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21KB ,
资源ID:1739623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396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殖民地时代北美东部林地印第安人与白人礼物互赠活动及其意义.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殖民地时代北美东部林地印第安人与白人礼物互赠活动及其意义.doc

1、1殖民地时代北美东部林地印第安人与白人礼物互赠活动及其意义收稿日期:2013?01?04;修回日期:2013?01?20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1SSXT113) 作者简介:梁立佳(1985?) , 男,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0 级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美国史. 摘要:交换礼物是印第安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美殖民地时代,随着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交流的深入,双方创造出一些彼此都能够接受的礼仪,赋予其“共同意义” 。印第安文化中的礼物赠予习俗逐渐为殖民地白人接受,成为双方交往的重要礼节。这种礼物互赠活动不仅有助于双方文化交流规模

2、的扩大,而且对双方关系后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关键词:礼物交换;文化;印第安人;北美;白人 中图分类号:K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4?0262?05 人们相互赠送礼物是印第安文化的重要内容。殖民地时代,印第安人将这一礼节运用到与白人的交往之中。白人殖民者很快注意到印第安人的这一特点,为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相继开展起各具特色的“礼物赠与” (Gift giving)活动。殖民地时代印第安人与白人的礼物外2交在东部 林地边疆创造出“和谐”的局面,推动了双方文化交流规模的扩大,但是由于两种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双方对“礼物赠与”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为此

3、后双方的矛盾与冲突埋下了隐患。印第安人与殖民地白人之间的“礼物赠予”活动是早期双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双方文化关系的历史变迁。目前国内仅有少数著作对涉及礼物交换的社会意义进行探讨1,国外学界则已有相关专著出版。本文拟通过对北美东部林地边疆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礼物互赠行为的考察,揭示特定历史条件下,两种文化发生接触和变化的规律性,以求为国内相关研究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作为印第安人古老习俗的 礼物交换 赠与和接受礼物是印第安人的传统习俗,也是印第安文化的重要内容。印第安人经常在诸如结婚、子女出生、割礼、患病、丧葬仪式、出征、贸易等重要 场合交换礼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印第

4、安人的一生都是在礼物交换中度过的。礼物在印第安人社会具有两个层次的意义:第一,礼物交换是印第安人之间物品流动的主要形式。近代印、白文化接触之时的印第安人社会尚处于前国家阶段,是典型的后进型社会。印第安人各部族间只能通过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完成物质资源的再分配,这种物与物之间的交换正是通过礼物的形式得以实现的。加之,自然经济的不稳定性导致任何印第安人家庭都无法保证获得足够的食物。这种境况迫使每个家庭在食物充足时将其中一部分以礼物的形式赠与临近家庭,以维持整个3村社的延续。这就使得礼物的交换具有了与“社会保险”相类似的功能。2(57)印第安人通过礼物交换的互惠性手段创造出了互助的新渠道,3(15)同时

5、,也发展出印第安人热情好客的传统。边疆居民明尼?默特尔认为好客是印第安人最出众的美德,印第安人社会不存在单个人的饥饿,即使一碗汤也会被分享。4(29) 第二,礼物交换在印第安人社会具有脱离其物质形态的社会价值。北美东北部的易洛魁人、阿尔冈琴人、休伦人和其他印第安人社会中,礼物常常具有“语言”的功效。 “在这些森林世界,每一种礼物都有其象征意义。一件礼物可能使猎人降低毛皮的价格;另一件可能会点燃和谈之火;第三件可能表示所有人可以自由发言。 ”5(13)耶稣会传教士也曾注意到:“礼物能够比嘴唇更好地表达。 ”6(47)礼物交换影响着上至 印第安人各部族间的战争与和平,下至本部族首领与成员,甚至每个

6、家庭中长者与年轻人之间的尊敬与顺从。印第安人各部族间经常利用不同礼物所具有的象征性意义表示彼此的关系,一串贝壳表明彼此的联盟,一把斧头暗示双方的敌对。易洛魁人和泰特威人(Twightwee)常常通过互相赠送长管烟斗的方式证明彼此间古老联盟的延续。5(24)礼物同样影响着部族与联盟的关系, “它们被用于追求和平,奖赏,索取,宣布战争,供奉,贿赂,感谢和友谊。 ”6(291?292)部族首领经常通过礼物的分配,获得部族成员的认可和尊敬。 二、东部林地印第安人与白人的 礼物互赠 4殖民地时代,北美东部林地的印第安人很自然地将礼物交换的古老习俗运用于印第安人与白人的交往中。16701720 年间,加拿

