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22KB ,
资源ID:1739087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390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英语语法的象似性阐释.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英语语法的象似性阐释.doc

1、1英语语法的象似性阐释摘要 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存在照应性关系,语言结构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动因和理据可循的。象似性理论的这一观点可用于解释英语语法。通过对语法的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数量象似性加以阐释,已初步证明象似性理论对英语语法认知理据的理解富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英语语法 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2-0090-05 一、引言 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很长时间以来,英语语法一直都被看作语法规则的罗列,至于每个语法规则为什么如此,则无人加以探究。这一做法的直接后果是英语使用者

2、对英语语法规则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时至今日,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英语语法的理解和阐释亟须在方法上寻求突破。近些年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揭示了语言规则背后的认知理据,从而使系统地解释英语语法中词法和句法的结构动因成为了可能。本文拟探讨如何把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理论应用到英语语法研究中,以便找出语法规则背后的动因。 二、象似性理论概述 2象似性是针对任意性而言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或逻辑上的联系,即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或无理可据的(immotivated) 。 “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这一观点是由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于 20 世纪初提出来的,他把任意性视作语言的

3、基本特征之一。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之前,语言符号任意说在语言学界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并几乎为所有语言研究者所接受。此后,随着语言认知研究的兴起,任意性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人们认识到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任意的,在很多情况下是有理可据的(motivated) 。换句话说,任意性和理据性在语言中是同时存在的,两者都是语言符号系统的固有属性。在理据性的基础上,语言学家提出了象似性这一概念,用以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可据的。王寅将象似性定义为: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1 有关象似性的讨论可以回

4、溯到美国哲学家和符号学家皮尔斯(C. S. Peirce)的符号三分法。皮尔斯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上把符号分为三类:图像符(icons) 、指示符(indices)和象征符(symbols) 。2与象似性讨论关系最为直接的图像符(亦称“象似符” )又被进一步分为映象符(images) 、拟象符(diagrams)和隐喻符(metaphors)三个小类。与图像符的分类相对应,语言的象似性主要被划分为映象象似(imagic iconicity) 、拟象象似(diagrammatic iconicity)和隐喻象似(metaphorical iconicity)三大类。映象象似主要体现在听觉和视觉两方

5、面。在词汇和句法层面,主要体现在拟声词和象形字的使用上;而3在篇章层面,则主要体现为声音象似和形状象似。拟象象似涵盖结构象似和关系象似两个方面。前者表示语言形式的结构与内容的结构或概念的结构相一致;后者表示语言形式上的关系与语言意义上的关系相一致,即“形式相同表示意义相同;形式不同表示意义不同” 。结构象似又可从以下六个层面做进一步的分析:顺序象似、距离象似、数量象似、对称象似、非对称象似和范畴象似。与映象象似和拟象象似不同,隐喻象似的形成需借助“其他事物” ,即符号与描述对象之外的第三个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讲,隐喻象似其意义的获得需借助于一个三项式(triadic)关系。隐喻象似的研究可以从语

6、法隐喻、常规隐喻和诗体隐喻三个层面进行。3 三、英语语法的象似性 由于篇幅所限,以下仅从距离象似、顺序象似、数量象似三个层面阐释英语语法的象似性。 (一)距离象似性 距离象似性指认知上相近的概念在语言形式的时间和空间上也接近。4换句话说,概念之间的距离跟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相对应。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 4 月第 29 卷第 2 期褚世峰:英语语法的象似性阐释 1 距离象似性与多修饰语结构 当多个形容词共同修饰一个名词时,概念上与中心词越接近、越能说明中心词本质特征的形容词就越接近中心词。一般规律是主观尺度词+客观尺度词。客观特性是事物或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更靠近中心词。以

7、“the famous delicious Italian pepperoni pizza”(著名的、美味4的、意大利辣香肠比萨饼)为例,pepperoni 是 pizza 的制作原料,是最本质的,因而最靠近中心词;Italian 是产地,距离次之;famous 和delicious 是主观评价,所以距离中心词较远,其中,delicious 相对于famous 而言稍具客观性,因此在语符距离上与 pizza 又稍近些。 如果多修饰语结构为动词性结构,那么“动作的类型比动作发生的时间跟动词关系更密切”5。秦洪武认为,动作的方式如速度、幅度等体现了动作的性质,在意念上比动作发生时间或环境更与动作相

8、关。6这种心理概念上的近疏在句法上表现为:体现动作方式的成分比体现动作环境或时间的成分在线性排列上更靠近谓语动词。如: 例(1)a. He was chewing absent-mindedly at the fireplace. b. He was chewing at the fireplace absent-mindedly. 例(1)中的 a 句为英语中的典型结构,原因是它们符合人们对行为感知的习惯。例(1)中的 b 句尽管是可以接受的,但由于动词修饰成分之间的排列顺序与人们心理预期的顺序不符,所以理解起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2.距离象似性与并列结构 距离象似性还反映在某些并列结构中。

