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儒家伦理思想视域下 90 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探析【摘 要】儒家的最高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历经千年的传承在当代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而 90 后大学生在文化相互交融的背景下,价值选择难题便会出现:公德观念具备,道德践行缺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个体权利意识浓厚;尊师敬长行为失范,遵纪守法精神盲目;学习功利性质明确,真实崇学观念缺失;诚实守信意识弱化,投机取巧心理突显。此时,儒家伦理思想对于 90 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当代价值便会显现:“仁义礼智信”分别对 90 后大学生道德践行、社会责任意识、尚礼守法精神、真实崇学、诚实守信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儒家伦理思想;仁义礼智
2、信;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追溯中国古代,孔子、老子、庄子等先哲都对善恶、义利等价值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回望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人对正义、好坏等问题进行了回答。但是有人的社会永远都不能避开这个问题,一个人心中的核心价值和价值排序关系着社会的秩序,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关系着任何一个共同体的未来走向。介于时代的转换,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环境下核心价值在人们心中尤其是大学生这一共同体心中的原形可能都不一样。大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立足儒家思想来审视当今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从儒家的最高道德准则来透析大学生2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
3、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可能。 一、儒家伦理思想中的最高道德准则 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传承至今,有的在传承的过程中被人们摒弃了,有的继续为当代人所用。而这些被继续传播的文化无疑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应用价值。正是它们的当代价值才使其为我们所接受和继承。而在这些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更是值得我们探讨,尤其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最高道德准则“仁义礼智信”对于当代人尤其是作为接班人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儒家所谓的“仁”就是指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爱人是人的本质体现。另外孔子针对我们生活中的行事原则提到:“已所不欲,忽施于人。 ”这是孔子认为的“仁”在人们生活中
4、的行为准则,教导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达到自身内部的爱人,还要对外做到“仁” ,要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孔子还告诉我们实行仁的方法:“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孟子的仁政学说也充分体现了儒家“仁”的核心理念,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阐释了拥有民心是一个政治家必须具备的智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就是孟子所认为的推己及人,时刻想到他人,这也是仁的生活写照。 “义”同样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认为“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也就是说君子是把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
5、有勇无义就会偷盗,肯定了义在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品质中的重要地位。 “君子喻于义,小人3喻于利” 要说的正是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另外,孔子还启示我们在利面前选择义是非常重要的,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孟子说:“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不属于你的,如果你拿走的话,那就是不义。荀子也认为“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 。程颐认为“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 ,强调了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始终把义放在首位,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核心位置。 同样“礼”在儒家思想中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为人方面,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 ”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
6、并使之符合礼才能做到真正的仁,并强调“非礼忽视、非礼忽听、非礼忽言、非礼忽动”的行为准则。另外,他还认为“礼之用,和为贵” ,也就是说礼的功能主要在于通过礼仪的施行能达到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 “不学礼,无以立”充分说明了礼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另外礼也是其他社会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信,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荀子也认为“礼者,人道之极也”,在荀子心目中礼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左传中也提到“礼,国之干也”、 “礼不行则上下昏” ,充分说明了“礼”在一个社会有序前进中的重大作用。 “智”的基本内涵就是指智慧。在孔子的学说之中,
7、 论语子罕中的“知者不惑” 、 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向我们传达的是掌握了知识,我们就能不被外界所迷惑。孟子认为“智”是“是非之心” ,也就是指一个人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 荀子劝学中提到“知名而行4无过” ,我们拥有了智慧和知识,并且能够自知和知人,这样在生活中才会避免错误的发生。因此, “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信”在儒家思想里解释为讲诚信。 论语学而中提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这些告诉我们诚信是我们交友的基本准则;论语为政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
