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12KB ,
资源ID:1734499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344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话题与主语的认知通达机制.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话题与主语的认知通达机制.doc

1、1论话题与主语的认知通达机制摘要: 话题与主语是语言研究中, 尤其是汉语语法研究中, 纷争激烈的一个课题。本文认同“词汇与句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连续体,句法与语义、 语用是不可分离”的认知语言学观点, 因此把“话题-主语”看作一种语法构式。通过诉诸“完型趋向律”所构建的语义通达机制, 我们发现“话题-主语”构式中蕴含多种认知参照点, 它们是话题与主语得以通达的关键所在。此外, “话题-主语”构式作为一种完型结构, 其本身就蕴含“话题起首要认知参照点作用, 而主语起次要认知参照点的作用”这样固有的语用语义。 关键词: 话题; 主语; 认知通达; 构式; 认知参照点 中图分类号: H314 文献标

2、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5X(2013)02-0103-07 一、 引言 我们常碰见“话题”与“主语”之间由逗号分隔的特殊句式, 如: (1)这洛阳城刘员外, 他是个有钱贼。 (引自吕叔湘, 1946) (2)吃的方式, 自助餐最便宜。2656 (3)Your nephew, he will never amount to anything. 18208 上述句子中, “这洛阳城刘员外” 、 “吃的方式”以及“Your nephew” 在传统语法分析框架中被认定为“话题 ”, 而“他” 、 “自助2餐”与“he”分别是句子的主语。从语篇照应角度出发, 许余龙45把“这洛阳城刘员外

3、”与“他”之间的连贯现象看作是语言中的回指现象。如果说“Your nephew, he will never amount to anything”句中, 话题与主语能顺利连贯是因为 your nephew 与 he 属于替代关系或回指使然的话, 那么在下列句子, 我们似乎就无法用替代关系或回指来释解了, 如: (4)头发呢, 他早被人剃光了。34 (5)我这个老头, 性子急得很呢。 (夏衍无题 ) (6)Bill, his friend just died. 18208 (7)My car, the motor is just about shot. 18211 认知语言学家 Talmy24

4、-25、 Langacker14-18、 徐盛桓41-43则认为上述蕴含话题与主语的句式体现了认知参照点(reference-point)现象, 话题与主语实现了共指(co-reference) 。再观测下列各例: (8)*Your nephew, I will amount to anything. (9)*Bill, my uncle just died. (10)*小奇, 我的同学考上清华了。 在例(8)-(10)中, 由于话题与句子主语不能实现共指, 因此句子不合格。形式主义语言学家认为如果话题与句子所要讨论的内容没有或关涉性(aboutness)不大(参看11240等) , 句子就会

5、变得乖戾(idiosyncratic)或不合格。亦有学者(如3139)认为如果话题与主语之间所指模糊不清, 就无法实现连贯。 3认知语法核心人物 Langacker18176-207 明确指出“如果话题与主语之间没有获得认知通达(mental contact/access/bridge) , 它们之间的连贯就无法实现, 句子自然不可接受” 。 我们接受认知语法的主张, 认为“话题”与“主语”之间的认知通达造就了英、 汉语言中的这类句式, 本文拟在 Langacker14-18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厘清其间的认知通达机制以及有关的语义结构。 二、 话题与主语 英语最基本的句型是 SVO, 其中句

6、子主语常常既是话题, 又是施事。因此话题、 主语与施事三者是合一的, Halliday10称之为“无标记话题结构” 。诸如 This novel I borrowed from Professor Smith 之类的有标记话题结构也往往是因为焦点或强调结构使然的结果。35 但汉语中的话题与主语之争却是个大课题。石毓智34曾指出“话题和主语的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核心课题之一, 其受到重视程度之高, 讨论的范围之大和时间之长, 然而迄今为止分歧之严重, 没有其它问题可与之相比” 。 在汉语界, 关于汉语有没有“话题”或者“主语”这个问题,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 主语等于话题。赵元任505

