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13KB ,
资源ID:1736506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365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doc

1、1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摘要:畲族民歌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民歌活动、家传师授、文本媒介等方式广为传承。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民族语言、师承仪式的断裂和歌场环境的破坏,畲族民歌出现了严重的传承危机。我们应该从传承主体、传承形态、文化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对传统畲族民歌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并力图创作出新时代下的?族新民歌作品,使畲族民歌这颗璀璨的明珠重放异彩。 关键词:畲族民歌;传承方式;传承危机;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6-0106-04 2006 年

2、 5 月 20 日,畲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没有文字,有关畲族人民的祖先传说、迁徙路线、战争灾难、宗教信仰、行为习惯等内容都保存在?族民歌里。从民歌里我们可以窥见畲族人民的艺术形式,从中感受到畲族歌唱艺术魅力的留存。畲族人在千百年的繁衍生活中所选择、延续、保存、相传的畲族民歌正是他们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东西。畲族民歌蕴藏着畲族千年历史,不得不承认她就是畲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是我国多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畲族民歌的传承 2伍国栋说:“民间音乐传承是一个动态的音乐过程,它具体是由居于这一音乐传承过程中心地位的音乐群体和音乐个体完成实现的。因此,民间音

3、乐的口口相传和身传言教,在不同民族和地区范围内的民间音乐生活中,由于传承者和受传者的状态不同,便主要表现为群体传承和个体传承这两种不同的形态。 ”1(P164)畲族民歌的传承有三种基本方式:其一,在民歌活动中,传承者和受传者传承角色经常临时互为转换;其二,在家承和师承中,传承者和受传者身份角色相对固定;其三,有的传承者和受传者没有直接发生关系,而是通过媒介如文本间接实现传承。 1 活动传承 畲族人无歌不成宴,无歌不成婚,无歌不成礼,歌俗与礼规世代相袭。畲族人把每年农历的“三月三”作为盛大歌会的日子,举行全国性的畲民歌会联欢。福建的畲族在“二月二” 、 “招兵节”也把歌会作为主要活动内容,十里八

4、乡常常对歌,三日不绝。在歌会活动中,畲族都是全民参与对歌,竞相飙歌,互相学习。此外,畲族祭祀、婚嫁、传师学师等礼俗活动也都以歌为主。在这些活动中,传承者与受传者的角色相对不固定,时常互为转换,这也使畲族民歌得到最为广泛、最有效的传承。 2 家承与师承 历代宗法制度影响着人类的主要活动,家族由血亲种族划分,血亲种族总是以家庭为单位,并以此脉络进行传承。家庭是?族人学习民歌最初的学校。除此之外,拜师学艺,尊师重教,是畲族人获取歌技的另外3途径。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双后降畲族村的蓝陈契老大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畲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她的启蒙歌唱老师是她母亲,母亲每晚唱畲歌伴她入睡。在母

5、亲的影响下,随着学习的深入,她陆续拜访了村里会唱山歌的前辈,学习到了更多的山歌。自此之后,她成为了村里能歌会唱的泼尼崽(畲语音:女孩子) 。1994 年,她受到日本福井市环太平洋民间艺术节民歌交流活动的邀请把畲歌唱到了日本。如今,她自己的女儿也成了她的学生,除此之外,她还收了十几个徒弟跟她学唱畲族山歌。家承与师承是一种最直接的传承方式。 3 媒介传承 畲族有民族语言,但没有民族文字。畲族民歌能一代代的流传下来,其中非常重要的媒介就是畲族山歌本。畲族人用汉字和生造字来记录歌词。一般情况下,歌词中的汉字代表词意,其发音遵循畲语发音。畲族有很多生造字,为了记录特殊的词意,这些生造字都可以在旧时的山歌