9、并列结构构成成分之间的距离与构成成分所表达的概念之间的距离相照应。例如“black sweaters and green sweaters”和“black and green sweaters”这两个短语,前者只能解释为表示两种不同颜色的羊毛衫,一黑一绿,对应的汉语译文为“黑色的(羊毛衫)和绿色的羊毛衫” ,原因是 black 和 green 这两个词相对于后一个短语中间多了一个sweaters,两者的形式距离远了一些,相应地两者表达的概念之间的距5离也较远,所以只能理解为表示两种互不相干的颜色。后一个短语中,black 和 green 之间的距离较近,它们分别表达的概念之间的距离也较近,近到

10、两种颜色混成一种杂色了,因此可以把该短语译成:“黑绿相间的羊毛衫” ,即该短语表示的不是两种分别具有不同颜色的羊毛衫,而是一种杂色的羊毛衫。这也是为什么英语中的“black and white TV”必须翻译成“黑白电视”而非“黑色的(电视)和白色的电视” 。 3 距离象似性与领有关系结构 领有关系分为两种:不可让与的领有关系和可让与的领有关系。前者指领有者和领有物之间的关系是永久性的,领有物是不可转让的,如与人体部位有关的表领有关系短语 my head, my nose, my hand,以及与亲属词有关的表领有关系短语 my mother, my son 等;后者指领有者和领有物之间的关系

11、是暂时性的,领有物是可以转让的,如与个人领有物有关的短语 my hat, my book 等。不可让与的领有关系其领有者和被领有者之间的概念距离比可让与的领有关系近,因而其语言表达形式的各个构成成分是不可分离的,而可让与的领有关系则不然。如 my hat/book 可转换为 a hat/book of mine,但 my nose 或 my father 却不能转换成 a nose of mine 或 a father of mine。汉语中“我的父亲”可缩略为“我父亲” ,而“我的书桌”不可简化为“我书桌” ,原因同样是领有关系中概念距离与相应的语言成分距离密切相关。 4.距离象似性与否定结

12、构 否定结构中的距离象似性体现的是否定词与被否定成分之间的关系:否定词离被否定成分距离越远,否定的力量就越弱;越近则越强。这一6关系与“语言成分之间的距离和语言成分所表达的概念之间的距离相照应”这一象似原则是一致的。例如,当认为某人的观点不正确时,我们会说“I dont think you are right.”,而不是 “I think you are not right.”,尽管我们要否定的是“you are right”。从距离象似的角度看,由于前者的否定词 not 与从句 you are right 的距离远于后者,所以对从句的否定强度弱于后者,前者是对从句的间接否定,而后者是对从句的

13、直接否定。人们之所以使用弱否定主要是出于语用原因,即通过拉大否定词与被否定部分的距离,减弱否定语气,以保全对方的“面子” ,或给自己的判断留有余地。 5.距离象似性与定语从句 距离象似性也可用以解释限定性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区别。从形式上说,相对于限定性定语从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和从句之间多了个逗号,因而先行词与从句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且两者不在同一个语调拱度内,所以它们的概念距离也较远,将从句删去后不影响主句句义的完整性;而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和从句本身紧密相连,而且与先行词处在同一个语调拱度内,因而两者之间的形式距离较近,概念距离也较近,这时从句不能删去,否则会导致主句句义不完整

14、。 6.距离象似性与虚拟语气 董燕萍曾对虚拟语气的学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7虚拟语气所描述的情景比真实的情景离现实远,因此在结构上用过去时表示,以实现情景距离与时间距离相照应。下面例(2)的 a 句是一种现实的条件句,不是虚拟的情景,因此用现在时结构;b 句是对现实的虚拟,因此需拉开距7离,用过去时的结构表示;c 句是对过去的虚拟,因此需要进一步拉开距离,用过去完成时表示。 例(2)a. If he writes to her, he will stop her from doing that. b. If he wrote to her, he would stop her from doin

15、g that. c. If he had written to her, he would have stopped her from doing that. (二)顺序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指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应照它们所表达的实际状态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828 换句话说,语符单位排列顺序象似于思维顺序和文化观。9 1.语序与时空顺序 英语中有一些与时空有关的短语如 here and there, this and that, these and those, now and then, soon or late, sooner or later。其中的 here, this, now, soo

