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是大非不含糊的省委书记自从去年 10 月 7 日林若叔叔去世,这一天就成了父亲杜导正难忘的一个日子。一大早,父亲就说,林若是今天走的;他比我小,可是他走了整整一年了。 林若,在我们家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不光因为他谦虚低调,没有架子,还因为父亲退下来后,在现职省部级领导干部中,他是能跟父亲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几个人之一,并且是不避嫌疑,与父亲密切来往,支持父亲事业的人。只要他到北京,就一定会来我们家坐坐,无论他来京有多么重要的事,开多么重要的会。 一、实事求是 父亲是 1956 年调到广东出任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时认识林若叔叔的。林若那时是东莞县委书记,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第二书记赵紫阳很看
2、重他。每次省委开重要的农村工作会议以前,经常要召集他和地委书记杜瑞芝及另外几个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先聊聊,商量一下。1957 年,父亲到东莞采访,住在县委对面的招待所,看到林若穿着凉鞋,没有袜子,父亲开头还以为他是农民出身,后来才知道他是个大学生,一个知识分子。后来,每次到东莞,林若都陪着父亲到村里去,他跟老乡很熟。父亲说:“因为比较深入农村和接触农民,又比较实事求是,因此1960 年大饥荒时期,林若当书记的东莞没有饿死人。东莞当时就是个大2县,有八十来万人口。广东那会有一百多个县委书记,陶铸和赵紫阳那么欣赏林若,就是因为林若和杜瑞芝反映下边的情况时比较实在,水分不多。当然,林若那个时期与我一样
3、是紧跟着毛泽东左的农村政策走的,广东省错误的反瞒产运动,就是东莞带头的。陶铸还在东莞开了反瞒产先进经验座谈会。我则给新华社总社内参写了一篇反瞒产的长篇报道向全国推广。但是他与我一样,对毛主席左的东西有疑惑的时候,在执行上是有所保留的。 ” 父亲和林若来往密切是在文革后期。那时军管会开始“解放”地方干部。文革前林若是湛江地委书记,父亲是中南局机关报羊城晚报总编辑。林若比父亲晚“解放”两三个月。两个人都被分配到南方日报当革命委员会的副主任,也就是副总编辑,父亲负责工业宣传,他负责农业。四个人一个办公室,父亲和林若的两张办公桌并在一块,面对面坐。林若一家也搬到原来我们家住的羊城晚报社宿舍楼,在广州近
4、郊区庄。两人每天一块骑自行车上下班。父亲回忆道:“当时我们俩谈话观点、情绪完全一致,对文化大革命表示不理解、不支持、不能接受。当时李先念在工业里提出来要活一点,强调抓一下生产,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对的。工厂里搞运动我从不积极,抓生产的宣传我抓得很紧。林若的情绪和我一样,分管农业的他就狠抓了一段促进农业生产的宣传。 ” 二、严于律己 父亲说,林若生活艰苦朴素,严于律己,是高层干部中不多见的。那时,林若生活上朴素得出奇,是一个干事业的人。文革期间,我们家与他家隔楼相望,两家大人小孩常来常往。文革后,我们家还有两只樟3木箱、两只木沙发,但他家里空空荡荡,就一张木桌子、几只矮矮的小竹板凳。他冬天也不穿袜子
5、。简直不像个干部。他当了高干后,住个二层小楼,一上楼就是个小会客厅,客厅里就是一套木头沙发。父亲心里还嘀咕过,这家伙怎么到现在还这么寒酸。父亲每次去广东,他总是陪着父亲下乡,用的也是一辆中型面包车。 父亲调回北京,在新华社总社任党组成员兼国内部主任时,林若在广东提成省委副书记、书记,进入中央委员会。林若成为中央委员的时候,父亲是光明日报总编辑,他当选的那天下午,自己骑辆破自行车跑到光明日报社找父亲,光明日报社传达室不让他进报社,把他当成上访的老百姓。 林若有三个儿子,一个在大学教书,一个在企业当技术干部,一个在小城市担任中层干部。一个省委书记的三个宝贝儿子,全都兢兢业业干一份普通的工作,诚诚实
6、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广东传为美谈。 三、敢对历史担当 父亲说,林若总的来说,是一个敢于对历史担当责任的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是中共一个活跃、上升的时期。父亲说,林若是非常坚定地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这得益于他当省委书记前任东莞县委书记、湛江地委书记的实际工作经验,注重下乡了解民情的他了解农民的愿望,了解农村现状。因此,湛江地委搞包产到户也是比较早的,当时全国在包产到户问题上争论很大,党内保守力量反对得很凶。林若想让湛江在广东先走一步。 父亲回忆到, “当时我去广东考察,住在省委宾馆,他当天就跑来看4我,我们谈了整整一个下午。我那会在新华社总社担任国内部主任。新华社总社那时在全国威信最高,北京
