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略谈中国古代社会从血族婚姻制到一夫一妻 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是怎么一个样子?研究这个题目有些难处。关于我国古代社会的史书,现今没有。只有古代社会遗下的器物。那么,我们史前社会数十万年的史,怎么办,如何研究?只好找社会发展史。 外国人先研究了罗马、希腊所保存的西洋氏族社会末期的痕迹。后来,又研究了美洲印第安人的氏族社会全盛期的制度。关于印第安人早期的社会制度,也无有资料。 美国人摩尔根做了古代社会研究。知道了人类古代社会许多情形。认识到人类的古代,先有血族婚姻制,即是本氏族内部的兄弟姐妹互相通婚。后来,有了群婚制,即是这一个氏族的男人和女人,不许同本氏族的男女通婚,而要和另一个氏族的男人、女人去
2、通婚。这一氏族的每一个女人,是另一个氏族的每一个男人的妻子。没有谁是谁的固定的妻子,谁是谁的固定的丈夫。比起血族婚姻制来,这是一个进步。 群婚制以后,又发展进步了,有了对偶制。一个女的只能和一个男的配婚,改变了同时许多女人和许多男人交互婚配。可是,这种一女一男的婚配,也不是长期固定。此时是此女,彼时换彼男。常常变,配偶常换,不断变换。 这样,古代社会时候的人,不认得谁是父亲,只知道母亲。那个先古时代,就是氏族社会,是母系社会。母系社会就是一切以母性为主。 2再发展下来,就实行一夫一妻制。一个女人作为妻子,长期地固定为一个男人的妻子。这个男子,也长期地固定为一个女人的丈夫。 一夫一妻制出现了,人
3、类就不再是只认识母亲,不认得谁是父亲了。再加上劳动分工的发展变化,男人是主要劳动者,作用大,关系大,地位也高了。所以,母系社会也渐渐发展变化成了父系社会。 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在最古老的年代里,仍然全是氏族社会。氏族社会时代,人类相互间是平等的、自由的。这时代生产很不发达,生产的东西刚够吃,没有剩余。没有剩余财物,当然也没对于财产的私有观念。 奴隶社会源于战争中的俘虏 实行了一夫一妻制以后,儿女认识了母亲,也认得了父亲。父亲可以支配儿女。男人比起女人更有力量,男人们在打猎中,在作战中,作用是很明显的。又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的劳动所得,除了吃、穿、用而外,有了剩余。剩余财物的出现,是个大事情。因
4、为有了多余下来的财物,有了私人所有的财物,有了对于财产的私有观念和私有制度,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化。 这样,氏族社会就走到奴隶社会。奴隶最初的来源,是战争中的俘虏。这一氏族同那一氏族之间不断发生争执,直到爆发战争。作战的结果,有了俘虏。俘虏要劳动,劳动的多,消费的少。劳动所得,不许本人所享有,要交出来。奴隶主出现了,奴隶出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 母系社会很长,很久远,约有几十万年。可是,关于这个长时期的古人类的历史过程,没有记载,没有史料,更没有史书。 3母系社会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只知道生他和哺育他们长大的母亲。母系社会,没有史的记载,所以不能有个清楚的了解。人们只知道父系社
5、会及其演进。 原始氏族社会的情况,怎么去研究,就只好依靠社会发展史,从这里去找寻。 中国社会在最古老的年代,人们那时有姓、有氏。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女人用姓,男人用氏。姓是母亲的,女人的,是代代传下来的。 一姓之中,又有不同的氏,因为氏是男人的。古代的氏,有的是官名,有的还可以是个地名或者是用“号” 。 中国古人的姓,现在所发现的,有“姬” 、有“姜” 、有“妫” 、有“姒”都有个女字。 古代男人的氏,其氏的后边,加上个名字。女人的姓,其姓的后边,也加上个名字,她们常以她们的排行为名。如二、 三、四待到她们出嫁之后,就不用这个了。 又,侄娣从嫁。就是一个女人出嫁,她的妹妹,她的侄女也随同出嫁,嫁
6、给同一个王,同一个侯。这大概是群婚制的遗留。这种情形,在我国西周和春秋时期,都是有的。 在诗经中,有西周时的诗韩奕云: “韩侯娶妻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 ” 这古诗所写的,证明男方是一夫多妻,女人仍有群婚制遗留。 关于中国这一古老时代,我们没有详细的资料。 中国的古代社会的氏族社会,母系社会时代,每一氏族,都有他自4己的祖先。这时的氏族所谓自己的祖先,乃是神。这个神却并不是这一氏族真正的老祖宗。 那时候的“氏族” ,是一种宗教式的联合,并不完全是血统的代代相传的。一个氏族,可以再召另一氏族来,几个氏族的联合称为“胞族” 。胞族同胞族又可以联合,许多个胞族的眹合称为“部落” 。
