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21KB ,
资源ID:1737163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371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宋末元初诗学批评中“本色”内涵的多维考察.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宋末元初诗学批评中“本色”内涵的多维考察.doc

1、1宋末元初诗学批评中“本色”内涵的多维考察摘要:“本色”是宋代诗学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术语。经陈师道、严羽倡导以来,宋末元初的批评家多有论及。 “本色”的内涵涉及多个层面。就文体来说,诗词皆有体,唯“本色”为当行;从语言上来看,即要求自然清新,不露雕琢痕迹。具体到创作论上,批评家的“本色”之论,乃是在以才气为诗还是以学问为诗之间最终选择了前者。本色论也反映出对诗歌本质即是吟咏性情的肯定。 关键词:宋代诗学批评;本色;本然;才气;情性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6014905 作者简介:刘飞,男,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合肥23000

2、9) 。 “本色”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还有待考察。六朝时期,刘勰对此有所运用。如文心雕龙通变云:“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蒨,虽逾本色,不能复化。 ”在唐代,对该词的运用已较为频繁。如唐律疏议 、通典 、 唐六典 、 旧唐书及佛学著述大毗庐遮那成佛经疏等,但鲜有涉及文学批评者。直到宋代, “本色”一语才被广泛运用于文学批评。郭绍虞先生认为:“本色之说,始见于陈师道后山诗话 。 ”“本色”作为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而被使用,陈师道盖为始作俑者。后山诗话云:“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2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迨也。”宋末元初, “本色”往往成为诗论家如严羽

3、、刘克庄、方回等人的常用术语。关于“本色”之含义,郭绍虞先生曾有论及:“本色,指本然之色,当行,犹言内行。故陶明濬诗说杂记卷七谓:本色者,所以保全天趣者也。故夷光之姿必不肯污以脂粉;蓝田之玉,又何须饰以丹漆,此本色之所以可贵也。当行者,谓凡作一诗,所用之典,所使之字,无不恰如其分。未有支离灭裂,操末续颠,而可以为诗者也。 ”郭先生此论断是就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中“须是本色,须是当行”这句话所作的解说。如进一步考察,对宋代诗学批评中“本色”一语之含义,则又可以细分为如下几方面:其一,就艺术审美来看,意在强调诗歌风格的自然得体,不露雕琢之迹。其二,以创作主体而论,指诗歌创作中当以才而不以学,肯定才气对

4、于诗歌创作的意义。其三,从诗歌的本质来看,本色也反映出诗论家对诗歌吟咏情性之本质的重视。另外,本色也关乎诗论家对诗歌之文统的认识。 在宋代尤其是宋末元初有关诗论家的论述中,本色一语往往因使用的语境不同而显得内涵各异。另外,有关论家并没有直接使用本色一语,但所言说的诗学观念往往也与上述几方面的内涵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因此,本文拟结合有关论述,从上述几个方面分别做出考察。 一、本色即本然此又可分别从文体和语言两方面来看。从文体上来说,本色是指所作诗歌最能符合其作为该文体的风格特点。前引陈师道后山诗话以本色为标准评韩愈之诗和苏轼之词,即是立足于这种意义上的评价。关于诗歌体貌之本色的批评,韩愈是受到议

5、论较多的诗人3之一。在对韩愈诗歌的品评上,陈师道的看法对后代较有影响。除上述所引外,又如后山诗话云:“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髙而好尔。 ”陈师道于后山诗话中引黄庭坚语云:“黄鲁直云:杜之诗法,韩之文法也。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 ”上引两文出处虽是引用黄庭坚语,亦可作为陈师道本人的看法。宋末元初,有关对韩愈的品评多承袭陈师道的看法,或指出其诗歌之另类风格。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五言绝句,众唐人是一样,少陵是一样,韩退之是一样,王荆公是一样,本朝诸公是一样。 ”清代叶燮原诗云:“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这里指出韩愈在