6、本上看到原型。各地的畲族民歌都有着本地传统的耳熟能详的曲调,后人只需参照歌词便能唱出山歌来。 除了老歌本以外,近年来,热心研究畲族音乐的工作者纷纷加入到继承和创作畲族音乐的队伍中来,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畲族音乐作品,这种创作文本传承也对畲族音乐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畲族民歌的传承危机 21 世纪的世界正在迅猛发展,在全球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大浪潮中,各民族共融的趋势正在日益增长,文化同化的现象正日益突出。这种文化同化使得弱势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得不面临着被边缘化、4消亡的危机。在这种形式下,畲族的文化传承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今,畲族村寨畲民几乎全部身着现代服饰,年轻一代大多数人

7、不会说畲语,会盘歌的民间歌手所剩无几,珍贵的山歌本被村民当废纸换钱。在经济条件改善较快的畲族村落,这种文化遗失更加严重。2011 年 11 月,笔者在浙江衢州市开化县范树畲族村采风时,发现被村书记吆喝前来唱畲歌的竟然都是村里的汉族女子。由于村里没有会唱畲歌的人,没有人会说畲语,又因村里旅游政策的要求,这些汉族女子被选去充当畲族歌手,她们唱的畲歌居然是从附近龙游县群艺馆老师那里学来的。被誉为“畲歌王子”的雷志华感叹说:“畲歌如果消亡了,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精神文化的消亡但是现在,年轻人基本都不知道畲歌是什么了。 ”2 1 语言传承的断裂 语言与民族是一对孪生姐妹,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重要特征,畲族语言

8、是畲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生活中发展成熟起来的,历史上虽与汉人杂居,但畲族的语言主体并没有流失,而是在融合中进行发展。文化的传承除了物质传承以外,更多的文化传承是通过非物质的形式,用语言一代代传承的。?族民歌与?族语言密不可分。在当今社会大融合、经济大发展、文化趋同的背景下,畲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孩子们走进了明亮的教室,学说普通话,努力改掉方言口音。长期的学校学习经历,使孩子们渐渐地疏远了畲语。笔者在景宁畲族自治县菖蒲?村田野调查时发现,钟兴元家族中在世的第一代能说传统的畲语,第二代已经有了外出打工的经历,在表述畲语的时候会夹杂一些现代词汇和流行语,第三5代钟慧芬接受了全日制大学本科教育,常年

9、在外求学使其较少有机会使用完整的畲语,钟慧芬坦言,由于定居场所的改变她的下一代将不知道什么是畲语了。 从目前的现实来看,要找到合适的传人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个传人首先必须会讲传统的畲语,其次才是唱山歌的嗓音条件和兴趣。畲族语言传承的断裂直接导致畲族民歌传承基石的瓦解。 2 师承礼仪的断裂 畲歌之所以从历史上能流传下来,全凭口传心授、歌场学歌和拜师学艺才得以较好的保存下来。年轻一代对外来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盲从,使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价值退化甚至丧失。如今,畲歌原始的音调、单调的旋律、固定的唱法已经不能打动年轻一代了,他们更倾向于学习现代流行音乐和其他乐种,对畲歌没有丝毫兴趣。目前畲歌老艺人

10、都已经是六十至八十高龄的老人,如果没有承继的人,恐怕珍贵的山歌就要随着这些畲歌老艺人的离世彻底消失了。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弄村村民蓝荣昌说现在的年轻人贪图物质享受,对于传统的民族技艺的学习感觉很累,他们愿意外出打工挣钱,不会选择拜师学艺这种途径去学习畲族传统文化。畲族传统的拜师习俗也渐渐减少,畲歌师承礼仪的断裂直接导致了畲族民歌传承将后继无人。 3 歌场环境的破坏 畲族人唱山歌,往往随性而发。在田间、在山野、在密林、在家中、在坝场迎客时、嫁娶时、祭祀时、丧葬时、节日时随处随时可闻可见。每逢畲民相聚欢歌时,总是全族男女老少集体相邀。如今,歌会活动渐渐悄无声息,田间地头稀有歌声,年轻男女不再以歌传情定

