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刍论摘要: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在继承前代选本形态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与拓新。在分门别类、以类相从方面,宋代文学选本对作品的分类依据更为多样,类目更为细密;在层级结构方面,宋代文学选本的层级结构方式更为灵活,既有对前代二元层级结构的翻转,又更多地采用一元层级结构;在区分等次方面,宋代文学选本对作品的区分既有等级分明、壁垒森严者,又有纯为逞才竞技而排列名次者。宋代文学选本这种既相对稳定,又创意出新、灵活多变的文本形态,对后世文学选本的编纂多有启发、示范之功。 关键词:宋代;文学选本;分体编录;依人系编;分门别类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
2、(2014)01?0171?05 作为一种富含批评意义的文学文本,文学选本在逻辑层面上可以被折解为物质外壳和理论内核:物质外壳是指选本赖以存在并承载其功能的文本样态,也就是选本的形态;理论内核则主要指选本的文学批评功能。就选本形态而言,选家依照一定的择录标准将作品挑选出来之后,接下来就要以某种体例将作品编排成集,以某种文本样态正式呈现于读者面前。通过对某一历史阶段选本编排体例和文本样态的考察,我们可以观照此期选本编纂活动的进化程度及其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选本演进过程中的地位与价值。宋代文学选本数量繁富、门类广泛、形态多样、2特色明晰,在其编纂活动中表现出鲜明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但目前学界对宋代
3、文学选本形态尚无全面、系统之阐论,本文拟对此略作探析,以为美芹之献。通过翻检现存宋代文学选本,不难发现宋代文学选本形态在继承前代选本形态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与拓新。具体而言,可以将其析分为单一形态与复合形态两种 类型。 一、单一形态:分体编录、依人系篇与分门别类单一形态具体包括分体编录、依人系篇与分门别类三种文本样态,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选本的三种基本形态。 (一) 分体编录 对文体的区分,源于人们对文学自身特质认识的深化,是文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较早明晰而具体地对文体进行辨析的是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在文中将文体分为四类八种,提出:“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4、。 ”1(720)此后人们对文体的辨析越来越细密,如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论及 12 种文体,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论及 33 种文体,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分文体为 59 类,徐师曾文体明辨分文体为 127 类。而随着对文体区分与辨析的深入,文学选本亦将区别不同文体进行选编著录即分体编录作为最重要的一种编纂体例与文本样态。在古人看来,选文编集,通过分体编录的方式为所收之文正名定份至关重要、无可轻忽,所谓“才量学文,宜正体制”2(650) 、 “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3(77) 。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选本始于挚虞文章流别集 ,该集之体例即为分体编录,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小序云:“
5、文3籍日兴,散无统纪,于是总集作焉体例所成,以挚虞流别为始。其书虽佚,其论尚散见艺文类聚中,盖分体编录者也。 ”4(1685) 宋代文学选本,采用分体编录方式的非常普遍,一些重要的大型选本多用此法,如唐文粹与皇朝文鉴 。 唐文粹全书 100 卷,选录作品两千余篇,分为 26 种文体,即古赋、古今乐章、乐府辞、古调歌篇、颂、赞、表、书奏、疏、奏状、檄、露布、制策、文、论、议、古文、碑、铭一、记、箴、诫、铭二、书、序、传录纪事。 皇朝文鉴全书 150 卷,选录作品两千五百余篇,分为 59 种文体,即赋、律赋、四言古诗、乐府歌行、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杂体、骚、