7、大咯日特(Lorette)耶稣会教区的休伦族信徒为表达对其他天主教徒的友爱,向大西洋世界的其他天主教教区赠送了至少五串贝壳串珠作为礼物,其中包括欧洲的洛雷托教堂(Loreto) , 佛大教堂(Notre Dame de Fove) , 沙特尔大教堂(Chartres) , 索米尔教堂(Saumur) 和加拿大的圣路易斯(Sault-St.- Louis)教区。7(32) 随着印第安人与白人接触的频繁,越来越多的殖民地白人开始注意到礼物交换在印第安人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布鲁斯?怀特认为互惠行为是印第安人社会系统得以维持的必要手段,强调没有礼物和尊重,印第安人社会系统将会停止。8(223)新法兰西总

8、督杜契斯诺(Duchesneau)注意到礼物交换的缺失将导致所有交易活动的停止。任何协定的重要性都与其附带的礼物的价值成正比。礼物是领导权的标志和发挥影响的路 径。3(36)殖民地时代,生活在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印第安人大约有两百万之多,虽然白人带来的疾病造成印第安人人口的大量减少,但最晚至 1700 年,白人的总人口才接近 25 万,且主要集中在大西洋沿岸地区。9(7)这种情况下,白人无法利用武力将其消灭,只能采用较为和平的方式获得自身的利益。同时,英国、法国、荷兰等殖民国家不断爆发的殖民战争,也迫切需要获得周边印第安人部落的军事援助。这种独特的历史背景迫使白人积极对印第安人开展礼物外交,以赢得

9、印第安人的支持。 这一时期,殖民地社会与印第安人有接触的各个阶层几乎都卷入到印第安人式礼物外交的巨大洪流之中。英国5殖民者几乎在踏上北美大陆的同时,已经开展起印第安人式的礼物外交。1607 年,约翰?史密斯 代表托马斯?达利先生向波瓦坦人(Powhatan)赠送玻璃珠、木梳、鱼钩、刀子和磨石等礼品。10(313)其后,为获得边疆的安定和与印第安人开展贸易活动,越来越多的殖民地加入到与周边印第安人的礼物外交之中。1747 年,宾夕法尼亚殖民地一次向印第安人赠送的礼物中就包括 6500 颗燧石,18 桶火药,30 个铜制勺子。11(197)殖民当局向印第安人赠送礼物的具体目的因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10、。如在殖民地初建阶段,大多通过赠送礼物的方式,安抚周边印第安人部族,购买印第安人土地。而在殖民战争期间,常以此手段拉拢印第安人部落,共同对抗敌对势力。互赠礼物甚至成为印第安人与殖民当局和谈时不可或缺的程序。1718 年 6 月 16 日,出访费城的科内斯托贾(Conestogoe)族首领塔公图丽萨(Tagotolessa)和特拉华族首领梅萨门(Methawennah)与宾夕法尼亚殖民当局举行和谈后,即向其赠送 38 张带毛鹿皮(38 Deer Skins in the hair) ,10 张小块干鹿皮(10 small Drest Deer Skins) ,1 张上好的带毛雄鹿皮(1 Good

11、 Buck in the hair)和 2 张熊皮。殖民地方面回赠了 8 件上好的雨衣,10 磅火药,20 磅铅,6 双袜子,1 打烟盒,1 打烟草镊子,12 磅烟草,8 打烟管。12(49)但凡遭遇战争之时,英国殖民当局向印第安人赠送礼物的花费,必会随之增加。七年战争中,仅 1758 年 11 月至 1759 年 12 月的 13 个月里,作为英属殖民地北部地区印第安人事务最高长官的威廉姆?约翰逊就向印第安人赠送了总值 17072英镑的礼物。13(769?771) 6法国殖民当局对礼物外交的重视程度并不比英国殖民者逊色,甚至更为明确。早在 1699 年,行政长官罗伊斯?赫克特?查理热(Loi