11、终6身,畲族礼仪习俗也因为汉族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影响在慢慢简化和流失,传统文化环境业已遭到改变,畲族民歌渐渐失去了表演的场所和土壤。虽然近年来,由于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畲族歌会也在每年固定的日子里举行几次,但植根于畲民心中那无处不在的歌声已经消失了,似乎只有在节日里才突然想起歌唱自己的民歌。畲族民歌歌场环境的破坏使畲歌的传承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三、畲族民歌的保护 目前,畲族族群面临着现代生活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之下的尴尬境地,而顺应潮流和固守传统之间又出现了激烈的对抗。虽然现代生活与传承传统并无直接矛盾,但是,多数人却选择了现代生活而抛弃了传统生活,甚至抛弃了民族习俗。王文章说:“一个民族深

12、层文化基因的改变,必然带来民族个性的变异和扭曲,以及民族特征的弱化甚至消亡;特定地域、群体中凝聚其文化传统的那些难以用外在尺度衡量的文化表现形式的消解,也必然带来价值观念的混乱。 ”3(P14)保护畲族民歌,应从保护传承主体、保护传承形态和保护文化生态环境三方面入手。 1 保护传承主体 龚德全说:“ 人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 人的因素应该被高扬和放大,因为他们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有者,是传承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而以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缺失之处就在于:没有对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4(P33)传承主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传播者,二是承继者。畲族民歌在传承中,除

13、了传播者的传授,最重要的还是承继者对于传统艺术的接受。文化受7到传承成为传统,需要原初主体的被创造,更需要后继主体对原初主体的接受和继承,文化传统的形成和传承离不开后继主体的积极作用。畲族民歌的传承要靠传播者的传授,更多的要靠承继者的参与。所以,尊重民间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对老艺人脑子里的民歌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否则伴随着传承链的断裂,珍贵的畲族民歌会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而逐渐消亡。 2 保护传承形态 畲族民歌在历史长河中通过活态传承的维系向前发展。首先,畲语占据主导地位。一个民族的母语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身份,也奠定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畲语是畲歌的语言表达形式,保护畲语的传承就

14、是保护畲歌的传承。其次,音乐旋律形态是其主要表现方式。大多数传统畲歌的旋律形态一般表现为四句一条、八度音域范围、大六度音程大跳、大二度小三度迂回级进为主、结尾下行且压抑为其主要旋律形态特征。我们在承继畲歌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畲歌时,始终在传统畲歌旋律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去发展创新就不会失掉畲歌本色。再次,音乐文化形态是其根本动因。畲歌的出现离不开畲族的历史文化,是畲族的图腾、历史传说、民族风俗等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推动了畲歌的发展和成熟。我们在保护发展畲歌的同时,更要保护和发展畲族的社会文化和音乐文化。 3 保护文化生态环境 戢斗勇说:“所谓文化生态环境,指的是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赖以进行的自然、经济、社会

15、和文化的各种条件的总和。文化生态环境的范围很广,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社会环境。 ”5(P155)畲族民歌是在8南方群山、丘陵地带出现的,其地域特点和自然生态促成了畲族民族文化具有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其民歌也受地域形态的影响有着含蓄而压抑的特征。畲族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调节,促成了畲族民歌的文化形式。畲族民歌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地理语境中,其历史阶段、社会状况、经济条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形成的文化生态环境都应该得到保护。 四、畲族民歌的创新 相对于传统畲族民歌面临的口传心授模式的“活态”传承断裂的危险而言,新畲族民歌在学者和作曲家的创作下展现了新的一面。作曲家们在这些传统畲歌原有的特色