6、诏、敕、赦文、册、御?、批答、制、诰、奏疏、表、笺、箴、铭、颂、赞、碑文、记、序、论、义、策、议、说、戒、制策、说书、经义、书、启、策问、杂著、对问、移文、连珠、琴操、上梁文、书判、题跋、乐语、祭文、谥议、行状、墓志、墓表、神道碑铭、传、露布。 此外,如江钿圣宋文海 , 郡斋读书志卷四下谓:“辑本朝诸公所著赋、诗、表、启、书、论、说、述、议、记、序、传、文、赞、颂、铭、碑、制、诏、疏、词、志、挽、祭、祷文,凡三十八 门。 ”5(卷四下)林之奇编、吕祖谦集注东莱集注类编观澜文集 ,选录古今诗文数百篇,分为赋、诗、歌、行、序、引、论、记、书、启、表、疏、传、赞、箴、颂、碑、铭 16 体。王霆震新刻
7、诸儒批点古文集成 ,分序、记、书、表?、论、铭、封事、疏状、图、解、辩、原、辞、议、问4答、设喻等若干体。 总的来看,宋代分体编录的文学选本对文体的划分与归类并无统一之原则,显然是依据各集收文数量及所收之文的具体情况来加以归类,所谓“唯假文以辩体,非立体而选文”3(78) ,故而分类情况显得较为芜杂,如由于分类标准不统一、逻辑层面不统一造成的分类交叉与重叠等,表现出宋代文体区分及选本编纂的一种摸索状态。这种摸索,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郭英德先生在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刍议一文中说:“中国古代的文体归类大致采用因文立体的路数,亦即不是先设定文类的逻辑体系,然后对单篇文章进行对号入座式的归类;而是相反,
8、先有单篇文章的创作,后有多篇文章因其自身形态或功能的相似性而以类相从 ,并为之确立类名就其逻辑方法而言,前者运用的是归纳法,后者运用的是演绎法。正因为中国古代的文体分类采用因文立体的路数,因此才出现了不同时代文体分类纷繁琐杂的局面。 ”6(24) (二) 依人系篇 魏晋以来文学自觉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创作个性化与对作家个性认识的渐趋明晰。在魏晋以前,由于作家人格精神上独立意识的欠缺,作家的创作个性亦往往为群体风格所遮蔽;魏晋以来,随着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审美的自觉,作家的创作个性日益凸显,对作家个性的理论认识亦随之明晰,如曹丕典论?论文云:“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
9、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曹丕认为,正是由于作家个性、气质5的不同,文章才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才会有不同的成就;作家的个性、气质具有相对的恒定性,非人力可以强行造成或改变,故而“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曹丕还具体指出了其时建安作家的不同创作个性:“应?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1(720)其后刘勰继承了曹丕的“文气说”并有所发展, 文心雕龙?风骨云:“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故魏文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故其论孔融,则云体气高妙;论徐干,则云时有齐气;论刘桢,则云有逸气笔
10、墨之性,殆不可胜,并重气之旨也。 ”2(513) 对作家创作个性之理论认识的明晰,使得选家在确定选本的文本样态时,有了新的选择、新的路数。在最初的分体编录之外,一些选家开始依人系篇,以期在选本中更加突出作家的创作个性。据现有资料,最迟在唐初已经出现了依人系篇的选本,如初唐崔融珠英学士集 , 郡斋读书志卷四下云:“右唐武后朝诏武三思等修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预修书者凡四十七人,崔融编集其所赋诗,各题爵里,以官班为次,融为之序。 ”5(卷四下)据“以官班为次”语,该集当是依人系篇。从现存的“唐人选唐诗”十种来看,大部分都是依人系篇的,如元结箧中集 、殷?河岳英灵集 、芮挺章国秀集 、令狐楚御览诗 、
