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24.50KB ,
资源ID:1738802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388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杨慎、黄峨夫妻往还之作考论.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杨慎、黄峨夫妻往还之作考论.doc

1、1杨慎、黄峨夫妻往还之作考论摘要:晚明清初以前,夫妻间唱和赠答、互诉深情的作品留存很少,杨慎与黄峨夫妇留下的往还互赠之作,多至 18 篇,是文学史上夫妻间文学交往的典型个案。他们的往还之作,极大地充实了古典文学中夫妻之情这个主题。这些作品,有序地展现了杨慎、黃峨从夫妻情深到感情出现裂痕的全过程,既写出了初期两人之间深挚的情感与深刻的理解,又反映了两人在三十载分居生活中夫妻感情的逐渐变化,揭示了二人在变化中的真实心态,也揭示了二人在对抗现实压力、在生活的自由度、情感的专一度等方面的不对等关系。在杨慎、黃峨之前,还未有夫妻往还之作能如此全方位地表现夫妻情感及其变迁过程,也未有夫妻往还之作表现夫妻之

2、情能达到如此的深度和厚度。同时,夫妻的文学往还是文学交往行为中不可忽视的一类,比一般友朋之间的唱和赠答情感交流更深入、文学互动主动、对彼此的影响也更鲜明。故此,杨慎、黃峨的夫妻往还之作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及社会价值。 关键词:杨慎;黄峨;夫妻;往还之作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3?0140?06 在中国古代文坛上,双双以文采见长的夫妻并不多见。宋代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志趣相投,一同收集金石、烹茶读书,可谓风雅佳偶。不过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则是李清照多有表达对丈夫的深情与思念的佳作,2而赵明诚却略输文采,没有留下回应妻子深情厚意的作品。相较

3、之下,生活在明中叶的杨慎与黄峨夫妇则更胜一筹,他们不仅与李、赵一样出身名门、极具涵养,而且能在文学创作领域比翼齐飞,各自留下了不少为对方而作的诗、词、曲作。这些倾吐夫妻之情的作品,当时即为艺林传诵,至今仍脍炙人口。将二人集中的互赠往还之作放在一起论析,不仅可以清晰勾画出杨慎、黄峨夫妻情感交流与变迁的轨迹,加深对他们二人文学成就的认识,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文学史上夫妻间的文学唱和与赠答,进而对夫妻间的文学交往这一文学现象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作品的考述 相门才子、正德状元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以“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为第一” 而闻名于世。1(卷一百九十二,5083)工

4、部尚书黄珂之女黄峨(14981569) ,字秀眉,能诗善曲,徐渭赞之曰“才艺冠女班” 2(杨升庵先生夫人乐府序 , 392) 。正德十四年(1519) ,黃峨嫁给年长她十岁的杨慎为继室,可谓是“尚书女儿知府妹,宰相媳妇状元妻” 。婚后,二人志趣相投、吟诗赋曲,多有互赠之作。尤其是杨慎流放云南之后的漫长岁月中,两人更是通过寄赠往还之作表达离别相思,留下了不少互诉深情的作品。 据朱秉器续玉笥诗谈记载,黃峨“虽能诗,然不作稿,即子侄辈不得而见之” 2(杨夫人事辑 , 439) 。但黃峨流传至今的 10 首诗作中,有 5 首是写给丈夫杨慎的,分别是:寄夫 (又名寄外 ) ,寄升庵 (才经赏月时) 、

5、寄升庵 (懒把音书寄日边) , 寄升庵 (丈夫本是四方客) 、 (闻道滇南花草鲜) 。黃峨还是明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但3她的作品与杨慎作品混淆的现象十分严重,甚至还掺入了元杂剧及一些来历不明的作品,故作品数量难以确定。任半塘先生编杨升庵夫妇散曲 ,录黃峨套数 5 套,小令 63 首(其中重头 52 首) ,今人一般据此来认定黃峨散曲。但也有一些不同说法,如梁扬、付婷婷认为黃峨“现存小令 59 首,套数 3 篇”3(黃峨散曲艺术特征探析 , 80) ,王莉芳则指出黃峨的曲作“有套数 2 篇,小令 35 首”3(黃峨散曲考辨 , 31) 。本文参考上述说法,认为在学者们认定的黃峨曲作中,确定是黃峨寄