7、许多个部落的联合称为“联盟” 。联盟发展为“国家” 。 “国家”的形成,也就脱离了氏族社会。因为,氏族社会是流动的。国家是地域的,固定的。 氏族社会时期,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国家的出现,人类相互间的平等就消失了,出现了人间的不平等,人民被贵族奴隶主所统治。 贵族奴隶主统治者中的最尊贵者为国王。说这是天之子,这是一个“神” ,是至尊的。 国家的统治者,不一定和氏族是同一的。统治者自称是天的儿子,认为上帝也管许多小的神,把自己当作是至尊至贵的神。 国王成为神权、族权和军权的混合体。例如,周代,周王分封各族,他自己成为各族的尊长。王的权力很大,一切权力集中于一个人。从此,奴隶社会制度产生了。 奴隶社
8、会制度的产生,在经济上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了。有了剩余物品,有了私有财产。同时,在作战中,有了俘虏,俘虏成了奴隶。 氏族社会时期,初期是以女的为首。到了后来, 氏族社会的首领也改为男人。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 5中国母系氏族社会,没有史料,没有文字记载,那是史前时代。但是,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这一历史时代的某些遗迹。 从诗经的古诗,古民歌中,可以找到一点点。有两首古诗,是关于商代的: 第一首诗是玄鸟 ,诗云: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 第二首诗是长发 ,诗云: “洪水茫茫,禹敷(敷,是填土的意思)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国名)方将(大的意思) ,帝立于生商。 ”
9、这个时代,人类已经是男子作了尊长、首领了。 这两首诗经里的古诗歌,说了商王是天上下来的。他有母亲,但没有父亲。 在吕氏春秋里也说道:有娀氏有两个女儿。因为长得美,父亲说,女儿应当嫁给上帝。于是,就建造了一个高台,让上帝来看看自己的这两个女儿。上帝就派了“玄鸟” (燕子)从天上下来,衔着两个卵,放在高台上。大女儿吞吃了卵。后来,她生了个儿子,名叫“契” 。契这个人没有父亲。契的母亲是有娀氏。商以为契是他的始祖。 这里的意思,和前边说的诗经所说的事是一样的。都是说,天命玄鸟,降落大地,自此生下了商的王。而商王只知其母,母亲是“有娀氏” 。父亲呢? 不知道。就是说他父亲应当是上天、是神。 殷商的甲骨
10、文中有一个妣乙,可能就是特别祭祀这个母性的,也许是祭的有娀氏,也可能是说玄鸟。所以说契无父而生,是上帝的儿子。 这些都是母系社会的痕迹,说明了母系社会时代的人,只认识母亲,6不知道父亲。 上边是关于商的。关于周朝,在诗经中,有两旨诗。 一首诗是生民 。这诗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 克禋克祀。以弗(祓求神)义子。履帝武(足迹)敏(拇指)歆(动) 。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指周的祖先) 。 ” 又有一首閟宫诗,也是写“周”的。诗云:“赫赫姜嫄,其德不回(回,是邪) 。上帝是依(上天的神看中了姜嫄) ,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生下周的祖先后稷) 。 ” 这诗是说,
11、周王及其祖先,乃是天上的神,看中了一个女性姜嫄,让她生下来的。那么,周王及其祖先,都是按神的意旨而降生。也都只提了母,未说到父。 史记说:姜嫄是帝喾的后妃,她同帝喾散步, (后人说帝喾是人类的帝王。实际上没有这个人,没有这个帝。 )见到巨人的足迹踏上去而身动,如孕者。 周王自以为他最初的母性祖先是姜嫄。周王父又自以为他最初的男性祖先是后稷。看来这两个所谓的男、女祖先,都是没有的。 后稷是什么?是管农事的神。稷是精米。 姜嫄是怎么回事?周王常常同姜姓的氏族通婚,所以,就推想最早的女祖为“姜嫄” 。嫄者,源也,是周的来源。 从上面所说的诗经里的古诗所记载的:商与周两个朝代的帝王祖先都是女性。商的女
12、祖是有娀氏,周的女祖是姜嫄。 7伹,商与周的父系男性祖先,就无有可靠依据。连商与周帝王自家也不大清楚。 这个时候,商也好,周也好,都已经是国家了。已经不是“氏族” 、“部落” 、 “联盟”那种上古的时期了。这个时期,距离氏族社会已经很远了。伹还可看到一点点母系氏族社会时所遗下的痕迹。 中国为何叫中国 先说“中国” 。 “国”字古意是城,方的城。城有方的四边,中间有王。古代的城,意思是王的都城、京都。城外有原野、领域、土地和人民。 “中国”古代的地域不大。夏代只有河南西部、山西南部这么一片地方。后来,逐渐有了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区,是黄河中、下游流域,也就是中原之地。 中国古代,把自