7、4 认为: “在汉语里, 把主语、 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 比较合适。 ”朱德熙5417 则认为“主谓结构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 主语是陈述的对象, 即说话的人要说到的话题。 ”2. 汉语是话题突显语言。Li & Thompson19认为, 话题和主、 宾语都是并列存在于句子中的句子成分, 英语是主语占显要地位的语言, 汉语则是话题占显要地位的语言,4汉语的特点是在句子结构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主语而是话题。3. 主语与话题性质不同。汤廷池37和曹逢甫26等认为, 汉语中存在话题和主语, 但性质不同, 话题是属于交谈功用的概念, 主语是处于句法关系的概念。在实际语句中, 二者可能合一, 也可

8、能对立。 (转引自27)黄德玉30等观测到汉语中的话题主语和句法主语可以使用同一个名词性词语实现重合, 例如: (11)我们热爱伟大的祖国。 (12)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这类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句中的名词性词语“我们” 、 “中国人民”既在句首, 又处于话题的位置, 又在谓语的前面, 分别与谓语动词“热爱” 、 谓语形容词“勤劳勇敢”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 所以它们既是话题主语, 又是句法主语(从逻辑意义上看也是逻辑主语) 。语法学家们对此类句子的分析几乎没有分歧。 19Li, Charles N. & Thompson, Sandra A.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9、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Charles N. Li (eds. ). Subject and Topic 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 20Panther, K. -U. & Radden, G. (eds. ).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9. 21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85

10、. 22Radden, G. & Kvecses, Z. Towards a theory of 5metonymy. In Klause-Uwe Panther & Radden , G. (eds. ).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C. Amsterdam: Benjamins, 1999. 23Ruiz de Mendoza, F. & Campo, J. L. Otal. Metonymy, Grammar and CommunicationM. Granada: Editorial Comares, 2002. 24Talmy, L. How l

11、anguage structures space. In Herbert, L. et al. (eds. ) . Spatial Orient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p225-28.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83. 25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 1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0. 26曹逢甫、 谢天蔚(译). 主题在主语中的功能研究M.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5 年. 27陈达姗. 话题与主语研究综述J.

12、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4): 140-142. 28范晓.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29胡裕树、 范晓.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1985(2): 7-15. 30黄德玉. 汉语中的话题和主语兼评“主语是一句话的话题”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1985(2): 61-67. 31匡文芳、 文旭. 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 外国语, 2003(4):624-31. 32李福印. 认知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3陆俭明. 构式与意象图式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

13、): 103-107. 34石毓智. 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辩J. 语言研究, 2001(2): 82-91. 35宋艺兵、 李晓棣汉语主题句的对应式英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6(2): 5-8. 36束定芳. 认知语义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年. 37汤廷池. 国语语法研究论集M. 台北: 学生书局, 1979 年. 38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39谢华. 是主语还是主题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5): 34-37. 40徐烈炯、 刘丹青. 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 上海: 上海

14、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41徐盛桓 a. “成都小吃团”的认知解读J. 外国语, 2006(2): 18-24. 42徐盛桓 b. 相邻与补足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一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2): 107-111. 743徐盛桓 c. 相邻与相似汉语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二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3): 34-41. 44徐盛桓. 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4): 253-260. 45许余龙. 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验证J. 外国语, 2003(2): 17-24. 46袁野. 构式压制、 转喻和广义转喻框架J. 外国语言文学,

15、2010(3): 145-152. 47袁毓林. 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J. 中国语文, 1996(4):241-254. 48张伯江.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 中国语文, 1999(3):175-184. 49张辉、 卢卫中. 认知转喻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50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 年. 51钟书能. 现代汉语动补构式的标记性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1): 25-31. 52钟书能. 语言中虚拟移位的认知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5): 122-127. 53钟书能. 构式的催化效应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8): 21-28. 54朱德熙. 语法讲义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年. 855朱德熙. 语法答问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5 年. (责任编辑: 余树华)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