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4KB ,
资源ID:1745826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458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亦洋亦土的洋务文化.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亦洋亦土的洋务文化.doc

1、浅析亦洋亦土的洋务文化摘要:洋务文化是中西嫁接的产物,依托于洋务运动的社会机制和“西学中源说” 、 “中体西用论”的文化机制。这使得洋务文化成为嫁接很不完美的畸形文化。总体而言,其产生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格局,这一点值得肯定。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洋务文化;社会机制;新文化格局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 A 所谓洋务文化,是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在洋务运动基础上形成的以“中体西用”为基本模式,带有资本主义特质的新文化。但是,洋务文化并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新陈代谢的结果,而是中西文化嫁接的产物。 一、洋务文化生成的社会机制 19 世纪 60 年

2、代到 90 年代的三十年时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时期,分为“求强”和“求富”两个时期。在这三十多年间,中国的经济、思想、阶级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产生并有所发展;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急剧分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开始产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走向世界,向西方学习,中国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外国殖民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等。其中,最显著的一个方面是在教书、译书、科技及洋务运动中产生了一批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与时俱进的创造新文化,这正是我们要探讨的洋务文化。 洋务新知识群体构成了洋务文化的载体,其形成通过以下渠道:一是在办外交和对外经贸的

3、交涉中,涌现出一批了解世界、知识新颖、思想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如薛福成、张德彝等;二是洋务企业中雇佣的各种科技人员,他们有较好的西方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是现代科技扎根中国的创始者,如徐寿、李善兰等;三是欧美留学归来的留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善于沟通中西文化,思想激进,如詹天佑、严复;四是洋务派所办的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涉及语言、军事、科技等许多方面;五是和洋务官僚来往密切的名士,虽人数不多,但影响甚大,如王韬、郑观应等。这些洋务新知识群体虽然来源和渠道不同,但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文化,呼吁社会改革,这就冲破了几千年旧文人无法逾越的藩篱,开辟出一片新的文化天地。 同时,动荡的社会动摇了固有传统

4、文化的生存空间,为外来文化的立足提供了一席之地,其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机缘是太平天国运动,它至少和洋务运动的发生有三方面的辩证关系:(1)太平天国给清廷以沉重打击,扰乱了原有的僵化的统治秩序,巨大的革命风暴迫使人们重新思考问题,追求新知;(2)太平天国在客观上使清廷内部具有变革倾向的经世派官僚地位飙升,取得了更多的权力,为办洋务奠定了基础;(3)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购买西方的洋枪、洋炮,并努力仿造,为办洋务初步积累了一点实践经验。这些均为洋务文化的出现打下了社会基础。 二、洋务文化生成的文化机制 洋务运动所依托的文化资源,一是由欧美传入的西学;二是中国传统的中学。中西学说的互动,

5、成为洋务文化的思想文化基础。不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谓西学,仅以科技文化为主,稍涉及一点社会政治文化;所谓中学,则以经世致用的今文经学为骨干,又在西学的冲击下不断变形。最终成为了所谓“不中不西”的近代新学。 在洋务文化生成过程中, “西学中源说” 、 “中体西用论”与其联系密切。所谓“西学中源说” ,是指中国是文明古国,西方的科技、思想文化等都是从中国照搬照抄的。这些理论,现在听来很荒谬,但在当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还击了顽固派的攻击,因为既然西学源于中国,办洋务就不存在“用夷变夏”的问题了;同时,它也增强了中国人的自信心,使人容易接受办洋务的事实。而“中体西用论”则比“西学中源说”上

6、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顺应了当时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潮流,更加迎合了世人的心态。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让国人对本国文化全盘皆抛,而去全盘皆收一种新文化是不可能的,而“中体西用论”的提出恰好为两者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找到了一条两者有机结合的理想途径。 三、洋务文化的评价 洋务文化既有其自身的进步性,同时又存在局限性。 洋务文化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它促使中国形成了新的文化格局。首先是传统观念的变化,表现在自我封闭意识的动摇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两方面。中国自古有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信条。洋务文化产生后,人们逐渐摒弃了这一观念,开始面对现实,探索新知, “师夷长技” 。文化价

7、值观念中“夷夏之辩”这一传统观念的变化是最明显的,洋务运动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了西方的进步和自身的落后,淡化了“以夷变夏”的恐惧心态,积极开展中心文化交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始奋发图强。另外,洋务运动后,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西俗通过五条渠道传入中国:洋货带入、传教灌输、租界展示、出洋考察与大众传播。洋货作为西方文明的一种物质载体,在进入中国的时候,把西方生活方式也带入了中国,使人们的经济生活增添了一些近代文明的色彩,改变着中国人的面貌与中国固有的文化,使中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文化格局。 洋务文化的局限性体现在:当时的中国封建统治势力强大,洋务文化始终不能挣脱封建统治的穹庐而使自

8、身更远的散播,因此,它并没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彻底革新。并且,它的倡导者在面对顽固派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就决定了洋务文化不可能把中国文化从根本上引入一个全新境界。同时,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具有一定的买办性和官僚性。 但洋务文化毕竟是一种新兴文化,它的传入使古老的中国嗅到了一丝清新的气息,开始从睡梦中觉醒,睁眼看世界了,并为以后中国的历次变革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洋务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一颗启明星,它的出现,照亮了中国文化前进的道路。 参考资料: 卢伯炜: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 苏州大学 ,2002 年第 4 期 李时岳:洋务运动的历史任务及其他 , 历史研究 ,1989 年第4 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