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18KB ,
资源ID:1734460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344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钩稽排比史料法的方法论意义.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钩稽排比史料法的方法论意义.doc

1、1论钩稽排比史料法的方法论意义摘要:钩稽排比史料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也是史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西京部分除在长安志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钩稽增补史料外,又对所有史料进行重新排比,使得唐两京城坊考成为研究隋唐长安、洛阳两城的集大成之作,并被今人视作研究隋唐史的第一手资料,其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钩稽排比史料法的成功运用,其在方法论上的意义并不亚于著作本身,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肯定。 关键词:史学研究;史料;史学方法论;唐两京城坊考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3)010137-05 钩稽排比史料是一种古老而

2、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也是史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早在西汉武帝年间,司马迁即通过广泛钩稽相关史料并加以精心排比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之后史家编纂史书,几乎无一例外都要用到钩稽史料进而排比成帙的方法。自宋代以来,此方法更为普遍地应用到史学研究当中,徐松作为乾嘉学派的后劲,除在西北史地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外,其在文献学、唐史领域亦颇有建树,他不仅主持编纂了 1000 卷的全唐文 ,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500 余卷的宋会要辑稿 ,还撰有唐两京城坊考5 卷、 登科记考30 卷。徐松之所以能够在文献学和唐史研究领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熟练2地掌握和运用钩稽排比史料法密不可分。金毓黻认为徐松在史学研究

3、方面的贡献与努力“实为最大” ,其所著唐两京城坊考 登科记考 ,“乃自群籍中多方搜求,排比联缀以为一书,读者惊叹其难,亦宋会要之亚。盖徐氏之长在辑逸阐幽,详人之所略,为人之不能为,清代学者,自惠栋、卢文弨、顾广圻诸氏外,殊罕见其匹也” 。当前学术界对徐松在史地研究上的成就颇多论述,对其在文献学、唐史研究领域的贡献也多所肯定,而对其取得这些成就所用钩稽排比史料法则鲜有论及,因此本文拟以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西京部分为中心,就此问题略作论述,一方面探讨钩稽排比史料法在唐两京城坊考中的具体运用,另一方面总结此方法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及意义。 一、充分利用前人成果 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共 5 卷,卷 1-卷 4

4、为西京部分,详细记载了唐长安城的宫城、皇城、官署、苑囿、街道、坊市、寺观、宅第及渠道分布流向等内容,并利用史籍及金石、传记等文献,以子注的形式补充说明其建置年代、历史沿革、兴废递变及达官显贵宅第之奢华,对有关记载或补阙、或订正,是研究唐代长安城市布局、里坊宅第及风土人情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研究唐史的学者常用的重要工具书之一。徐松在唐两京城坊考序中对此书的史料来源虽有交代,但语焉不详,先师黄永年先生经与长安志 雍录 长安志图及其他资料的勘对,基本弄清楚了唐两京城坊考的资料来源,认为此书长安部分的文字是照录宋敏求长安志原文中记述长安城坊的内容,然后“再将唐人诗文、小说以及碑志中有关长安城坊的史实和

5、其他记载,摘出补入有关城3坊之中” 。 先师所言甚当,但过于简略,笔者将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西京部分与宋敏求长安志相关内容一一比勘,发现唐两京城坊考西京部分系以长安志为蓝本,具体而言, 唐两京城坊考西京部分卷 1分别记宫城、皇城、大明宫、兴庆宫及三苑,此正文即长安志卷 6宫室及卷 7 皇城部分。 唐两京城坊考卷 2、卷 3 外郭城部分逐一记载万年县所领诸坊,此正文即长安志卷 7、卷 8 及卷 9 前半部分。 唐两京城坊考卷 3 外郭城部分逐一记载长安县所领诸坊之正文即长安志卷 9 后半部分及卷 10 部分内容。又唐两京城坊考卷 3 所附长安城诸渠道如龙首渠、黄渠、永安渠、清明渠、漕渠则是徐松分别从

