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社会各领域必须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文章将对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的进行分析概括,并选取结构功能主义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人的生态价值观、社会系统的自动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机制建设等方面内容的探讨来寻求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结构功能主义;生态价值观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国家和人
2、民的核心利益、民族的未来。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即“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2出贡献。 ” 二、深刻认识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自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
3、发展观重要思想以来,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思想理念被纳入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主流决策,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共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意在强调现阶段及往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重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这就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一切以满足人的各方面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我国在现
4、代化建设过程中,对生态资源曾一度表现为“掠夺式”的开采利用,从而造成了环境承载力降低、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等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直接酿成社会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威胁。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来维持健康的生活。因此,党和国家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要求。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态意识开始逐渐深入人心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通过各种国际合作被不断的深化拓展。中国政府及时把握住了这一生态文明发展的趋势,通过积极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改善3生活生产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诸多措
5、施,从人类文明进步的新高度来审视和解决资源过度开采、生态环境遭受污染破坏等问题,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各层面来应对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挑战。最终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观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名族的永久发展,为保护全球生态环境、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三、推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出发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也一直是社会学所追求的社会发展模式。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理论解释,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均衡模式,认为社会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由社会各领域的、发挥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组成。结构功
6、能主义非常强调共同价值观与信仰对于社会运行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结构功能主义也主要是从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出发,通过对西方文化物质主义和贪婪本质及其对人们关于生态价值观的扭曲的揭露,从而提出生态环境状况的研究要广泛探讨人们生活的组织方式,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 (一)通过教育等各种途径,转变社会成员对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保关系所持的传统的价值观,建立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相适应的“生态价值观” 在人类所经历的工业社会时期,以大机器的使用和无生命能源的消耗为核心的专业化社会大生产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人与自然的4关系则从农业社会的顺应演变为掠夺,并且人们对
7、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因此,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人类开始过度的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并形成了利益主导的价值观。因此,从价值观层面改变人类对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的观点是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为本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社会各界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科学方法,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树立,全民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节能减排的目标顺利完成。 (二)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结合社会系统的自动调整功能,努力为生态文明发展创造市场机遇 十八大报告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并从评价制度、管理制度、资源有偿制度以及市场化机制
8、等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而在结构功能主义看来,社会系统的自动调整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社会系统会自动调整以建设性的回应环境威胁。因此,我们应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社会系统的自主能动性统一于市场化机制,在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给需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制度基础上,通过社会系统针对环境变化作出自动调整的反馈,利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促进资源节约与生态保护,同时满足人类对生态环境以及生态产品的需求。 (三)建立和完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政策机制,平衡生态资源利益的分配 现阶段,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处于5重大转型阶段,社会关系呈现出利益主体分化、利益
9、差距扩大的趋势。如今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问题,几乎都与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关。因此,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机制,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这也是从社会学角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建立和完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政策机制,一方面,应建立一个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关系生态利益的对话机制和反应机制,并可以得到相关政府机构的意见反馈。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需要一个自我利益的表述的途径,来反映自己所应获得或者拥有的生态环境利益遭到侵占或者损坏,并期望得到反馈。当前,违法占用开采生态资源的现象依然屡屡发生,就是因为对话机制不健全,相对弱势群体所拥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缺乏利益诉求渠道
10、,最终导致对生态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人群继续他们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建立和完善对话和反应机制,不仅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同时,更有利于协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避免生态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应建立和完善一个由政府引导的、市场机制决定的责任机制和协调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然而这一切的进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提高教育水平等各种途径,增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地位是平等的,人类的发展要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与此同时,政府在制定相关环保政策时,要公平的协调不同地区、不同群
11、体的利益,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不能只抓污染后的治理活动,还6需要强调从源头防止污染以及责令污染者对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补偿,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体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重要保障,是人民的福祉,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培养生态文明意识,承担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杜绝奢侈浪费、破坏环境的行为,积极的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严耕,林震,杨志华.生态文明理论构建与文化资源J.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79. 3 郑杭生.减缩代价与增促进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 作者简介:刘岩(1987.02- ) ,男,安徽定远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硕士,研究方向:性别社会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