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19KB ,
资源ID:1737249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372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陶渊明晚年痁疾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陶渊明晚年痁疾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doc

1、1陶渊明晚年痁疾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摘要:陶渊明晚年不幸身染痁疾,危重不愈,迁延缠绵十一年之久,最终弃疗而逝。通过对其得痁疾前后诗歌创作的全面比较与分析,可以发现这一顽疾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也促使其诗歌创作发生了诸多变化。表现在:得痁疾之前其诗多抒躬耕之志,历叙耕获之事,而得痁疾之后则代之以饥困求食的主题;得痁疾之前其诗常抒琴书自娱、诗酒相乐的生活情趣,而得痁疾之后则平添了凄苦悲凉的情调;得痁疾之前其诗多写纵情山水、朋从往来之雅好,得痁疾之后这些爱好与相关创作均趋于同步消减。 关键词:陶渊明;痁疾;诗歌创作;变化;悲情 中图分类号:I206.2.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2、862X(2013)06-0172-006 陶渊明少怀“远翥”之志,壮年断续出仕祭酒、参军、县令等职,曾游走于桓玄、刘裕、刘敬宣诸幕府。但后来审时度势,决定“逃禄而归耕” (感士不遇赋 ) ,走上了躬耕自资的道路。正是十余年的躬耕体验,成就了他田园诗鼻祖的地位。然而他晚年却不幸身染痁疾,迁延持续十余年,直至其病逝。陶渊明适逢劳倦多年、年事已高之际染上这一顽疾,因此它成了中止其躬耕生活的直接诱因,并对其晚年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于陶渊明本人诗文对于晚年病况叙写少而模糊,致使痁疾对其生活方式与诗歌创作带来的诸多变化不易为人察知。为了更2加准确地把握陶渊明中晚年诗歌创作变化的总体态势,本文拟就

3、该问题作一专题研讨,以便抛砖引玉,尚待方家指正。 一、 痁疾:陶渊明晚年的不幸 陶渊明晚年身染痁疾,这在颜延之陶征士诔中有明确的记载:“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傃幽告终,怀和长毕。 ”12474诔辞交待了三点信息:一是得病的时间,即“年在中身,疢维痁疾” , “中身”系五十之典,可知他五十左右得了此病。二是病况,所谓“视死如归,临凶若吉” ,当是痁疾恶化时的情形。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亦云:“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可与颜诔相证。三是最后结局,即“药剂弗尝,祷祀非恤。傃幽告终,怀和长毕” 。由与子俨等疏可知,陶渊明亦曾以药

4、石相救,大概久药无效,也就逐渐失去了信心,最终弃疗而逝。 按说文:“痁,有热疟。 ”2唐人元稹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较为直白地描述其症状曰:“胀腹看成鼓温瘴气难排。 ”3442 可知痁疾属于疟病的一种,呈现出郁热不舒之症。而中古时代尚无疗痁的特效药(按元稹遣病十首其一有“瘴久药难制”3437 之叹) ,因此患者必将持久地经受病痛的折磨。这就意味着陶渊明始得痁疾之日,即是其躬耕生活行将告终之时。而陶渊明由躬耕自资转入抱疾度日的时间分野,恰在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二诗中可以得到较为清晰的考察。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是一首秋获诗。 “丙辰” ,指晋安

5、帝3义熙十二年(416) 。诗题虽取秋获之意,但诗中却主要抒发坚持躬耕、未乖夙志的欣慰之感。开篇云:“贫居依稼穑,戳力东林隈。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而该诗后半部分又呼应曰:“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作此” 、 “其事” ,均指农耕之事。 “三四星火颓” ,指火星周流了十二次,取其十二年之意。这四句是说他坚持躬耕长达十二年之久,现在虽已老迈,但仍不违初志。由义熙十二年上溯十二年,恰是陶渊明赋辞归来的那一年,即义熙元年(405) 。结合陶诗可知,归耕以来的十余年间,他开荒葺宇、植桑耘豆、春耕秋获、汲水负薪,无不亲历,有时甚至达到“四体诚乃疲” (庚戍岁九月中于西