16、之上,在创作上做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并结合现代民族声乐的技巧把畲歌创作成符合新时代视听的新民歌作品。1 丰富曲式结构 传统的畲族民歌一般都是单一部曲式结构的歌曲,由两个平行乐句或对比乐句构成,在结构形式上较单一。作曲家们按照现代的审美需要,几乎都对新创作的畲族歌曲做了结构上的调整。新创作的作品不再是单一的一部曲式,开始出现了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这些结构多样的歌曲常常在新作品中出现。如:畲乡风雨桥 (薛霄九词、潘立峰曲) 、畲山窝里飘着畲家的歌 (彭慧娥词,刘程远曲)就是典型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歌曲开头都有一个极富特点的引子,由畲族民歌衬词“哩” 、 “哈” 、 “?”组成。大部分创作畲

17、歌的结构几乎都得到大幅扩充,音乐骨架变得饱满,歌曲内容更为丰富。 92 增加曲式旋法 畲族传统民歌的音域一般不超过一个八度,大跳一般不超过六度,级进音程在大二、小三、纯四中迂回进行,结束音往往呈回落姿态。在这些具有典型民族性格的音乐特征之上,现代作曲家们在作曲技法上进行了一些夸张手法,力图使歌曲中更加凸显畲歌的民族特色。以畲山窝里飘着畲家的歌为例,音域是从小字一组的 e1 开始至小字二组的b2,引子部分的第一句就从 e1 开始经过 g1、a1 到长音 e2 后通过甩音方式结束到 b2 音上,第一句亮嗓体现了音域的大幅跨越;歌曲 a 段中出现了八度的反复跳进和几个乐句对比跳进,使畲族民歌大跳特征

18、得以强烈凸显;a 段 b 段中级进的迂回进行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常穿插六度音阶大跳,使歌曲旋法特点在多处体现;结束段落时,采用变化发展手法,使旋律音域在 e2 至 b2 音上下来回波动,通过“放高音”唱法来表现尾段音乐。结束时也改变以前的回落姿态,在 g2 高音处以强音结束。 3 增加演唱难度 由于畲歌新作品增加了音域、扩充了结构,对旋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手法,使得作品的演唱难度变得极富挑战性。演唱者往往在一个小节内就必须完成几个六度、八度或十度的大跳后又马上回到大跳前的低音,要求声音的连贯顺畅,这种演唱难度在新畲歌作品中是常见的。大跳一旦超过八度,如果完成不好,就会出现音色不统一、真假声打架的

19、现象。在结束音时往往会进行到 a2 以上的长结束音,如果气息和声音位置都欠缺的话,就无法出色完成这个长音的演唱。歌曲在完成音域的上下扩宽、大跳的连续、级进的反复、衬词的变化、长音的时值等技巧后,10还要完成对歌曲结构层次的演绎。相对于传统的畲歌单一结构的演唱,新畲歌的创作在传统畲歌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创作元素,无论在旋律上还是结构上都增添了技巧难度和新内容,这样的创作特点既有传统的色彩又有新时代的印记,符合现代音乐审美需要,让新畲歌在新环境下吸引年轻的音乐人去关注和推广。虽然目前这些畲族创作新歌的数量和质量都还处在畲歌的创作发展过程中,但长此以往,畲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展现出新的面貌,发表更多

20、创作精品。畲歌创作可以使更多人从畲歌的角度去了解畲族及其民歌,可以让更多的音乐创作者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声乐爱好者参与进来,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畲歌的推广工作,让畲歌的传播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占有一席之地。 近年来,很多畲族聚居区政府和相关专家已经意识到抢救畲族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了大量抢救和发展畲族文化的工作,某些畲族地区已经恢复畲语的教学、开办畲族民歌传习所、举办畲族歌会、建立畲族民歌音乐档案资料数据库、开展畲族民歌研讨会,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但畲族民歌的传承仍面临断裂的危险,抢救畲族民歌工作依然形势严峻。 参考文献 1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钟剑宾.歌声中蕴藏的畲族文化N.福建日报?文化大观,2006.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4龙耀红.民族文化与文化软实力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5戢斗勇.文化生态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