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青少年德育的国学资源开发【摘 要】在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迁的今日,作为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国学,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青少年德育教育具有重要价值,甚至是教师道德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国学;青少年德育;开发 “国学” ,是指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民族风俗、伦理道德与思维方式的传统学术。 “国学”既是学术,又是文化,在本文主要指狭义上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古典学术思想。在青少年德育视野下,国学为中华民族族群认同奠定文化根基,为保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青少年德育开发国学资源的意义 青少年德育开发国学资源对教
2、育对象、对德育自身建设、对教育者均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主要有: (一)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近代意义上“国学”概念形成于 20 世纪初,大致经历了从“中学”到“国粹”再到“国故” ,最后趋向“国学”概念这一过程。无论是“中学” 、 “国粹” 、 “国故”乃至“国学”概念,其总趋势是反映 20 世纪初,中国面对西方列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下,举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文化的前途命运等问题的深切关怀与思考。“国学”等系列概念都是针对西学、西化对当时中国所构成的严峻挑战2而提出的应对之道, “讲求国学或梳理出国粹的目的正在于因应中西之间的学战” 、 “是要充分利用历史
3、造成的孔学地位以整合民族” 。因此, “国学”概念自近代起就内在地蕴含着文化民族性,在近代民族危亡、国力贫弱、国势衰颓之际用以唤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以回应“西学”挑战,在当代改革开放及全球化背景下用以提高文化自信心、文化吸引力、文化影响力,从而在文化多元化和文明对话的世界潮流中掌握文化话语权,用以支撑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底蕴。目前,西方文化占据世界文化的主导地位,日渐深入的“文化渗透”乃至“文化侵略”往往能达到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而在当今青少年中韩日文化风行一时,美国的“三大片” (好莱坞大片、薯片、芯片)俘虏了诸多年轻人的心,西方传统节日强烈地吸引着青少年,很多青少年视国学
4、为“土” 、不时尚、脱离时代等等。因此,青少年德育开发国学资源能为青少年提供丰富营养使之感悟、理解、认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使之从小获得国学滋养而茁壮成长,从文化根源提高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对外来文化的消化能力和免疫力。 (二)有助于丰富德育资源,提升德育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德育侧重道德知识的灌输、政治信念的引导,这种片面的德育模式歪曲了德育的本意,导致青少年德育存在重说教、轻实践,重外律、轻内修,从而使青少年德育效果不佳,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德育的社会价值难以实现。开发国学资源,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青少年德育模式的问题,但某种程度上有助于通
5、过广博的国学资源丰富德育内容和方法,在丰富德育内容上,国学的经典名著、典故3传说、民俗风情等等可以有效使德育内容增添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丰富德育方法上,国学中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法、言传身教的榜样教育法、内省慎独的自我教育法等教育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自觉追求道德理想的能动性,在培育好学、善学、乐学的道德习惯从而实现青少年的道德自立。如此,使德育既涵盖充分吸取富有时代精神的新材料,又能深度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既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先进成果,又承续中国传统的优秀教育法,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德育课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增强青少年德育效果的实效性。 (三)有助于提升德育教师的人文素养 新课程标
6、准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如果德育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开发国学资源的过程中,有助于化国学资源为自我资源,使之在汲取国学营养以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授课的人文底蕴,外化出来表现为课程设计和授课语言的人文化风格。如有教师在讲授社会历史的主体一框题时,通过两组古诗文引入到核心知识点:一组是“人者,天地之仁也”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一组是“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引起学生兴趣交流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诗文中“人” “民” “百姓”在今天指哪些人、诗文强调什么、这些诗文对学生和执政者有何启示,在学生理解诗文基础的踊跃发言引导到本框题的核心知识点“人民群众是
7、历史的主题;应当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在授课中,这种国学资源的娴熟运用彰显了教师深厚的人文素养,同时使德育教师的语言更富有情感性和生动性,使青少年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说理。 4二、青少年德育开发国学资源的内容维度 青少年德育开发国学资源在内容维度上可以汲取两方面的国学营养,一是国学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优秀德育内容,二是国学中所包含的优秀德育方法。 (一)开发国学资源中优秀德育内容 第一,青少年德育应着重开发国学资源中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爱民、心怀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一直是国学的核心灵魂,寄托着中华民族对于民族命运、国家兴旺的殷切关注和真挚希望,也是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的思想结晶,
8、从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岳飞的“精忠报国” 、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深入挖掘这一资源,有助于青少年在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基础上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二,青少年德育应着重开发国学资源中的传统美德。儒家思想所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社会道德规范,贯穿于中华伦理发展历史之中,是国学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因素,它所倡导的内容实质为有爱心、讲规则、懂礼貌、求知识、重诚信五种做人的根本思想,吸取国学中传统美德的营养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国学资源中蕴含着“仁者爱人”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
