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08KB ,
资源ID:1740447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404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4D”视角下的县域经济.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D”视角下的县域经济.doc

1、1“4D”视角下的县域经济摘要“4D”视角能够为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提供一个系统框架。 “4D”包含密度(Density) 、距离(Distance) 、分割(Division)和多样化(Diversity)或特色化(Difference) ,对应的发展策略便是提高密度、缩短距离、打破分割、突出特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应增加市场要素的流动性,给落后地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生存空间的便利,打破市场分割、户籍分割和分散发展的局面,在下场一体化、区域一体化中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 关键词县域经济 4D 市场一体化 特色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2、-6623(2013)01-0105-04 一、县域经济的地理视角:从“3D”到“4D” 2009 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提出了一个新的经济地理分析框架。该报告将密度(Density) 、距离(Di stance)和分割(Division)视为经济地理的三个基本特征(“3D” ) 。密度指单位面积的经济总量,它衡量了经济的集中程度,一般情况下经济越繁荣密度越高;距离是商品、服务、劳务等达到经济集聚中心的距离,这个距离主要指对市场准入产生限制和影响的经济距离,受空间距离影响巨大,一般情况下市场准入存在距离衰减规律;分割是对物流、人流、信息流等产生影响的有形或无形的限制因素,包括天然的

3、阻隔、文化的障碍、关2税和贸易保护等形成的市场壁垒。 随着“3D”概念及对应政策分析框架的逐渐被认可,有学者提出了“4D”的概念(杨开忠,201 2) ,即在“3D”的基础上加上一个“D”(Difference 或 Diversity) ,第四个“D”表达的是一种差异化、多样化的意思,是一种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理念,众多的独特的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构成了一个多样化的发展局面,而众多的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策略也就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发展局面,从而形成一个优势互补、互惠合作、协调发展区域态势(杨开忠,2003) 。因此,县域经济发展中往往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特色经济体,这些特色经济体的发展也就形成了县域经济

4、发展的第四个特征。特色经济体的发展往往既是县域成功发展的结果也是成功发展的原因,即根据所处的自然、人文、经济环境来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从现实情况来看,特色土特产、特色创新产品及特色旅游等已成为壮大县域经济体的重要手段。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4D”特征 (一)密度差异是县域经济的最重要特征 密度指每单位面积的经济总量,它反映了经济集中的程度,一般情况下经济密度越高的地方越富裕,或者说经济越集中的地方越富裕,经济密度反映了经济产出和当地购买力,也反映了当地发生规模经济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经济密度越高的地方经济产出和购买力较高,更容易产生规模经济,包括企业内规模经济、产业间规模经济和城市规模经济。

5、从图 1 可以看出,排在前 25%的县域分布在东部地区和各大省域经济中心周围。这说明我国县域经济体的空间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3是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即东部地区的县域经济体往往发展较好(其中也有较差的) ,而中西部地区往往较差;二是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之间的差异,即处在国家层次或省域层次的中心城市周边的县域经济体往往发展得较好,而处在距离区域中心城市较远地区的县域经济体往往发展得较差一些(其中也有较好的) 。 (二)距离是县域经济差异的关键因素 距离指商品、服务、劳务、资本、信息和观念穿越时空的难易程度。经济集聚区是经济流、信息流和人流活动较为频繁和交流较为便捷的地区,落后地区往往成

6、为与经济集聚区相对偏远的同义词。此种距离不单指空间几何距离,更重要的是由于基础设施障碍、制度障碍等造成的经济距离。它着重关注的是货物商品到达市场的难易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区得到机会的多寡。如图 2 所示,连绵起伏的“山峰”与“低谷”揭示了县域经济的总量, “山峰”与“山峰”间是经济中心之间的距离, “山峰”与“低谷”间则是落后县域经济体与先进县域经济体之间的距离。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有着距离较近的扎堆存在的“山峰” ,在中原经济区、武汉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新疆等地也有这样的“山峰” ,不同的是三大经济区的“山峰”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山峰”相对较低。这些“山峰”与“山峰”之间、 “山

7、峰”与“低谷”之间以及“低谷”与“低谷”之间的距离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商品、服务、劳动力和信息等流动的难易程度。生产要素、劳动力和产品较易流动的县域经济体,往往具有较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而那些不容易流进流出,只易流进或只易流出的县域经济体则往往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4(三)分割是县域经济差异的巨大影响因素 分割是指国内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商品、资本、人员和知识流动的限制因素,主要包括货币、关税、语言差异、地方保护等造成的壁垒,它们限制了市场准入,在国际层次分割最为严重。距离和分割的主要区别在于,距离是以更连续的方式调节经济机会的可得性,一般情况下经济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偏远地区