8、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这也启示我们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没有了诚信,人就不能称之为人。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启示领导者,讲诚信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和同情;尧曰中提到“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 ,说得就是取得人民的信任是一个人从政的基本条件。 二、90 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难题 “一”与“多”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永恒的价值难题。各种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互相融合等都充分说明了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但是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价值排序的拷问。尤其是对于 90 后这一新兴群体,思想活跃、自我约束意识薄弱、依赖性强、抗挫能力弱、心理问题突显等等特点都给他们
9、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带了诸多难题。 (一)公德观念具备、道德践行缺位 社会公德作为维持社会公共秩序,调整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是一个民族长期历史文化积淀和累积的结果。当今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公德却面临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践行缺位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 5 月 4 日的讲话5中说到:“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不难想见,一个不讲公德的青年是不会拥有远大抱负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也是无法
10、崛起的。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社会公德的观念,然而在实践中却往往极易以个人为本位、从自我出发进行行为选择。比如, “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 、 “恋爱双方在公共场所亲昵过度” 、 “从校图书馆借的书未能细心保管”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匮乏,只见整天呼喊社会风气败坏,却严重忽视个人道德修养,更没有意识到用实际行动自觉抵制不良现象的重要性。大家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妥,但是在日常行为中已经默许这些行为的“合法性”了。当代大学生关于社会公德的知行不一,或许我们在梁启超那里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梁公直言不讳地说:“公德是中国人最缺乏的品德之一。中国人很早就注重道德说教,但是偏于私德,疏于公德。 ”
11、私德以家庭为核心而公德以社会为核心,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践公德只寻私德必会损毁民族之未来。 (二)社会责任意识淡化,个体权利意识浓厚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自己的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曾记否,霍去病辞谢汉武帝相赠豪宅时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曾记否,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曾记否,马克思的“为全人类解放事6业而斗争!” 。这一句句无不彰显出伟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倍感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从
12、而也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 “君子忧道不忧贫”的认识已被残忍丢弃,反而“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谬论却堂而皇之地被人们尊奉。大学生们为了“适者生存”于这个社会,不得不去提升自己的个人竞争力,以期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毋庸赘言,在个人价值面前,他们视社会责任轻如鸿毛。 (三)尊师敬长行为失范,遵纪守法精神盲目 生于礼仪之邦,当为礼仪之民;身处书香之院,本该知书达礼。尊师敬长本是我国延续千年的礼仪传统,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 ”“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先人把自己老师视为自己的生父来致以最崇高的礼赞。诚然,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是当代大学
13、生的基本素养,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然而,我们却惊愕地发现当代大学生礼仪失范的行为却日益严重,山西一高中生课堂持刀杀死老师、浙江教师家访被学生杀害抛尸荒野、中国政法大学男生课堂砍死教授,他们胁迫师生礼仪的道德底线一退再退。人无礼无以立,其无礼行为更源于当代大学生对于法律精神的无知。他们作为知识的象征,承载了社会全部的期许和信任,然而一点琐事就能让他们不顾法律而做出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恶性事件。2010 年药家鑫故意杀人案、2012 年安徽医科大学长砍死学弟、2013 年复旦大学投毒案,犯案凶手不是恶贯满盈的社会恐怖分子,而是7我们平时十分可爱的大学生。谁丢了“礼”
14、,谁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资格,谁就辜负了社会的重托,谁就是整个民族的罪人。 (四)学习功利性质明确,真实崇学观念缺失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 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固然,古之俊杰在艰难困苦面前依然守住了那份对文化本真求索的精神,这正是内心基于对“智”的领悟。但是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什么又是他们投入学习的重要因素呢?根据调查显示,83.9%的当代大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获得谋生的功能,他们在学习中也渐渐地抛弃了“智”的本真,转而追求何种“智”能创造
15、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学习动机的改变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当今“考证热” 、 “考研热” 、 “公务员热”充斥象牙塔,更是源自于市场与大学的紧密联系,这就很容易导致市场手执大学发展之牛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西方功利主义思潮在我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温床,它影响着各行各业的人,当代大学生也成为了它忠实的追捧者。2013 年我国有 699 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比 2012 年增加 19 万,创历史新高,成为大学生最难就业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在与现实的碰撞中被击的粉碎,大学生在这个矛盾面前向残酷现实屈服了,抛弃真实崇学的遗训。这或许就是著名“钱学森之问”“为什么
