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121.50KB ,
资源ID:1738238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382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先秦祭礼与祝祷文体.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先秦祭礼与祝祷文体.doc

1、1先秦祭礼与祝祷文体摘要 先秦祭礼对祝祷文体的发生、分类、形态及功能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祭祀活动的繁荣,促进了祝祷文体的发展。巫祝各掌其辞的祭祀制度、不同祭仪对所需祭辞的特定选择,增强了人们的文体分类意识。大祝所掌“六辞” 、大师所教“六诗”体现了先秦祭祀活动对文体发展与分类的推动作用。祝祷文辞作为祭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体形态随着祭仪的需要而变化。 诗经中的商颂与周颂在内容、风格、篇幅等方面的差异,正是缘于商朝“尚声”与周朝“尚臭”的祭祀传统。祝文与嘏文、祷文与祠文、祝文与诅文等文体受制于祭祀目的的需要,形成了功能相互对应的特征。这些独特的文体现象,说明古代礼制与文体的发展具有互动关系。 关键

2、词 祭礼;祝祷文体;六辞;六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3)03-0176-06 先秦时期,人们非常重视祭祀,祭祀的范围很广。 尔雅释天曰:“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尝,冬祭曰蒸。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薶。祭山曰庪县,祭川曰浮沉,祭星曰布,祭风曰磔。是禷是禡,师祭也。既伯既祷,马祭也。禘,大祭也。绎,又祭也。周曰绎,商曰肜,夏曰复胙。 ”1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祭礼中,必然要发布祈福禳灾的文辞。这是祭祀仪式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神交流,达到祭祀目的的主要手段。2最初,这些文辞仅是口头创作,到文字发明之后,便形之于简牍,最终流传下来,并成为后世祝祷文体的源头

3、与典范。 先秦祭祀仪式十分庄严隆重。在国家、氏族的大型祭祀活动中,各级人员之间具有严格的组织分工,形成了各司其职、各掌其辞的制度;而且不同的祭祀仪式需要配合相应的祭辞,彼此之间不得混淆。这些祭祀制度对先秦文体的分类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祝祷文体为祭祀所用,其文体创作带有鲜明的功利性与目的性;文体形态受祭祀礼仪的影响较大。一些祝祷文体之间形成了功能对应关系。先秦祭礼对祝祷文体的影响,体现了礼制与文体之间的互动。学界目前主要从考古学、文化学等角度探讨盟誓文、史诗等文体的发展,关于先秦祭礼对文体分类、文体形态、文体功能对应关系的影响等问题却少有涉及。目前学术界对先秦祭祀与文体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成果有

4、:陈梦家东周盟誓与出土载书 (考古 ,1966 年第 5 期) 、吴承学师先秦的盟誓 (文学评论 ,2001 年第 1 期) 、吕静中国古代盟誓功能性原理的考察以盟誓祭仪仪式的讨论为中心 (史林 ,2006 年第 1 期) 、张树国“口诵史诗”与“舞蹈史诗”论周秦汉唐史诗形态及与郊庙祭仪之关系 (齐鲁学刊 ,2011 年第 3 期) ,等等。故本文就相关问题略论于下。 一、先秦祭礼与文体分类之萌芽 先秦祭礼有严格的制度与规范。体现在祭辞上,则有专职人员负责祝祷文辞的创作与发布。据周礼春官记载,大祝专作“六辞” ;诅祝专作“盟诅之载辞” 2 ;瞽矇专职诵诗、咏歌。这种各司其职、各掌其辞的礼官制度

5、,促进了人们对文体之间差异性的认识,增强了人们的3文体分类意识。而且,由于祭祀仪式的不同,需要配合不同形态的祭辞。故先秦祭祀活动的繁荣,导致了祭辞的丰富,祝祷文体也因之趋于多样。周礼春官曰:“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诔。 ”3这是大祝根据六种祭礼的需要而创作的六种文辞。郑玄注曰: 祠当为辞,谓辞令也。命, 论语所谓“为命,裨谌草创之” 。诰,谓康诰 、 盘庚之诰之属也。会,谓王官之伯,命事于会,胥命于蒲,主为其命也。祷,谓祷于天地、社稷、宗庙,主为其辞也。诔,谓积累生时德行,以锡之命,主为其辞也。此皆有文

