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生态人学内涵探析摘 要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从人的生态规定及生存出发,用物质变换说明为人化劳动的本质,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人为着人的存在一刻也不能离开劳动,因而也离不开物质变换。物质变换断裂是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断裂,最终也构成人的本质的断裂和丧失。马克思对人通过劳动而形成了人的生态生存的人学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人的存在的生态依赖性。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人的生存和进行生态文明实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质变换;断裂;生态规定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Q988;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5-0020-09 作者简介熊小青(1964) ,男
2、,江西于都人,赣南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伦理、生态与社会发展研究。 (江西赣州 341000)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发展视野中资源开采利用的伦理问题与面向未来的发展伦理建构研究” (12ZX07) 、教育部人文项目“基于自然资源开采利用中的农村环境冲突发生机理与环境正义实现机制研究” (13YJAZH107)的阶段性成果。 “物质变换”反映了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交换关系,揭示了人的生态生存是人的本质实现前提和基础的事实。作为致力于现实的人的发展研究的马克思,在 19 世纪中叶的农业革命所引发的“土地衰竭”问题讨论2中,探讨了物质变换问题并通过物质变换揭示了劳动的本质,即劳动是人为着
3、生存而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活动,劳动从而物质变换实现程度成为人的解放状况的标志,物质变换成为人在与自然关系中实现其本质的直接表现。因此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反映了人的生存不是离开生态的抽象物,而是人与自然关系规定中的应然物。也就是说,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体现着马克思对人的规定、人与自然真实关系、劳动本质与异化等人学思想,并始终贯穿着人是生态规定的现实存在物。探析马克思“物质变换”的生态人学内涵,对于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这一思想的深刻性、丰富性,尤其是我们今天理解人的生存和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一、人通过劳动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实现着人的生态生存和生态规定 “物质变换”概念
4、是随着德国农业科学家 J?V?李比希在 1842 年出版的动物化学使用并将之用来阐释自然界中无机物质和有机生命物质间的物质联系后,便得到广泛使用。随后这一概念成了生物学和生理学界用来“研究有机体与它们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系统方法中的“最关键的方法”,其内涵是指有机体从所处环境中吸收能量和物质,并最终转化为有机体生长发育所需求的组织成分的物质联系方式,因而物质变换成了“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变换”的一种特殊调节过程。 马克思将“物质变换”从对自然界现象描述应用于社会关系分析中,并将其置于人为着自己生存而必须进行劳动的理解,指出劳动过程是人3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条件。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
5、人为着人的存在一刻也不能离开劳动,劳动实现的首先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也就是说,劳动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占有自然因素,是促成人和自然间的物质变换的活动” ,因此物质变换成为为人的属人的活动。从人的生存意义上说,劳动是为着人的生物本性而必须与自然界进行的活动,而劳动的进行,正如马克思所说:“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劳动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 ”因此,劳动所形成的
6、物质变换受到人出于人生存是否有用这一前提性因素的制约。就是说,物质变换发生于人与自然之间,其最终是由人自身引起并最终满足于人的需求的活动。这恰恰揭示了人并非外在于自然,现实的人及其活动都受到自然规定、约束。劳动的本质就是把自在自然变成为人自然,即人从自然中获得人生存发展所需求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变换及其劳动从本性而言,始终反映着人的需求和意愿;离开人的物质变换只能是自然界生态现象而非属人的生存反映。正如马克思在1861-1863 年经济学手稿所指出的那样“实际劳动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占有自然因素,是促成人和自然间的物质变换的活动。 ”实际劳动从而由此所发生的物质变换都是在自然为人的意义上进行的
7、,并且从来都是在自然自身所具有(适合人)特质基础上进行的。物质变换活动的结果成了人生存和发展的现实自然,即经济意义上的物质财富。物质财4富无非是自然物质的人化而言, “因为物质财富,使用价值世界只是由自然物质构成的,这些自然物质通过劳动改变了形态。 ” 人通过劳动实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因此,物质变换成为人与自然关系之间并且对人规定的最直接、最感性的表征。第一,物质变换规定着人的生存基础。人的生存需要物质资料,它是自然物质通过劳动改变其形态而形成的,因此物质变换体现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存在。马克思从人的现实存在前提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的物质生活