16、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一个原因。 (五)诚实守信意识弱化,投机取巧心理突显 8诚信是维持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品质,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获得较强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但是我国目前却面临十分严重的信任危机, “牛马遍野,夜不闭户”早已成为美丽的奢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使得围墙越垒越高,监控越装越多,沟通越来越假。就社会最后“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存在一定的诚信问题。部分当代大学生在失信的洪流中迷失自我、自甘堕落,考试作弊、国家助学金故意拖欠、甚至有学生偷盗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相悖的是诚信体制的滞后,由此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大
17、学生在这样一个诚信畸形的社会中,看见了太多失信人获益而免于责罚的负面现象,给心灵带来了巨大冲击。另外大学教育也缺乏对诚信的教育,甚至个别老师本身就缺乏诚信,学术造假、收受贿赂、评级黑幕等等,焉能身正为范? 诚实守信意识的弱化必然会导致投机取巧心理的产生,大学生如果不踏踏实实做事而心怀投机取巧的心理,这样就很容易跌入犯罪的深渊。知识在这个时候就很可能会由推动社会前进的杠杆演化为阻碍社会建设的枷锁。刘延东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讲到:“科技工作者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牢记社会责任,坚守学术道德。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需要高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学家要有高水平的精神境界。只有坚守爱国报国、奉献社会、服
18、务人民、追求真理的情怀,才不会让名利动摇诚信。 ”此番肯綮之谈直指诚信的价值。不难想见大学生如果失信,何以与人交?何以造福于社会?何以立于世? 三、儒家伦理思想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意义 990 后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活跃力量,其成长的环境以及文化基础大为不同,其价值观存在的难题也是异化多样。而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历千年的传承,如今已经影响整个中华大地甚至全世界。尤其是“仁义礼智信”的最高道德准则必定在解决 90 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难题上有着极大的价值。 (一) “仁”对 90 后大学生道德践行的价值 儒家所说的“仁”在现代主要是指人们要学会对他人友善,要和他人友好相处,而
19、且还要学会帮助他人,尊重他人。除此之外,还告诉我们也要对自然对社会友爱,必须懂得保护大自然和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还要对万物给予人文关怀。 而仁的现代含义正是我们 90 后大学生价值观践行中所缺乏的。尤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的公德观念出现了知行矛盾。社会道德的践行是社会公德观念的真实体现,是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的实践保证;社会道德的践行关系着每个社会人的利益,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整体形象,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正如儒家思想家荀子的知行观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因此,我们必须在拥有观念的同时,要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这些道德观念。
20、 (二) “义”在增强 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上的作用 “义”在现代我们主要解释为坚持正义,维护公正,追求公正,对国家和社会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在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时候要知道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对“义”的追求正是我们 90 后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中很容易忽视的。10孟子认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面对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时,孟子告诉我们要选择社会整体利益,把“义”放在首位。社会整体利益包含着个体的自身利益,关系着个人利益的实现,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转;社会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
21、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必须把社会整体利益放在我们个人利益之前,作为 90 后大学生,尤其要主动学会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追求个人自由的同时,更要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 (三) “礼”对 90 后大学生尚礼守法精神的提升 “礼”在现代的主要涵义有三个:孝敬谦恭,要求人们在生活中要孝敬长辈,尊师敬长,自尊尊人;文明礼貌,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要通晓为人处世的礼仪,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学会礼让;遵纪守法,在现代我们强调礼法的结合,树立现代法治精神。 90 后大学生在文明礼仪上缺失的案例娄见不鲜,这也说明了对 90 后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文明礼仪是一个大学生文明素质的体现,更是一个大学生踏进社会的基本筹码,关系着我们这个社会良好风尚的建立,关系着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因此,加强 90 后大学生尚礼守法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必须从家庭教育、社会引导、政府立法等多个角度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和引导。 (四) “智”对明确 90 后大学生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意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