11、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姚合极玄集 、韦庄又玄集 ,为了突出作家的创作个性,有些选本还在各家名下附以评语或小传,如河岳英灵集 、 中兴间气集在入选诸家姓名下附有对作家的评语, 极玄集所选诸家名下均系以小传。这样一种依人系篇、兼以作家述评的处理方式,大大强化了选本的文学批评功能。6宋代文学选本中,亦多有依人系篇者,如:九僧诗集 ,录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 9 人之诗。 圣宋文选全集 ,今存 32 卷,所选皆北宋之文,欧阳永叔(修)2 卷,司马君实(光)3 卷,范希文(仲淹)1 卷,王禹?1 卷,孙明复(复)2 卷,王介甫(安石)2 卷,余元度(靖)1 卷,曾子固(巩)2
12、 卷,石守道(介)3 卷,李邦直(清臣)5 卷,唐子西(庚)1 卷,张文潜(耒)7 卷,黄鲁直(庭坚)1 卷,陈莹中(?)1 卷。吕祖谦古文关键 ,原书 2 卷,上卷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3 家,下卷选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张耒 5 家,共 63 篇。邵浩坡门酬唱集 ,共 23 卷,前 16 卷为苏轼诗,1720 卷为苏辙诗,2123 卷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等人诗,其他别有继和 者,亦皆附入。陈起中兴群公吟稿戊集 ,该集乃陈起编刊之中兴群公吟稿的一部分, 吟稿全集凡 48 卷,录 153 人之诗,此乃其残帙,存 7 卷,卷 13 录戴复古诗 141 首,卷 45 录高九万诗
13、 114 首,卷 6 录姜夔诗 49 首,卷 7 录严坦叔诗 118 首7。 从这些选本在当时及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来看,由于采用依人系篇的编排方式,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入选作家的个性特色,对入选作家个体及作家群体名声之传布起到了极大的彰显、推动或巩固、凝定作用,比如九僧诗集之于“九僧” 、 古文关键之于“唐宋八大家” 、 坡门酬唱集之于苏门文人群等。 (三) 分门别类 7分门别类、以类相从,是人们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组织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选家在编纂选本时,要将所选作品进行区分、编排(组织) ,也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分门别类的方式。上面论及之分体编录、依人系篇实际上都可以算作分门别类、以类相从的一种形式
14、,因为无论是“体” ,还是“人” ,当其被选家作为一种编排作品的参照物的时候,它(他、她)就具有了类别属性,只不过,相对于其他的类, “体”与“人”是两种相对较为特殊的类。此处所论之分门别类、以类相从,乃指“体”与“人”之外的一般类别。 宋代文学选本中,采用分门别类、以类相从之法进行编排者甚众,如宋绶、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 ,全书 46 卷,前 42 卷依节日次序分类编排(末 4 卷分咏 112 月) ,依次为:元日、立春、人日、上元、晦日、中和节、春分、春社、寒食、清明、上巳、春尽日、端午、夏至、伏日、立秋、七夕、中元、秋分、秋社、中秋、重阳、立冬、冬至、除夜。孙绍远声画集 ,选家自序云:“择
15、其为画而作者编成一集,分二十六门,为八卷,名之曰声画 ,用有声画、无声诗之意也。 ”8(卷首)魏天应编、林子长注论学绳尺 ,共 10 卷,收文 156 篇,每两篇立为一格(类) ,如立说贯题格、贯二为一格、推原本文格、立说尊题格、指切要字格、指题要字格、就题摘字格、就题生意格等等,共 88 格(类) 。佚名策学绳尺 ,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卷一九谓其 10 卷,有兵、财、政治、儒术等类。佚名十先生奥论 ,共 40 卷,分历代圣君论、时政论、六经论、性理论、考古论、治道论、进论等若干类。 从上举诸例可以见出,宋代文学选本在采用分门别类、以类相从的8编排方式时,虽多以所收作品的题材内容为分类依据,但也
