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概述摘 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它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 20 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发展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2)04-00
2、01-06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自然观在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阶段,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着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唯物的、2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的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形成
3、和发展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概述,试图以此掌握其本质和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社会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认识和实践能力十分低下的背景下,吸收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并以自然哲学为基础形成的,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其代表。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
4、,生物是进化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它具有整体性和直观性、思辨性和臆测性、自发性和不彻底性等特点。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存在着如下缺陷:总体上是唯物主义但蕴含着唯心主义的因素;只探索纯粹自然界本原,不关心人类社会,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不能科学地说明自然界等。因此,它“在以后就必须屈服于另一种观点”1, “开初被神学的自然观所冲击”2,以后,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中,达芬奇等人对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进行了批判,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继而为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所代替”3。 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渊源。第一,马克思在他的题为“
5、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的博士论文等论著中,吸收了伊壁鸠鲁批判目的论和宿命论,主张原子既有直线运动又有偏斜运动,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的原子论思想,形成了人对自然界具有能动性作用的自然观思想,并“已经有了辩证自然观的萌芽”4。第二,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等论著中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 ”“我们在哲学中如同在其他许多领域中一样,常常不得不一再回到这个小民族的成就方面来。 ”5第三,列宁称赞赫拉克利特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 ,赞誉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6,并吸收了他的思想,
6、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 16-18 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在吸收古代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论” 、德谟克利特等人的“原子论” 、阿利斯塔克的“地动说”和亚里士多德的“位移运动说”等思想,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成果,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它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具有绝对的不变性;它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来源于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它具有机械性、不彻底性(包括革命的不彻底性和信仰上帝的不彻底性) 、形而上
7、学性等4特点。它在形成以后,被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继承和发展,并以此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统治了十九世纪的整个上半叶”7。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存在如下缺陷: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等。因此,它虽然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它仍受到如下挑战和冲击 :第一,它受到哲学的挑战。例如,斯宾诺莎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莱布尼兹主张自然界不是需要外力推动的机器,而是运动变化的有机体;狄德罗认为不能把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原为机械运动,主张有机物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第二,它受到自然科学的冲击。它首先被康德和拉普拉斯共同创立并被证实的“星云假说
8、”打开了“第一个突破口” ,以后,它又接连被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有机化学、力学的热理论、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解剖学、气象学、动物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领域的自然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口8,最终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了。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一, “它挑战了从亚里士多德传承下来并被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经院哲学所修正的传统自然哲学的基础” , “对亚里士多德学派关于天界物理和地上物理有着根本区别的观点提出了意义深远的质疑”9,批判神人同形同性的“人格神”观念和神有意志和目的的谬论;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
9、, “否定了作为宇宙主宰的上帝,也否定了脱离肉体的灵魂”10,传承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传统,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第二,它注重经验事实和5观察实验,注重把经验作为知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方法,把观念与经验的符合作为真理的标准,从而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促进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的转变,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的转变,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主张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研究自然界,强调分析方法在整理材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
10、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以 19 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批判地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的。它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客观的、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物质在其永恒的循环中是按照规律运动的”11;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它具有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等特点。
1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形成以后,被 19 世纪末物理学的新发现(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和 20 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学证实和发展,被 20 世纪 60 年代起兴起的复杂性系统科学丰富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标志。第一,6它扬弃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了向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回归。它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经验反映论,克服了其只承认人的受动性而忽视其能动性等缺陷;吸收了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的辩证法思想,克服其抽象地认识人的能动性等缺陷,实现了唯物性、辩证性、实践性和历史性的辩证统一。第二,它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对自然界的
