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衣冠之邦【摘 要】文章试图通过对汉语服饰词汇的追根溯源,了解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丰厚内涵,从而进一步理解汉语中服饰词汇的丰富意蕴,更好弘扬汉语语言。 【关键词】服饰词汇;衣冠之邦;服饰文化;汉字意蕴 服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要素,也是一种文化文明的载体。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服饰不仅可以遮体避寒,更蕴含厚重的文化内涵。中国被誉为“衣冠之邦” ,服饰源远流长,先民们不但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服饰,还延伸出很多服饰词汇。这些词汇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审美风俗、社会生活的意蕴,丰富了汉语语汇。 一、关于衣 说文: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在现代汉语是衣服、衣裳之意。 (一)有“衣“字的服装词汇 “白衣”:
2、古代普通百姓都穿白色衣服, 史记儒林列传序记载:“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紛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后来代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朱衣”:古代绯色的公服,亦指穿这种公服的职位。后来指代官员。常常看到的含有“朱衣”的词语有:“朱衣使者、朱衣郎、朱衣官、2朱衣吏”等。 “紫衣”:春秋战国时期国君穿紫色服装。唐朝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三品以上穿紫色。南北朝以后,紫衣成为高官官服,故有“朱紫” 、“金紫”之称。 左传哀公十七年:”良夫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 ”后借指高官。 “青衣”:原为帝王、后妃的春服。 礼
3、记:“(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王。 ”隋书礼仪志七:“(皇后)青衣,青罗为之,制与鞠衣同。 ”汉以后,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蔡邕的青衣赋:“噭噭青衣,我思远逝,尔思来追。 ” 后代指戏曲中的一类旦角,多穿青色褶子,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或中年妇女。老舍的四世同堂:“她能唱青衣,但拿手的是花旦。 ” “緇衣”:指僧尼的服装,后引申指佛教或僧人。唐代刘商题禅居废寺:“凋残精舍在,连步访緇衣。 ”清带方文庐山诗之一:“欧公辟浮屠,晚乃好緇衣。 ” “绣衣”: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为贵者所服。今天多指饰以刺绣的衣服。在古代穿绣衣,表示受君王尊宠。 南史崔祖思传:“东阿妇以绣衣赐死,王景
4、兴以折米见诮。 ”元代萨都剌鹦鹉曲:“双成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高将军。 ”常见的还有“绣衣直指” 、 “绣衣御史” 、 “绣衣使者” 、 “绣衣执法”等。 “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 乐府诗集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故有“铁衣郎”的说法,指战士。 3“衲衣”:僧人的衣服许多补丁,称作“衲衣” ,所以和尚又用“老衲”自称,代指僧人。戴叔伦题横山寺诗云:“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 ” “便衣”:简易的衣服,指穿着简便的衣服。颜师古注:“便衣,谓著短衣小褏也。 ”亦指穿着常服。 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是见宫保须要冠带,我
5、却穿不惯,能便衣相见就好。 ”还指身着便服而执行公务的人。如“便衣警察” 、 “便衣特务”等。 此外,还有许多含“衣”语素的成语,已经超出日常服饰的范畴,赋予了丰富的意义。 “白日绣衣”: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张辽)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绣衣,荣羡如此。 ” “解衣卸甲”:解,脱衣;卸,卸掉。脱下战衣,卸掉灰甲。明无名氏杏林庄:“他若是解衣卸甲顺天朝,班中封位爵。 ”常常比喻不再作战。 “解衣包火”: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清唐训方里语徵实:“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 “行不胜衣”:连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 “
6、弱不胜衣”意同。 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 “衣绣昼行”:衣:穿。绣:指五彩刺绣的官服。昼:白天。穿着锦绣官服在白天行走,比喻在本乡做官(或富贵归乡)而荣显乡里。亦做衣锦昼游。相近的还有衣锦还乡、衣锦昼行等。 4(二)没有“衣”字的服装词汇 1. 袍:又称“袍服” ,是一种长度在膝盖以下的服装,战国以后较为常见,男女都可穿,也是帝王百官和百姓日常的服装。由此产生的词有: “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也说“绨袍恋恋” 。 “袍笏登场”:袍,古代的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手板。原义指官员打扮后,上场演戏,比喻坏人上台做官。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
7、“同袍”: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 “同袍同泽”: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 。 “脱袍退位”:比喻去职。意同“挂冠” 。 2. 裘:说文:裘,皮衣也。古人御寒的皮衣,以动物毛皮制成,毛向外,以紹、狐、絡之裘最为名贵,鹿裘、羊裘为一般。 “爱毛反裘”:形容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意义相近的词还有“反裘负薪、反裘负刍、反裘伤皮”等。 “大寒索裘”: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鹿裘不完”:比喻简朴节检。 后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 “金尽裘弊”: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 “裘马轻肥”:比喻生活豪华。也说“裘马轻狂” 。 3. 裙:裙是中国古代女子的主要下装
