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方法论自觉摘 要 文本解读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文本解读的目的是认识真实的马克思主义、丰富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用科学的文本解读方法,以活的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回到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历史背景中,用马克思成熟的理论。解读过程中要做到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显性文本和隐性精神相结合,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方法论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在纵深方向上的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方法论自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4)01-0044-07
2、 苏联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巴赫金将文本看作“任何人文学科的第一性实体(现实)和出发点” , “如果在文本之外,脱离文本来研究人,那这已不是人文学科” 。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以马克思的文本为依据,才能真正把握其思想真谛。产生于 19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经历了 20 世纪社会实践的纵深发展和哲学思维的解构与重构,身处 21 世纪的我们如何重新观照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以“马克思主义”为符码的社会运动和思想研究,又如何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效结合等等,都对文本解读提出了应然的要求,也对文本的解读模式提出了实然2的挑战。实现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方法论自觉,是进行文本研究最重要的前提。 一、
3、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一生笔耕不辍,写下了大量的著述。自马克思诞生以来,马克思的学说经过几代人的传播和诠释、解构与重构,形成了互有差异的文本。这些文本引发的“孰是孰非”的争论使马克思本来的形象和思想越来越模糊。因此,对马克思主义文本进行重新解读,使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原初视界呈现出来,挖掘其思想真谛,促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得到发展,建构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才有正确的前提。 (一)认识马克思主义,把误解改过来 文本解读就是要还历史本来的面目,给公众呈现出真实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学者、大众无不知道马克思、了解马克思主义,却不见得认识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有正
4、确的诠释与运用,也有错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情况。结合发表于 2010年 5 月 4 日光明日报上的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文,可以看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主要存在七种错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表现。一是误解:认为马克思是只注重历史必然性而不注重人的主体性,和黑格尔一样只见物不见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高屋建瓴的阐述,并不关注日常生活世界;认为马克思强调暴力革命而不关注社会管理等。 二是肢解:制造所谓“青年马克思反对老年马克思” 、 “恩格斯反对3马克思” 、 “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等。把原本是一个整体的马克思主义肢解为多元马克思主义,严重破坏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三是曲解:把马克思
5、当时的个别具体结论当成万能公式;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或乌托邦;要么把马克思主义“神圣化” 、 “宗教化” ,要么随意贬低马克思主义。 四是硬解:根据现实状况生发、概括出的观点,从既有的政治立场出发,到马克思的文本中去寻找论据和支持、阙失和差池,然后又借助这些论据和支持、阙失和差池,强化对自己观点和策略的信念;过分突出那些与现实观点契合或相近、疏离或相违的部分和思想,生硬地使用文本,使文本成为论证自己观点的一种工具。 五是乱解:不从马克思写作的实际出发,随意评价马克思。如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冷战时期将它的主旨意图概括为阶级斗争、 “两个决裂”和“两个不可避免” ;现在又从中“读出”世界历史理
6、论、世界史观抑或全球化思想。同一文本生发出来两种对立的观点,损害了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恒定性。 六是未解:未充分认识马克思的学说是一个整体,只重视教科书中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提出过的一些富有远见的科学观点,如关于“位于工人和资本家中间”的“数量持续增长的中产阶级”的论述, “一般的社会知识正在变成一种直接的生产力”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七是消解:怀疑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解决当前问题了、没有生命力了;历史虚无主义者提出社会主义“失败论” 、共产主义“渺茫论”和“告别革命论” ;一些人认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是马克思主义4的失败,进而完全否认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显然,
7、这七种错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已经严重损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和理论威信,必须依靠文本解读以正本清源。文本解读就是要将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一一矫正过来,去除意识形态的色彩和政治性考量,还原真实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进而才能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二)丰富马克思主义,把未发现的找出来 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实际上处于一种零散、无序的状态,缺乏宏观性、总体性的“筹划”和“设计” ,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原始思想客观、完整、全面的把握和理解。 其一,马克思从少年时代便开始写作,毕生用文字表述其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留下诸多手稿,甚至还有不知数量的原始手稿没有面世,这意味着文本研究中尚