9、人者,人恒敬之”等的宽厚之道,挖掘这一资源有助于培育青少年敬爱生命、尊重他人、宽厚待人的道德品质;国学资源中蕴含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富贵不能淫、5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义利观和与之匹配的坚守气节,挖掘这一资源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义利观,避免在利益的诱惑下失去方向,为在市场经济大浪中培养自尊自立的现代人格提供有力保证;国学资源中蕴含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 “养心莫善于诚”的诚信观,挖掘这一资源有助于熏陶青少年以养成诚实信笃、遵守诺言的君子品质,让青少年在良好的国学氛围中养成诚信立人的意识和
10、品格。 (二)开发国学资源中优秀德育方法 第一,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法。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也即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基础上,按照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以充分适应学生要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青少年德育素质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决定了青少年德育的具体工作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特点,这要求青少年德育工作必须在坚持德育总目标的一致性和培育阶段目标的层次性相统一的前提下,针对青少年的个体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德育具体目标,运用差异化的德育具体方法。 第二,言传身教的榜样教育法。 “正人先正己”的思想表明教育者
11、必先受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起到模范表率作用,也即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的“为人师表” ,对于青少年德育教师而言,比其他各育教师的师范表率要求更为严格、全面,必须先为受教育者认同才能为其所接受,从而促使他们在“知、情、意、信、行”各方面发生积极效应并达成德育目标。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 ,作为德育教师要6随时检点和从严要求自身言行举止,才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教育效果。 第三,内省慎独的自我教育法。以儒学为主体的国学教育思想中,“修身为本”是德育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强调发挥自我修养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内省、慎独的修身方式促使教育主体能够在道德认识和
12、道德实践方面自觉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提升。正如“日三省吾身”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强调日常生活过程中的德育自觉性, 中庸在总结归纳儒家内省思想的基础上深化出“慎独”思想,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体现对个人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高度审慎。就青少年的德商发育程度而已,绝大多数处于“他律”的发展阶段,但青少年德育若能有效汲取“内省慎独”自我教育法的国学营养,有助于培育其“正身、正行、正心”的良好道德习惯和塑造其向善独立的完整人格,最终实现“不教而教”的最高境界。 三、青少年德育开发国学资源的操作维度 青少年德育开发国学资
13、源不仅具有内容维度上“开发什么国学资源”的问题,还有操作维度上“怎样开发国学资源”的问题。在操作维度上,青少年德育开发国学资源可以从专项式课程设置、嵌入式课程设置和渗透式氛围营造三大维度入手。 (一)专项式课程设置以开发国学资源 所谓专项式课程设置开发国学资源,是指专门设置国学课程用以开发和利用国学资源。陈培瑞认为中小学开设的国学课程是指“荟萃国7学精华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分学段向学生实施国学教育的课程” ,这种国学课程一方面应当“体现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 ,另一方面应当“体现课程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分阶段加以实施” 。其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强调了国学课程的资源开发应具有选择
14、性和规律性,国学资源开发的内容既要“荟萃国学精华” ,国学课程设置又要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为依据,避免盲目开课。由于国学课程不是国家课程,也不是开发之后其他学校都能普遍适用的课程,因此国学课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基础上的国学资源适度开发,其目的不是培养国学大师,而是交给青少年基本的国学知识、掌握学国学的基本方法,用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二)嵌入式课程设置以开发国学资源 所谓嵌入式课程设置开发国学资源,主要指将国学资源及其开发过程无缝隙地融入中小学现有课程体系中,尤其是中小学思想品德课、语文历史课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嵌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国学中贴合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服务
15、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资源加以适当改造并转化,使原本的课程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和生动化,同时使青少年在学习知识之余感受到国学魅力。例如,2007 年武汉举行的“湖北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说课交流评比”会议上,杨萍老师凭借其说课稿中“五步探究教学法”脱颖而出,其制胜秘诀就在于充分运用了国学资源增添课堂魅力。第一步“热点链接、提出问题”喻以“问渠那得清如许” ;第二步“自学教材、讨论探究”喻以“众里寻他千百度” ;第三步“弄清道理、建构知识”喻以“竹外桃花三两枝” ;第四步“学会运用、能力提升”喻以“春来江水8绿如兰” ;第五步“感情升华、行为引导”喻以“纸上得来终觉浅” ,既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以现代教育
16、理念,又用具有意象美感的中国古诗词借以阐发抽象说理的现代教学法,体现出开发国学资源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三)渗透式氛围营造以开发国学资源 所谓渗透式氛围营造开发国学资源,主要指利用国学资源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乃至家庭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建设,使青少年浸润在国学氛围中耳濡目染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针对青少年德育的主阵地即各大中小学校而已,校园文化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利用国学资源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本身就是应取之道,有利于优势互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益。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请国学专家进校园讲学,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刊校报广播壁画板报等校园媒体及宣传活动宣传国学知识、营造国学氛围,这些形式都能让国学精髓在日常生活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当中。 参考文献 1 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M.北京:三联书店,2003 年第 53 页. 2 姚芬.传统文化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陈培瑞.浅谈在中学开设“国学”课J.当代教育科学, 2003年第 10 期. 4 季羡林.谈国学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7 年. 9作者简介:陈家全(1967- ) ,男,云南沾益人,教育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云南沾益县教育局。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