8、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它自然的关系。 ”就是说,人生存的前提需要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资料的满足,就其现实上是通过物质变换把自在自然物变成为人的物质资料得以实现的。因此,自然界及其物质变换成为了人生存的前提及内在规定。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 同时
9、,物质变换也确证着人的生存方式。人与自然并非已经生成的、单一的、程序化了、的生态关系,而是不断生成的开放式的实践关系而体现人的能动性。人以人的方式存在,体现于人依据物质变换状况而表现为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物质变换越广泛,意味着人的方式与5自然的联系越紧密,其确证的人的生存方式越要求体现生态性。 “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另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能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是以食物
10、、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形式表现出来。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自身。人靠自然界生活。 ”因此,物质变换不仅展示自然物形态的改变而成为人的生存物,而且也成为人的生存的另一面即精神生存的对象,由此成为人生存的对象性存在物。随着人的需求的不断增长而展示出来的物质变换广泛性,对自然界认识和改造也呈现为广泛性,人的本质也呈现全面性。物质变换不断实现着人的本质。 第二,物质变换是人的本质的实现。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变换,使得人不断获得人的本质。人所进行的物质变换必定以其所理解的人的本质来进行。物质变换虽然构成了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自然基础,但这一基础却是在“人为”前提下进行的
11、。 “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指自身的生理特征,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它条件)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这就意味着物质变换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即生理机能)及社会属性(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离开了人的这双重属性来理解对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物质变换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人的社会属性即人与人关系之内涵需要在人所建构的社会环境进行呈现和规范。因此,人6的需要、欲望,甚至人们自身的生理机能的满足,都是通过社会环境即一种人文之规定下得以实现的。作为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一种通过劳动而使物质及其形态的为人化呈现,显然也无法脱离人的社会属性之
12、规定,也由此构成物质变换的社会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都是人与人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 当人以充分展示了的人的本质或者说全面发展了的人与自然发生关系之时,人必然以更加完善的人的方式与之进行物质变换,这时,物质变换才真正成为人的直接生活资料及生命活动对象,成为人内在规定的活动,物质变换之下的自然界才可能实现
13、真正复活。因此,物质变换起自于人并终结于人。自然界成为了人的活动对象并不断被为人化的物质变换表现出人的存在当中,物质变换反映着人的生态存在内涵及其生态人本意蕴。 二、异化生产导致的物质变换断裂,使人的生态生存不再可能,也使人以人的生存(即人的本质实现)不再可能 马克思在阐述物质变换的同时,使用了另一个与之相对概念即物质变换断裂(或译为物质变换裂缝) (metabolie roft) 。这一概念在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福斯特看来,被认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生态批判7的核心概念” 。物质变换断裂是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土地衰竭”的关注而提出的。19 世纪 30 年代以后的半个世纪里,以化肥
14、工业和土壤化学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农业革命即农业工业化革命的展开,在获得更多农产品的同时却导致农业生产中不可挽回的土地衰竭问题。随着农产品以商品出售而远距离运离,意味着土壤肥力即基本营养要素如氨、磷、钾也相继被运走,土壤肥力并没有由人的消费(产生废物以肥料方式)而返回土壤之中。农业再生产的自然条件,即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循环(产品从土壤中出来,通过人的消费又以人的排泄物回到土壤)被打破。 马克思认为,物质变换断裂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资本主义在追求生产力的绝对发展当中,使得生产力发展与资本化的生产及其生产条件,即一种使生产得以进行下去的物质变换条件发生冲突。比如造成农业人口的减少和工业