6、雅辞令,难为者也,故大祝官主作六辞。 4 这“六辞”正是六种文体。这些祭辞或关乎国家命运,或用于社稷宗庙,或累列死者德行,各自有相应的运用场合。大祝根据不同的祭祀目的创作不同的文辞,形成了不同的文体样式。而作“六辞”的目的在于沟通“上下、亲疏、远近” ,处理人、神、鬼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不得混淆。这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不同文辞的选择,突出了文体特征,导致了文体分类现象的萌芽。 也有一些祭祀仪式,虽没能显现出祭辞的文体独立性,没能直接促进文体的分类,却为后世文体的确立及分类提供了历史依据。如瞽矇在不同祭仪中所掌“六诗之歌”的行为,就为诗经风、雅、颂三大诗类的区分提供了历史渊源。 在祭祀中,瞽矇

7、的职责是诵诗、咏歌。 周礼春官曰:“瞽矇掌4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 ”5在这则材料中,出现了歌、诗两种文体。歌体是合乐的,要击拊、鼓琴瑟而歌;而诗体用于讽诵。从周礼来看,瞽矇既掌“讽诵诗” ,又掌“九德、六诗之歌” 。前者之“诗”是指不同于歌的独立文体,这是没有疑义的。而后者“六诗”的含义却有所争议。何谓“六诗”?周礼有明确记载;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下管,播乐器,令奏鼓朄。大飨,亦如之。大射,帅瞽而歌射节,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大丧,

8、帅瞽而廞,作硕匶谥,凡国之瞽矇正焉。 6 我们可以从文体发生的角度来考察这“六诗” 。贾公彦云:“大师是瞽人之中乐官之长,故瞽矇属焉而受其政教也。 ”据文献,教授“六诗”时,大师要“以六德为之本” ,郑注曰;“所教诗必有知、仁、圣、义、忠、和之道,乃后可教以乐歌。 ”贾疏云:“凡受教者必以行为本,故使先有六德为本,乃可习六诗也。 ”即先要考察瞽者的道德品行是否合乎要求;继之要考察瞽者喉音与律吕是否相合,即“以六律为之音” ,郑注云:“以律视其人为之音,知其宜何歌。 ”贾疏云:“大师以吹律为声,又使其人作声而合之听,人声与律吕之声合谓之为音。 ”可见大师在教授“六诗”时,对所授对象进行了严格挑选

9、。这说明大师所教“六诗”具有特殊性,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诗” 。 大师所授“六诗”用于大祭祀、大飨、大射、大丧等重要的祭祀大典中。所谓“大飨”是祭祀五帝先王的仪式, 礼记月令曰:“是月也,大飨帝。 ”郑注:“言大飨者,5遍祭五帝也。 ”7 礼记礼器又曰:“大飨,其王事与?”郑注:“盛其馔与贡,谓祫祭先王。 ”8 “大射”是为选择合适的人员参与祭祀而举行的射礼。 周礼天官司裘曰:“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卿大夫则共麋侯,皆设其鹄。 ”郑注:“大射者,为祭祀射。王将有郊庙之事,以射择诸侯及群臣与邦国所贡之士可以与祭者。 ”9大丧, 周礼天官宰夫曰:“大丧小丧,掌小官

10、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 ”郑注:“大丧,王、后、世子之丧也。 ”10 当大师主持这些仪式时,瞽矇唱诵的内容、唱诵的方式、所配之乐各不相同。举行大祭祀与大飨时,大师率“瞽登歌” ,伴随着“击拊” 、“下管” 、 “播乐器” 、 “鼓朄”等演奏行为进行祭祀。大射时,瞽“歌射节” ,因射礼要展示武力,类似于征战,故大师要“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 。以歌律来预言征战之吉凶,在先秦应是常用的方法。如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晋楚之战, “楚师多冻,役徒几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杜氏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 ”11在举行大丧时, “瞽而廞,作匶谥

11、” ,郑注云:“廞,兴也,兴言王之行,谓讽诵其治功之诗。 ”贾疏云:“帅瞽者,即帅瞽矇歌王治功之诗。 ”12可见“六诗”是融音乐、文辞、仪式于一体的具有不同风格与功能的“诗”体。在不同的祭祀中,大师与瞽矇要选用适合于祭祀目的的“诗” 。而大师与瞽矇的选择,又说明风、雅、颂、赋、比、兴这“六诗”在祭仪中各自有特定的功能。郑注曰:“风言贤圣治道之遗化也;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6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颂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 ”13即是对这“六诗”功能的解说。 虽然周礼 “六诗”并不是文体形式,

