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11.50KB ,
资源ID:173695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369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试论美丽中国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试论美丽中国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doc

1、1试论美丽中国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摘 要: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了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愿望,顺应了全国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适应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必须正确选择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确保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永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2)12-0103-0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构建美丽中国,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针对我国有关资源约束趋紧、人居环境改善缓慢、环境承载能力压力加大、生态

2、整体系统不稳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等方面特别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把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取得的物质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涵盖了先进的生态伦理理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基本的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 。2生态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揭示工业

3、文明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本质。工业文明导致了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社会失序等一系列问题。 ”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工业文明:在生产方式上,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质量的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为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在经济模式上,工业文明把生态系统纳入人类的经济系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生态经济,把人类的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对待科技态度上,生态文明视科学技术为修复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助手,并非人类征服自然的工具;在文化价值观上,突显自然的整体性及其内在价值的有机自然观是社会

4、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文明最重要的特征。 ” 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党的十六大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党代会的工作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9 次提到“生态” ,12 次提到“生态文明” 。国防

5、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季明说, “五位一体”总体布3局“适应了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管理社会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要求。 ”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造性地回答怎样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以及如何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战略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这表明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更加深入了,把握得更加科学了,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6、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全国人民的新期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发展中突出矛盾之一,就是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大因素之一。像四川什邡、江苏启东等一个个因生态问题而生发的群体事件证明了,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科学发展,没有小康社会。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7、,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才有4保障。针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导致生态负担日益沉重,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约束愈发趋紧,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愈显脆弱等问题。我们的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如果不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贯彻落实,那么,我们将被世界所淘汰,走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宣示了中国迈上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主要是靠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带来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资源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人均 45 种主要矿产资源为世界水平的 1/2,人均耕地、草

8、地资源均为 1/3,人均水资源为 1/4,人均森林资源为 1/5,人均石油仅为 1/104。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 3 倍,人均自然资源是世界平均值的 1/2,单位产值的排污量是世界平均值的十几倍,劳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2006 年我国 GDP 占世界的 5.5%,却消耗了世界 54%的水泥、30%的钢铁、15%的能源5。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但会使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民生面貌焕然一新,而且将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表明中华民族是负责任的伟大民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课题。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实践一再告诫我们,人类的经

9、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超过了临界值就要遭受大自然的必然惩罚。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地中海和美洲玛雅等古老文明国家和地区消亡或衰落,有其共同的根源,那就是过伐森林、过度放牧、过度垦荒等,使土地沙化、盐碱化、荒漠化。西方发达国家尝到了工业化带来环境恶化苦果,率先反思过去、转换发5展方式,步入生态文明时代。 我国正处于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时期,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跳出“怪圈”呢?党的十八大报告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这标志着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的新的

10、历史起点,标志着我们顺应了国际形势的新形势、新变化,中国更深融入地球大家园。 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必须坚持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必须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紧紧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地要求,抓住结合点和着力点,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正确选择发展路径,加紧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生态农业和发展、消费生态化道路。 1.坚持基本国策,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点,也是建设美

11、丽中国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我们一定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从发展方式、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6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统一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与保护“两个优先” ,始终不渝地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真正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生态文明伦理。 2.坚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格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 如何给大

12、自然留下更多自我修复空间,给农民农村农业留下更多的优质耕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人宜的美丽美好家园呢?我们必须科学总结发展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严格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坚持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相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路与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相协调,坚持把960 万平方公里陆地领土与 30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开发科学合理有序地兼顾起来,科学控制国土开发力度、强度、深度,因地制宜地调整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努力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优质、生活空间宜居宜业适度、生态空间天蓝山清水秀的新局面。 与此同

13、时,通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积极拓展世界公海的参与权、共享权和发展权,力争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国际影响力等相适应的海洋强国。 海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 2010 年 4 月调研时“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按照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严把环境7准入关,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发展生态产业,走出了绿色发展、科学发展之路。这就是我国成功案例。 3.坚持根本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要在更加自觉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同时

14、,更加自觉地加快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强化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生活全过程的节约管理,在低碳经济发展上有新突破,在战略资源的有序合理开发利用上有新举措,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有新业绩,严守全国 18 亿亩的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分类用途管制,真正实现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的强度与合理高效利用资源的有机统一。 4.坚持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保护相统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要以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植树造林,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沙治沙、公益林补偿以及生态系

15、统修复等工程,进一步提升生态产品生产综合能力,巩固江河湖泊以及重要生态屏障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成果,特别要注意加快防灾减灾体系的自身建设6。 5.坚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强化生态制度机制建设 完善的生态制度是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生态环境良好的根本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必须坚持探索创新和建立完善并举,坚决破除一切不以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8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用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来管人、管事。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像安徽省金寨县这样处于大别山核心、淮河重要支流

16、的山库区县等生态重要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构建美丽中国的主题,加快把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评价体系,建立起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7,推动形成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当前,尤其要注重坚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基本制度;尽快建立并实施反映市场供求规律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与生态文明建设直接有关的制度;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永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原则,坚

17、决执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坚决严格环境监管,严肃重点查处并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和损坏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典型案件。 6.坚持共同责任,积极应对全球生态问题 加强全球合作,妥善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是全球的共同重大课题。建设生态文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够充分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良好形象。我们要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同国际社会所有对地球、对人类、对有子孙负责任的国家和民族以及国际、区域、次区域组织共同一道,在能源问题上,9在环境问题上,在气候问题上,在技术层面上,共同积极应对生

18、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7.坚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努力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必须牢固树立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要狠抓环境舆论引导、环保宣教活动、环境科普教育、环保绿色创建,使公众环境意识显著提高,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努力形成人人关心、珍惜、保护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潘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文明第 23 页,2007 年第 12 期.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干部学习读本第 179 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年 3 月. 3参见李海新:生态文

19、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抉择研究 , 江汉论坛第 23 页,2010 年 12 期. 4冯之浚: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 , 中国软科学 ,2008 年第 8期. 5崔艳红: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从“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解读中国的科学发展道路 , 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年第 3 期. 6、7均参看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第 41 页,人民出版社, 十10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2012 年 11 月第 1 版。 作者简介:李业坤,男,汉族,1963 年 12 月出生。1984 年 6 月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学士。先后在金寨二中、金寨县委宣传部、县委讲师组、县委党校工作。安徽省金寨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