12、否定性活动,人的劳动实践使人在与他的劳动对象发生物与物的自然关系的同时,还发生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它是自然史与社会历史相统一的衔接点,使得自然界不仅是先在的自然界,而且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相统一的自然界。它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成是共同遵循辩证法规律的统一的历史过程,主张自然史是社会史的基础,自然史的发展和社会史的发展都受到统一的客观规律的支配,从而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它倡导的辩证思维方式“对于现今的自然科学来说” , “恰好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12, “因为只有辩证法才为自然界中出现的发展过程,为各种普遍的联系,为一个研究领域向另一个研究领域过渡
13、提供类比,从而提供说明方法”13。科学家如果蔑视它,就“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14,并因此而“不能不受惩罚”15:牛顿蔑视它,其“在晚年也热衷于注释约翰启示录 ”16,成为“虔诚的信奉正教的基督教徒”17;华莱士等人蔑视它, “竟似乎变成了从美国输入的招魂术和请神术的不可救药的牺牲品”18。因此,要“学习以往的哲学” (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等) , “仔细地研究一下辩证哲学”19, “吸取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7提高思维能力”20,加强对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 20 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
14、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一)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复杂性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自然观在古代可以追溯到希腊和中国,在近代可以“追溯到莱布尼兹,追溯到尼古拉和他的对立物的统一 ,到帕拉赛塞斯的神药,到维科和伊本-卡尔顿的认为历史是文化实体或系统的一个序列,到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辩证法”21。其中包括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关于“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22思想,德谟克利特关于“宇宙是个大系统
15、”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关于“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23的思想,古代中国易经等文献关于自然界由“阴阳”和“五行”构成的统一的、 “自发的有组织的世界”24的思想。近代狄德罗主张自然界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物质的总体,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霍尔巴赫认为自然界是由“不同的物质”和“不同的运动的组合而产生的一个大的整体”25,康德主张系统具有内在目的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于其内在目的) 、自我建造性(系统可以内在地扩充增大)和整体在先性(系统整体先天地规定了其整体的内容及其要素的位置)等特征26,8黑格尔主张系统通过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之间的矛盾作用进化发展,马克思运用系统论思想研究人类社会
16、的结构及其演化规律,恩格斯主张“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27。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系统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不可逆地演化着,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的有序化过程,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不断交替的循环循环过程。系统自然观具有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等特点。 系统自然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它丰富和
17、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论。它强调了自然界物质的系统性和系统的客观实在性,论述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类型和特征及其非线性作用机制,否定了机械唯物主义将物质实体化和机械化的观点,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它强调了自然界系统的循环演化性,论述了演化的本质、特征及其机制,否定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决定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它把时间从一个外部参量转变为自然界系统内在属性,强调了自然界系统结构中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论述了时间、空间和系统演化的关系,否定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绝对时空观,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时空观。第二,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8、。它不仅注重认识作为部分要9素的实体,而且注重认识这些要素实体之间、它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了从认识物质实体到认识系统关系的转变。它运用系统方法(如整体优化方法、系统工程方法等)研究系统的性质、特征、结构及功能、演化等,以系统思维方式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思维方式,并通过推动跨学科研究,促进了自然科学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融合、统一。第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它从系统的角度考察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界的价值关系是一个系统关系,其中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互作用的,从而超越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或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达到了对人与自然界价值关系的辩证认识。第四,
19、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它主张人和自然界的实践关系是一个系统关系,实践系统因受自身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而演化着,并决定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的演化,从而在认识天然自然界和社会自然界、自然史和人类史、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方面实现了辩证统一,即实现了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二)人工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人工自然观的思想渊源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关于“床”和“人工产品”的概念28,亚里斯多德关于“人工产物”或“人工客体”的概念2
20、9;中国古代关于“制天命而用之”的“勘天”思想30和“人工”或“人力” (人类创造自然的能力) 、 “百货” (农业和手工业的产品) 、10“百工” (制造器具的工匠)等概念和思想;近代培根主张“在物体上产生和添加一种或多种新的性质”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把具体的物体转化”31,霍布斯主张人既属于自然物体有属于人工物体,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界立法”32,黑格尔论述了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人化自然界” 、 “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和“人类学的自然界”33的思想。 人工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
21、界,它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它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又遵循其特殊规律,并在总体上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环演化着;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和生态技术,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人工自然观具有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等特点。 人工自然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它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充分论证了自然界的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征,超越了认识自然界的范围,拓展了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二,它实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它论证了创建人工自然界历程中的主体和客体、能动性和受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自然界内在价值和人类自身价值的辩证关系,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思辨论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