6、田获早稻 )的程度。除了常规劳作,他还曾遭遇过火灾,致使“林室顿烧燔” 、 “一宅无遗宇”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 ,此后徙西庐、迁南村,劳碌奔波,一样难得长时休歇。因此这一时期他是不会染上痁疾这类顽症的。 义熙十二年,陶渊明又有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一诗。据逯钦立所考,该诗作于义熙十二年冬4,与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几乎前后相接。而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在开头四句中自叙的病况体验恰与痁疾症状相合:“负痾颓檐下,终日无一欣。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药石,指石类药物。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伤寒下 “温疟第六”5,王焘外台秘要方卷五疟病一十五门 “温疟方五首”6所收疗疟

7、古方中,部分配有云母、石膏、朱砂等材料,可知陶诗确属写实。 “药石有时闲” ,指用药时有间断,这与疟病的间歇性发作特征也相吻合。 黄帝内经疟论篇剖4析其机理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 ”7本诗不仅所叙之病况与颜诔相一致,而且又有“老夫无所爱”等语,也与颜诔所记“年在中身,疢维痁疾”相合。因此大致可以断定本诗所叙之病况,乃是陶渊明痁疾始发时的新鲜体验。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一诗中的“负痾”与“药石” ,还分别见于赠羊长史和与子俨等疏 。 赠羊长史云:“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闻君当先迈,负痾不获俱。 ”该诗作于义熙十

8、三年(417) ,各陶集注本均无异辞。又与子俨等疏云:“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该文作年,各陶谱与陶集注本有较大分歧,王瑶编注陶渊明集8与龚斌陶渊明年谱简编9系之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 。若考虑陶渊明的病势,其说较为允当。宋少帝景平元年(423) ,陶渊明作有答庞参军诗二首10102,其五言诗序称:“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所叙应是痁疾久治未愈、缠绵迁延的状况。总之,从义熙十二年之后的一系列诗文来看,陶渊明病情大体是连续的,这与此前的持续躬耕恰成鲜明的对比。 以义熙十二年示周续之祖企谢

9、景夷三郎一诗自叙的病况为标志,陶渊明开始迈入痁疾缠身的人生晚境,到他元嘉四年(427)病逝,整个病程持续十一年之久。据颜诔 ,他“年在中身,疢维痁疾” ,即五十左右开始染痁,加上十一年病程,合起来享年六十余岁,这与宋书5本传所记享年六十三岁的史实大体相合。 陶渊明独善一生,饮誉乡里,却晚婴顽疾,可谓德高命蹇,颜诔对此深致憾恨: 嗟乎若士!望古遥集。韬此洪族,蔑彼名级。睦亲之行,至自非敦。然诺之信,重于布言。廉深简絜,贞夷粹温。世霸虚礼,州壤推风。孝惟义养,道必怀邦。隐约就闲,迁延辞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纠纆斡流,冥漠报施。李善注:鵩鸟赋曰:斡流而迁,或推而还。夫祸之与福,何异纠纆?史记司马迁

10、曰:天之报施善人何如哉?孰云与仁?实疑明智。谓天盖高,胡諐斯义?履信曷凭?思顺何置?年在中身,疢维痁疾。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祷祀非恤。傃幽告终,怀和长毕。12473-2474 如果不是痁疾给陶渊明的晚年带来了太多的不幸,颜诔断不会以一连串的疑问语句感慨祸福无常,诘问天道不公,叹恨德行无凭。 二、 陶渊明晚年痁疾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陶渊明久困于痁疾,促使其生活方式与诗歌创作几乎发生了同步的变化。清人顾易柳村谱陶 “义熙十二年丙辰”条云:“有示周祖谢三郎诗有八月于下潠田舍获诗 。按公自昔躬耕抱疾,至此垂老而犹作苦,然晋传云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当是年愈高、疾愈剧,亦不复能作苦也。此后