8、存在不少空白需要填补。在北京大学聂锦芳教授的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一书中,聂锦芳教授从恩格斯和列宁、不同语种的马克思全集的书目、关于马克思著述的综合书目以及 MGEA2 版的统计等方面对马克思的文本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统计的结果是:“迄今为止,已知马克思一生所撰写的著述1974 部(篇) ,其中,马克思独著 1660 部(篇) ,马克思与人合著 314 部(篇) ,马克思所写书信 3099 封。 ”并指出其中有 53 部著作较为重要,即“少年习作(5 部) ,笔记世界(10 部) ,时事评论(17 部) ,思想创构(8 部) ,通向资本论的历程(13 部) ”。145-49
9、显然,要对这1974 部(篇)著述一一进行解读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但对于重要5的 53 部(篇)著述的研究却是可能的、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其二,国内研究往往集中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甚至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北京大学聂锦芳教授认为,事实上,迄今为止也没有一部囊括马克思全部著述的全集出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通行本俄文版 50 卷、中文版 50 卷、德文版 41 卷其实并不“全” 。即使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研究也把主要精力放在成型的经典著述中,如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神圣家族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哲学的贫困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共产党宣言 、 政治
10、经济学批判导言 、 18571858 年草稿 、 18611863 年手稿 、 18631867 年手稿 、 资本论 (第一卷) 、 法兰西内战 、 哥达纲领批判等,而对占三分之二强的笔记等手稿或略知一二,或一知半解,或囫囵吞枣,或不闻不问。 其三,即使是对已成型的经典论著的研究解读面也很窄,如对资本论第一卷,更多的研究局限于纯粹的文本内容,而忽视了对该卷的不同版本之间的横向比较、与其他卷的纵向比较、与马克思手稿的比较等,更不要说把透露马克思长达 40 余年艰辛创作历程的重要心迹的书信纳入资本论创作史的研究中了。不仅如此,有些学者甚至断章取义地截取马克思的语句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至于在不同程度
11、上犯了上文所提及的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七种错误。 科学的文本研究将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把原先未发现的马克思主义找出来,把原来遗忘的马克思主义找出来,填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空白。 6(三)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 从马克思主义创立至今已有 160 余年,时序推进到 21 世纪,全球化、各种思潮、电子科技等冲击着人们的耳目,社会较之马克思在世时的情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个他曾经参与构建和直接影响的世界早已沧海桑田、天翻地覆。对于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对于中国而言,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荆棘丛生,众说纷纭。但必须意识到,
12、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建构而非仅仅是对既有理论的诠释。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炒冷饭,而是要构建一个符合中国的理论框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这一指导思想不应当也不会也不能永远停留和保持在 19 世纪的水准和形态,在经过 20 世纪的实际发展和深刻变革之后,在继承并超越的基础上必然建构起 21 世纪的新的形态。要实现这一建构,就必须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始文本的研究,弄清楚它的原始状态和思想本质,同时应有更为展宽的视野、丰富的内容以及融汇历史与现实为一体的深刻分析。也就是说,只有将“中国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基点、研究过程的基调和理论建构的旨归,合理运用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破解“中国问题” ,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发展。 (四)信仰马克思主义,让民众团结起来 当列宁 1916 年的断言垄断的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行将灭亡的资本主义没有实现,资本主义却出现了在历史上少有的最为繁荣的时期时;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的空间范围上7前所未有地收缩时;当马克思的某些理论与当代中国现实不相协调,马克思所批判和扬弃的市场经济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手段,与共产主义价值大相径庭的商品和竞争仍存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建立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中国却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时,善良的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开始内
14、心存疑: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的结论是否还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到底能走多远?我们还要不要、该不该、能不能相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基在部分人中开始动摇! 而在对以上这些重大问题的解释上,我们做了很大努力,但又是不到位的,致使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说服力、吸引力减退。从而存在着一种非常反常的客观现象:一方面,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用法律的最高形式进行保护和贯彻,通过教育、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灌输,大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仍然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但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却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受到一些人的冷漠、奚落和拒绝,甚至一些学有专长的人
