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银行内审问题库的利用【摘要】 问题库,简单而言,是通过对内外部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最终形成的问题汇总表或数据库。本文将从问题库建设的重要性开始,探索问题库的分析与利用方式,并尝试通过问题库的分析,解决金融机构后续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化审计跟踪效果。【关键词】 金融机构 内部审计 问题库 建设 利用 问题库,简单而言,是指银行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内外部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最终形成的问题汇总表或数据库。审计问题库的建立是审计检查成果的体现,是实施跟踪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通过对问题库的定期分析,合理、有效地运用审计问题库,能有效督促各经营单位提高运营效率,使内部审
2、计活动有成效、出效益,并成功将内部审计成果转化为管理成果。本文将从问题库建设的重要性开始,探索问题库的分析与利用方式,并尝试通过问题库的分析,解决后续审计及经营机构考核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化审计跟踪效果。 一、建设审计问题库的重要性 1、查缺补漏,总结审计工作 问题库,是审计成果的体现,其内容直接反映了项目执行中的各类审计发现。通过对问题库的持续梳理,可促进审计部门自身对年度审计工作的回顾,对审计检查的覆盖面、广度和深度进行总结和优化;通过对不同经营单位发现问题的比较,为全年内控绩效考评和制定下一年度的审计计划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归类,追本溯源,查找制度缺陷,为管理层
3、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以小见大、总结管理漏洞,使经营机构持续提高管理水平。 2、跟踪整改、后续审计及考核评价的基础 与审计确认书及审计报告相比,问题库直观、归纳地反映了审计发现并经确认的所有问题,是审计跟踪的重要依据。问题库的建立有利于经营单位的管理层全面掌握本机构在管理及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审计部门督促经营单位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定期反馈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年度后续审计;同时,与原有的以问题的严重程度为单一考核依据相比,问题库的建立可以将问题整改情况、问题数量以及严重程度相结合,有利于更科学地对经营单位的内控管理进行考核评价。综上,可以看出,问题库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
4、应建立问题库的归纳、整理和归档的制度。审计组应以审计项目为单位,在现场检查结束时,将确认书列示且确认属实的所有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本项目的审计问题库。问题库的归口管理部门应对各次检查形成的问题库进行整理和汇总,发经营单位整改并反馈整改落实情况,最终形成季度及全年问题库。 二、强化对问题库的分析 通过对问题库的分析,可以将简单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而对这些信息的利用,可以更加全面有效地实现问题库的功能,从单一的事后跟踪转化为事前分析和审计计划的决策参考。 1、关注风险集中度,横向分析问题的分布 (1)责任机构分布分析。应对同一时间段内区域不同经营机构发现问题的数量进行比较,对发现问题较多的
5、经营机构,应结合检查项目的多少和类型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如 2011 年上半年,X 银行 X 区域审计中心问题库中,A、B 及 C 分行检查发现问题分别位居前三名;通过分析发现 A 分行上半年接受内外部检查次数 9 次,在各分行中位居第一;而 B 分行在某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相对较多,C 分行各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则相对平均;针对三个分行的情况,下半年对 A 分行可考虑适当减少检查次数,对 B 分行应着重加强对该项业务的后续审计,而对 C 分行则应分析其管理上是否存在缺陷,并适当强化审计力度。 (2)问题业务分布分析。应对问题库中问题所属的业务类别进行分析,结合相关业务类型检查项目的实
6、施情况,合理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仍以 X 审计中心 2011 年上半年问题库为例,该中心上半年共实施6 类检查,发现对公授信类问题 50 个,涉及 5 个检查;发现运营管理类问题 45 个,涉及 2 个检查。在此情况下,以此为单一考虑因素,则应适当减少下半年对公授信业务检查的次数,并加强对运营管理业务的检查。当然,在实际业务中,还需综合考虑检查的深度等其他影响因素。 2、透过现象看本质,纵向分析问题的类别 对问题库中的问题,不应拘泥于问题本身,而应通过对问题成因的深度分析和思考,分析问题的缺陷程度和形成原因,将问题区分为不同类别,并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 (1)风险性问题。所谓风险性问题,是
7、指存在较大风险,属于重大或重要缺陷,需要立即整改,不整改会发生实质风险的问题,对这类问题应重点做好风险提示、原因分析和后续跟踪工作。如某次交易融资专项检查发现某某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于 2011 年 8 月 2 日在 A 分行开立536640 美元信用证,约定货到张家港保税区仓库,凭卖方出具的提货通知提货,风险自收到提货通知转移。该信用证项下货物于 8 月 8 日全额来单,8 月 16 日全额押汇,但截至检查日相关单据正本仍保留于分行贸易融资中心。检查还发现,提货通知的提货人为借款人且无背书,存在无法行使质权及借款人挂失提货通知单自行提货的风险;货物免费仓储期仅至 2011 年 8 月 17 日,
8、存在留置权优先的风险;货物风险已转移买方且未购买财险,存在灭失风险。对此问题,经审计人员提示,分行采取了立即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该笔押汇的整改措施。通过对该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该问题的形成实质是由于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担保业务专营部门和交易融资中心之间缺少沟通,业务的操作流程不合规、信息不对称,交易融资中心人员无法掌握货物流转情况,导致个别业务失去对货权的控制。对此情况,从管理上应要求分行注意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易融资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完善相关操作流程,同时提示其他分行关注是否存在同类问题。 (2)管理性问题。风险性问题实质上多数均由管理原因构成,但此处所指的管理性问题主要指虽然单个问题风险性不大,