11、获诗亦不再见。 ”1041-42 顾谱明确把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定为陶渊明耕获诗的绝响,而且指出此后他“年愈高、疾愈剧,亦不复能作苦也” ,是极有见地的。不过,如果把陶渊明染痁前后的诗歌创作作一番通盘比较与研析,就可以知道痁疾对其创作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耕获诗的单一范畴。 61. 从“力耕不吾欺”到“嗟来何足吝” 先秦儒家宣扬“禄足以代其耕” (孟子万章下 ) ,认为耕稼乃“小人”之事,无涉于“大人”君子之道。大约在归耕之前,陶渊明已不满于先儒的这一偏见。 劝农诗云:“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亲预农事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躬耕自资”的信念,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云:“

12、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躬耕有年之后,乃以“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移居二首其二)自勉勉人。他所遥慕心仪的古代高士如长沮、桀溺、荷蓧翁等人(见劝农 、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 扇上画赞等诗) ,也都是安于躬耕、自食其力的典范,且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不耕而食者报以鄙夷不屑。陶渊明也曾质问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基于这样的心态,陶渊明不惮劳苦,励志躬耕十余年之久,并创作了归园田居五首 、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

13、稻 、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等一批经典的耕获诗,其他如归去来兮辞 、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和刘柴桑 、 饮酒二十首的若干诗篇、 移居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八等作品也略涉耕劳之事。这些诗描写了他安于躬耕、栖居田园的丰富人生体验,也形成了他平淡深永的独特诗风,具有后人不可企及的艺术魅力。 然而痁疾缠身之后,陶渊明虽然也偶尔“朝为灌园” (四言答庞参军 ) ,从事一些体力较轻的劳作,但与前期的励志躬耕相比已不可同日7而语。 晋书本传说他“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 ,应有事实依据。在有会而作序中,他仍以“颇为老农”自居,不过整首诗却是一首地道的叙贫求食之作:“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

14、羡,孰敢慕甘肥。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常善粥者心,深恨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为了生存,他摒弃“不食嗟来之食”的古训,心存感激地接受他人的馈济。据晋书本传,江州刺史王弘与他相识后, “至其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可与其诗相证。又乞食诗云:“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总之,在老迈衰弱、贫病交加的情况下,陶渊明已无法维持“躬耕自资”的生活方式,不得不背弃“力耕不吾欺”的人生理想,亦不得不接受必要的赡济。 2. 从“栖

15、迟固多娱”到“慷慨独悲歌” 陶渊明“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饮酒二十首其十六) ,虽“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五柳先生传 )而不改其乐,大得颜子之风。稍长之后,进一步养成了“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和郭主簿二首其一)的恬适情趣。在酝酿归耕期间,他虽再次经历“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的严峻考验,但依然坚定地表示:“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在由酝酿归田到躬耕自得的漫长生涯中,他不断地丰富自己栖居自娱的生活方式。其诗自叙云:“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时运 ) “诗书敦宿好,8林园无世情。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口 ) “试

16、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连雨独饮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二十首其五)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移居二首其二)抚孤琴、品浊酒、采秋菊、眺南山、读奇书、赋新诗,其生活的确是丰富多彩的。在他的一系列诗篇中,还把家乡的春山、秋峰、芳菊、孤松、飞鸟、新苗、桑麻等习常景观与平凡风物融创为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难怪他为此而自豪:“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九日闲居 )甚至在一场夏日火灾将他的全部宅室付之一炬的情形下,他依然气定神闲地声称:“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总之,励志躬耕