7、的主要新闻单位只有新华社、 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和解放军报 。我了解中央情况多,鼓励他冲破一切阻力放手大胆搞。我俩都是搞农村工作出身的,比较了解农民,包产到户是唯一的救民方案。后来林若在湛江大胆地推行包产到户,作为地委书记,阻力也不小。他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才会坚持搞包产到户的。” 林若具有前瞻性意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发现大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四处荒山的危害,被任命为广东省委书记后,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山区开发战略,要改变山区面貌,推动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985 年,广东省委做出了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的战略目标。1991 年,广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的光荣称号
8、。 林若在其前任习仲勋、任仲夷推进的改革开放事业上坚定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不论风多大,没有动摇过。对于有些人认为林若没有很大作为,认为他不如前任习仲勋、任仲夷魄力大、水平高,父亲不完全这么看。父亲说:“林若没有习仲勋、任仲夷那么高的政治水平,但是,比起许多领导同志,林若的胆子要大得多了。林若不仅是一个朴素、老实、勤恳、拥护改革开放的省委书记,而且是一个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在重要关头敢说话,敢于挺身而出的省委书记。 ” 父亲说:“谁正确、谁错误,谁胆大、谁胆小,谁敢承担、谁不敢,我们这代人在那场政治大风波中表现得一清二楚。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林若毫不含糊。 ”父亲不止一次说,林若的理想、信念、大作
9、为清清楚楚,对历史、对社5会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他的晚年。 广东是父亲的第二故乡。从 1956 年任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起,到1977 年调回北京,期间总共 22 年,父亲都在广东工作。离开广东后,也是每一两年就回广东一次,既看孩子们也看老朋友。尤其是父亲退下后办炎黄春秋 ,可支配的时间更多了,去的也更勤了。每次去广东都有个主题,去农村看看,实地考察一下。那些年,父亲回广东,林若叔叔每次从头到尾接待父亲,大多还陪父亲一起下乡访问。 父亲常说,林若是一个不那么计较个人得失的人。 “比方说,他坚持去看望从政治舞台上黯然退出的老领导。我们党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老朋友见另外一位老朋友倒霉了,就不敢和他来往了,
10、至少不愿公开来往了。林若不是这样,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位子上的他,冒着政治生命终结的巨大风险,坚持去看望下台的老领导。也不怕“沾包” ,这中间的感人故事多了,会大写在历史上的。 ” 父亲多次郑重地说,当林若叔叔得知萧洪达和父亲正在搞这位老领导的口述历史时,他很赞成和支持。他跟父亲说,我们要对历史负责任,应该为历史留下东西,现在不让发表,二十年三十年后发表也可以。回忆录作为一项工程动手了,林若非常非常高兴,把他珍贵的新型录音机并附上了十盘录音带,在广州亲手交给父亲,说这个东西比你们用手记录好。 那段时间父亲每次去广东,林若都要问回忆录进展如何,有什么他可以帮忙的之类。他多次对父亲说,这可