6、赠杨慎的作品至少有 2 篇:一是罗江怨空亭月影斜 ,杨慎陶情乐府中收罗江怨四首, 吴骚合编和名媛诗纬中,四首皆署名为黄峨,吴梅以为此四词为黄峨“忆外之作”4(106) ,后三首是否为黄峨之作尚可存疑,但第一首空亭月影斜之词情完全是闺人恨别之意,一般公认为黄峨写给丈夫的作品;二是黄莺儿雨中遣怀 ,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一记载黃峨将此作寄给丈夫杨慎之后, “杨又别 和三词,俱不能胜”5(卷一百五十二) ,今传黄莺儿此题共有四首,可见第一首是黃峨首唱之作,另外三首当为杨慎和作,是二人往还唱和的明证。由上所述可知,明确为黃峨寄赠杨慎的作品共有 7 篇。 杨慎寄赠黃峨的作品,除上面提过的黄莺儿:3 首之外,

7、还有江陵别内 、 春雪寄内 、 赠内 、 青蛉行二首 (寄内)等 5 首诗歌,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 沁园春寿内 、 千秋岁壬寅新正二日寿内等 3 篇词作,共有 11 篇。综上所述,则杨慎、黄峨夫妇的往还之作共计有 18 篇。至于二人集中其 它抒写相思的作品,如黃峨失题 、别意等诗, 越调斗鹌鹑忆别 黄莺儿惜别二首、 绵搭4絮秋夜有怀四首等曲,杨慎寄远曲等诗, 中吕粉蝶儿十二阑干套数、 金衣公子秋夕忆别等曲,虽然从内容看来很可能是为思念对方而作,但因未能确认是否为往还之作,故未计入统计。 从内容上看,杨慎、黃峨的往还之作可以嘉靖十三年(1534)杨慎纳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黄峨的罗江怨空亭月

8、影斜 、 寄夫 (又名寄外 ) 、 寄升庵才经赏月时 ,杨慎的江陵别内 、 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 沁园春寿内 、 春雪寄内 、 青蛉行二首(寄内)等篇章为前期往还作品,多互诉相思与离恨,表达夫妻间的深情厚意;两人相互赠答的黄莺儿4 首及杨慎赠内诗亦或仍属前期作品,但已可窥见两人情感追求之不同;黄峨的寄升庵 (懒把音书寄日边) 、 寄升庵 (丈夫本是四方客) 、 (闻道滇南花草鲜) 、杨慎的千秋岁壬寅新正二日寿内则为二人后期往还作品,感情内涵更为复杂,反映了夫妻感情由浓转淡直至出现裂痕的全过程。 二、作品反映的夫妻情感变化及其 社会价值 嘉靖三年(1524) ,亦即杨慎、黄峨婚后五年,杨慎因

9、“议大礼”得罪嘉靖皇帝,被谪戍云南永昌卫,开始了后半生长达三十五年的流放生活,而这一对琴瑟合鸣的夫妻,也被迫分离三十余年。 杨慎被贬往云南之时,黄娥伴送他出京,同行至江陵,而后杨慎独往云南戍所,黄娥则孤身返回四川婆家。杨慎写下一诗一词,向妻子倾诉离别之情: 江陵别内诗云: 同泛洞庭波,独上西陵渡,孤棹溯寒流,天涯岁将暮。此际话离情,5羁心忽自惊,佳期在何许,别恨转难平。萧条滇海曲,相思隔寒燠,蕙风悲摇心,菵露愁沾足。山高瘴疠多,鸿雁少经过,故园千万里,夜夜梦烟萝。6(第三册, 282) 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词云: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

10、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6(第四册, 413) 夫妻同行至洞庭湖,转眼分离在即。杨慎之诗描画了二人依依话别的场景,饱含离别之悲情。又悬想自己即将面临的在荒远滇南的孤独生活,凸显对故乡及对妻子的眷念之情。杨慎之词以双飞之鸟、团圆之月,反衬作者面对夫妻离别时的无奈与忧愁,景真情切。在杨慎向妻子倾诉离情的同时,黄峨也写下罗江怨曲为丈夫送别: 空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鸯被冷雕鞍热。6(第四册, 518) 这首散曲描写黎明时夫妻分离的场景,格外惊心动魄:金鸡惊啼,扰人清梦,促人离别;长亭送行

