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民族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与机制调查研究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于 2010 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中关于高等教育部分明确指出, “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 ,将本科生参与科研提高到一个重要的高度,改善过去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局面,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标。 近几年,随着我校科研项目,包括本科生立项和参与教师项目,不断地深入推进,为大学生科研
2、能力的提升和课外实践能力的增强搭建了重要平台,也提供了同学和老师以及学校良性互动的渠道。与此同时,随着学校在宣传力度、经费支持、项目审核、成果取得、项目激励等方面关注力度的加大,科研项目也得到了一些老师和学生的积极回应,激发了学生申报项目和参与教师课题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研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例如,开展科研的态度问题;科研项目过程的管理问题;科研经费使用和监督问题;科研项目的审核等等。这些问题都应该得到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的关注,因此对本科生科研现状进行了解与调查,并反思其2中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的主要目的。本项目旨在通过科学的
3、调查研究方法,了解本科生科研立项的开展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推动我校本科生科研项目更好地实施与开展。 2. 研究的意义。本科生立项是我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实施情况与效果直接关系着我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鉴于其重要的地位与价值,开展此项调查研究,对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平台的扩建以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设计 理论架构:本次研究是以理性行动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理论支撑的。 (一)理性行动理论 理性行动理论就是行动者利用拥有的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无法满足时,经过理性思考后选择与其他行动者进行交换以使需要得到满
4、足。一个理性行动通常预设:在两个或者更多手段对于同一个目标的选择,或者在不同目的之间的选择。其实理性行动理论的行动者就是“理性人” 。在学校方面,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开展其实是学校经过深思熟虑思考以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其原因就在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在学生方面,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活动中是因为参与的活动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这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3(二)社会资本理论 在林南看来,社会资本是指内嵌于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行为人在采取行动时能够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因而,这个概念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它代表的是内嵌于社会关系中而非个人所有的资源;二是获取和使
5、用这种资源的权力属于网络中的个人。对于学校而言,学校进行着教学的管理,它拥有着许多的资源,例如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等。这些资源其实就是社会资本。学校在拥有这些资源的同时,必然对这些资源进行利益让其发挥最大效用。学校的管理不是单向的,它与学生和老师等自然人是有互动的,开展科研项目其实也是学校的管理者与学生和老师互动的一种方式,所以学校支持科研活动的展开。对于学生和老师,参与科研项目其实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因为参与科研活动就会与他人产生互动,也就会处于某个社会关系网络之中。随着科研项目的开展,参与其中的人就会拥有这种资源,进而形成自己拥有的社会资本。 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
6、研究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 1000 份,回收率为 100%,其中有效问卷为 970 份,有效回收率为 97%。根据问卷显示,在 1000 个调查对象中,参加过相关项目有 288 人,有效百分比为 28.8%。没有参加过相关项目为 712 人,可见,参加我校本科生相关科研项目的学生比例相对较低。 四、本科生科研项目参与情况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只以榆中校区大三、大四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并4对样本开展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整理问卷材料,参加了相关科研项目的学生仅有 288 人,占被调查对象的 28.8%;而没有参加的学生人数是 712 人,却占了所有调查对象总人数的 71.2%。由
7、此可以看到在大三、大四学生群体中参与了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学生还是占少数,由此可见学生在科研立项活动中参与度非常低,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我们对资料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努力寻找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一)没参与我校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学生对科研项目的了解情况 表 1 没参加我校科研项目的同学对科研项目的了解情况 (单位:人) 频次 有效百分比(%) 累加百分比(%) 根本没听说过 142 20.0 20.0 听说过,只是了解一点 414 58.1 78.1 了解一些基本信息 136 19.1 97.2 认真了解过 20 2.8 100.0 总计 712 100.0 如上表所示在没参加我校科研项目的 7
8、12 个调查对象中, “根本没听说过”的有 142 人,有效百分比为 20%;“听说过,但只是了解一点”的有 414 人,有效百分比为 58.1%;这表明没参与的学生的没参与科研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与对我校科研项目情况不了解有关。 (二)没参与我校科研项目的同学参与科研立项的意愿情况 表 2 参与科研项目的意愿情况 (单位:人) 频次 有效百分比(%) 累加百分比(%) 5想 380 53.4 53.4 不想 332 46.6 100.0 总计 712 100.0 如上表所示,在我们调查的 712 个没有参与科研立项的对象中,有参与科研立项意愿的有 380 人,有效百分比为 53.4%;可见,想参
9、与科研项目的学生在没有参与的学生中占较高的比例,这里需要进一步分析没有参与的原因。 (三)没参加我校科研立项的原因 图 1 没参加我校科研立项的原因统计 (单位:人) (注:由于问卷设计为多选题,而我们采用的统计方法是计算各选项被选择的频次,故总和不为 712 人。 ) 如上图所示,在所有的原因中,选择“不了解,没有得到相关的通知或宣传知识” 和“能力不够,认为自己专业、实践等能力有限”这两个原因的频次最高,总计 656 次。这说明学校相关宣传不到位和学生自身知识缺乏。 (四)参与我校科研项目学生对自己参与科研项目的主要目的分析 图 2 参与我校科研项目学生对自己参与科研项目的主要目的统计(单
10、位:人) 如上图所示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目的主要是:提升专业实践水平与能力,锻炼科研创新能力和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群体对参与科研项目的目的有不同的看法。 (五)学生参与老师项目的主要收获分析 下表数据看出在学生参与老师的项目后收获主要集中在拓展专业知6识,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学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可以说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大。 表 3 学生参与老师项目的主要收获统计 (单位:人) 频次 有效百分比(%) 累加百分比(%) 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 66 38.8 38.8 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34 20.0 58.8 明白整