15、对马克思主义也不感兴趣。 文本解读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正本清源,澄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僵化歪曲的理解,客观地评价马克思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撰写的著述的局限性,提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认知程度,认识到马克思是人,不要神圣化也不能妖魔化;另一方面能够返本开新,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当代现实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存在着的受封建文化影8响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转型期必然出现的阵痛,甚至是剧痛,认识到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科学社会主义一定能够实现的信心。 二、马克思主义文本解读的方法论探寻 马克思的学说是一
16、个博大精深的体系,这一体系中的每一部分都倾注着马克思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要有效地获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真谛,就需要借助有效的方法论工具,实现方法论的自觉和超越。 (一)一个前提:活的马克思主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提法,马克思生前并不认同。恩格斯论证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是在 1886 年 8 月 18 日给奥古斯特?倍倍尔的信中写下的:“我可以断言:激进主义即褪了色的老牌法国社会主义在议院中的胜利,将意味着马克思主义首先在巴黎市参议会中的胜利。啊,要是马克思能够看到,他的关于民主共和国现在无非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进行决战的战场这一论点,正在法国和美国得到证实,那该有多好啊!”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深刻内容
17、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一系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形成和确立不是几句话、几篇文章、几本书就可以解决的,19 世纪 40 年代后,在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对某些问题的探讨是持续的、承接的,又是变化的,其思想是一点一滴地构建起来的,从青年黑格尔到批判黑格尔再到维护黑格尔,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从读书撰稿到参加社会工人运动,即使在他逝世前9仍在进行思考,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一种漫长的过程中成长、成熟乃至确立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的理论马克思不断修补完善。如唯物史观,先是提
18、出:“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292 以后又提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316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319 再到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这难道不是说,生产力在其发展中的那些关系,并不是永恒的规律,而是同人们及其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东西,人们生产力的一切变化必然引起他们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吗?”4152 最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史观做了较为完整的概括。有些观点被他修正了,如对待黑格尔的认识,先是对黑格尔批判有余而肯定不足,后又接受黑格尔。 “神学
19、的批判尽管在运动之初曾是一个真正的进步因素归根结底不外是旧哲学的、特别是黑格尔的超验性的已被歪曲为神学漫画的顶点和结果。 ”25 “青年黑格尔派的意识形态家们尽管满口讲的都是所谓震撼世界的词句,却是最大的保守派。 ”310 “如果说有一个英国人把人变成帽子,那么,有一个德国人就把帽子变成了观念。这个德国人就是黑格尔。柏林大学的一位专任哲学教授。 ”4136 而在后来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马克思又成功地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应用于社会和政治经济学领域。也就是说,他的思想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修补以至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活的过程,是活的思想。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文本解读必须要意识到的前提,没有这一前提,
20、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潭死水,即便进10行了深刻的文本研究,那么得出的结论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进行文本解读时要特别注意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总体性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需要对不同文本中关涉到的那些相同议题进行悉心的梳理,甄别出它们的具体含义的差别和变迁,寻求出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轨迹。 (二)文本解读的两个回头 1.站在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历史背景、环境中解读马克思主义文本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提到一定历史范围之内。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书斋中的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为了回答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历史发展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解读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也就是说,必须对文本的
21、生成环境、对话意图、写作方式等进行历史的回顾,力求最大限度地“再现”文本的社会历史语境。结合聂锦芳教授的观点,这一社会历史语境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文本创作的原初历史环境,他们处于 19 世纪,这期间最显著的是西欧与北美因工业革命促成的技术与经济上的进步,世界动荡不安,各种自然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皆逐渐成型,并影响到社会科学。 二是与马克思发生过直接关系的思想家及其派别,诸如恩格斯、布鲁诺?鲍威尔、费尔巴哈、施蒂纳、魏特林、威廉?沃尔弗、格律恩、蒲鲁东、拉萨尔、巴枯宁等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青年黑格尔派、真正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同盟、德国社会民主党等思潮或党派的复杂纠葛及思想差异。此其一。其二是与作为马克思一生思想背景或阴影的黑格尔思想的关系。其三,与马克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