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12.50KB ,
资源ID:1735649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356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培养读懂信息能力 教给有序思考方法.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培养读懂信息能力 教给有序思考方法.doc

1、1培养读懂信息能力 教给有序思考方法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中就有了除法教学的内容,并让学生用表内的乘、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分前后两个单元进行编排,前一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除法、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用除、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后一单元主要学习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同时编排了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的前后两个单元都编排了“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但在题型结构上有所区别,前一单元是以先用除法求出“单一量” ,再用乘法求“总量”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归一问题” ;而后一单元侧重先用乘法求“总量” ,再用除法求“单一量”或“份数” ,也就是所谓的“归总问

2、题” 。无论是先除后乘,还是先乘后除,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怎样去获取信息、如何进行有序思考的能力。下面就以“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教材第 59 页例 4)为例,来谈谈笔者的设计与思考。 二、教学设计 (一)题组对比,初步感知题型的发展结构 课件呈现以下两条信息和问题,让学生在对比思考中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联系。 学校准备组织小朋友去春游,老师为两组小朋友准备了苹果。 (1)为第一组的 8 位小朋友准备了 24 个苹果,问平均每位小朋友2能分到几个? (2)为第二组的 8 位小朋友准备了 6 盆苹果(如下图) ,问平均每位小朋友能分到几个? 学生列出算式: (1)248=3(

3、个) 。 (2) 46=24(个) , 248=3(个) 。 师提出:以上两题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要求学生说出:最后所求的问题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第(1)题已经知道了苹果的总数,而第(2)题苹果的总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需要从图中观察出 6 盆苹果每盆都是 4 个,从中先求出苹果的总数。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质疑第(2)题的“24”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要先计算“46=24” 。 接着教师提出:如果把第(2)题的计算过程列成综合算式又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得出:468=3(个) 。 【设计理念】以上两题的问题相同,呈现的信息和图片简洁明了,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寻找到它们之间的不同

4、点与相同点。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分析联系,能明显地感悟到问题的发展结构,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准备。 (二)动态呈现,逐步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件分步呈现教材中例 4 的两幅春游图,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有序思考问题。 3教学时可以分为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分析图情,提取信息。 师提出: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在玩什么。你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投影呈现:小朋友划船图。 引导学生得出:小朋友租了 6 条船,每条坐 4 人。 接着教师提出:划完船他们又去了什么地方呢? 投影又出示:小朋友要去坐碰碰车的情境图。 师根据图再出示问题: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呢? 估计学生会对“我们这么多人”到底有多少人

5、提出质疑。 学生也有可能就第二幅图的观察说出:这些小朋友有“12 人” (第二幅图只看到 12 人) 。 这时教师再提出:回忆一下小朋友的春游过程,从两幅图中你们可以获得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摘录以下的信息: 这些小朋友先划船,每条船上 4 人,刚好坐了 6 条船。 接着他们坐碰碰车,每辆坐 3 人,要坐_辆? 第二步:独立解答,引发说理。 让学生针对以上信息先独立解答。 估计学生的解答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46=24(人) ,243=8(辆) ; 4 463=8(辆) 。 接着引导学生针对以上解答过程进行质疑,要求学生对思考过程进行有

6、序表述。 思路一: 根据每条船上 4 人, 可以算出 6 条船上一共有几人,即46=24(人) 。 再根据这么多人坐碰碰车,每辆坐 3 人,又可以算出要坐几辆,即243=8(辆) 。 思路二: 想知道要坐几辆碰碰车,因为已经知道了每辆车坐 3 人,所以还要知道共有多少人,即 46=24(人) 。 然后再根据这么多人坐碰碰车,每辆坐 3 人,又可以算出要坐几辆,即 243=8(辆) 。 接着教师针对综合算式“463=8” ,再让学生按以上两种思路表述过程。 第三步:小结解题思路。 师提出:想一想,解决刚才的问题,你认为有什么好的方法要提醒小朋友? 引导学生小结以下方法:读懂信息,找出有用的信息。

7、把有联系的信息进行推理,找出隐含的信息。 【设计理念】教材上的两幅情境图如果一起呈现,学生很难把两幅图的人数联系起来。而教学时又不能明确地告诉学生:从第一幅中先算5出共有多少小朋友,再按这些小朋友的人数和每辆碰碰车的人数去计算要坐几辆碰碰车。如果这样处理势必降低情境图的数学思考性。所以笔者把两幅图分前后两步去呈现,教学时学生从第一幅图了解到一些信息,笔者并没有明确地去板书;当出示第二幅图时特意让学生围绕着“这么多人”到底是多少人进行质疑,使学生自然地把两幅情境图联系起来,从中感受到要解决后面的问题,先要从第一幅图所获得的信息中求出总人数。当学生得出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再次按两种思路进行说理,逐