11、,唱遍阳关 ,不知再见是何年何月;泪血愁结,心绪万千;被冷鞍热,对照鲜明,道出了离别给夫妻双方带来的心灵伤痛。杨慎、黄峨夫妻离别时的往还互赠之作,其中的别恨既深重又浓烈,真实地反映了二人在被迫分离时的怨愤之情,同时也反衬了二人厮守时婚姻生活的和谐美满。 别后两年,杨慎回蜀携黄峨共赴戍所,两人在云南共同生活了近三6年,嘉靖八年(1529)六月因杨慎之父杨廷和病故,两人同回四川奔丧。嘉靖八年(1529)新正之际,两人还同在云南,杨慎专门写下沁园春 寿内为黄峨祝寿: 劝汝一杯,关山迢递,我马崔隤。想玉堂金马,曾同富贵;竹篱茅舍,也共尘埃。事过眼前,老来头上,卿不见吾发白哉。故园好,彩衣称寿,何日同回

12、?天涯劝我宽怀,欠酒债拔卿金雀钗。笑孔肩薄首,夫人书法;嵇心羊体,仙子琴才。道韫家声,黔娄夫婿,此怨休将造化埋。六如说,打开梦幻,新拜如 来。6(第四册, 426) 从中不难看出杨慎由衷叹服妻子的琴才书艺,但更倾心于妻子的坚贞与贤德。能同富贵更能共贫贱,黄峨的不离不弃是杨慎灰色人生中的一抹亮色。虽然是在生活艰苦的戍所,但有了黄峨的宽解与支持,杨慎不再怨天尤人,在词中流露出豁达之态。 然而,在两人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之后,杨慎独回云南,黄娥则留在家中管理家务,自此两人天各一方,只能互寄诗词以致相思,写下了许多往还互赠之作。如看到空中飘洒的白雪,杨慎想到的是与谢道韫一样具有“咏絮”之才的妻子,他写下

13、春雪寄内诗: 春阴郁未开,春雪犯寒来。点缀过花径,飘扬度玉台。望迷河畔草,歌落陇头梅。并起因风兴,还思道韫才。6(第三册, 351) 在春寒料峭的夜晚,黄峨也是心里梦里都挂念着丈夫,她的落梅风曲之三有云: 春寒峭,春梦多。梦儿中和他两个,醒来时空床冷被窝。不见你空7留下我。2(杨夫人词曲卷二, 412) 虽然杨慎的诗句笔触集中于咏雪,于篇末才点明对妻子的思念之意,黄峨的曲辞也不曾直抒对丈夫的相思,而只写了一场春梦醒后的怅惘,但对读两人的作品,完全可以体会到他们夫妻“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心灵共振。 杨慎、黄峨作品中大量吟咏离别相思的作品,说明了夫妻二人长久别离的愁苦处境。在这样的离别中,不仅团

14、圆是一种奢望,就连互通音信,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杨慎青蛉行二首 (寄内)之一感叹道: 青蛉绝塞怨离居,金雁桥头几岁除。易求海上琼枝树,难得闺中锦字书。6(第三册, 237) 对于被迫分离的杨慎、黄峨夫妇而言,一封家书足以慰藉他们的相思,缓解他们的忧虑。然而被贬蛮荒、相隔千里,使得他们连这样小小的心愿都无法达成。黄峨那首著名的寄夫诗也指出了这一点: 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2(杨夫人诗集 , 430) 此诗首联点明丈夫谪戍的命运及夫妻两地分居的现实处境,反用鸿雁传书之典,道出他们夫妻间音信不通

15、的悲凉,其慨叹与杨慎如出一辙。中间两联既以夫、妻对举,进一步阐述丈夫远戍南荒久不能还、妻子空闺老去形容憔悴的具体表征,又用互文笔法,写出这种离居生活带给他们的“薄命” 、 “断肠”之感、 “愁” 、 “怨”之情。他们的愁与怨,无疑既有夫妻相思之愁,又有命运不公之怨,故而至为沉痛。尾联以盼不到统8治者的赦免、夫妻在等待中希望落空作结,表明黄峨不仅了解丈夫的心灵需求,而且和丈夫一样急切盼望着生活早日回归正常态。 杨慎、黄峨的夫妻离居,不仅是爱情不能圆满、夫妻不能相聚的感情悲剧,也是似锦前程突然中断、人生信念倍受摧挫的命运悲剧。因为造成杨慎、黄峨长久分离的最主要原因,是杨慎被流放云南这一事件。被贬谪

16、的命运,将杨慎从状元转变为罪人、从政治名流转变为边缘化人物,他的人生道路因此逆转,这无疑是杨慎人生经历中最大的挫折与屈辱,同时也给他的家人增添了长久的精神负担与痛楚。故杨慎、黄峨夫妇的相思之作,有着比吟咏一般的男女之情更为深广的内容,而他们的心灵共振,也达到比一般的相思怨别更为深入的境地。黄峨的寄夫诗,就道出了他们夫妻对当局的期望与失望,既是他们夫妇心意相通、怀抱深情关注对方的具体体现,更是他们命运无法自主、期待一再落空的真实写照。 杨慎与黄峨的相思情感虽然诚挚而且深入彼此的灵魂,但长达三十年的分居生活,还是间阻了两人爱情的继续发展。且由于古代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规定的不同,他们两人之离别处境与