12、us-Hector de Calliere)即向法兰西法院汇报赠送礼物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传统习俗,向印第安人部落赠送礼物,象征着法国与印第安人结盟,强调“礼物赠予”活动应该是法国人处理印、白关系的重要途径。14(17)法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集权式的统治, “礼物赠与”活动中所需物品一律由法国海军统一运送,再由新奥尔良或魁北克等港口转往内陆。法国殖民者经常利用与印第安人和谈的机会向其赠送礼物,有时也会依靠中间人或火枪修理匠携带礼物深入印第安人部落。火枪、火药、战斧等战略物资常常以礼物的形式免费向印第安人发放,以获得这些印第安人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支持。1680 年起,法国人在通商口岸专门设立火枪修理匠

13、以满足印第安人盟友的需要。14(33)有的学者立足于英、法两国殖民制度的差异,认为集权式的法国殖民地较之权力分散的英属殖民地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印第安人礼物外交,但法国在海军、制造业等方面的缺陷,决定了英国在礼物外交方面的最后胜利。5(12) 基督教传教士为扩大在印第安人中的影响,也积极寻找机会向印第安人赠送礼物。15 世纪时的欧洲盛行异端论,强调同化所有异端宗教和思想的紧迫性。耶稣会传教士从踏上北美大陆的一刻起,就制定了同化印第安人为新大陆的“法国人”的计划。1638 年保罗?李?朱尼( Paul Le Jeune)建立起同化蒙塔内斯人(Montagnais)的保留地,但在易洛魁人的进攻和蒙塔内

14、斯人传统文化的合力作用下,这个 120 余人的村社最终被废弃。保罗?李?朱尼和其他耶稣会传教士逐渐意识到同化印第安7人的计划难以实施,转而容忍印第安人传统文化中不直接与基督教冲突的成分,以求印第安人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基督教。15(47)耶稣会传教士开始学习印第安人的语言和习俗,注意到“礼物馈赠”在印第安人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此后,耶稣会经常通过洗礼、宣讲与赠送礼物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印第安人信徒。耶稣会传教士在洗礼印第安人战士时通常拿出一张法国国王的画像,说明礼物是法国国王赠送的,他(法国国王)同时希望印第安人战士能够热爱基督。在许多印第安人的眼中,受洗礼意味着自己成为法国殖民地政府的“保护对象

15、” ,同时可以获得礼物。16(379)耶稣会采纳印第安人礼物交换的习俗进行传教,在取得显著成果6的同时,也使印第安人传统社会遭受巨大破坏。北美东北部强大一时的休伦族部落因为部落内基督教信徒与传统信仰者的敌对而发生分裂,最终为邻近的易洛魁人所消灭,易洛魁人亦深受基督教影响而出现信教派与传统派的对立。东部林地边疆印第安人与白人的贸易大多以礼物交换而非纯粹的贸易方式进行。这就要求边疆地区的贸易者必须通过向印第安人贸易对象赠送礼物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商业利益。 三、礼物互赠活动的意义 北美东部林地印第安人与殖民地白人之间礼物互赠活动的出现和繁荣是殖民地时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这一地区印第安人与

16、白人文化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同时,也为双方关系后来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礼物互赠活动在东部林地印第安人与殖民地白人社会的盛行既是印、白“和谐”边疆形成的重要体现,也促进了这一“和谐”边疆8的发展。 “人们在相互交流而非封闭中构筑他们的文化。 ”17(3)考察近代以来不同文化系统的交流,当属西方文化与北美印第安人文化在性质差异和交流规模上最具有典型性。性质上,美洲印第安人文化尚处于前国家阶段的石器文化,而近代西方文化正向工业文明过渡;规模上,“一个高度进步的文明与一个石器时代的社会几乎同时在整个大陆遭遇。”18(3)这样两种文化的遭遇通常被认为是西方文化逐步征服印第安人文化和两者不断对

17、抗的过程。但仍有一些学者认为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的交流较之单一的“冲突论”更为复杂,两种文化经常在对抗与和平的情况下共存。19 印第安人与白人边疆确曾存在过这样一种情况,两个种族相互容忍和接受部分异文化成分,构筑起“和谐”的生活景象。但也应注意到,这一时期的东部林地边疆绝非一个伊甸园,印第安人之间,印第安人与殖民地白人之间战争不断,只是双方都没有能力使用武力解决一切问题,这种“和谐”边疆的局面才得以维持。殖民地白人容忍和接受礼物交换等印第安人文化,只是为了暂时实现自身的经济、军事和宗教等方面的利益。随着边疆地区印、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殖民地白人终将抛弃自身文化认同中的印第安人文化因素,强调自身文