6、长安志卷 9 朱雀门街东第五街永嘉坊内龙首渠的注文、卷 11 万年县所属黄渠的正文、卷 10 朱雀门街西第三街“大安坊”内永安渠、清明渠的原注及卷 7 朱雀门街东第一街开化坊内之漕渠的注文采辑而来并稍事增补而成,因此可以说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西京部分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需要说明的是,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西京部分虽然以长安志为主要史料来源,但并不是照录原文,而是在原文的基础上,用调整先后次序、增补或删节、将部分原文改作注文或将部分原注改作正文的方法对原文进行了重新加工改订,同时利用各种历史文献,钩稽排比史料,进行大量增补。经徐松的改移增补, 唐两京城坊考在叙述上与长安志相比更为简明而有条理,内容

7、也更为丰富充实,充分体现了徐松在钩稽排比史料方面的学识和功力。 4二、广泛钩稽相关史料 胡适在(淮南鸿烈集解序中说:“典籍浩繁,钩稽匪易,虽有博闻强记之士,记忆力终有所穷。 ”在徐松所处的时代,既没有工具书可供翻检,也没有任何检索手段可以利用,钩稽史料实属不易,同时鉴别取舍史料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识。然徐松不惮烦劳,在充分利用长安志已有史料的基础上,又从大量的文献中钩稽史料,排比成帙,撰成唐两京城坊考 。徐松对史料的钩稽主要体现在正文及注文的增补部分。1.正文的增补 将唐两京城坊考西京部分的正文与长安志相关内容互相比勘,徐松增补的内容比比皆是。如长安志卷 7 叙述“外郭城”如下:东西一十八里一百

8、一十五步,南北一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周六十七里,其崇一丈八尺。南面三门:。东面三门:。西面三门:。北面一门日光化门。皇城之东五门。皇城之西二门:郭中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其间列置诸坊。有京兆府万年、长安二县,所治寺观、邸第、编户错居焉。当皇城南面朱雀门,有南北大街日朱雀门街,东西广百步。万年、长安二县以此街为界,万年领街东五十四坊及东市,长安领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 徐松在唐两京城坊考中一方面将长安志叙述“外郭城”的部分注文改作正文,同时又略事增补,总叙“外郭城”曰: 外郭城,隋曰大兴城,唐曰长安城,亦曰京师城。前直子午谷,后5枕龙首山,左临灞岸,右抵沣水。东西一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一十五

9、里一百七十五步。 (省略部分与长安志同) 与长安志相比,徐松的叙述增加了长安城的沿革、名称变化及具体方位,内容更加全面完整。 又如位于朱雀门街东第四街的东市以及与之遥相对应、位于朱雀门街西第四街的西市,是驰名世界的贸易中心,商业活动十分繁荣, 长安志所记则甚为简略: 东市:南北居二坊之地,当中东市局、次东平准局,东北隅有放生池。 西市:南北尽两坊之地,市内有西市局、放生池、平准局、独柳。 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则分别叙述如下: 次南东市:南北居二坊之地。当中东市局,次东平准局。铁行。资圣寺。西北街。东北隅有放生池。 次南西市:南北尽两坊之地,市内有西市局。市署。平准局。衣肆。揪辔行。秤行。窦家店。张

10、家楼。景先宅。放生池。独柳。 徐松通过钩稽史料,为东市增补了铁行、资圣寺、西北街;为西市增补了市署、衣肆、鞦辔行、秤行、窦家店、张家楼、景先宅等内容。徐松为东、西两市增补的这些建筑及景观,使得两市的繁华尽现眼前,更重要的是透过店铺林立的街市,呈现给世人的是两个人头攒动,充满了商业气息的贸易中心。 再如朱雀门街东第五街的新昌坊, 长安志载坊内有青龙寺、崇真观、吏部尚书裴向竹园、尚书左仆射致仕杨於陵宅、太子少师牛僧孺宅、6秘书监张仲方宅、礼部尚书温造宅、太子少傅致仕卢宏宣宅、儋州流入路岩宅。经徐松钩稽增补,除“吏部尚书裴向竹园”作“吏部尚书裴向宅”外,又增补礼部尚书苏頲宅、鲁郡任城县尉裴回宅、御史