17、离别心境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以致感情终于出现裂痕。 谪戍云南永昌的杨慎和居守四川新都老家的黄峨在生活处境方面有极大的不同,离家在外的杨慎虽为罪人,但以其宰相家声与状元名望,得到了当地官员的护佑及云南友朋的帮助,故而行动相对自由,除永昌外,他在安宁、昆明等地都居住过,与滇中士人多有交游。宽松的环境,给杨慎提供了“纵酒自放”1(卷一百九十二, 5083) 、消遣愁怀的机会。 云南通志中说他“戍永昌,9遍游诸郡,所至携倡伶以随”7(卷三十) , 四川通志更是详细记载他的放浪行为道: 与人游,无问贵贱,酒间吟次,时命声伎,佐之舞裙歌扇,笑拥弥日。在泸州尝醉,糊粉涂面,作双丫髻插花,门生舁之,诸伎捧觞,游

18、行城市。8(卷四十五) 当丈夫在外放浪形骸的时候,妻子黄峨却在家过着谨严庄重的生活。朱秉器续玉笥诗谈谓黄峨“娴于女道,性复严整,闺门肃然,虽先生(指杨慎)亦敬惮之” 。2(杨夫人事辑 , 439)可见黄峨本人是个谨守闺范的女子。在当时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要求不同的情况下,杨慎虽是受到辖制的罪徒,却还能纵情挥洒性情、自由展露才华,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而黄峨虽是安居度日的自由人,却只能禁锢着自己的身心、压抑着自己的才华,在幽居中度过漫长的三十载。两人的这种境遇差异,在往还唱和的黄莺儿雨中遣怀曲中表现得十分鲜明: 黄峨黄莺儿雨中遣怀云: 积雨酿轻寒,看繁花树树残,泥途满眼登临倦。云山几盘,江流几湾,天

19、涯极目空肠断。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6(第四册, 519) 杨慎黄莺儿雨中遣怀云: 丝雨湿流光,爱青苔绣粉墙,鸳鸯浦外清波涨。新篁送凉,幽芳弄香,云廊水榭堪游赏。倒金觞,形骸放浪,到处是家乡。6(第四册, 519) 同样是写雨,黄峨笔下的雨是“积雨” ,带着寒意,摧残繁花,造成10泥途,令人不快;杨慎笔下的雨却是“丝雨” ,带着温润,滋养着青苔、新篁,带来了绿水、幽芳,令人赏爱。同样是写生活状态,黄峨仍然在家乡苦苦相思、苦苦等待,还在为无法向远在云南的丈夫寄书而烦恼,然而杨慎却已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未必记得家乡还有期盼自己归来的亲人。虽然杨慎的放纵、风流不乏佯狂避祸的意思,但毕竟这样的

20、生活比起黄峨之困于闺阁要潇洒得多。 如果黄峨固守闺中的等待与期盼,能得到杨慎同样痴心的报答也就罢了,可杨慎不过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普通丈夫,本着传统文化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希望有子嗣传承血脉。更何况,根据明代律法,谪戍之人年过六十许子侄替役而得放还,故被皇帝永远流放的杨慎,不免希望以子替役来脱离苦海,所以他更真切地体会到了子嗣的重要性。他曾写下这样的赠内诗: 迢递乡关隔益州,归途雨沛更云油。重看周雅歌祁父,又听阳关唱杜秋。明月迥临天左界,寒宵回梦阆西楼。五纹丝履休劳寄,好看生儿似阿侯。6(第三册, 492) 此诗表达了杨慎对妻子的最切实的期待,即希望黄峨为自己增添子嗣。但是夫妻长期分居,孩子从何而来?当然,杨慎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纳妾。据明简绍芳赠光禄卿前翰林修撰升庵杨慎年谱记载,嘉靖十三年(1534)杨慎纳妾周氏,第二年生一子同仁6(第六册, 1278) 。 “娴于女道”的黄峨,真的能按照礼教的要求平静地接受丈夫另有新欢的事实吗?请看下面这首寄升庵诗: 闻道滇南花草鲜,输君日日醉花前。银河若得鳷毛渡,并驾仙舟听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