9、但由于同一原因造成多个类似的问题存在,如不重视整改将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此时应从根本上加强管理,举一反三,消除问题,防范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以表外业务销账为例,非现场审计发现 B 机构有 184 笔合计 68414.03 万元的保函到期未销账,单笔销账不及时并不会引发风险,但因未关注此问题,造成空耗资本 31850.05 万元,进而影响分行效益。从整改上来看,此类问题要求该经营机构从管理着手,强化对失效表外资产的清理工作。 (3)制度性问题。所谓制度性问题,是指业务操作虽未违反制度要求,但由于制度规定及流程设计不合理,仍存在风险隐患的情况,此类问题应从修订相关制度、完善业务流程着
10、手。如 X行零售部 2007 年制定的中国 XX 银行个人存款质押自助贷款管理办法中,有关贷款额度和用途不受限制的规定就与“三法一指引”的要求相悖,存在一定政策风险,需要对制度进行更新。 (4)一般操作性问题。其主要是指由于经办人员操作失误,且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个别资料缺少签章、个别业务支付凭证不齐全等,对此类问题,重点在于加强人员教育和培训。但当问题库中一般操作性的问题占多数时,则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检查力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三、加强问题库在后续审计及考核扣分中的利用 1、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是指内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经分行整改回复的
11、问题库是后续审计的基础,后续审计可以促进审计问题库的利用,提高问题库的附加价值。 (1)通过问题库的分析,可以有效解决后续审计中存在的对“剩余风险”的判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从理想角度考虑,在后续审计安排上,应尽量让原审计组执行后续审计,以保持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并对未整改和整改不彻底的重要问题实行持续监督。这样可以避免各个审计主体或人员由于认识和理解的差异,掌握的尺度不统一,影响追踪的效果和评价的准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受审计资源及项目安排的影响,后续审计相对于初始审计还比较弱化,所安排的人员很难与原审计人员匹配,在人员数量上也比较少,后续审计人员可能缺乏对剩余风险的识别能力。以前述信用证项下未
12、来货权担保业务失去对货权控制的问题为例,作为风险性问题,经营机构虽即时采取了收回押汇款项的整改措施,但如果后续审计人员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成因,没有关注该业务的办理流程是否有所完善,交易融资中心的人员是否实现对货权流转过程的实时跟踪,就将其作为已整改处理,则问题不能从源头上彻底整改,容易出现屡查屡犯的问题。 (2)通过问题库的建设和分析,可以提升后续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通过问题库的建设和分析,在后续审计前对问题进行归类和分析,可明确风险性、管理性及制度性等各类问题的整改重点,统一整改要求。其次,通过建立问题库,统一要求整改反馈,可初步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据以确定适当的审计追踪方式,
13、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在原审计组人员对问题整改方式认可的情况下,后续审计可专注于核实经营机构的反馈是否属实。再次,通过对问题库的分析和归类,可以合理确定后续审计的重点,以尽量减少进驻被审单位的次数和时间,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2、考核扣分 通过结合审计检查情况,对辖内经营机构开展内部控制考核,可有效加强经营机构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强化审计检查的威慑力;而建立完整的问题库,做好后续跟踪及统计分析,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考核标准的公平公正性。 内部控制有效性考核应包括 3 个指标项,分别为内控缺陷率、未有效整改率、重大风险事项。此考核方式要求建立完整的问题库,做好问题类别及缺陷程度的分析,及
14、时跟踪整改情况,通过将发现问题的数量、严重程度和整改率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可加强考核扣分的公平公正性,有效控制经营机构的内控缺陷率、督促考核对象关注问题整改情况、强化对风险和案件的防范意识。 从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还需要考虑计分规则上的细化问题。如“未有效整改率”一项,如对未整改率大于 20%的经营机构,扣分分值区间都在 810 分,但此时还会出现因检查实施频率不一致而导致的不平衡。如,2011 年上半年辖内 A 分支机构发现问题 334 个,已整改问题 131 个,未有效整改率 61%;B 分支机构发现问题 29 个,已整改问题 22 个,未有效整改率 24%,由于未整改率大于 20%,两个分行所扣分值均为 6.5 分。可以看出 B 分支机构发现问题个数并不多,未有效整改率也远低于 A 分支机构,但扣分却与 A 一致,存在较明显的扣分不合理现象。因此,在考核方式上,还要注意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结合,在整改率上应该通过对问题库的分布分析和整改情况分析,将未有效整改问题中风险性问题的数量、无法整改的情况纳入考虑,对于扣分给予一定的人工调整幅度;同时,应进一步细化整改率的扣分区间,使考核更合理、更科学。 【参考文献】 1 接贵锋:深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探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0(3). 2 许蔚君: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究审计动因J.经济师,2006(3). (责任编辑:刘小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