16、n 等总是先于 there, that, then, late 等出现,而不是相反。这一语序现象可以用顺序象似性中的“与说话人邻近原则”加以解释。所谓与说话人邻近原则是指在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与说话人越接近(字面义或隐喻义)的实体越早被提及。10上面短语的语序之所以如此,显然是由说话人的视点决定的,即前面的词所指的空间或时间离说话人更近,当然会最先被提及。上述凝固性结构英语和汉语所遵循的原则是基本相同的,因此语序也是基本一致的。 8关于指示代词 this 和 that 的所指,有一类句子曾令许多人感到困惑,难以解释。但如果从象似性的角度加以考察,则不难对其中的回指机制给出极具说服力的解释

17、。现仅举其一例: 例(3) “High” and “tall” are synonymous: this may be used in speaking of what growsa tree; that in speaking of what does not growa mountain. 译文:High 和 tall 是同义词:后者用来指生长的东西,如树;前者用来指不生长的东西,如山。 本例句表明,在英语里,当前面提到两个名词时,我们要用 this 回指较后的名词,用 that 回指较前的名词。这一现象可以用“与说话人邻近原则”从隐喻的角度作出解释:一个人说话有起点和终点,就如同一个人旅

18、行有出发点和目的地一样,当他回头看自己说过的话时,后面说的话离自己近,自然会先被提及并用 this 回指,前面说的话离自己远,自然会后被提及并用 that 回指。可以说英语的语序所遵循的是以说话人为参照点的空间顺序。明白这一点,对上例英文中先用 this 回指较晚出现的 tall 而后用 that 回指较早出现的 high 这一回指顺序就不难理解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例的汉语译文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为汉语中要回指前面提到的两个先行项,一般用“前者后者”这一语序。汉语中这一语序有其自己的动因。在类似的句子中,英语语序可以遵循以说话人为参照点的空间顺序,但汉语语序却不能,它只能遵循时间顺序

19、:先提到的事物或先发生的事件先被表达。所以上面的英9语句子译成汉语时最好改变语序译为“High 和 tall 是同义词:前者用来指不生长的东西,如山;后者用来指生长的东西,如树” ,以体现出汉语的时间顺序象似性。 当然,英语语序除了遵循空间顺序外,也遵循时间顺序,所以才有了与汉语“前者后者”相对应的“the former, the latter” 2 语序与文化传统 英语中有 right and left 这一说法,翻译成汉语却为“左右” ,而不是“右左” 。这种语序上的不同是与英汉不同的文化传统相照应的,也是一种象似现象。英语中 right 在 left 之前,主要是因为在英语文化中,rig

20、ht 往往表示“好、正确”的意思,而 left 表示“不好”的意思,如the Right Honorable(对高级官员的尊称,相当于汉语的“右座” ) ,Mr./Miss Right(很相配的丈夫/妻子) ,have two left hands(非常笨拙) ,a left-hand marriage(门户不相当的婚姻) ,left-hand wife(小老婆) 。人们谈论事物时,一般遵循先好后不好的顺序(如英语的 good or bad, good and evil; 汉语的“好坏不分” , “好赖不知” ) 。既然 right 为“好” ,left 为“不好” ,先 right 后 le

21、ft 的语序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right 在 left 前,还与“东西”这一方位有关。英语定义 left 和 right 时,是以人面朝北为基准的,这样“东”就与 right相对应, “西”与 left 相对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先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后看到太阳在西方落下,所以提到东西方位时,人们总是模拟自然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先说东,后说西。这可以说是自然现象发生10的先后顺序反映到了自然现象所发生的方位之间的顺序上,进而体现在了方位词之间的顺序上。由于英语中 right 和 left 分别与 east 和 west对应,因此语序上 right 必然先于 left。 汉语为何以“左”为

22、先呢?这显然与汉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右尊左卑”和“左尊右卑”两种传统。汉语只说“左右”而不说“右左” ,这可以从汉语的四方文化中找到答案。在汉语的四方文化中,左右前后与东西南北是相对应的,这种对应无疑来自坐北朝南的居住习惯:房屋正前方就是南,房屋背后就是北。人既以南为前,左边自然就是东,右边自然就是西。正因如此,所以汉语定义“左”和“右”是以人面朝南为基准的。“东”先于“西” ,故汉语中与“东”相对应的“左”永远先于与“西”相对应的“右” 。如“左右逢源” 、 “左右袒” 、 “左思右想” 、 “左说右说” 、 “左支右绌”等等。由此看来,像英语的 right

23、 and left 和汉语的“左右”这样的凝固结构具有文化规约象似性。 3 语序与认知的不对称性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认知具有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有其生理基础。首先,人体的构造是不对称的人站立时,主要的感觉器官都在人体上部,如人的眼睛在头部并朝向前面,所以处于较高或较前位置的物体会较先被人感知到。依照“先感知到先被表达”这一语序原则,语言中“上”通常先于“下” , “高”先于“低” , “前”先于“后” ,如英语中的 high and low, mountains and seas, heaven and earth, ups and downs; in front and behind, before and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