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10.50KB ,
资源ID:1734852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348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doc

1、1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摘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理 念;其次,新型城镇化增强了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再次,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最后,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把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统筹规划,努力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辩证关系;良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29922; 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5833(201)030080 作者简介:陈承明

2、,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上海200062) 纵观世界历史,21 世纪被认为是城市世纪,也是我国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使命,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可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是我国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二者的辩证2关系,使它们能够良性互动和相得益彰。 一、 树立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3、国情决定的,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第一,树立城乡一体化的观念。所谓城乡一体化,又称城乡融合,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城乡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资源、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相互融合,逐步达到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王格芳: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城镇化研究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这种发展理念在战略上把城乡视为一个整体,目的是使它们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为因素,我国长期以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层面上,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

4、构。占人口比重较高的农民群体被边缘化,农村内需受到压制,对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把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它们看作有机整体,也就是说,既要联系新型城镇化解决新农村建设问题,又要联系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使它们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第二,确立城乡科学发展的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标志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城乡二元结构和加快城乡一体3化发展,达到了新高度和进入了新阶段。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新农村建

5、设,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政府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作为紧密联系的两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和付诸实施。特别是宏观管理、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时,要充分考虑城乡统筹的要求。总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二、 新型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作用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据统计,我国的城市和城镇创造了 GDP 总量的 70%,国家税收的 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 8

6、5%,高等学校和科研力量的 90%。从总体上看,新型城镇化增强了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新农村建设。 第一,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辐射作用。城镇化加快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为农业提供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城镇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才储备等方面具有优势,是农村实现科技兴农和技术现代化的主要基地。城镇化程度提高,可改变大量人口固守农业的传统格局,可加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促进作用。城镇化为农村剩4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

7、农民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已逼近 18 亿亩的红线这些日益稀缺的耕地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然而,新型城镇化可以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使广大农民更快富裕起来。另一方面,农民工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第三,新型城镇化对农村资金积累和改善生活条件有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随着城乡统一的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城市支持农村的金融和财税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将有更多的城市资金流向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城镇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改善了农民衣、食、住、行等条件,提高

8、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此外,城镇也向农村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第四,新型城镇化对转变农村生活方式有重要作用。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传播现代文明,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和感受现代文明,逐步改变封闭、保守、落后的传统观念,形成新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使农民也能分享城市文明和多元文化的积极成果。 三、 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建设新农村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 “只要农村还是贫困落后的汪洋大海,城市的局部繁荣只能是大海上的冰山。 ”刘奇:掀起中国乡村建5设的第三次高潮 , 中国农

9、村经济2005 年第 11 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别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业生产力提高,将会促使大量剩余人口向城市转移。由于大城市的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各种成本也比较高,其发展速度不能满足流入人口的需要,部分农民就会选择向中小城市转移。随着新农村的发展,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加,不仅大、中城市需要提高承载能力,还会促进新型城镇的建立和壮大,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形成体系和协调发展也就成为必然。 第二,新农村建设能为新型城镇化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过去居住

10、于贫瘠山村的农民,小农意识强烈,集体观念淡薄,陈规陋习、封建迷信等歪风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推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为农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好氛围,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第三,新农村建设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契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加强基础设施,促进公共事业等,所有这些都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契机。我们要以建设新农村为突破口,加快对传统农村的改造,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产方式变革,促进生活方式转变,为加

11、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 第四,新农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有益补充。我国幅员辽阔,地形6复杂,农村的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农村可能距离中心城市比较遥远,农业生产成为它们的优势和经济支柱,应以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和绿色的环保支持。 四、 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 新型城镇化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而建设新农村能加快推进城镇化,我们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把她们联系起来考虑,努力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大、中城市和小城镇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特色,应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不同的发展战略。大、中城市具有集约效应且投入产出高,而小

12、城镇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纽带,要按照区位要求,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建设。就目前情况来看,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都需要建立和发展小城镇。因此,合理规划小城镇的人口、用地及建筑规模,建设各具文化特色和经营特点的小城镇,是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在村镇规划中应对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进行系统安排,并建立城乡统筹的保障体系。在区域规划中要统筹城乡发展,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革的角度,改善城镇、村庄体系,合理利用资源,着力培植特色产品和传统产品,充分挖掘本地的自然、经济、区域技术等优势,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从规划及制度上促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的协调发展。 第二,强化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国内外实践证明,城市在产

13、业、劳动力、资本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如果不积极发挥其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容易导致“马太效应” ,最终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必须7走城乡互动、工农互助的发展道路。一要加强产业引导。要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运用工业的资金、技术优势来提升农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获利空间。二要加强人力资源援助。新农村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然而目前农村人才紧缺,需要通过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来解决,其中包括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开展劳动力培训,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以及吸引农民工返乡等措施。三要强化建设投入。城乡统筹应以城市基础建设向农村扩展为基础,努力实现城乡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的一体化。通过城镇的辐射作用,缩小

14、两者之间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基础教育等方面的差距。综合考虑财政能力、投入成本等因素,建立城乡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 第三,大力扶持农村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农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贫穷地方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农民子女上不起学。农业的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的社会事业落后,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要实现城乡互动的良性循环,应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重点扶持。继续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增强科技下乡的力度,培育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化生产,实现多元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同时加强服务

15、体系的投入,为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形成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是不能独立完成的,她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和具有内在联系的。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既能有效地吸收新农村建设中释放出8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又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人才和消费市场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既能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必要生活资料和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又能为新型城镇化发挥辐射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舞台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使她们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形成相互促进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完备的科学体制。 (责任编辑:晓亮) Abstract

16、: he new urbanization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re both our countrys longterm and arduous historical task, we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irst of all, to effort to form a new concept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de

17、velopment view; Secondly, the new urbanization enhanced the radiation and leading role to rural areas,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three rural” issue; In additio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reduce the urbanrural divide, is also the only way to promote the new urbanization; inally, to formulat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e should make new urbanization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linked to overall planning, efforts to achiev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Keywords: New Urbanizati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9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Positive Interaction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