6、诗歌创作上能突破固有窠臼,务去陈言,力求创新。而以文为诗,正是其典型的创作风格。严羽评价韩愈五言绝句有别于众唐人而能别开生面者,也多因为韩愈以文为诗之故。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二:“坡诗略如昌黎,有汗漫者,有典严者,有丽缛者,有简淡者,翕张开阖,千变万态,盖自以其气魄力量为之,然非本色也。它人无许大气魄力量恐不可学。 ”此处的本色之评,也是指出了苏轼以文为诗的诗歌创作特点。 又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孟郊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退之许之如此,何邪?诗道本正大,孟郊自为之艰阻耳。 ”韩愈送孟东野序评孟郊诗云:“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髙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它浸淫乎汉氏矣。 ”韩愈在该文中主要表达

7、了作家创作多因不平而鸣的观点,并认为孟郊即是其中的一位典型。其实,韩愈对孟郊如此欣赏,也是因为二人在诗歌创作的艺术趣味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4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韩退之琴操极髙古,正是本色,非唐贤所及。 ”严羽此评盖来自于北宋唐庚,唐庚文录:“琴操非古诗,非骚词,惟韩退之为得体。退之琴操 ,柳子厚不能作;子厚皇雅 ,退之亦不能作。 ”严羽之重本色,还体现于其评点李太白诗集 ,如卷六评僧伽歌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云:“本色语,清超之极。 ”卷十七评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云:“不本色不佳,太本色亦厌,如此乃免二病。 ” 那么,宋人所谓诗歌这一文体的本色

8、特征应该是怎样呢?此以严羽为例略作考察。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严羽在此处以“悟”来解说诗歌之本色。妙悟,为修禅之方法,严羽在此以禅喻诗,认为诗歌创作亦须通过妙悟为之。作为诗道的悟,就是要达到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可用“兴趣”来概括。严羽所谓的兴趣,如顾易生等宋金元文学批评史中所说,是“指诗的兴象与情致结合所产生的情趣和韵味”, “实际就是力图表现诗歌的抒情特征及其艺术感

9、染力量”。妙悟和兴趣二者之间具有一致性。妙悟为诗歌创作之手段,而兴趣则是凭藉这种手段所达到的审美效果。以妙悟和兴趣为标准论诗,严羽最推崇唐诗,尤其是盛唐诗作。 沧浪诗话诗辨云: 悟有浅深,5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 严羽的妙悟和兴趣,可以说正是对诗歌本色特征的认识。在严羽看来,本色的诗作,最起码应该包含有情感、形象和韵味等重要元素。而严羽之所以如此强调,自然也带有反拨当时江西诗派所造成的诗坛之弊的意图。顾易生等认为,严羽的兴趣理论“实际上无非力图描述出诗歌中的形象应该空灵蕴藉,深婉不迫,令

10、人神往不要太落实。这种艺术要求,对于宋诗中某些过于散文化的偏弊,如抽象说理、一泻无余、堆砌典故、补缀奇字等埋没情性、损害形象与意境之美等,不失为有益的针砭”。 在文体特征上,严羽、刘克庄等强调诗歌的本色,意在维护诗歌的体制特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云:“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 ”作为一种文体,它所具有的基本的体制风貌应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是文章在历代能得以继承发展的一个前提,而作为该文体的具体写作方法,则可以做到创新求变。作为诗学批评,对一首诗是否本色的评判应是批评展开的基本立足点。在严羽等人看来,作为

11、诗歌的“有常之体” ,当要包括情感、形象和韵味等基本的因素,这也是诗歌的本色因素。以此而论,宋代的诗歌创作在对诗歌的本色要求上正恰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偏离。宋末元初的诗学批评中对本色的强调,也正反映出有关论家对诗歌文统的维护与回归意识。汪涌豪6教授认为,宋人对本色的重视,反映了宋代在诸体文章创作和理论大大丰富情况下批评家的尊体呼声。尊体,就是要求恪守文体固有的制约。宋人运用本色这一范畴,就是要表达对尊体之人及其作品的推崇。在此需要提出的是,作为江西诗派骨干的陈师道,在宋代竟能最早地以本色论诗,既是出于对江西诗法之弊的批评,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诗歌本色特征的思考。其本色之论对后代诗学批评如关于辨体理