13、己的区域以外的四方,称作东夷、西羌、南蛮、北狄。四方全是“蛮夷”之地,自己居其中,叫“中国” 。 在四五千年以前的史前时代,古中国处在原始社会。是些氏族、部落、联盟,接着有了国家。夏代可能是我们祖先的第一个“国家” 。 黄河流域的中下游一带地方,土质好,雨量好,气候好,适合于农牧业。所以,有的古老氏族部落,就从西边沿着黄河向东部发展,到了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这些地区。 经过各氏族、部落、联盟之间的互相战争,互相兼并,和在政治、文化、习俗、语言上的互相混合交融,氏族、部落、联盟、小国,渐渐成了较大的、更大的国家。 8古中国原本只有很小的疆域,较少的人民。以后,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地变大了。起初,
14、只有河南、山西的区域。到西周时候,就北部到燕山;南边到淮河;西部到陇山;东边到大海。中国幅员相当大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小民族,小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合并又进一歩急剧展开着。 那时,燕国把今之河北省北部的各小民族、小国家,都兼并了。燕国极力向北和东北发展。后来灭了山戎族,又打败了东胡,就扩大到东北南部,有辽东与朝鲜为邻。 晋国在今日山西一带地方。它把当时的赤狄、白狄、长狄等小民族、小国家先后合并起来。 赵国在晋国的基础上,灭了中山国,打败了林胡,使它的国土到了今之内蒙古。 秦国灭亡了义渠、冀戎、邽戎这些陕西及西北地区的少数小族、小国,又并合了巴和蜀,极力向西扩展。 楚国、吴国、越国把长江、淮
15、水流域和长江、汉水流域的小族、小国,如“荆蛮” 、 “廪君蛮”等蛮族、蛮国,逐一降伏兼并。楚国,在战国时代很大,它不止有了洞庭湖区域,又有湖北、湖南、安徽这些区域,还有“苍梧”地带,即广西、广东这些地方。 齐国把今之山东的各小族、小国也一统而为它的领域。 最后是秦国把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又一一合并而成了大一统的大局面、大国家。 秦代的国土领域很广大。这时期又北逐匈奴,南降南越,北自蒙古9大沙漠,南到大海; 西到甘肃、四川、云南;东到大海。在这一大范围里边,到处设立了官府,以便加以统辖管理,中国成了统一大国。在这一范围里的各民族,不断相互交融、交流,语言、文字、风俗也越来越接近和同
16、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许多小的民族经过相互间靠拢与融合后的整体。 “中华”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民族的汇合。 “中华民族”自最古时代,到近古,到当代,是在中国领域共同生活的各族人民的总称呼。 “中华”的源流是怎样的呢? “中华”最早叫“华”族,或者叫“夏”族。 根据古书所记载的古代传说,上古之时,古人逐水草而居,有三个大的氏族部落进入到黄河的中、下游流域。一是西方来的,以“炎帝”为首的氏族部落;二是东方来的夷人氏族部落,以“蚩尤”为首领;三是西北来的,以“黄帝”为首的氏族部落。 炎帝大部落,来自陕西,沿着黄河向东而来,到了河南,山东。传说:炎帝,姓姜,是神农氏。 黄帝
17、大部落,自陕西北部过黄河,到山西,沿着太行山,到达黄河之滨的各地,到达了河北涿鹿地区。传说: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蚩尤,传说他是夷人,后称“九黎族” ,这个大部落的首领,原在山东及东边的地域。他们自东向西前进。首先碰上了自西向东而来的炎帝大部落。双方发生了大的战争。经多年战争,炎帝失败了,炎帝部落群退到河北,就和黄帝大部落群相联合。黄,炎共同大战蚩尤。蚩尤被打10败,一部分人往南方退去,到了南方荆楚的地方。从此,九黎人和南方的苗族人、蛮族人相并相合,共同居住生活下来。 北方的黄帝、炎帝两大部落群又争斗起来,大战了许多年。在河北地区,先后有三次大的战争。结果是炎帝失败。于是,这两大氏族部落群结合起来,共同开发黄河流域。创造了古老光辉的文化。 春秋时代,黄河两边的古人民,自称“诸夏”或“华夏” 。有时单称一字:“华”或“夏” 。所以, “华夏”就是汉族之老祖。 汉族人说自己是“黄帝子孙” ,或说是“炎黄子孙” , “炎黄世胄” 。“华”又叫“中华” ,就是这个古代传说演变出来的称谓。 摘自中国史学入门 北京出版社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