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民间绘画的特点摘要:民间绘画,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民间绘画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关键词:民间绘画;造型;表现;创作 中图分类号: J2 文献标识码: A 民间绘画以劳动人民现实生活为基础,主要表现的是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民俗习惯、乡土风情、宗教信仰、生活用具等,民间绘画的创作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重视对客观世界的直观认识。绘画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一画面的
2、随意性 “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民间绘画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 ,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忽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说, “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 。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绘画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 “画是随心草” ,表达了民间绘画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
3、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当你询问民间艺人,为什么侧面人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人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等等。不同时间空间、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画面,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作令人难以想象。他们以为自己的思维最正确地再现了客观现实。这种主观认识又必定符合民众的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 二、构图的完美性 民间绘画造型上崇尚圆满完美,浑沌思维的整体性。圆满完美的造型观,反映出民间绘画“求全”
4、 、 “求美”的特点。民间绘画的创作是以全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把长期观察所得到的体验充分表现在造型中。其一是通过透明透视,把对象的各个侧面进行全方位的展现,所描绘的对象内外重叠或前后重叠,互不遮挡。例如:透过虎、牛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的小仔,透过房屋的墙面可以看到屋内的景象等。民间绘画之所以能突破透视规律的局限,在于民间绘画抛开了自然对象的实体真实,而是以全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来综合表现对象,这种造型的完美特征在各地的民间绘画作品中都有体现。质朴的思想感情和审美需求,形成对民间绘画造型的完美性要求。其二是通过看不见的内部真实,表现出造型上的求全求美,在表现石榴、葫芦、南瓜一类的瓜果时
5、往往剖开物体,使其露出籽来,公鸡肚子吞下了五毒,在老虎、牛、羊、鹿身上装饰梅花等图案。把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其三是民间绘画对事物完整、圆满的理想化审美定向。因此,在民间绘画作品中很少看到残缺的人物形象。民间绘画的造型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现象,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 三、造型的概括性 民间绘画在形象的塑造上,抛开现实形象的细节,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形象,画面中经常出现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形图案。这种抽象造型能力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彩陶的表面有圆点、三角、旋涡、波折、齿纹、鱼纹、蛙等多种纹样,抛开现实本身的各种细节和不规则因素,
6、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的形象。把各种动物、植物、抽象为几何图案,不但要仔细观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集中概括,夸张变形,而且还要饱含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古老的造型意识;以色彩的拼接和几何状的结构,完整呈现出某种动物、植物造型,民间绘画概括性表现在程式化造型。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的画诀,表现出大胆取舍,夸张、提炼其本质,舍弃、弱化细枝末节,并夸张画中的内容: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为突出门神的勇武,尽量横向夸张,把人体比例缩减为四个头长,形成方厚如山的气度,而仕女则被刻画得格外清秀,细腰削肩极尽婀娜之态。这种造型上的省略手法存在合理性,言未尽而意已明 结束语; 民间绘画的创作者是劳动群众和民间艺人,其中决大多数是在劳动之余创作的,主要为劳动者自己欣赏、使用,因此表现了他们的愿望、心理、信仰和生活观念。民间绘画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是在生活中发生、并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艺术,是没有雕琢、不做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古老的民族风俗的艺术,也是有待于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