16、出现了论学绳尺这样以作品的写作范式为分类依据者,而且其将试论的写作范式归为 88 类,分类之细密周全,令人叹为观止,这反映出宋代选本编纂在分类方法上较之前代有了新的变化与突破。 二、复合形态:层级结构与区分等次 除了分体编录、依人系篇、分门别类这三种单一形态外,宋代文学选本还经常呈现出层垒叠加、更张重组的复合形态。这种复合形态又具体表现为层级结构与区分等次两种情形。 (一) 层级结构 对于某些规模较大的选本,分体编录、依人系篇、分门别类的单一结构不足以使入选作家作品的编排达到条分缕析、整饬有序的效果,此时选家就会将几种单一结构加以整合,进而形成一种层级结构。现存最早的文学选本萧统文选采用的就是
17、层级结构,它首先分体编录,将所选作品纳入 39 类文体;然后对某些重要的文体,依所收作品的题材内容加以分门别类,如赋分京都、郊祀、耕藉、畋猎、纪行、游览、宫殿、江海、物色、鸟兽、志、哀伤、论文、音乐、情 15 类,诗分补亡、述德、劝励、献诗、公宴、祖饯、咏史、百一、游仙、招隐、反招隐、游览、咏怀、临终、哀伤、赠答、军旅、军戎、郊庙、乐府、挽歌、杂歌、杂诗、杂拟 24 类。 宋代文学选本多上承文选体例,采用这种先分体、再分类的层级结构。如文苑英华 ,全书 1000 卷,作者近 2 200 人,作品近 2 万篇,面对如此浩繁的编排对象,选家先将所收作品归入 39 种文体,即赋、9诗、歌行、杂文、中
18、书制诰、翰林制诰、策问、策、判、表、笺、状、檄、露布、弹文、移文、启、书、疏、序、论、议、连珠、喻对、颂、赞、铭、箴、传、记、谥册文、哀册文、谥议、诔、碑、志、墓表、行状、祭文;然后在各体之下按内容题材分门别类,如赋分为 42 种,即天象、岁时、地类、水、帝德、京都、邑居、宫室、苑囿、朝会、?祀、行幸、讽谕、儒学、军旅、治道、耕籍、田、农附、乐、杂伎、饮食、符瑞、人事、志道、射博奕、工艺、器用、服章、画图、室、丝帛、舟车、薪火、畋渔、道释、纪行、游览、哀伤、鸟兽、虫鱼、草木;由于所收作品数目庞大,选家又对第二层级之类别再次析分,如赋之第一类为天象,天象又分为 26 小类,即天、日、月、星、星斗
19、、天河、云、风、雨、露、霜、雪、雷、电、霞、雾、虹、天仪、大衍、律管、气、象、空、光、明、骄阳。这样,全书就形成了一个由文体、门类、小类三个层级构成的复合结构。 其他如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 、 会稽掇英总集 、 成都文类亦皆采用先分体、再分类的层级结构。 也有选本将文选创立的文体、类别二元层级结构加以翻转,转而采用先分类、再分体的编排结构。如瀛奎律髓 ,方回首先按诗歌题材内容、体式等将入选诗歌分为登览、朝省、怀古、庭宇、升平、宦情、风怀、宴集、老寿、春日、夏日、秋日、冬日、晨朝、暮夜、节序、晴雨、茶、酒、梅花、雪、月、闲适、送别、拗字、变体、着题、陵庙、旅况、边塞、宫阃、忠愤、山岩、川泉
20、、庭宇、论诗、技艺、远外、消遣、兄弟、子息、寄赠、迁谪、疾病、感旧、侠少、释梵、仙逸、伤悼49 类,然后于各类之下再分五言、七言二体。 10与上述二元层级结构不同,有的选本采用的是一元层级结构,即门下分类、类下分目。如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 ,首先将入选作品分为时令、节候、气候、昼夜、百花、竹木、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音乐、禽兽、昆虫、人品、宴赏、性适、仕宦、投献、庆寿、庆贺、干求、馈送、谢惠、谢馈送 26 门,然后对各门进行分类,如仕宦门分为朝见、禁直、下直、从驾、赴任、官舍、满替、休致、罢任、贬高、贬谪放还 11 类,庆贺门分为贺除擢、贺再任、贺功赏、贺致政、贺新娶、贺生子、贺荣居、仕
21、宦杂贺 8 类。 此外,如宋大诏令集 ,先分帝统、皇太后、妃嫔、亲王、皇女、宰相、典礼、政事等 17 门,门下分类,类下分目,目下又设子目, 直斋书录解题卷五谓其“分门别类,凡目至为详也”9(134) 。 宋朝诸臣奏议 ,先分为君道、帝系、天道、百官、儒学、礼乐、赏刑、财赋、兵制、方域、边防、总议等 12 门,每门之下再分若干类,共 112 类。宋赵希?宋朝诸臣奏议序:“辑我朝之群公先正忠言嘉谋,粹为一编,汇分胪别,冠君道,附边防,而以总论脉络之。凡天人之感通,邪正之区别,内外之修攘,刑赏之惩劝,利害之罢行,官民兵财之机括,礼乐刑政之纲目,靡所不载。 ”10(1725) (二) 区分等次 尊卑有等、亲疏有序是中国古代宗法礼义秩序的基本规范,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社会由此形成一种等次分明的差序格局,在这一格局之下,人们的言论和行为都要受到约束和规范,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各个阶层, 礼记?曲礼上云:“道德仁义,非礼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