12、论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语言上来看,即要求诗歌的语言自然清新,不露雕琢痕迹。例如刘克庄对梅尧臣诗歌的评点: 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然后桑濮之哇淫稍熄,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尹下。世之学梅诗者,率以为淡。集中如“葑上春田阔,芦中走吏参” 。 “海货通闾市,渔歌入县楼” 。 “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 。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 “河汉微分练,星辰淡布萤” 。“每令夫结友,不为子求官” 。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 “山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之类,殊不草草。盖逐字逐句,铢铢而较者,决不足为大家数,而前辈号大家数者,亦未尝不留意于句律也。 梅尧臣曾云:“作诗无古今,

13、唯造平淡难。 ”他自己也正是这种诗歌审美境界的实践者,刘克庄以梅尧臣为典范,道出了诗歌创作时在艺术技巧运用上的辩证法。此也正是康德所谓: 在一个美的艺术作品上我们必须意识到,它是艺术而不是自然;但在它的形式中的合目的性却必须看起来像是摆脱了有意规则的一切强制,以至于它好像只是自然的一个产物。 ” 7显然,在自然清新和刻意雕琢之间,诗论家无疑多倾向前者。而本色往往也被用来形容或强调诗歌风格之自然的专用术语。重视诗歌的本色语言,宋末元初,包恢、刘克庄、方回等对此皆有所论及。例如:包恢书侯体仁存拙稿后云:“文字觑天巧,未闻取于拙。 ”刘克庄晚意云:“末年慕川寒山子,不是行家本色诗。 ”方回瀛奎律髓卷

14、十一评赵昌父顷与公择读东坡雪后北台二诗叹其韵险而无窘歩尝约追和以见诗之难穷去冬适无雪正月二十日大雪因用前韵呈公择云:“昌父当行本色诗人,押此诗亦且如此,殆不当和而和也,存此以见花义 盐 尖之难和。荆公、澹庵、章泉俱难之、况他人乎?”又瀛奎律髓四十七评崔涂长安逢江南僧云:“本色当行诗。 ” 由于受江西诗派的影响,宋代诗歌创作以学问为诗的风气倾向突出,故宋代诗论自然要涉及诗法方面的探讨。也有学者认为,宋人之尚法与宋代理学及宋人之尚意相关。如萧华荣教授就指出: 宋人好言“文以理为主” ,又好言“文以意为主” ,二者大致一样,“意”便是意中之理。由于尚意,宋人作诗往往“先立意” 、 “先命题” 。为了

15、表达题意,便必然讲求“血脉” 、 “势向” 、 “曲折” 、 “布置” 、 “立格” 、“炼字” 、 “炼句”等方法,这类论述在宋诗话、诗论中比比皆是。 宋人诗法之探讨,语言的运用自然是其重要的内容。南宋后期,诗学批评在语言上亦有所反思。因此,涉及自然与法度之辨。朱熹论文,既重视自然,又强调要学习古人之法度,就表现出在对自然与法度二者关系的初步思考。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云:“须是本色,须是当行。”更是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的精到之见。严羽此处所谓的8本色,即是指诗歌的自然天成。当行,是指诗法的运用。如果一首诗做到了艺术技巧的精到和艺术审美的自然天成,那么,就无疑是优秀的创作。 二、本色与才