15、、城市人口的上升;来自于农业和自然界的工业原料,却以工业品即商品方式离开了土壤和农业领域,等等。 “剩余价值的全部生产,从而资本的全部发展,按自然基础来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的。 ”农业生产越发达,从农业领域流失的土地肥力就越多;同时,随着农业工业化的推进,作为肥料的人的排泄物及其农产品废料,却被化肥、农药等工业产品所代替而不能回到土壤中,而采取直接进入河流等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及生态危害。马克思深刻地阐述了这一问题,他指出:“大土地所有制使农业人口减少到一个不断下降的最低限量,而同他们相对立,又造成一个不断增长的拥挤在大城市中的工业人口。由此产生了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在社会的以
16、及8由生活的自然规律所决定的物质变换的联系中造成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于是就造成了地力的浪费,并且这种浪费通过商业而远及国外”马克思进一步从生产力发展与城乡对立关系及所形成的物质变换断裂的原因、根源作了剖析,批判资本主义农业生产的不可持续性。他说:“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 ”也就是说,城乡分工本来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是在资本及资本主义制度下却成为了物质变换断裂的根源。随着这种分工所带来的生
17、产力的发展,大工业和以大工业方式经营的大农业必然结合起来共同发生作用, “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二者会携手并进,因为产业制度在农村也使劳动者精力衰竭,而工业和商业则为农业提供使土地贫瘠的各种手段。 ”就是说工业导致滥用和破坏人的自然力并使其衰竭现象也将在农业生产中出现,农业导致土地自然力滥用和破坏并使物质变换断裂现象也将在工业商业中出现。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却大大加深了土地的衰竭,从而也加深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 “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 马克思指出:“不是活的和活
18、动的人同他们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自然无机条件之间的统一,以及他们因此对自然界的占有;而是人类存在的这些无机条件同这种活动的存在之间的分离,这种分离只是在雇9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中才得到完全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即剩余价值获取的手段和工具,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必然导致物质变换破坏。物质变换断裂,一方面使适合人的生态环境这一自然基础遭到破坏,伴随生态问题(如水污染)使生态环境成为人的对立物;另一方面,人发展所应有的和谐社会环境随着物质变换断裂而出现裂缝,城乡融合互动而实现的物质变换秩序被打破。人与生产活动的原本统一即生产的为人性被抛弃;与此同时,城市人无论是城
19、市工人还是农村工人,他们依赖于物质变换所形成的生存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遭到破坏。其根源在于社会生产以至形成的物质变换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不是人的真正需要及其满足,结果必然是人的身心健康及其生存环境的更加恶化,土地的更加贫瘠。 “资本主义生产在破坏这种物质变换状况的同时,又强制地把这种物质变换作为调节社会生产的规律,并在一种同人的充分发展相适合的形式上系统地建立起来”这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普遍状况及基本特征,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的必然选择。马克思在资本论也指出这一现象,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 ”也就是资本主义社
20、会生产最终是通过掠夺土地肥力来实现着对人的自然力的掠夺,通过物质变换断裂实现的是对人的压迫和剥削,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反动。 物质变换断裂,随着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断突破地区和国家的限制而具有了全球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英国为例指出,由于资本家“盲目的掠夺欲”造成英国的土地“肥力枯竭”这一物质变换断裂具有全球10性。这可从每天“对英国田地施肥”的“海鸟粪便”却必须从秘鲁进口的事实看出。就是说,盲目的掠夺欲的驱使下,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导致连海鸟粪便都需要进口。这表明了物质变换已经将全球纳入其中,断裂成为全球普遍现象。福斯特这样说道:“马克思看到这种断裂不仅存在于一国中,也存在于整个奉行帝国主
21、义制度的国家之中。 ”事实上,这种物质变换断裂的全球化现象,在马克思之前也已经引起了关注。苏格兰农业化学家 J?约翰斯顿到美国旅行所写的北美纪事就记述了北美土壤肥力严重流失问题。马克思曾将 J?约翰斯顿称为“英国的 J?V?李比希” ,并以其描绘的“物质变换断裂”现象作为具有全球性的例证。针对当时的殖民掠夺已经把世界联结为一个生产销售整体的事实,指出了物质变换断裂在全球出现的必然性, “所有的殖民地国家眼看着他们的领土、资源和土壤被掠夺,用于支持殖民国家的工业化” 。也就是说,物质变换断裂所形成的人的片面生存和发展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人的资本化生存在资本主宰的社会是普遍的,任何地区和国家都无法脱离这一进程而独善其外。 三、以物质变换为中介的社会生产必须真正服从人的真实需要,人的本质的复归和人的解放即人的生态生存才有可能 人类自然力和土地自然力的统一及其合理循环无疑是人生存发展的前提。提高人类自然力和土地自然力应是人的生存发展需要。然而,物质变换断裂却成为它的反面,它表征着人类利用土地自然力越强,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对立就越强烈,人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的反动就越深。马克思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