11、是件大事,一定要搞好,我们要对历史负责任。 6四、支持父亲写调研报告唯有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能够救中国 回忆与林若相处的往事,令父亲难忘的另一幕,是父亲撰写珠江三角洲采访札记 、 唯有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能够救中国等稿件的过程中林若对他的鼎力支持。在 1991 年改革全面退却之际,这几篇文章猛烈地抨击了走回头路的保守势力,在朝野引起一定的反响,不少报纸转载。而这些文章在采写过程中,林若给了巨大支持和具体帮助。可以说,没有林若叔叔的支持,也许就不会有这几篇文章。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 ,父亲回顾说, “1991 年 3 月,我从北京到广东农村看看。当时中国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内强大的保守力量,强
12、烈主张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否定改革开放。他们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和平演变的路线,以批中共十三大政治报告为名,实为批邓。中央有人在中央党校举办了反和平演变训练班 ,准备把全国两千多县委书记都训练一遍。斗争极其尖锐,保守力量那一段非常活跃。在这场重大斗争期间我专程广东做调查。 ” “林若当时任广东省人大主任,他非常支持我的想法,让秘书陪着我到珠江三角洲走了整整 48 天。我当时认为,改革开放路线究竟对与错,说空话是无力的,我要调查研究,看看下面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想法。这48 天调查下来,我心里更有底了,于是写了珠江三角洲采访札记 (一共六篇文章) ,一万多字。另外就是写了唯有十一届三中全会路
13、线能够救中国 。这几篇文章在国内影响比较大,刊出后一些省报马上转载,解放军报和羊城晚报几乎全文转载。这在当时是很有力地捍卫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北京很多老同志都很支持,说这是我们改革7开放派用事实来说话,观点很明确,用的都是广东农村的事实。当时我的那些看法是在 48 天广东采访中形成的,是综合了基层群众和干部议论概括而成的。 ”父亲还说,本来大标题是海阔天空任鸟飞 ,副题是珠江三角洲采访札记 ,稿件是父亲亲笔写的,妈妈拿着稿纸去邮局发电报稿时,一不留神,把大标题抄漏了,副题珠江三角洲采访札记就变成了大标题。不过,效果反倒更好了。 父亲告诉我,他的这些观点,林若完全支持,有时是他俩在颠簸的路途
14、中一起议论形成的,观点完全一致。但由于当时斗争很复杂,林若还在广东任高官,所以父亲为了保护他,在发表这些文章时有意不提林若的名字。杜瑞芝和中山市委书记谢明仁也出了大力,发表文章时,都有意抹去了他们的名字。 回顾这段往事,父亲说:“客观地说,在保卫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反对保守势力方面,林若是有大功劳的。因为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无法在 48 天里跑这么多地方,无法听到这么多各层的干部和农民的心里话,无法写出这几篇有血有肉有分量的调查报告。 ” 晚年,父亲和志同道合者创办炎黄春秋 ,秉笔直书,难免得罪既得利益集团的人和一些当政者。于是,有的人会远离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如李锐等) ,生怕受到牵连。可是,依
15、然在广东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任上的林若,就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一直公开地站在父亲身边,一如既往地支持父亲。 后来他患了肝癌,好一阵坏一阵,前后三四年。直到他病重,他还一直惦记着炎黄春秋 ,一直问长问短就在他病情恶化后、去世前8不久,父亲给他挂电话,问他病怎么样。他在电话里连着说“没事!老杜你放心” 。看来他是不愿意父亲牵挂他,总瞒着父亲。那天,放下电话后,父亲对我说,林若说他病情稳定。父亲又说,林若心态好,医护条件好,年纪比我还小,看来,他是能熬过来的。谁知,这竟是诀别的电话。 “如今,他走了,又少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战友和知心朋友,但是,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会把他未完成的心愿继续下去那就是推动全面改革,推动国家顺应世界潮流,走民主、法治的路,走市场经济的路,让中国有光明未来的路。 (责任编辑洪振快)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