16、气 此是关于诗歌创作中对主体要求的问题。作诗当以才还是以学,此问题多为宋末元初的诗论家所重视。故而有所谓才学辩。如费衮云: 作诗当以学,不当以才。诗非文比,若不曾学,则终不近诗。古人或以文名一世,而诗不工者,皆以才为诗故也。退之一出“余事作诗人”之语,后人至谓其诗为押韵之文。后山谓曾子固不能诗,秦少游诗如词者,亦皆以其才为之也。故虽有华言巧语,要非本色。大凡作诗以才而不以学者,正如扬雄求合六经,费尽工夫,造尽言语毕竟不似。 费衮,字补之,江苏无锡人。费衮此论,此实为江西诗派以学问为诗张目。又其梁溪漫志卷七诗作豪语:“诗作豪语,当视其所养,非执笔经营者可能。 ”李昴英题郑宅仁诗稿云:“诗词虽寄兴

17、写物,必有学为之骨,有识为之眼,庶几鸣当世,落后世。不然,是土其形,绘其容,望之宛然若人也,置雨中败矣。 ”亦肯定学的重要性。 而严羽则表达了与费衮、李昴英等针锋相对的看法,其沧浪诗话诗辨所谓“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之论,似更看重诗作创作中的才气因素。如果以学问为诗,则会失去诗歌的本色。 沧浪诗话诗辨云: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严羽虽然不否定诗歌创作中的学问功夫,但显然他更把作者的才气9放在了主要地位。而才气又与妙悟相关联。作者有才气,才能妙悟为诗。而凭妙悟创作的诗歌,才是所谓的当行本色。以此为标准,严羽对宋代诗歌提出批评: 近代诸公乃

18、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沧浪诗话诗辨 ) 在对唐诗的评价中,严羽也是以此为标准,对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给予高评: 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 ) 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沧浪诗话诗辨 ) 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 (沧浪诗话诗评 ) 严羽专做李白诗评,显然,也正是出于对李白的天才诗作的爱好。例如:评春日游罗敷潭 “云从石上起,客到花

19、间迷”云:“自然如此,拈出却生动。 ”评僧伽歌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云:“本色语,清超之极。 ” 李杜优劣的讨论是宋代诗学批评中一个重要话题,二人孰高孰低,关乎批评家诗学思想的建构。北宋时期,尽管有欧阳修对李白诗歌给予了称赏,但总体来说,对李白的重视与评价比杜甫较低。如王安石编李白、杜甫、韩愈、欧阳修四人诗为四家诗选 ,在四人的排序上以李白10为最后。之所以如此,与王安石论文重道的文学观念有关,认为李白才高识卑,多言妇人与酒。甚至认为,李白诗风飘逸,但缺少变化。王安石之论显然是拘于一偏之见。又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李太白当王室多难,海宇横溃之日,作为歌诗,不过豪侠使气,狂醉于花月

20、之间耳。 ”责难之意溢于言表。尽管诸多抑李扬杜之评各有不同的诗学立场,但批评家并不否认李白诗歌创作中的才气因素以及其诗歌的本色特征。 南宋后期,一些诗论家对李杜的评价较为客观辩证,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即使是作为江西诗派的后期代表,奉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的方回,也并没有表现出抑李扬杜的态度。方回瀛奎律髓共选录杜诗五言 154 首,七言 67 首,并在瀛奎律髓等著述的有关品评中对杜诗技法进行了一番总结。而相对来说, 瀛奎律髓选录李白诗歌共有五言 10 首,七言 2 首,数量则远低于杜甫。但尽管如此,方回对李白诗歌却多有高评,而且,其点评往往以杜诗相参照。如评李白瀛奎律髓卷二十四评李白送友人入蜀:“太白此诗,虽陈、杜、沈、宋不能加。 ”卷四十二评李白赠升州王使君忠臣:“盛唐人诗,气魄广大。晚唐人诗,工夫纤细。善学者能两用之,一出一入,则不可及矣。此诗比老杜律虽宽,而意不迫。 ”方回之肯定李白,多侧重于欣赏李白的诗才和其诗作的自然天成。方回此评,亦与其诗学思想相一致。方回诗思十首其四云:“满眼诗无数,斯须忽失之。精深元要熟,玄妙不因思。默契如神助,冥搜有鬼知。平生天相我,得句匪人为。 ”方回一向被认为江西诗派后期的一支中坚,但综观其诗论,并不囿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