么这样的富贵就如同“浮云”一般(述而 ) 。而合乎道义的求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以仕得富贵。在子张中,子夏曰:“学而优则仕” 。意思是说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学习是为了谋道,在谋道的过程中,通过做官而得到俸禄,改变自己的生活窘况,确也是人之常情。在泰伯中,孔子又这样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朱熹对此的解释是:“为学之久,而不求禄,如此之人,不易得也。即便是以子张之贤,仍然以干禄之事问孔子,更何况诸多不及子张的人呢?1 (P106)孔子一方面赞同学习好了做官,一方面却又认为学习好了不做官很难得,实际上他想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对
5、于君子来说,得到富贵,并不是学习3的目的。但出仕做官确实也是弘道、推行仁政的一条途径。在弘道的同时,又能得到富贵,君子也应乐而为之。 其次,于善治之国得富贵。作为君子,以仕得富贵必须有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天下有道之时,于善治之邦出仕而得富贵,这就是孔子在卫灵公中所说的“邦有道,则仕” 。在泰伯中孔子也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 对于“危国”和“乱国”的区分,申鉴?政体篇曰:“上多欲,下多端,法不定,政多门,此乱国之风也。上下相疏,内外相蒙,小臣争宠,大臣争权,此危国之风也。危邦和乱邦,都不是君子所居留之地,更不要
6、说去谋取富贵了。 因此,君子应远离“亲疏不得居其伦,大臣不得尽其忠,民多怨治,国有虐刑”的无道之邦,并以在此居治国之位为耻。 2 (P198)而在“亲疏得处其伦,大臣得尽其忠,民无怨治,国无虐刑”的有道之邦 , 2 (P198 )君子则应居治国之位,当食俸禄。在宪问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孔子在回答原宪关于“耻”的问题时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 朱熹解释说:“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 。 1 (P148-149) 最后,求富要合乎规制。求富是正当的,但求富的手段必须合理,否则,就会遭到人民的怨恨,这种富也不会长久。在先进中提到: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
7、敛而附益之。朱熹解释说:“周公以王室至亲,有大功,位冢宰,其富宜矣。季氏以诸侯之卿,而富过之,非攘夺其君、刻剥其民,何以得此?冉有为季氏宰,又为之急赋税以益其富。42 (P126)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上也认为:“周公封鲁,取民于制,不过什一,自后宣公税亩,已为什而取二,季氏四分公室,已取其二,量校所入,逾於周公赋税之数” 。 3 (P455)季氏之富靠的是“赋粟倍他日”的手段从百姓身上盘剥而获得的,而冉求却仍旧替他搜刮,以增加更多的财富,所以孔子气愤地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 ) 。 ”孔子让他的学生对冉求的行为“鸣鼓而攻之” ,充分体现了孔子对这种不合乎规制的求富手段的痛恨。 此
8、外,通过经商而富,这也是求富的合理途径。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是这样。子贡在经商方面有着卓越的天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 。子贡能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从而成为巨富。孔子对子贡的行为还是比较赞许的,认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先进 ) 。 ”子贡凭借自己的经商才能, “退而仕卫,发贮鬻财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汉书?货殖传 ) 。 ” 君子求富亦当有功而受禄,这也是求富的手段合乎规制的具体体现。说苑?立节篇曰:“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
9、丘亦甚矣 。遂辞而行” 。孔子当时虽身处穷困之境,但是对于“未之行而赐之廪丘”的景公的行为表示不屑,认为其“不知丘亦甚” ,表现了孔子对无功之禄的鄙弃和对于财富的淡然态度。 人人都有求富之心,也都为改变自己贫穷的状况做出过努力,但为什么依然有的人贫穷,而有的人能得到富贵呢,孔子把它归因为“天命” 。君子需5要用正当的途径去谋取富贵,如果靠此仍不能达到富贵,那么这就是天命。孔子曾经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述而 ) 。 ”孔子此言之意,正如朱熹解释的:“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然有命焉,非求之可得也,则安于义理而已矣,何必徒取辱哉?1 (P9
10、6)富贵并不一定是求就能得到的,它也是天命的一种表现。孔子的弟子子夏也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颜渊 ) 。君子正因为能安于天命,所以能以平常之心看待富贵。 二、对待富裕的态度:“富而不骄”与“富而好礼” 富裕之后就出现了一个如何对待自己的境况的问题。在学而篇中子贡向孔子请教说:“富而无骄”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孔子认为这样固然好,但还不如“富而好礼”的境界高。朱熹分析子贡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他通过货殖,先贫而后富,在富裕之后,能做到不矜肆,不沉溺于富裕之中。以子贡之贤,能做到“富而不骄” ,已经实属不易,而夫子如此回答, “盖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 。 1 (P52-53) 在
11、宪问中,孔子又一次提到了对待富裕的态度问题,并把“富而无骄” 与“贫而无怨”做了对比,认为“富而无骄”相对来说要比“贫而无怨”容易做到些。实际上“富而无骄”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很难做到了。因为人一旦富裕之后,就容易忘乎所以。据晏子春秋?杂下篇记载:晏子在齐国为相,政通人和,百姓富足。而自己却“中食而肉不足” ,景公知道后要割地而封晏子,晏子拒绝说:“富而无骄者,6未尝闻也。贫而不恨者,婴是也” 。坚决不接受封赐。晏子已经能做到贫而无怨,所以他并不想通过接受封赐来改变自己的这种贫困的状态,认为自己一旦富裕之后,就很难保证自己能“无骄”了。这也从一个方面体现出“富而不骄”要达到之不易。 实际上,
12、“富而不骄”只是告诉人们在富裕之后,不去做什么。而富而好礼,则是向人们指出在富裕之后该如何去做,这当然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无骄,止于有守而已,而好礼,则进而有为矣” 。而且“无骄乃生质之美,而好礼则是学问之功” 。 2 ( P33) “无骄”更多地是先天的品性, “好礼”则更多的是后天的修养习成。 礼记?曲礼上曰:“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 ”可见,能够做到“富而好礼” ,则自然会“富而不骄” 。 三、孔子富裕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代圣人孔子以其睿智、独到的眼光看到了礼制规范下社会贫富问题的存在,因此他在倡导人们要以正确态度对待富裕的同时,也告诫当政的统治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避免百姓由于衣食
