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清代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初探【摘 要】 本文追溯乌鲁木齐的发展史,认为清朝中央政府在其形成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清朝前期开发乌鲁木齐地区的措施,垦荒屯田、军事驻防;第二,清朝中期对乌鲁木齐的开发,建立军府制度;在畜牧业、手工业、商贸、交通、矿产开发等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促使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第三,新疆建省后,巡抚刘锦棠积极开发新疆乌鲁木齐,将乌鲁木齐作为省会;第四,晚清新政对乌鲁木齐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方面、军事方面、社会事业、交通、金融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 乌鲁木齐;城市;发展 乌鲁木齐(古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地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欧亚大陆中部重
2、要的城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据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 32 记载“迪化州(今乌鲁木齐市)下属阜康、昌吉、绥来县,皆南依天山。山泉北流,汇成长河,其最著名曰乌鲁木齐河分流浸润,膏泽土田,一州三县地,咸资灌溉。 ”乌鲁木齐城市名字的由来即源于此。 一、清朝前期开发乌鲁木齐地区的措施 1、垦荒屯田 2清朝前期,由于战争的破坏,西北地区到处地旷民稀,满目疮痍。这时安辑百姓,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就成了清政府维护统治秩序的当务之急。清政府继承了历代王朝的传统做法,在西北地区组
3、织了大规模的移民垦荒和屯田,安排甘肃等地贫民携眷西迁到天山北路的乌鲁木齐、巴里坤以及乌鲁木齐以西的玛纳斯、精河等地,安置生产。1清政府在募民徙边的同时,还直接组织士兵和民众屯田,此外在清政府的屯田中还有一些内地遣犯,都取得良好成效。由于清政府的组织工作严密细致,安排妥当,因此这一时期的移民垦荒取得很大成就。到嘉庆十年(1805 年) ,乌鲁木齐等地垦田 100 余万亩,征粮 74664.82 石,征银 3199.29 两。2 垦荒屯田使一些地区聚居了大量人口,并且沿着屯垦线路修建起了城郭土堡,其中就有乌鲁木齐城市最初的发源地。随着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经济的运作和聚居人口的逐渐增加,清政府又主持
4、在原来乌鲁木齐土城基础之上修建宁边(今昌吉市) 、辑怀(今米泉古牧地) 、宣人、怀义、乐金、保昌等城郭,这些措施使得乌鲁木齐一带成为了重点屯垦区。 2、军事驻防 除了移民垦荒屯田之外,清政府从镇边守土的目的出发,陆续从全国各地抽调八旗及绿营进疆守土。乌鲁木齐作为全疆绿营官兵集中之地,最开始定制时,以提督一员驻守巴里坤,总兵一员驻守乌鲁木齐,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移提督驻守乌鲁木齐,以总兵驻守巴里坤,并且以后都成为定制。乌鲁木齐自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驻扎满洲八旗兵,3后增察哈尔、索伦兵。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甘肃凉州、庄浪满蒙兵2344 名携驻移驻,建立本城满营,设立协领六员
5、,佐领以下至骁骑校各二十四名,这些措施使乌鲁木齐的军事地位大大提升。3 二、清朝中期对乌鲁木齐的开发 1、军府制度 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 ,清王朝完成对新疆天山南北的统一。完成统一后清政府继续在原来乌鲁木齐驻军之地扩建城池,修建了一个周长约五里的新城,乾隆皇帝赐名为“迪化” ,至此,乌鲁木齐已经初具城市的雏形。 清政府借鉴汉朝、唐朝管理新疆的成功经验,结合当时的实际,建立起一套军政合一、以军统政的行政管理体系军府制度。军府制度与清政府治理边疆地区“因俗而治”4的政策相结合,在政治体制上显得更加完备,在更高程度上达到了政令统一,有利于新疆与内地交往的不断深入,同时提高了其捍卫国家领土,防
6、范外敌入侵,稳定与巩固统一局面的能力。 2、开发措施 乌鲁木齐在清朝中期获得了长足发展。 畜牧业方面,为了鼓励发展当地经济,适应军备和屯田的需要,清朝在平定回部叛乱后清政府在乌鲁木齐等地设立牧场,西北的官牧重点移到了南疆。乌鲁木齐马厂,设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到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 ,共衍生马 6760 匹,马驹 99 匹,此外还有附牧衍生的牛 1140 头,4内地用马均由马厂调拨。 4手工业方面,传统的乌鲁木齐地区民众以游牧为主,手工业器具种类很少,传统的工匠仅有皮、毛、玉、铜、木、土、铁、裁缝等,清朝统一新疆后十分重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生产,不仅鼓励发展汉唐以来就已经兴
