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15.50KB ,
资源ID:1734586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345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马克思主义慈善公益观.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马克思主义慈善公益观.doc

1、1论马克思主义慈善公益观【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慈善有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和统治阶级的慈善之分。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伴随人类的历史,它发挥相互扶持和凝聚作用,体现着民众的道德和社会的温暖,是真正的慈善;统治阶级的慈善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虚假的慈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慈善事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而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则被科学化、组织化、制度化的社会公益事业取代。我国社会主义公益事业体现了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是社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慈善观;公益事业 【作者简介】玉苗,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湖北武汉430079;陈元明,

2、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恩主义学院博士生,桂林理工大学信息学院讲师,广西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7-0001-0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关“慈善” 、 “公益”的论述,梳理马克思主义慈善公益观,以期有益于中国公益事业的实践发展。 一、虚伪的慈善:资产阶级的慈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慈善问题的论述数量很少,他们没有就慈善问2题写过专门论著,论述中直接用到慈善 、 慈善事业等词的地方。也不过 20 多处。不仅如此,在马克思恩格斯涉及慈善的论述中,绝大多数还都是否定性、批判性的。 ”如何认识

3、马克思主义对“慈善”的否定和批判?这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放到具体历史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联系其他理论,甚至放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中进行考察、分析,把握其精神实质。首先,按照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阶级分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慈善论述进行分析,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所批判和否定并不是所有的慈善,而是特指资产阶级的“慈善” 。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揭露资产阶级慈善组织的虚伪面貌:“呵,不错,慈善机关!你们吸干了无产者最后的一滴血,然后再对他们施以小恩小惠,使自己自满的伪善的心灵得到快慰,并在世人面前摆出一副人类恩人的姿态(其实你们

4、还给被剥削者的只是他们应得的百分之一) 。好像这就对无产者有了什么好处似的!这种布施使得本来就被侮辱的人遭到更大的侮辱,要求那些被社会排挤并已失掉人的面貌的贱民放弃他最后的一点东西人的称号;这种布施在用施舍给不幸的人打上被唾弃的烙印以前,还要不幸的人卑躬屈膝地去乞求!” “他们希望用可以说是虚假的小恩小惠来收买工人,用暂时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的方法来挫折工人的革命力量。 ”“阔佬们的慈善救济不过是杯水车薪,它的作用一瞬间就完了。 ”从以上的引文可知,马克思主义否定资产阶级慈善的依据主要有:(1)资产阶级慈善的经济来源是资产阶级剥削所得,具有非正当性。3(2)慈善施受主体的人格、尊严不平等,表现为资

5、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恩惠” 。 (3)从慈善的功能来看,它实际更有利于资产阶级,它使资产阶级获得了道德优越感,挫伤工人的革命力量,继续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它不可能真正改变无产阶级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 其次,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慈善论述还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工具进行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这对我们研究慈善的启示是:要从一个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去把握慈善的本质。资产阶级慈善事业的性质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

6、方式、分配方式以及由此所必然产生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由资产阶级占有,无产阶级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财产,只能依靠出卖自己的的劳动力为生,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现代社会必然产生的苦难,使他们(指现代社会的拥护者)不得不替这一社会的存在担心。因此,他们中有的人提出了种种简单的慈善办法。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资产阶级慈善的经济基础建立在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之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决定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在慈善

7、领域的“恩赐”关系。由于资产阶级的强势地位,慈善事业被其掌控,成为维护其根本利益的工具。 4最后,要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慈善思想,还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慈善思想放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去,从整体中把握其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如果将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慈善的论述放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我们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慈善的否定涵盖在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之中,是站在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是否有利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判断依据、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8、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无产阶级贫困,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即一切社会贫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的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还带来了人的片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异化。由于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工人自己生产的产品变成了奴役工人的工具。导致了劳动的异化,作为人类本质的“自由自觉的劳动”被贬低为维持基本生计的手段,人与他人的关系也异化了, “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 ,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而资产阶级慈善归根到底只是一种改良主义,这些改良是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实行的,因而丝毫不会改变资