11、个科研流程 18 10.6 69.4 掌握研究方法、技巧 14 8.3 77.7 提升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16 9.4 87.1 培养了自己坚持等良好的个人品质 6 3.5 90.6 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7.0 97.6 没收获 4 2.4 100.0 总计 170 100.0 (六)遇到困难时,学生对科研项目的态度分析 图 3 遇到困难时,学生对科研项目的态度统计(单位:人) 如上图所示,有上述数据可知,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放弃,都会选择坚持下去。 (七)指导老师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帮助力度分析 表 4 指导老师在科研项目的实
12、施过程中的帮助力度统计(单位:人)频次 有效百分比(%) 累加百分比(%) 很大 34 28.8 28.8 7较大 32 27.1 55.9 一般 44 37.3 93.2 较小 6 5.1 98.3 很小 2 1.7 100.0 合计 118 100.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都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八)在学生看来,科研项目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图 4 科研项目中存在的不足统计 (单位:人) 如上图所示,在科研项目中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项目的可行性问题上,项目的计划性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上,团队配合上和成果创新力度上。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探究 通过对我校
13、本科生科研项目参与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在开展本科生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存在问题 1. 参与者较少。虽然近年来,随着我校对本科生科研项目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参与科研项目的本科生人数有了增长,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参与人数占总体的比例并不高,仍然还有许多同学并未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 2. 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实施效果并不显著。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实施与开展,是为了提高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虽然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8中,本科生获得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未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科研项目也没有取得有效成果。 (二)原因分析 在科
14、研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学校、学生两个层面来加以分析。 1. 学校层面。 (1)宣传力度不强。学校对于科研立项的宣传不够重视,宣传方式也较为单一,这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学校开展的科研立项活动,从而使学生错失了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 (2)缺乏激励机制。目前我校还未建立起能够激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有效机制,这使得本科生缺乏参与科研项目的动力,导致科研项目的参与程度不高。 (3)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学校的各项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是资金支持。而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科研项目经费不足,同时,实验室、实验仪器等必要设备也常常无法得到保障。(4)对科研
15、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不足。对科研项目进行必要监督,是保障科研成果质量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科研项目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学校的监督却是相当薄弱的,这直接导致了科研项目实施质量的下降。 (5)对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不够重视。有不少教师在思想上仍然认为,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忽视了他们的创造性。因此,未能真正认识到学生在科研项目中的地位。 (6)对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指导不够。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当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需要教师加以指导时,教师往往不能提供有效地帮助。 92. 学生层面。 (1)专业知识不扎实。本科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这使得在科研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缺
16、乏相应的理论指导。(2)动机较为功利。有部分学生参加科研,不是为了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而仅仅是为了获奖、评优等。 六、建议和对策 (一)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为鼓励更多的本科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学校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可以采用将参与科研项目与加学分、评优挂钩等方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二)加强宣传力度。宣传力度不够,使很多学生对科研项目缺乏了解。为了弥补这种缺憾,学校应该重视对科研项目的宣传,改变以往单一的宣传模式,多渠道并举,充分利用海报、网络等宣传手段。 (三)加大对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各项支持力度。虽然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能够为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有力保障,但是
17、学校的支持不能止步于此。提供必要设备、简化参与程序等等,都体现着学校对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支持。 (四)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在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学校应该进行必要的监督。要定时检查科研项目的最新动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正,以确保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 (五)将本科生实践创新教育常规化。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仅仅靠一两次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急需将本科生的实践创10新教育纳入日常课堂中,将其常规化,使学生在日益积累中提高自身能力。 (六)学生也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同时端正科研动机,这样才能正真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 连漪.高校科研管理模式J.桂林工学院院报,2010(6). 2 栾曦.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的中美比较J.吉林教育, 2010(5). 3 俊世能.黄山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黄山学院院报,2011(4). 4 乔思辉.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在评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1(1). 5 张铮.如何控制与管理科研经费J.工作研究,2012(1).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 2012 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作者简介:韩瑛(1976- ) ,副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团委副书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