8、到达经济中心区的难易程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但分割可能是时断时续的,由于政治制度、文化障碍等造成的分割,可能会使一墙之隔或一河之隔的区域形成“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图 3 表示,环渤海和长三角连成的区域内通达性较好。交通通达性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县域经济体之间的分割与融合。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通达度从省域中心开始的距离衰减效应十分明显,省域边界沿线往往也是交通通达性的低谷地带。因此,省域边界的行政分割是我国县域经济体分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四)特色化、多样化是化解县域经济差异的发展之路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同于都会区经济的发展,其区别不在于经济系统的完整性,也不在于行政区级别的高低,而在

9、于县域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的可得性与较大城市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之路在于能否在大城市发展相对薄弱的产业,取得自己独特的优势。尤其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较为落后的县域迎来了两个较大的发展机会:一是承接邻近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这是因为邻近发达地区的土地价格、工资水平和房屋租售的价格等方面的上涨,将会迅速增加当地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果能将企业转移到邻近发5展较为落后的县域,不仅能够节约一定的直接成本,还可能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待遇,同时又不至于过度地增加商品运往销售地的成本;二是发展旅游服务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长途旅游、短途旅游和周末度假的需求会

10、大大增加,发展较为落后的县域往往也是自然生态保护和历史人文保护较好的地区,落后地区应该加大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旅游开发,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当地的资源、生态环境。 三、 “4D”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之道 (一)提高密度 经济的分散性往往会降低经济增长的速率和效率,经济的集中则往往会增加经济增长的速率和效率。当前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密度问题成为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乡村城镇化过程曾经历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阶段,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曾成为中国经济开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昙花一现的一个原因就是空间经济的不经济。经济的分散性不能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有效地降低企业上下游之间的交易成本,不能有

11、效地节约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发挥地方经济或城市经济的规模效应,也不利于丰富而廉价劳动力的汇聚。县域经济体提高密度的行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城镇化。降低农户脱离农业进入邻近城镇或较远城镇寻找_T 作并安家落户的显性和隐性成本,逐步放开户口、土地流转制度对农业劳动力迁移的限制,从而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地区转移,加速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其次是建立各类产业园区。提高基础公共服务的利用率,便于用较少的基础设施和行政办公人员为更多的企业服务,也便于企业扎推经营形成可能的规模效应。第三是加快城市地区和新农6村建设地区的住宅小区的建设。便于居住人口的集聚,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可创造大量服务性的就业岗

12、位,也便于服务行业的规模化经营,从而会促进当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快速提升。 (二)缩短距离 时空的距离往往是隔断经济联系、信息联系和交通连接的重要障碍。缩小经济距离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建立经济开发区或建设经济集聚区,使进入统一园区的企业间的经济距离大大缩短,增加交易、合作的机会并缩小成本;二是对基础公共设施进行大力投入,尤其是公路、铁路、水运、航运体系的建设,以缩短落后地区商品、劳务进入发达地区的距离。对于县域经济体来讲,主要表现在工业园区或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以及村村通等城乡公路的建设。除此之外,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向发达地区的转移也是缩短经济距离的方式,如果资本或劳动力的所得收益能够回流

13、,那么这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使当地的资金池和劳动力池容量受到影响,如果转移出去的劳动力或资本的收益不能回流,那就只能寄希望于迁出的劳动力不再分享迁出地的各项收益,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正向贡献。 (三)打破分割 国际间的分割主要是货币、关税、语言和疆界对商品、资本、人员和知识流动的限制,国内地区之间的分割主要包括天然的山川湖泊、地域文化差异、交通网络的不连贯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造成的对市场准入的限制。对于县域经济体来说,首先要突破的是邻近县域之间的阻隔,包括民族文化、交通连接和地方保护主义等,这将直接影响县域经济体7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表现。其次要突破跨省的区域间的

14、阻隔,一些县域经济体的经济交流范围涉及跨省的合作和往来,这就要求协调不同省份之间的制度、税收等地方保护措施,减少在经济交易中的成本。第三要突破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比如珠三角中某一县域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甚至是北美和欧洲国家或地区的交易。突破不同层次的分割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其重点问题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提倡文化交流、制度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会大大减少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阻隔问题,不同县域正在这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也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突出特色 世界经济地理重塑过程中,除了密度、距离、分割三大特征之外,还有第四大特征,即地方经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地方特色经济有更大的机会嵌入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生产、服务网络,从而使地方经济较好地分享经济网络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同省份的地理标志产品或老字号是县域经济特色的重要体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东部沿海地带、中部的湖北和河南、西部的四川在省域品牌数量(含中华老字号和地理标志产品)相对较高,这些地区在各自地带内也是发展较好的区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