12、但时人对唱诵“六诗之歌”人员的特定要求、不同祭祀场合下的祭辞风格与内容、 “六诗”功能的差异,必然让人们认识到不同文辞之间的差异性。当文辞逐渐脱离了祭仪、音乐而单独流传下来,随着文体体制的成熟,用于祭祀的文辞发展为在日常生活中皆可吟诵的诗歌。 周礼 “六诗”中的风、雅、颂,就由祭祀时的表演形式转化为诗歌之体裁,即诗经中的三大诗歌体制。由此产生了最初的诗体分类。 概言之,在年复一年的祭祀仪式中,各类祭辞的功能与特征一再得到强化,并为时人所接受。时日既久,这些文辞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范与模式,文体由此而形成。当人们在不同的祭祀场合对不同文辞作出选择时,这一举动又促进了文体分类的萌芽。当然,这种现象不

13、限于祭礼。在先秦其他行为场合下,也促进了文体的发生与分类。如周礼春官记载“士师之职以五戒先后刑罚,毋使罪丽于民。一曰誓,用之于军旅。二曰诰,用之于会同” 。 14士师所职“誓”乃是誓师之辞;“诰”是诸侯朝见天子时,天子对诸侯的告诫之辞。 尚书记载的甘誓 汤誓 大诰 康诰即是此类文体。另尚书又有典、谟、训、命,皆是在特定行为场合下使用的文体。这种因礼仪制度、行为方式的需要而创制文辞,是先秦时期文体分类意识形成的重要机制。 二、先秦祭仪对祝祷文体形态之影响 7祝祷文辞是祭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祝祷文辞的内容依祭祀目的而定,其文体形态则要适应祭仪的需要。上古祭辞简单质朴,这固然是因为上古语言文字不够发达

14、所致,但与上古简单的祭仪也不无关系。 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作“蜡祝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15贺复徵认为此类蜡祝辞“报成功于岁终,又以祈来年之始,故祝之之辞如此。 ”16此篇“蜡祝辞”篇幅简短,语言直白,不假修饰。而礼记记载的上古蜡祭仪式也非常简单,可以推知祭辞与祭仪之间存在形式上的关联。 周朝祭仪较为繁缛,祝辞种类也趋于复杂。根据所祭对象的不同,使用的文辞也各不相同,故周礼春官有大祝“六辞”之别。同样,周朝对祝文有文辞方面的要求。据郑氏注,大祝所作六辞“皆有文雅辞令” 。刘勰也说:“祝史陈信,资乎文辞” 17 。刘永济认为先秦巫祝“二者乃先民之秀特,而文学之滥

15、觞” , “祝以作六辞为职,亦择善为文辞者任之” 18 ,皆可考见周朝时祝文的写作,要求修饰辞令以达到最佳的祭祀效果。 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祭侯辞” ,是为天子举行射礼而做,辞曰:“惟若宁侯,毋或若女不宁侯,不属于王所,故抗而射女。强饮强食,诒女曾孙,诸侯百福。 ”19这篇祝辞从其内容看,可谓是恩威并重,文辞虽然简短,但文风庄重典雅,表现了强大的威慑力。 祭侯辞的文辞风格正适应了射礼的需要。 周大祝所作“六辞” ,现存文献很少,其文体形态到底如何受祭仪的影响难以考知。下文将考察用于宗庙祭祀的颂诗,以说明祭仪对“颂”文体形态的影响。颂诗的文体功能,据诗大序云:“颂者,美盛德8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

16、神明也。 ”20 文章流别论曰:“颂,诗之美者也。古者圣帝明王成功治定而颂声兴,于是史录其篇,工歌其章,以奏于宗庙,告于神明。 ”21颂诗最主要的特征在于“美盛德之形容” ,既是形容先祖盛德,故其文辞要求详赡富丽。 但同为颂诗, 商颂与周颂却存在较大的文体差异。 诗经商颂是现存最古老的宗庙祭祀颂诗。 国语鲁语云:“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 。 国语卷 5鲁语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216 页。关于商颂是商诗还是宋诗,是诗经研究史上讼论了两千多年的问题。先秦典籍以商颂为殷商时作,而汉初齐、鲁、韩三家诗皆认为是春秋中叶宋人正考父所作,毛诗又认为商颂作于殷商时期。此后