7、盛的兵器、玉器制作和纹绣、胡锦、花蕊布、琵琶、雕刻等传统手工艺,而且还积极组织传播内地的先进技术,鼓励工匠之间相互学习,使得日用被服、坐卧、饮食、攻战之器具品类增多,应有尽有。乌鲁木齐的皮革制作最为有名,特别是革履制作堪称精良,胜于他处。 商贸方面,清朝中期的乌鲁木齐是天山北路的一个四达之区,是周边附近汉、回、维、藏、蒙等各民族民间交易的中心,上市的主要商品除了牲畜、皮毛以外,还有盐、米面、木材、药材、铜铁瓷木器、绸缎、杂货等。纪昀诗乌鲁木齐杂诗小序云:“富商大贾,聚居乌鲁木齐旧城,南北二关夜市既罢,往往吹竹弹丝,云息劳苦。 ”说明了乌鲁木齐地区商贸活动的兴盛。 交通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
8、军事攻战的需要,清政府很重视西北道路交通和驿站建设,据记载清中期仅驿站设置在新疆就有 270 多处。5乌鲁木齐地处内地赴伊犁的交通要道,向东由哈密可进入嘉峪关,西向经绥来可到塔城,东北向经过张家口可到达北京,向南经过吐鲁番可到达和阗等城镇,是新疆商务的中枢,南北商货都从这里转输。 矿产开发方面,由于清朝的屯垦政策对铁器的需求量很大,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乌鲁木齐铁厂和伊犁铁厂的开办。新疆兴屯之初,清政府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城北就设炉五座。迪化铁厂冶铸的犁铧、锄头、铁锨、镰刀、斧头、头等十多种铁农具除了添补乌鲁木齐屯区农具的损耗,5后来又开始供应巴里坤、塔尔巴哈台、吐鲁番等地。6除此之外,乌鲁木齐地区
9、还蕴含丰富的金、煤、盐、银、铜、铅、以及珠玉、玛瑙、琥珀、水晶、硝石、硫磺等矿藏资源,总计达上百种,许多矿藏在清代的开发范围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 三、新疆建省后对乌鲁木齐的开发 1、新疆建省 军府制度毕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行省州县体制相比,尚处于较低的建制层次,比如管理体系层次重叠和事权多元化,内部隶属关系复杂,官员结构偏重武职,地方民政治理程度参差不齐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府制度管理下的新疆统治秩序渐趋腐败,各地频繁爆发大规模民族起义。同治五年(1866 年)伊犁起义军攻入惠远城,标志着清朝统治新疆军府制度的结束。内乱很快引发了外患,浩罕军官阿古柏趁机入侵,沙俄也趁机出兵强
10、占伊犁。光绪二年(1876 年) ,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陕甘总督左宗棠指挥清军收复新疆,光绪七年(1881 年) ,清政府与俄国政府签订中俄伊犁条约 ,收回伊犁。经过十多年的动乱,新疆终于重新置于清政府的统治之下。然而这时的新疆不仅军府制荡然无存,社会生活方面更是万般萧条、民不聊生。光绪三年(1877 年) ,清政府谕令左宗棠统筹全局,左宗棠遂提出新疆建省的主张,光绪十年(1884 年) ,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等人的建议,正式批准新疆建省。该年十月,清政府正式任命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魏光焘为甘肃新疆布政使,标志着新疆省正式成立。7 6新疆建省时乌鲁木齐“城中疮痍满目,无百金之贾,千贯之肆,
11、自城南望到城北,榛鞠苍莽。 ”建省后则“首治邮驿亭部以通商路,于是废著鬻财之课,连袂接轸,四方之物,并至而会” ,乌鲁木齐很快繁荣起来,这从一个侧面反应新疆建省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8 2、刘锦棠积极开发新疆乌鲁木齐 在对乌鲁木齐地区的开发建设上,刘锦棠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主要措施有:(1)兴修水利。到光绪末年,新疆 38 个县修整和新修干渠 940 多条,支渠 2300 多条,灌溉面积达 1100 多万亩,为新疆农业的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乌鲁木齐等地区兴修水渠、坎儿井,使该地区生产条件得到良好的改善。 (2)重修乌鲁木齐城。阿古柏入侵期间,乌鲁木齐城遭到极大破坏,刘锦棠在完成了
12、河渠道路桥梁的整治兴建后,开始修复被损坏的城墙、门卡、城内营房、仓库等设施,他还新建了州县城署和治所、兵营。这对该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改革赋税制度。乌鲁木齐一带被阿古柏占领后,“严刑厚敛,税及园树” ,9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刘锦棠制订了新的税收办法,废除新疆原来实行的“按丁索赋”的制度,改为与内地相同的“摊丁入亩”制,后又重新丈量土地,规范简化赋税征收内容和规则。经过赋税改革,新疆地区不仅有了固定的征税标准,而且税率也比以往大为降低,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护商置税。战乱之后,新疆许多往昔繁华的商业城市都不复存在, 中俄伊犁条约签订