9、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因此。它不能真正改变无产阶级贫困、受奴役的命运,无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发展和解放。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5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替代。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由于资产阶级慈善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只有揭露事实的真相。只有撕破这个伪善的假面具才能对工人有利” 。才能唤起

10、无产阶级的觉悟,使无产阶级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从而通过革命去争取自己的解放。 二、真正的慈善: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 慈善不是有产者的专利,劳动人民群众之间以互相帮助为表现形式的慈善历史更悠久。从劳动人民之间的互助角度看, “慈善行为几乎与整个人类社会相伴随。从远古时代部族内部对弱者的关爱和辅助,到现代社会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构成的慈善动员网,慈善从未绝迹,一以贯之”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个人只能“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平等关系被打破,出现了阶级。进入了阶级社会。慈善随着阶级对抗和剥削的残酷而发展

11、了,并开始一分为二,具有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和统治阶级的慈善之分。 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行为因残酷的阶级剥削所造成的普遍的苦难和贫困而发展,在劳动人民内部起着相互扶持和凝聚作用,体现着民众的道德和社会亲情的联系。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工人阶级比资产者仁慈得多。乞丐通常都几乎只向工人求乞” 。他们(指乞丐)几乎专门靠工人的施舍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他6们只能指望工人的同情,因为工人根据切身的体验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而且他们自己也随时都会陷入同样的境地。 “淳朴的无产者深知饥饿的苦楚,所以他们虽然自己也不够吃。还是乐意舍己救人。他们这种援助的意义是与穷奢极欲的资产者所扔出来的

12、那点布施迥然不同的。因此,穷人从他们的穷弟兄那里得到的帮助,比从资产阶级拿的要多得多。在遭遇经济危机,失业人数增多的时候,劳动群众之间的互帮互助比起资产阶级的慈善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在乞丐很多的地方,施舍物只能帮助很少的人。假若在这种时候小商店的老板们不尽可能地赊东西给工人假若工人们不尽量互相帮助,那么每一次危机都会使大批多余的人饿死” 。恩格斯曾援引曼彻斯特的掌教帕金逊先生的话进行证实, “穷人给穷人的要比富人给穷人的多每年穷人们互相给予的总数超过了同时期内富人给予穷人的数目” 。其他研究也表明,19 世纪英国工人阶级的互助与自助在慈善救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最重要的支持与帮助来自于

13、其个人家族的内部,来自于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当时工人阶级自传作家特里声称:穷人比富人更热情、更富同情心。更乐意帮助别人。当面临各种困难时,绝大多数工人在考虑向济贫或慈善机构求助前,常常先从他们的亲戚或者邻居那里得到帮助。此外,工人阶级还通过组成各种友谊会、工会和合作社等组织进行互助和救济。 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还体现着劳动人民的热心、善良、仁慈和无私的道德品质。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他们(指工人)自己就是命运多舛的,所以他们能同情境况不好的人。在他们看来,每一个人都是人。 ”工人阶级把每一个贫苦的人都当成自己的同类。7把他人的痛苦当成了自己的痛苦,感同身受,出于人道主义的同情之心

14、予以救助;而在资产者的眼光中,工人却不完全是人。 “厂主对工人的关系并不是人和人的关系,而是纯粹的经济关系(资产者)不能了解他和工人之间除了买卖关系还有别的关系存在:他不把工人看做人,而仅仅看作手 。 ”在救助关系中,资产者不是基于同情,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不是白白地施舍,他们把自己的施舍看作一笔买卖,他们是打着博爱、慈善的幌子,通过小恩小惠麻痹工人的革命意志,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制度。 以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社会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是慈善的原初意义。是真正的慈善行为。 (1)它基于人道主义,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人” ,都有“人”的需要、 “人”的

15、价值、 “人”的尊严,它反映了个体对自身以及他人同属于人类一员的认同,体现了对人的主体价值的尊重。 (2)它契合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人的本质要求人与人之间互助合作、互相关爱,只有在人与人的互助合作关系中,人才能生存和发展。 (3)它真正促进人的发展。真正的慈善,基于人的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它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促进人际和谐,促进社会的发展。 统治阶级的“慈善”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的出现晚于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它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实际更有利于统治阶级,而对广大劳动群体的作用十分有限,且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而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互助则是出于人道主义同情和关怀,作为劳动人民之间的互助