11、中丞判刑部侍郎同平章事舒元舆宅、中书舍人路群宅、检校左仆射兼吏部尚书崔群宅、礼部尚书李益宅、考功郎中钱起宅、侍郎侯钊宅、京兆府成阳县丞权达宅、检校司空凤翔尹凤翔节度使窦易直宅、刑部尚书白居易宅、守右仆射门下侍郎李绅宅、太子右庶子王定宅、朝散大夫秘书省著作郎致仕韦端宅、国子司业严公宅、秘书少监姚合宅、进士卢燕宅、处士丁重宅。增补部分远远超出了长安志的原文,新昌坊俨然是当时达官名流的聚居地。 唐长安城不仅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也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流动人口当不在少数。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当时西京城内有许多进奏院,即各地方驻京办事机构,地方官员来京城办理各种事务当暂时居住在进奏院。然其他人员来

12、京住在何处?长安志没有记载。徐松据颜真卿元结表墓碑 、罗隐吊崔县令文及段成式酉阳杂俎分别为永崇坊、道政坊、长兴坊增补了“旅馆” 。 2.注文的增补 徐松唐两京城坊考的注文,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正文,这些注文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长安志及河南志的原注,另外一部分则是徐松为原注所做的补注及为增补正文所做的新注,此补注及新注,在数量上几与原书注文相埒。令人遗憾的是,徐松没有将原注与自己的补注和新注区别开来,若不两相比勘,则无从得知哪些是原注,哪些是7徐松的补注和新注。徐松所做补注及新注花费了大量心血,钩稽采摭,征引参考文献极其广博,仅有关唐两京的文献,除长安志 河南志外,尚有两京新记 两京道里记 雍录

13、 ,吕大临长安志图 ,李好文长安志图 禁扁以及长安志毕沅校记;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引阁本大明宫图 阁本太极宫图 ;永乐大典所载阁本太极宫图 太极宫东宫图 ,甚至还参考了同年好友王森文所作汉唐长安城图 。徐松征引的史部典籍主要有新、旧唐书 资治通鉴 唐会要 唐六典等,金石文献则包括碑、碣、墓志、钟铭、塔记等,集部文献包括诗、文、表、奏、行状以及诗文的注释。此外,大量的唐人笔记、杂记、传奇及小说也都是徐松钩稽征引的对象。 宋敏求长安志原文即分为正文和子注两部分,子注是对正文的补充和说明。徐松保留了这一体例,在增补正文的同时,也通过钩稽史料为注文增补内容。如位于朱雀门街东第三街“晋昌坊”半以东的“大慈恩

14、寺” ,是高宗李治在东宫时为母亲长孙皇后所立, 长安志谓当时在京城选“林泉形胜”之地立寺, “寺南临黄渠,水竹森邃,为京都之最”,并叙述慈恩寺的变迁及规模。徐松在原注的基础上钩稽史料,征引各种文献予以增补,描绘慈恩寺周边风景曰:“寺有南池,韦应物有慈恩寺南池秋荷咏 ,司空曙有早春游慈恩南池诗 ,赵嘏有春尽独游慈恩寺南池诗 。寺有牡丹, 唐语林:慈恩浴室院有牡丹两丛,每开及五六百朵。 唐诗纪事:长安三月十五日,两街看牡丹甚盛。慈恩寺元果院花最先开,太平院开最后,裴移潾作白牡丹诗题壁问。又有凌霄华,见李端怀旧诗序 。 ”有了徐松增补的注文,慈恩寺内荷叶莲8莲,牡丹竞艳, “林泉形胜”才名副其实。

15、徐松不仅为原注作补注,同时也为增补的正文作新注。如徐松为西市增补了“衣肆”和“窦家店” ,在注文中则增补了此两项内容的史料来源及考证。与此相类,凡徐松增补的正文,均在新注中或补充、或考证,或说明其史料来源。 总之,徐松在充分利用长安志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花费了大量心血,广泛钩稽史料,大事增补,所增补的内容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唐两京城市建置,同时还为方方正正、中规中矩的城市格局注入了鲜活的元素,如果将注文内容与正文结合起来,一部活生生的城市生活史即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重新构思排比史料 排比不是简单地编排罗列,而是在作者编纂思想、编纂体例的指导下,按一定的顺序组织排列史料。钩稽史料难,排比史料亦非易事

