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6.50KB ,
资源ID:1744862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448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环境保护与秸秆综合利用.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环境保护与秸秆综合利用.doc

1、浅析环境保护与秸秆综合利用摘要:众所周知,我国的农作物秸秆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库,秸秆的综合利用集节能减排和再生能源利用于一身,是利国利民、造福百姓的大事。 关键词: 资源秸秆利用问题支持力度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 A 1 我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1.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 据调查统计, 2010 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 8.4 亿 t , 可收集资源量约为 7 亿 t。 秸秆品种以水稻、 小麦、 玉米等为主。 其中, 稻草约 2.11 亿 t,麦秸约 1.54 亿 t, 玉米秸约 2.73 亿 t, 棉秆约 2 600 万 t,油料作物秸秆 约 3 700 万

2、t, 豆类秸秆约 2 800 万 t, 薯类秸秆约 2 300 万 t。 1.2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2010 年 ,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70.6%, 利用量约 5 亿 t。 其中薯类、 花生、 豆类等可以直接用做饲料的秸秆在 1 亿 t 左右, 其它像水稻、 玉米、 小麦、 油菜、 棉花等五大作物的秸秆都难以直接利用。 我国秸秆作为饲料使用量约 2.18 亿 t, 占 31.9% ;作为燃料使用量约 1.22 亿 t, 占 17.8% ; 作为肥料使用量约 1.07 亿 t , 占 15.6%; 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量约 0.18 亿 t, 占 2.6%; 作为人造板、造纸等工业原料量约

3、0.18 亿 t, 占 2.6%; 秸秆综合利用率比 2009 年提高 1.91% , 取得明显成效。 2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收集秸秆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 家中留守的多是老人、 妇女和小孩, 造成秸秆收集的劳力相对不足。我国秸秆资源数量巨大但布局分散, 秸秆体积蓬松、 秸秆装卸困难、 售价低, 运输费却较贵, 而且会造成交通堵塞和火灾隐患。 秸秆利用机械化率低, 手工作业环节多、 强度大、 效率低。 综合效益较低, 农民收集秸秆的驱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2.2 秸秆综合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水平落后, 企业技术水平低, 没有形成基本

4、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化氛围, 各种利用方式和利用技术还处于分散、 无序的状态, 资源转化成本和有效利用率低, 导致了秸秆利用模式总体效率不高。 2010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70.6%, 利用量约 5亿 t, 还有近 30% 的秸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3 秸秆利用产业化程度低 秸秆产业以秸秆为纽带, 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衔接。 秸秆产业化要求采用机械设备作业, 一次性投资大, 季节性强, 作业时间短, 利用率低, 收益慢。 我国秸秆产业化利用存在产业链短、 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规模小,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综合利用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 布局不合理、 成本逐年增 高

5、, 地区性、 季节性、 结构性秸秆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 3 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思路 3.1 提高农民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识 农民是秸秆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 要向农民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有关政策、 知识和技术及其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逐步提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识和自觉性; 搞好秸秆利用相关技术培训, 让农户掌握秸秆利用方面的技术; 建立各种秸秆利用示范基地, 不断提高利用秸秆的整体水平和效益,让农民从具体的利用实例中看到好处, 靠经济效益带动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促进秸秆资源的多级利用 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 就是对秸秆资源的多级利用。通过对秸秆资源进行多次利用,延长资源使用周期, 提高物质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对秸秆资源单个利用过程的组合, 逐步实现秸秆产业化利用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 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附加值。 秸秆多级利用的整体效益超过各个环节单独运行可获得的效益, 使农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秸秆资源多级循环利用原则, 生态循环农业上联种植业, 下联养殖业和菌业, 辐射带动能源产业、 加工业、运输业和服务业。 3.3 不同区域制定不同利用模式 结合不同农作物秸秆特性、 区域分布情况、 区域能源结构等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相应的秸

7、秆综合利用方案。 应分别根据秸秆资源丰富区、 资源一般区、资源贫乏区的不同情况, 制定不同的利用政策。 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的秸秆主产区重点推进大规模资源化利用。在单一品种秸秆集中度高的地区和交通干道、 机场、 高速公路沿线等重点地区, 围绕秸秆燃料化、 饲料化、 肥料化、 基料化和原料化等领域, 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 大力推广用量大、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确定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 实施一批重点示范工程。 在优先满足当地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需求的同时, 剩余部分秸秆可适度用于规模化能源利用技术, 以增加当地农户收入 ,提供就业机会。 在资源一般、 分布一般的地区, 可大

8、规模利用秸秆资源量很少, 建议优先满足当地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的需求, 在满足目前秸秆作为燃料、 秸秆还田、秸秆作为饲料后, 发展食用菌基料、 无土栽培基料, 形成食用菌和非耕地设施农业品生产及销售格局。 3.4 大力推动秸秆在农业领域的利用 我国秸秆资源量多, 但过于分散, 大规模工业化利用秸秆资源的条件尚不成熟。 因此, 现阶段秸秆利用的重点还在农业领域。 要加大农业物质装备条件的改善,提高农产品收获的机械化水平, 在收获后及时将秸秆就地粉碎直接还田。 发展舍饲圈养, 鼓励推广利用青贮、氨化、 微贮、 揉搓丝化等方式生产优质饲料以降低养殖成本, 提高养殖业效益。 推广使用秸秆沼气、 碳化等投资

9、少、 见效快、 工艺简单、 安全性高、 原料易获得的农村秸秆能源化利用方式。 引导扶持农户自主经营, 发展编织草帘、 草袋等投资少、 见效快、 易掌握的秸秆副业。 3.5 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 初期普及发展阶段, 各级政府应建立以财政投入的政策扶持为导向,企业、 农户投资为主体, 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层次、 多渠道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第一, 各级政府要确保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对秸秆粉碎、 揉丝、 打捆等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具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 加大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的补贴力度, 加大秸秆青贮、 秸秆沼气、 秸秆气化、 秸秆发电补贴。 重点补贴农机大户、 种粮大户和畜牧养殖大户

10、, 发挥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以效益说话,引导农户积极投入到秸秆利用中。 第二, 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秸秆利用量进行补贴, 给予信贷支持,采取减、 免、 退等税收优惠政策; 秸秆加工业用电实行价格优惠补贴, 按照农业用电对待, 收费减少一半; 通过补贴秸秆加工企业提高秸秆收购价, 增加农户供应秸秆的积极性, 保证秸秆供应量。 3.6 提高秸秆利用技术水平 要对秸秆利用关键技术和工艺进行深入研究, 开发相关的装备或设备。 应大力采用现代的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提升秸秆处理水平, 开发和引进适合我国生产特点的秸秆利用技术, 特别是消化秸秆快、 成本低、 操作简便的技术。

11、大力开展与大功率拖拉机配套的复式整地作业,一次进地完成多项作业, 节约成本。 3.7 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 但区域分布不均衡。 通过对秸秆资源深入系统的调研, 根据秸秆资源数量、 种类、 分布情况、 利用途径等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方式, 制定发展规划。 促进秸秆转化利用技术研发与集成, 对不同种类秸秆研究当地适宜的开发利用方式, 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 并提出相应保障措施和支持政策。 4、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秸秆资源利用上的愚见,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常广.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9):78-79. 2 刘毅.秸秆制作有机肥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8(6):93.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