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6.50KB ,
资源ID:1745464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454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doc

1、浅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摘要: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点就是湿陷变形,并且变形量大,是正常压缩变形的几倍到几十倍,而且变形过程发生快,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本文中以实际工程施工案例对黄土地基的处理施工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应用挤密桩处理黄土地基的优势。 关键词:黄土地基;挤密桩;湿陷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通过运用挤密桩技术,可以达到工程要求的密度指标,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压缩性,而且经过处理后的地基均匀,减少了开挖回填的步骤,有效的提高了工程的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益。 一、工程概况 1 某办公建筑,建筑面积为 15048m2,室内外高差为

2、0.6m,结构层为6 层,建筑高 23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场地属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抗震等级为三级。 2 地层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该办公楼为级阶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底层。地基土自上而下为层:耕土,土质很松散,场地表层均有分布,厚度为 1.001.30m;层:黄土状土,褐黄色、稍湿一湿、以稍湿为主、稍密一中密、以稍密为主;土的粒度成分以粉粒为主,含云母碎屑及钙质粉末,针状孔发育;根孔分布,土结构松散,均匀性较差,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该层为场地主要地层,厚度 17.0022.20m;根据湿陷性和饱和度本

3、层可分为三个亚层;一 1 层:黄土状土(湿陷),浅黄一黄褐色,稍湿、稍密一中密,以粉粒为主,针状孔发育,土质较均匀,结构松散,分布厚度 9.05l8.50m;一 2 层:黄土状土(非湿陷),褐黄色,稍湿,稍密一中密,以粉粒为主,土质较均匀,结构松散,针状孔退化不明显,该层呈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于一 1 层湿陷性黄土层间及其以下,规律性较差,累计厚度 1.008.75m;一 3 层:饱和黄土褐黄色,湿一饱和,中密一密实,粒度成分以粉土为主,土质均匀,无层理,含有少量粘粒,针状孔退化,肉眼见不到空隙,分布于19.0021.8m 以下,层厚 1.002.10Ill;层:卵石杂色,稍湿,稍密一密实,埋

4、深白天然地面下 20.2020.80m,揭露厚度 0.20-0.30m。 3 地基土工程性能 场地黄土按湿陷性可分为一 1 层自重湿陷性黄土状土和一 2 层非湿陷性黄土状土,其中一 1 层湿陷性黄土状土分布广泛、厚度大,湿陷系数g 大于 0.015,属湿陷性黄土,湿陷系数范围值在0.0150.123,属湿陷性轻微一湿陷性强烈,自重湿陷量计算值zs=206.63826.50mm,场地属自重湿陷性类型;湿陷量计算值A。=426.881111.00mm,地基湿陷等级为级(中等)一级(很严重),黄土湿陷性计算结果见表 1。 一 2 层黄土状土主要分布于场地下部,厚度不大、湿陷系数小于0.015,不具湿

5、陷性,属非湿陷性黄土。 4 灰土和土挤密桩的设计 根据 GB50025-2004 规范中规定,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 2.5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200mln。该工程地基处理方案采用土挤密桩法处理。此法工期较短,造价低,采用 10m 桩长时,剩余湿陷量为 190mm,满足要求。土挤密桩的设计,建筑的基础埋深为 1.3m,设计有效桩长为 10.0m,剩余湿陷量为190mm。处理范围超出建筑外墙基础外边缘的宽度,每边 8.4m。桩径取为0400mm,按正三角形布桩,地基挤密前压缩层范围内土层的平均干密度为 1.45gcm3,最大干密度初步定为 1.80

6、gcm3,挤密填孔后,3 个孔之间的土的平均挤密系数取 0.93。则桩孔中心距: 式中,|s 为桩的间距(mm);d 为桩孔直径(mm);为地基挤密后,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宜取 0.93;为桩间土的最大干密度(gcm。);pd为地基挤密前土的平均干密度(gcm3)。桩孔排距=0.866S=899.7(mm)桩孔中心距取为 1.00m,排距为 0.899m。一根土挤密桩所承担的处理地基的面积为: 式中,de 为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S 为桩间距;m 为桩土面积置换率;d 为桩身平均直径;Ae 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A 为桩的截面积。当桩孔按三角形布置时,de=1.05S;当桩

7、孔按正方形布置时,de=1.13S。桩身回填料为素土,采用 2.5t 柴油汽锤进行成孔,桩身回填料采用电动卷扬机提升式夯实机夯实,填料压实系数 0.97,挤密成孔后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 0.93。土挤密桩施工时桩长为10m,施工完毕后清除其上 0.5m 长的虚桩部分,设 0.5nm 厚 2:8 的灰土垫层,压实系数不小于 0.95。 5 地基处理主要目标要求 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 220kPa 桩身回填料的压实系数不小于 0.97,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 0.93,消除桩长范围内地基土部分的湿陷性。 二、土挤密桩的检测 该工程的土挤密桩施工完成后,按照规范第 6.4.1

8、0 条及第 6.4.11条和设计要求进行了土挤密桩的检测,检测内容主要包括桩体、桩间土的检测,在地基处理深度内,分层取样测定孔内填料的夯实质量,测定桩间挤密土的湿陷性和挤密质量;载荷试验,在现场进行静载试验检测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1 桩体、桩间土的检测 孔内填料的夯实质量的检测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进行,共开挖探井14 个,每个探井中开挖两个桩进行人工取样。从施工完成的桩顶下 0.5m起,每 1.0m 取一个桩间土进行湿陷性、密度和含水量试验;两个桩身上各取样一组进行密度和含水量试验,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共取样 5 次。素土经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为 1.76gcm3,最优含水量为 13.2。

9、共取桩间土试样 93 组,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 0.93,均达到设计要求,最小挤密系数为 0.85,满足规范 6.4.4 条要求;桩体试样 180 组,桩体平均压实系数均大于 0.97,达到设计要求。 采用探井法,随机抽检(包括试桩)21 处三个挤密桩之间的形心点部位,在全部处理深度 10m 范围内取土,每处取试样 5 组,测定桩间土的湿陷系数,平均湿陷系数为 0.0093。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桩间土部分的湿陷性已消除。 2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该工程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采用堆载反力法,承压板采用边长为 930mmx930mm 正方形刚性承压板。共布置三个载荷试验点,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为设计承载

10、力特征值的二倍,按不小于 440kPa,分级加荷,一根土挤密桩所承担的处理地基的面积 Ae=0.866m2 钢性压板的中心与土挤密桩的桩心重合。静载试验结果见表 2。 从试验结果看出(图 1,2,3),三个试验点的 P-S 曲线呈平缓渐降型,未出现明显的比例界限或沉降拐点,可以断定三个载荷试验点在自然含水量状态下的极限承载力均大于 440kPa,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以达到 220kPa,满足设计要求。用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对于多层建筑完全能够满足承载力要求。 三、结束语 通过对实际工程建成后两年时间进行沉降量的检测并回访调查,未发现明显的沉降

11、和因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认为该工程采用土挤密桩处理取得了成功。灰土和土挤密桩在多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为了正确、合理、经济的选用孔内填料,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孔内夯填灰土及其他强度高的材料,有利于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或减小地基处理宽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雪浪,朱彦鹏.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理论分析及试验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2刘卫红.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总结J.西部探矿工程.2011(01) 3邓德义.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11(10) 4刘志伟,申汝涛.钻孔挤密桩处理强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9(S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