17、解决了他与家人的口腹之需,而琴书自娱、诗酒相乐大大充实了他的心灵世界,并反过来进一步坚定和巩固了他的躬耕志向。 然而身染痁疾之后,陶渊明开始受到顽疾与饥寒的双重困扰。虽然后期诗篇尚不失君子固穷的本色,但却明显增强了对于内心孤愤的抒写,咏贫士七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组诗所一一称道的先贤如荣叟、原生(原宪) 、黔娄、袁安、仲尉等人,都是安贫守贱的典范,这与前期诗中心仪长沮、桀溺、荷蓧翁等自食其力的高士相比,显示出心态的微妙变化。组诗还集中而细腻地描写了自己的艰难处境。此时他面临着饥寒交至的极端困窘:“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其二)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其三)此时他已无心研阅诗书,还

18、得白受家人的牢骚:“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其二)同时也透露了对家人的愧意与无奈:“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丈夫虽有9志,固为儿女忧。 ”(其七)少壮时代,陶渊明自命为箪瓢晏如的五柳先生。进入中年,他乐于做安心耕躬的田园诗人。而组诗中的他,虽然不无尚友先贤、安贫守贱之意,但更多地呈现出病穷困乏、每不如意的老迈沧桑之态。 陶渊明晚境之凄苦,在上引有会而作 、 乞食诗中也有相似的表现。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赵泉山评有会而作曰:“此诗述其艰食之悰,尤为酸楚。 老至更长饥 ,是终身未尝足食也。 ”11下册 215 更确切地说,该诗表现出的乃是其晚年饥困与悲苦俱增的艰难情态

19、,与少壮时箪瓢晏如的超然心境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又苏轼书渊明乞食诗后云:“渊明得一食,至欲以冥谢主人,此大类丐者口颊也,哀哉哀哉!非独余哀之,举世莫不哀之也。 ”11下册 66清代王懋竑亦作书渊明乞食诗后曰:“渊明盖自度其身之必以穷饿死,而卒无以报也。其固穷之节,守死不移,已见于此诗矣。 ”11下册69 但也有明清学人在没有全面考察陶渊明写作此诗具体情境的前提下,对诗人乞食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对诗旨作出种种臆断,贬之者认为本诗不过是“写其玩世不恭耳” ,褒之者认为其中寄托了诗人的“板荡陆沉之叹” ,或“不事二姓”的遗民之志11下册 67-69,索解愈深,离真相愈远。 汉魏乐府,至东晋而中衰,陶

20、诗亦罕用乐府旧调,但其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颇似刻意“效古” 。 “楚调”原属汉乐府相和歌的一种,而怨诗为“楚调”之一, 乐府诗集所收怨诗系列的曲辞,无一例外地贯穿着悲怨凄楚的情调12,陶渊明这首诗也将“题中怨诗楚调四字,写得淋漓”11下册 73:“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结10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该诗大概作于与庞主簿、邓治中即将离别之际,故有“离忧凄目前”之语。但全诗并不属意于别情,而是以质问天道

21、、鬼神开篇,然后从弱冠时的不顺写起,历叙丧妻之痛以及旱灾、虫灾、水灾等种种考验,缘此积年怨愤,篇末才发出了“慷慨独悲歌”的激楚之音。这与得痁疾之前的平和诗风相比,反差是十分巨大的。 3. 从“浪莽林野娱”到“负痾不获俱” “性本爱丘山” ,乃是陶渊明走向躬耕的原动力。归耕之初,他在诗中创造了“羁鸟-归鸟-栖鸟”的系列隐喻意象(分别见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归鸟 、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等诗) ,以示其归田自得之意。曾有学者指出:“陶渊明最为看重的是心灵的安放,所以他诗中常见家 、 庐 、 居等字样,这不只是他的安身之处,更是心灵的寄所。”13归田之后的陶渊明确实倾心于把家乡的田园山水化成自己诗意栖居的自由世界,真正去体验“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归去来兮辞 )的闲雅情致。若无伴侣,他就只身孤往,自得其乐。在时运诗中,他以叠章形式叙述了一次暮春时节“偶景独游”的体验,前二章云:“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津,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人亦有言,称心亦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归园田居五首其五则叙述了一次山行的经历:“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