13、后,俄国商人根据条约享有在新疆贸易暂不纳税的特权,这大大损害了中国商人的利益。光绪八年清政府下令各地厘卡一律撤销,7大大便利了中国商人。加之刘锦棠治驿站、修道路、架桥梁、造官店,商路变得通畅,新疆商业贸易逐渐呈现出繁华的景象,使乌鲁木齐成了比较大的商业中心。光绪十三年,又在乌鲁木齐设税务总局,后又在绥来县和吐鲁番等地设立税务分局来收取税务,这些举措在促进了新疆商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5)兴办义学。收复新疆以来,刘锦棠感到新疆回、维等族百姓有文化的太少,他认为新疆地区汉回彼此官民隔阂,政令难施的主要原因就是维吾尔族不懂汉族文化,语言不通,于是鼓励兴办义塾,教育民众,光绪六年
14、,南北两路设立义塾 37 处。义塾“创办之初,群相凝沮,非特不知向学” ,后经过多方努力,维吾尔族对入塾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变,到了光绪九年,义塾增加到77 处。另外他还鼓励植桑养蚕,改革币制。 3、乌鲁木齐成为省会 十九世纪中期新疆社会动荡不安,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外国列强开始不断蚕食伊犁,原居新疆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伊犁已经难以再作新疆的中心,为了保证新疆的长治久安,维护国家的主权完整,新疆建省后,政治中心转移到了乌鲁木齐。这是因为乌鲁木齐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南北疆的交通枢纽,可以便利地控制南北,同时乌鲁木齐在当时是仅次于伊犁的新疆第二大政治、经济中心,人口汇聚,经济发展很快。光绪十一年(1885
15、 年) ,刘锦棠抵达省会乌鲁木齐,着手设置办公场所等事宜,从此新疆的政治、经济中心从伊犁转移到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地位再次上升,变成了新疆的中心城市。 四、晚清新政对乌鲁木齐的影响 8清末新政是清朝最后十年社会全面危机的情况下为适应形势的举措,对西北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多民众都积极参与。新政在很多方面给乌鲁木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这里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启动。 教育方面,新疆从光绪三十一年开始,将原有的书院一律改为学堂,并先后在乌鲁木齐等地创办陆军学堂,俄文法政学堂,省立中学堂和师范学堂,中初等实验学堂,农业学堂,巡警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军事方面,1906 年清政府在乌鲁
16、木齐设督练处作为新疆省的军事训练中心,负责新疆境内军事和各种学堂中的军事教育训练。 社会事业方面,宣统元年,布政使王树楠把全新疆的旧的驿站改为邮政,在迪化设立邮政总局,由邮政部委派的比利时人彼得森任邮政事务总办,并相继开通迪化奇台嘉峪关、迪化吐鲁番哈密、迪化伊犁、迪化喀什和阗 4 条邮路,分别设立邮局 18 个,总的邮程达6656 公里。 交通方面,清政府主持修建了数条西北铁路,其中一条就是迪化到喀什的铁路。这条铁路将乌鲁木齐与新疆各地还有内地紧密联系起来,为乌鲁木齐的近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乌鲁木齐的金融业也具有了一定规模,光绪十一年(1885 年) ,清政府主持在乌鲁木齐
17、设立新疆官钱局。光绪三十年,王树楠命迪化水磨沟机器局铸造机制银元,成为“饷银” ,次年又仿照内地样式铸造“铜元” 。后来的官钱总局发展的业务有发行纸币,兑换银钱,存款放贷等,对稳定和保证新疆的金融市场、地方财政等都起到了积极9的作用,并且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之后。 总之,清末新政为乌鲁木齐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使乌鲁木齐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改变,推动了乌鲁木齐的近代化进程。 【注 释】 1 地丁题本.甘肃 2,155. 2 三州辑略.卷 2 及.钦定新疆识略卷,2、6. 3 新疆识略.61. 4 管守新.清代新疆军府制度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2. 5 西北通史.卷四.162. 6 新疆志稿.卷 3.驿站. 7 历代西域诗钞.111. 8 新疆史鉴.74. 9 新疆图志.卷 29,实业志二. 10 征西纪略.卷 4.回民起义(三)44. 【参考文献】 1 管守新.清代新疆军府制度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2. 2 谷苞、宋仲福等.西北通史(卷四).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162. 3 曾毓瑙.征西纪略(卷四).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44. 4 马大正等.新疆史鉴.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74. 5 管守新.清代新疆军府制度研究.新疆大交通方面学出版社,102002.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