13、不足而可能引发的问题。他的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启迪意义。 首先,要采取正当的途径来改变自己的贫穷状态。人们应该认识到:贫穷的状态只是暂时的,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的。而且,对于主张积极入世的孔子来说,他认同每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合理的途径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他所提出的“以仕得富贵” 、 “通过合乎规制的方法来求取富贵”的方式无疑为人们的这种努力指明了方向。 “以仕得富贵”和“通过合乎规制的方法来求取富贵” ,都是要求人7们以义制富,即在致富手段的选择和采用上,要正当、合法。孔子说过“见利思义” (宪问 ) 、 “见得思义” (子张 ) 。只有“义然后取” ,然后人们
14、才会“不厌其取” (宪问 ) 。可见,孔子始终是把“义”与“得” 、 “利”联系在一起,以义来制约利益。在当代社会,以义制富就是要求人们以“义”为先导,通过从事各个行业来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以合法的经营和勤奋的劳动来使自己获得财富。而不能靠投机取巧,甚至坑蒙拐骗来牟取利益,获得不正当的财富。要知道, “不义而富”的行为,必将害人害己。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里仁 ) 。意思是说如果完全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这种怨恨的产生,正如程子所说:乃是因为“欲利于己,必害于人” 。而且,随着国家法治的逐渐健全和完善,靠种种不正当的途径来致富,最终只能是自取灭亡。其次,为民众求富构建良
15、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孔子所提出的“于善治之国”得富贵的方式可以理解为对执政者的要求。在现代的语境中,则是要求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富,实现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最终实现自己由贫向富的转换,而且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而这种制度环境的创设,则对于执政者提出了几点要求。 第一,它要求执政者有对人们致富的目标规划。孔子就明确地把“庶富”作为当政的统治者的首要任务。庶富,是全体国民之富裕。孔子一生忧国忧民,他希望百姓富足。 尧曰中说:“四海穷困,天禄永终。 ”意思是假若天下的老百姓都陷于困苦贫穷,上天给你的禄位也就永8远地终止了。这句话意在告诫当时的统治者:假若
16、民众生活穷困,那么你的统治地位也就很难再维系下去了。这实际上是道出了民生问题与政权存在之间的关系,民生问题事关国家的治乱兴衰和政权稳定。只有这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国家的政权才能更加稳固。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则是民生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初衷。因此,国家在政策的制定上,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为取向。 第二,它要求执政者有控制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政策。孔子主张贫富的差距要合理,并看到贫富之间差距的拉大,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在季氏篇中说:“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
17、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春秋繁露?度制这样解释孔子的说法:“孔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均。故有所积重,则有所空虚矣。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圣者则于众人之情见乱之所从生,故其制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 ”通过政策的调整来控制贫富差距,就可以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我们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确实存在一个明显的收入差距问题,而且这种差距也有逐渐拉大的趋势,这种趋势如果不适时加以控制,势必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而通过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来控制贫富之间的差距,应该作为执政者的
18、重要任务。可喜的是,这个问题也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明9确提出: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更多更公平”凸显了今后国家不仅要大幅度增加民生投入,而且将更注重收入分配公平,尽管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尚需时日,但是,通观十八大报告,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 “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 、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类似的说法在不同部分、不同章节反复出现,已经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着力推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决心。 第三,要因势利导,重视和加强对富裕起来人们的教育和引导。当前社会中很多人,在富了之后,
19、忘乎所以,炫富、夸富、甚至为富不仁的现象比比皆是。孔子早就认识到人们在富了之后,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因而提出“富而教之” ,主张对富裕起来的民众实施教化。在论语?子路中,当孔子来到卫国,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时,不禁赞叹:“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始终遵循着先富后教的逻辑顺序,认为富是基础,教是使其常保其富的重要手段。而教的目的,一方面是要他们免生骄纵之心,做到“富而无骄” ,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礼让和仁义,做到“富而好礼” 。孔子所说的“礼” ,在现代语境中,既是指社会的规则和制度,也是指个体的道德修养和
20、行为准则。礼之本在于心诚,唯心至诚,方能尽其善。对富人教之以礼,使其产生好礼之心,不仅能使他们在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在内心培养起对制度和规则的认同和敬畏之心,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他们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对个人思想和精神的锤炼,来提升自己道德的境界。而10这种道德境界的升华正是体现在财富的使用与道德的彰显的有机结合之中,体现在富人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让财富发挥济世的力量之中。因而,引导和教育富人关怀社会的弱势群体,关注慈善事业,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应该成为当前国家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宋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 杨树达.论语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 . 责任编辑 苏玉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