8、,由裳演变而来。裙由多幅布帛连缀组成。古人穿裙始于汉代,这一时期,裙不仅为女性穿着,也是5贵族男性常见的装束。 “裙钗”:借指女子。 “裙”是女子的下衣, “钗”为女子所戴。女子穿裙插钗,后用来指代女子。 “石榴裙”:在唐朝,石榴裙是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这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俏丽动人。唐万楚五月观妓:“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 “裙屐少年”:裙屐是六朝贵族子弟的衣着。 北史邢恋传记载:“萧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拾政务。 ”指只知道讲究穿戴的年轻人。 4. “襟”:衣服胸前和背后的部分。常以之比喻胸怀、情怀;衣襟的位置比较重要,也多作“紧要、险要”之意的比喻
9、。 “襟带”: “襟带”指衣襟和腰带,也比喻山川屏障环绕,地势之险要。 “襟抱”:喻指水流交会处。杜甫奉持严大夫:“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 ” “襟屏”:比喻地势重要,像衣襟一样屏蔽于前。 “襟要”:形容要害之地。古代衣襟左右相交因用之比喻地势的交会扼要。 “兰襟”:襟,连襟。彼此心连心,比喻知己。 “襟江带湖”: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5. “领”:衣服围绕脖子的部分,位置显著,触目可见。古人对衣领比较重视,很讲究衣领的式样大小和用料,在整体服装中突出醒目。6所以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大纲和要点。 “纲领”:渔网上有一条粗绳子,就是“纲” 。领,本指衣服的领子。抓住
10、纲和领子,网和衣服就把握住了,所以用“纲领”来表达总的方面。“倒裳索领”:把衣裳倒过来找领口。比喻做事找不到要点。 “振裘持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 “提纲挈领”:比喻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之处,并简明扼要提示出来。 6. “袖”: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古人衣袖宽大且较长,臂垂时手不露出,除敝体之外还常有其他用途,因此,还赋予其他寓意。 “袖里乾坤”:形容狭小的袖中能收纳天地之阴阳万物。比喻变化无穷的幻术。 “长袖善舞”:衣服的袖子越长,跳舞就会越好看。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形容善于钻营取巧,会要手腕,会走门路。 二、关于冠 “冠”:本义为帽子,戴在头上。常见的有“冠军、蝉联冠军、冠绝一
11、时、超古冠今、超今冠古、甲冠天下、勇冠三军” 。比喻位于首位,第一名等。 (一)有“冠”字的词汇 “冠者”:指成年人(不包括庶民,因为不许庶民戴冠) 。 论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7少,故称“弱” 。弱冠,即年满 20 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桂冠”:指冠军。用月桂树的枝条做成花圈戴在头,象征胜利或优秀。后来通常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 “冠佩”:指帽子与佩玉。用来借指官吏士绅。 “冠玉”:帽子上的装饰,用美玉制成。也用来指代美男子。冠玉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在封建时代,各品级的
12、官员,戴什么样的冠玉,往往与他穿着的服饰相匹配。 还有一些与冠意义相同或相关的词汇。 (二)冕 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常见的有: “冠冕:指古代皇冠或官员的礼帽。 “南州冠冕”:比喻人的才识出众,为众人之冠。 “裂冠毁冕”:有三种用法比喻背弃王室。比喻绝意仕进。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相近词还有“毁冠裂裳” 。 (三)冠盖 “冠盖”:指古代官吏的礼帽和车篷,也常借指官吏。 “冠盖如云”:比喻官吏到的很多。汉代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 “冠盖云集”:形容集会时官吏士绅很多。近义词有“衣冠云集” 。 “冠盖相望”:官吏戴的帽子和乘坐的有蓬的车子互
13、相看得见。形8容使者来往不断。 战国策魏策四:“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 (四) “冠”和“履” “冠履”:帽与鞋。头上戴帽,脚下穿鞋。比喻上下、尊卑、贵贱。“冠上履下”: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严格,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上下有别,等级分明。 “冠履倒置”: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置,陵谷代处。 ” (五)帽:戴在头上,与衣裳相配 一般来说,古代帝王后妃戴冠,平民百姓带帽,所用材质也不相同。现代语汇中用帽子为基础演化的词语都较为通俗。 “扣帽:比喻罪名或带某种标志的名称。 “摘帽”:比喻除去对斗争对象所给予的定性
14、处理。 三、关于衣冠 “衣冠”:本义是衣和冠。完整的一套衣冠部件有:首服、体衣、足衣、配饰。其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洒脱飘逸。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华夏衣冠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著。普通百姓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长裤。 特指汉族的民族服饰,如“衣冠楚楚” 、 “衣冠之邦”等。 9指称缙绅、士人夫或文明礼教。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指士以上的阶层的服装,后借指士大夫或其所代表的文明礼教。体现在词语上有:“衣冠王国、衣冠礼乐、衣冠扫地、衣冠福凑、恭列衣冠、衣冠之治、衣冠上国”等等。
15、 用“衣冠”代“缙绅、士大夫”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高公见他说罢,晓得是衣冠中人,遭盗流落,深相怜悯。 ” 有“衣冠济济、衣冠云集、衣冠之会、衣冠南渡、衣冠盛事、衣冠绪余”等词语。 “衣冠”:也可以作动词,指穿衣和戴冠。穿衣戴冠是人的行为,也是文明礼仪的象征表现。假如是动物,纵使穿衣戴帽,也不可能有人的思想、感情,只徒有其表。所以,常用动物穿衣戴帽的行为来比喻假的、恶劣的、非人性的行为。以下的词语,很好地表达出这样的语义。 “衣冠沐猴”:原义是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元代汪元亨朝天子.归隐曲:“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 ”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由此看出,中华服饰特色鲜明,绚烂多彩,博大精深,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民族精神,也决定了汉语服装词语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 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2001 年 8 月. 2 沈从文.中国服饰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5 月. 作者简介:潘忆燕,女,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和服装文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