18、化的优越性,压迫和同化印第安人。 其次,印第安人与殖民地白人双方对“礼物赠与”活动内涵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殖民地印、白关系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殖民地时代,白人注意到礼物外交在印第安人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为获得实际利益,积极主动地开展礼物外交。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印第安人与白人双方对礼物赠予实际涵义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印第安人通常认为互相赠送礼物是部落间友好的表示,9为表达彼此间的友好和结盟关系,印第安人部族间常以“兄弟”相称。北美东部林地易洛魁联盟内的六个部族彼此间就以“兄弟”相称。印第安人语境下的“兄弟” “父亲”等称谓表达的是一种友好、互助的关系。印第安人与白人接触以来,由于殖民地

19、白人积极开展礼物外交,向印第安人赠送大量礼品。这种礼物外交政策结合拉拢印第安人的政治活动,赢得了印第安人对白人盟友的认可和支持。印第安人为表示感激,往往称呼殖民地政府为“父亲” “兄弟” 。在印第安人看来,这些称谓仅仅表示彼此的友好、互助等关系,并不含有一方从属于另一方的意思。 欧洲自中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领主制思想突出领主对受保护人的统治权和受保护者对领主的归属。殖民地白人多依照欧洲传统的保护人与从属者、领主与农奴,父亲与子女的观念来理解自己与印第安人的关系,认为自己通过向印第安人赠送礼物,保护其免受敌对部落攻击的行动,是逐渐将印第安人“收服”的过程,而印第安人对自己“父亲” “兄长”的称呼正

20、是其对从属于殖民地白人地位的接受和认可。这种从属关系一旦确立,殖民地政府即有权对印第安人的财产、文化等方面做出安排。 最后,殖民地白人的礼物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印第安人对欧洲商品需求的扩大,加速印第安人传统社会的解体,使印第安人日益依赖于白人社会及其商品。印第安人初遇白人时,对白人文化大多持抵制态度,将白人赠与的面包和葡萄酒视为木头和鲜血,认为耶稣会教士是巫师和魔鬼的化身。随着殖民地白人礼物外交的开展,种类繁多的欧洲商品进入印第安人社会。不可否认,殖民地白人的“礼物赠予”活动对印第安人文化认同的转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礼物外交下,欧洲商品不断10进入印第安人的日常生活中,取代印第安人传统器物。

21、火枪、铁斧、毛毯等白人物品逐渐取代印第安人传统的弓箭、石斧、兽皮等器物,成为印第安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由于这些器物完全依赖从殖民地白人手中获取,印第安人逐渐依赖于殖民地白人。随着火枪等西方器物的广泛使用,新一代的印第安人逐渐丧失了老一辈具有的丛林求生、捕猎等传统技能,印第安社会日益从属于白人社会。殖民地白人的礼物外交同时加速了印第安人社会道德体系的瓦解。互相爱护、团结、清廉这些以往令殖民地白人羡慕的印第安美德在殖民地白人的“糖衣炮弹”的攻击下日渐消失,腐败、贪婪、虚伪等恶习日益滋生。一些印第安人部落首领利用职务之便,私吞或讹诈殖民地白人赠送的礼物,接受白人的贿赂,私自出售部落土地,这一切都

22、加速了印第安人传统社会的解体。 注释: 笔者选取北美东部林地印第安人为例对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礼物赠予”活动进行考察,因为北美东部林地与五大湖地区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变化的轨迹较之其他地区的印第安人更为完整,大致经历了从最初的敌视,到相互容忍和接受,最后回归到冲突与对抗的过程。东部沿海地区的印第安人虽然最早与欧洲人发生接触,但疾病、与欧洲人因土地而不断进行的战争使其很快消亡或沦为欧洲殖民者的附庸,而中西部和太平洋沿岸的印第安人与白人发生接触在时间上相对较晚,面对日益强大的美国根本无力抵抗,很快陷入任凭美国政府和白人处置的困境之中。因此,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的“礼物赠予”活动或很快终止,或从一开始便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