17、毛诗所论为世人认同,郑玄诗谱 、孔颖达毛诗正义 、司马贞史记宋微子世家索隐等都持“商诗说” 。清代中叶,魏源、皮锡瑞、王先谦力主商颂为“宋诗说”,王国维说商颂更是举卜辞与商颂相互印证,力主“宋诗说” ,于当今学界造成重要影响,几成定论。不过,当今学界也开始对“宋诗说”提出质疑,并坚持“商诗说” 。如梅显懋商颂作年之我见(文学遗产 ,1986 年第 5 期) 正考父作商颂新考 (辽宁大学学报 ,1989 年第 3 期) 、常教商颂作于殷商述考 (文献 ,1988 年第 1 期) 、陈桐生商颂为商诗补证 (文献 ,1998 年第 2 期)等论文对魏源等人的论证进行了驳斥。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也认为商

18、颂为殷商中后期的作品。本文立论从毛诗 ,认同商颂为殷商时期所作。正考父所献商颂共十二篇,其数量在当时而言已相当9可观。从现存五篇商颂来看,其文辞以四言句式为主,文风典雅庄严,或抒情、或叙事、或祈福、或追忆,文体形态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商颂的这种文体特征与商代宗庙祭仪有很大关系。殷人祭祀重视以歌、乐、舞祭神与飨神。据礼记郊特牲记载, “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阙,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也。 ”22所谓“殷人尚声”是指殷商社会崇尚歌唱、器乐、舞蹈三者一体的表演形式。 “涤荡其声”大意是指歌唱之声回环往复,旋律起伏很大;“乐三阙,然后出迎牲” ,即指用乐器演奏音乐,依音乐的

19、章阙进行歌、舞,音乐进行三阙之后,始迎祭牲;同时祝颂唱祷之声响起,以示诏告于天地众神。殷人在祭祀过程中重视歌乐舞的传统,在商颂那里有所体现。其文曰: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於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23 那为祭祀成汤的颂诗。在这篇颂诗中,频繁出现了鼓、管、磬、万舞等字眼,为后世展现了钟鼓齐鸣、歌舞升平的祭祀场景。颂诗便是在这种宗庙祭祀场合下用来歌唱的文辞,故当祭仪越繁复,所需颂诗的章节自然也越多。现存五篇商颂共 16 章,

20、154 句。其中那 、 烈祖 、 玄鸟各 1 章,各 22 句;长发7 章,共 51 句;殷武6 章,共 37 句。 商颂章、句趋多,且章、句篇幅各不相同,似是依乐阙长短而定。可见随着祭仪的繁缛,颂诗的文体形态也趋于繁复。 而到了周代,祭祀传统有很大变化。周人祭祀喜用柴燎。 周礼曰:10“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狸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郑注曰:“禋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槱积也。 ”24与“尚声”的殷人相比, “尚

21、臭”的周人在宗庙祭祀中,更多是用血牲、黍稷、醴酒等以享神灵,而不是运用大规模的歌乐舞形式。周人祭仪的特点对周颂的文体形态也产生了影响。 诗经周颂 “清庙之什”为祭祀周文王的颂诗,共 10 篇,每篇 1章,共 95 句;“臣工之什”为诸侯助祭宗庙之作,也是 10 篇,每篇 1章,共 106 句;“闵予小子之什”为“嗣王朝于庙”之作,共 11 篇,每篇 1 章,计 137 句,皆篇幅短小规整,文辞简要,缺少回环复沓之韵律。商颂与周颂除了篇幅大小、章节安排存在差别外,二者文风也迥然不同。 商颂回环往复,再三致意,且韵律协和、节奏鲜明,颂文叙事详赡,极尽铺排,语言典雅,渲染了一种庄严热烈、气势磅礴的氛围。从整篇作品的节奏韵律来看,很符合歌诵配乐的需要。而周颂却相对简朴些,不论叙事还是抒情,诗歌均缺少跌宕起伏的韵致,每篇内容也相当简略,较少铺排、反复。 商颂与周颂的文体差异,正是缘于商、周二朝祭祀仪式的不同。 三、先秦祝祷文体的功能对应特征 由于祝祷文体用于人类与天地山川神祇之间的沟通交流,由行为目的的相互对应,导致了言说方式的对应,反映到文体上则是有些祝文之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