16、机制,发挥了相互扶持的作用,并体现了劳动人民之间真诚友爱、团结互助、8利他奉献的道德风尚。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互助行为真正契合人的本质,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然而,由于统治阶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强势地位,统治阶级的慈善掩盖了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统治阶级慈善的阶级性、虚伪性被泛化,导致慈善彻底污名化,连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互助行为也被否定了。 三、从慈善到社会公益事业 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分析,慈善是个历史现象,归根到底由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由其所必然形成的社会结构所决定。慈善事业发展需要具备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即需要社会的物质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具有剩余产品;社

17、会基础即社会存在具有救助能力的群体以及具有救助需求的个人和群体;具有行善能力的群体要有实施救助行为的愿望和动机,社会文化鼓励慈善行为,这是思想基础。在物质基础、社会基础、思想基础都具备时,慈善事业兴旺,缺乏其中之一,慈善事业都难以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通过影响慈善的发生发展的基础条件而决定其特征及发展。 到目前为止,慈善经历了原始慈善一传统慈善一近代慈善一现代慈善公益的发展历程。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有慈善需求但不具备供给条件,因此,慈善只是偶尔的行为。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期,私有制使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财富分配不均,慈善供需条件满足,具备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慈善活动开始活跃

18、,但传统慈善依然是应急性、非组织化、非制度化,充满不平等的恩赐色彩。1719 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与资9本主义发展相伴随的是贫困、失业等大量社会问题也催生了大量的慈善需求。 “作为一种防止爆发社会革命的保险阀,资产阶级乐于捐献他们的一部分财产用来救济穷人。 ”这催生了近代慈善事业的繁荣,被称为“慈善的时代”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问题、日益深重的社会危机,力量分散的私人慈善难以应对,生产的社会化必然要求保障的社会化。这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这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冲击,使得许多志愿组织的工作变得完全没有必

19、要,慈善的需求空间被大大压缩,出现了“慈善终结论” 。传统意义上的慈善事业已经被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和现代社会服务体制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慈善事业进行了全面改造,进入现代慈善,也称现代公益时期。和以往的慈善相比,现代慈善最大的进步在于理念的转化:传统慈善主要以伦理、道德、情感、宗教等非理性因素,从为了个人道德或个人功德等私人领域进入到了公共领域,表现为从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权利意识、社会理想和信念等公共理性成为现代慈善/公益的动力,参与公益活动不再是“道德高尚”的标签,而仅仅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体现一个社会人所具有的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

20、慈善将失去其存在的基础,而被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社会公益事业所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大丰富、阶级和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按需分配,社会成员没有贫富差距,慈善事业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社会由自由人组成联合体进行管理。联合体中的成员共同掌握着生产资料并共同参与到对社会生活的控制中来。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10以及由于生理、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个人或群体则由社会共同体的共同组织、管理和实施的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在内的。有组织、有计划、科学性、高效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来实现,而劳动人民之间原有的个别、零散的慈善行为得以免除。社会共同体从社会总产品中

21、扣除用于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会或保险金,用于满足共同需要,如学校、公共设施,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基金等。 公有制下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劳动人民之间慈善行为的科学化、组织化、制度化。是劳动人民之间的慈善行为、人道主义价值理念的提升和在全社会的扩展。社会公益事业与统治阶级的慈善相比,具有本质区别:(1)经济基础不同,社会公益事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背景下的公有经济;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归根到底是建立在私有经济基础上。(2)在公有制社会中,共同体中的成员共同掌握着生产资料并共同参与到对社会生活的控制中来,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实现真正的民主和平等;而慈善事业实际上往往由富人掌控。其实质为财富和资本影响社会,施受主体间的关系不可能真正平等。 (3)性质不同,从个人层面来说,社会公益事业体现了人的本质和人的主体性:从社会关系层面来说,社会公益事业体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团结友爱、互助共济:从社会管理层面来看,社会公益事业的实质是社会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而慈善事业归根到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人在当中是片面发展的人、异化了的人。 (4)社会公益基于自由自觉的基础上,它基于人道主义,它反映了个体对自身以及他人同属于人类一员的认同,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