16、, 唐两京城坊考充分体现了徐松在排比史料方面的卓识和功力。 1.正文的排比 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西京部分的正文虽录自长安志 ,但并不是照录原文简单增补,而是在原文的基础上,用调整先后次序、增补或删节、将部分原文改作注文或将部分原注改作正文的方法对原文进行了重新加工改订,其增删改移的情况比比皆是。通观全文,可以看出徐松的改移增补并非率意为之,而是有章可循。经徐松的精心排比, 唐两京城坊考在叙述上与长安志相比更为简明而有条理,内容也更为丰富充实。 首先,徐松对长安志有关长安宫城、皇城及外郭城的9内容进行了分合调整。长安宫城与皇城内容分见长安志卷 6 及卷 7,徐松将之合为 1 卷(卷 1) ,外郭城万

17、年县所领诸坊分见长安志卷7、卷 8 及卷 9 前半部分,徐松将之整合为两卷(卷 2、卷 3) ;外郭城长安县所领诸坊分见长安志卷 9 后半部分及卷 10,徐松亦将之合为 1卷(卷 4) 。如此编排,条理清楚,秩序井然。 其次,徐松在叙述宫城及皇城时遵循一定的次序,而长安志在叙述宫城和皇城时,排比较为混乱,几无章法可循。如长安志记载禁苑,先叙述其方位和规模,次及苑内四监,并言“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 ,然后叙述四周苑门,最后又列举苑内宫亭等建筑名称。如此叙述忽里忽外,尤其是将苑内宫亭数目与名称分开叙述不可理喻。徐松撰唐两京城坊考时,首先对长安志的叙述次序作了调整,先叙述禁苑的方位及规模,然后叙述四

18、周苑门,次及苑内四监,最后叙及“苑中宫亭二十四所”并列举其名称。此外,在长安志原文的基础上,徐松还对苑中宫亭部分作了增补。经徐松增补改订后,不仅叙述更有条理,内容也比原文增加了近 1/3。 第三,与宫城及皇城部分一样,宋敏求长安志于各城坊内之寺庙道观、宅第园囿等建置的叙述亦较为随意,无章法可循。如前文所引长安志叙述东、西两市时,于东市先及东市局、平准局,于西市则置放生池于平准局之前。徐松则对西市的叙述顺序进行了调整,与东市保持一致,均先叙及两市市局及有关管理机构,然后叙及市内店铺,最后是市内景观,显然是刻意为之,体现了作者了编纂思想。 此外,关于西京各坊里的叙述, 长安志亦较为混乱,在叙述寺、

19、10观、宅等坊内建筑时没有孰先孰后之别,有时先及寺、观,有时则先及宅第,无次序可言。而城坊考则有一定的体例,通观唐两京城坊考 ,徐松对长安城各城坊内的建筑基本上是按照府、廨、寺、观、宅的次序依次叙述。 总之, 唐两京城坊考西京部分的正文并不是简单机械地迻录长安志原文,而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重新编排,依先外后内,由远及近,由大及小,自上而下等原则排比罗列。因此, 唐两京城坊考的正文即徐松以长安志及元河南志有关两京的记载为基础,经过改移增补重新编纂,具有统一的编纂体例,始终贯穿着徐松的编纂思想,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首虽然没有编纂凡例,但在作者的心中则有一个看不见的凡例,其体例井然是显而易见的。2.注文的排比 注文是正文的补充、说明或考证,因此与正文两相对应,相辅相成,基本上依正文的顺序编排。从表面上看,注文的排比与正文相比要容易得多,但透过大诗人白居易在长安城的居住及生活情况,仍然能体现出徐松在排比史料上的苦心孤诣及在考证上所付出的心血。 宋敏求长安志中没有白居易在长安城的活动内容,徐松撰写唐两京城坊考时,从白居易诗文中钩稽史料,不仅增补了白居易在长安的四处宅第,而且通过考证,基本厘清了白居易初入长安时的居处及多次迁居的具体情况。徐松认为白居易初入长安时, “与周谅等同居永崇里之华阳观” ,而据其常乐里闲居诗及养竹记 ,认为白居易于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