8、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思考方法和策略。 (三)应用拓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基本练习 (1)教材中的练习十三第 8 题(见下图) 。 师提出:仔细读图,你们发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要求学生得出:有 3 个蛋糕,6 个小朋友分着吃,每一个蛋糕分成 8块。问题是:平均每人分到几块蛋糕? 学生独立解答。 针对学生的解答,组织交流说理。 为了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教师根据学生的说理板书如下: 【设计理念】这一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再次观察情境图,并从图中提取数学信息和问题,使刚学习的思考方法得到及时巩固。 (2) 提供对比练习,让学生列式计算后说理。 第一组: 二(1)班小朋友做操,可以排 4 行,

9、每行 9 人,如果这些同学每 6 人一组做游戏,可以分成几组? 6 二(1)班小朋友做操,可以排 4 行,每行 9 人,如果把这些同学分成 6 组做游戏,平均每组是几人? 学生列式计算后,再组织质疑:这两题的问题不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是相同的呢? 第二组: 根据每幅图中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分别计算最后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 4868=64(只) , 868=6(只) 。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设计理念】在第一组的练习中,学生会发现所列出的算式是相同的,第一步的意义也是相同的,都是先计算总人数;而在第二步虽然都是除以“6” ,但第一小题是求组数,第二小题是求每组的人数。在第二组的两

10、题中是“先除后乘”与“先乘后除”的比较,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拓展练习 把教材中的练习十三第 2 题作适当处理,逐步引导学生思考。 (1)出示下图,并提出:仔细阅读图中信息和问题,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估计学生会说:因为不知道分给几个人,所以不能解答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猜一猜:图中 18 瓶饮料可能要分给几个人? 估计学生会说:9 人、6 人、3 人、2 人。同时要求学生马上说出除7法算式,算出结果。 接着教师提出:刚才大家补充的信息都能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谁能把自己补充的信息隐藏起来,使它成为要用两步计算来解决的问题吗?估计学生会提出:

11、把学生人数分为男、女生各自的人数(如男同学有 5 人,女同学有4 人) ; 把学生人数分成几组,每组几人(如有 2 组同学,每组有 3 人) ; 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列出算式解答,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价。 (3)出示练习十三第 2 题的情境图,让学生再次针对此图的信息进行解答。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把教材上的一道习题分解成三步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第一步要求学生知道要解决此问题缺少了必要的信息;第二步引发学生自己去补充直接信息,把直接信息改换成间接信息,并进行列式计算;第三步呈现完整的情境图,再次让学生列式计算。通过这样的分步思考,进一步促使学生认识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

12、的联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着重引导学生总结解决乘、除两步计算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具体过程略) 8三、反思 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指出: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质上完成了两个认识上的转化。一方面是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收集、观察、比较筛选有用的信息,从而抽象成数学问题。另一方面是根据已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全面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求解或求近似解,进而在实践中检验;必要时还能回顾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本课中,笔者的思考是如何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和训练,帮助学生初步经历两个认识上的转化,着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13、。具体突出了以下两点。 (一)使学生初步形成阅读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情境作出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并将生活化的问题信息转化为数学问题。要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信息的习惯与能力。为此,在本课设计时着重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所提供的生活化素材作了改进,并根据内容特点,对学习素材作了适当的补充。如对教材例题的主题图采取分步呈现,并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两幅有联系的情境图。在教学教材练习第 8 题时,给学生留足时间去解读情境图,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图中发现比较隐蔽的是 6 个小朋友分 3 个蛋糕,而每一个蛋糕又分成 8 块,求的是平均

14、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在练习中还设计了第 2 题的对比题,通过对两幅对话情境图的解读,辨认出信息的不同和解答方法的区别。 (二)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思考和推理分析的方法 9“综合法”和“分析法”以及“分析综合法”都是培养学生怎样去有序思考和推理的方法。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笔者在本课例题教学中除了注重说理之外,还设计了两次素材对比。一次是在本课的开始,给学生提供的一步计算与两步计算的对比;另一次在基本练习中的第 2 题,给学生提供了两组对比题。实际在最后一道拓展题中引导学生逐步去补充信息,这一补充过程也是起到对比的作用。笔者认为,给学生提供这些对比题,除了把学生的思考过程从一步计算引向两步计算进一步认识题型的结构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浙江省临海市临海小学 31700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