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中国建筑中的哲学思想摘 要: 建筑不仅具有供人类居住和使用的功能, 而且担负着反映和记录人类 历史文明进程和时代精神的重任。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建筑理论, 这些理论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建筑 哲学。实用理性、君权 伦理、天人合一等传统观念在传统 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在我国当代建筑中, 建筑理性缺失, 一 味求洋复古, 权贵意识泛滥。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运用国际先进的科技与材料, 彰显中国国情, 体现本土文化特点和风格。 关键词: 建筑哲学; 实用理性; 天人合一; 权贵意志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与哲学 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
2、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使用、观赏的空间。这是从建筑功能性的角度所给出的定义。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 “建筑这本 头和木头的史书, 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之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 而城市的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 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 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着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从这个角度上讲,建筑不仅具有功能性, 同时还背负着记录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光荣使命, 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意识和时代精神。而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社会观念、时代精神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 应该也蕴含在建筑中。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思想 1.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理与
3、情方面的认同,中国传统建筑有如下几个特点: ( 1)外形舒展大气。传统建筑多采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 给人以舒展的感觉。大屋檐下形成的半封闭的空间, 既遮阳避雨, 起庇护作用, 又从视觉效果上伸向大自然。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 2)细节生动灵气。传统建筑四角飞檐翘起,岔脊上装饰有各种辟邪的脊兽, 不同的建筑, 岔脊上小兽的数量和种类不同。虽然脊兽从最初的保护木栓和铁钉的功能最终演变成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但是从装饰的角度上讲, 脊兽让建筑物的沉重感显得轻松, 让凝固显得灵动。 ( 3)装饰材料华丽精致。传统建筑顶部大量使用琉璃材料; 承重结构、内饰多用优质
4、木材。琉璃材料寿命长, 颜色鲜艳, 在阳光下耀眼夺目, 在各种环境中富丽堂皇。木质结构作为承重和内饰, 精工雕琢, 不仅华丽, 讲究的图案还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美好和吉祥的祈愿。 ( 4)注重风水。以上三个特点, 仅指建筑物本身, 未及其外环境。除此以外, 中国传统建筑非常讲究建筑外环境风水。 2. 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思想 ( 1)实用理性精神。中国的哲学思想注重入世, 强调“实用理性”, 这种价值观, 表现在建筑艺术上, 则是一种很现实的实用观。 “大人不华, 君子务实”(王符潜夫论叙录的传统农业文明带来了民族心理的务实精神。从皇帝的寝宫到村庄的农家院, 虽等级千差万别, 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都
5、是从方便生活、环境和谐出发, 创造出便于人生存、生活的空间。 ( 2)君权伦理观念。中国传统建筑始终以现世的君权为核心。城市是封建统治的政治中心, 所有建筑不论大小通常按礼制来建设, 统治阶级的建筑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 街道纵横严整, 全城对称均衡。如明、清的北京, 唐代的长安, 明代的曲阜城都充分体现了这种礼制观念。 ( 3)无神论和儒家思想。西方可圈可点的著名古建筑多为宗教、神权服务。而中国古建筑却始终以君权为核心, 神权处于次等的地位。中国也有宏伟的宗教建筑, 但与代表君权的宫殿建筑相比, 却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无论在型制上, 还是布局上, 都只是皇权建筑的陪衬。其建筑艺术风格也没有像西
6、方那样注重表现人们的宗教狂热。 儒学思想使中国人形成平和、宁静、含蓄和内向的民族性格, 这种性格贯穿于整个中华文化之中, 建筑艺术也反映了这种冷静、和平的气质。歌德曾经这样评价我国的古代建筑:“在那里的建筑, 一切比我们这里更明朗, 更纯洁, 也更合乎道德, 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 ( 4) “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古代的先哲以朴素的观念观察整个宇宙, 庄子 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 万物与我为一“, 是庄子“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乐记提出“乐者天地之和, 礼者天地之序。”意思是宇宙之气处于整齐、和谐、有序的运化之中。这些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充分体现了这种
7、“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尊重环境, 崇尚自然, 关注人性, 建筑与天然山水、植被自然融合; 建筑色彩与周边的色彩浑然一体。比如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干阑式民居”, 它是一种下部架空的木结构住宅, 具有通风、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 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非常适用, 这种民居形式的出现, 表现了人们非常注重与自然的协同,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在选材上, 木材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 它集轻巧、坚韧、易加工且数量可观等优点为一身, 成为中国古建筑的首选材料。 总之,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艺术中, 建筑师们都追求自然的美, 他们把这种源于自然, 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充
8、分地运用到了建筑艺术中, 他们以“天人合一”作为建筑设计的最高目标, 把自然意识化、人性化, 力图通过建筑为人类打造一个自然和谐的世界。 三、中国新建筑的发展方向 社会变革、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往往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建筑也是一样。让我们冷静下来, 擦亮眼睛, 探寻一下中国新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吧。 中国建筑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立既跟得上时代步伐, 运用国际先进的科技与材料, 又能彰显中国国情, 体现本土文化特点的形式风格和设计理念。只有从社会状况与文化艺术两方面认真考虑分析, 才能够建立科学的中国建筑艺术理论。理论的关键便是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完成一种立足于环境保护、可持
9、续发展战略并具本土文化特征的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在引进国际智力的基础上, 应依照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的原则来培养中国自己的建筑师和规划师。不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并不是要求现在建筑红墙碧 瓦、砖木结构, 而是要传承民族建筑的文化内涵, 形成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 。 将传统资源转换为一种现代的建筑实物, 具体要做到以下四点: 1. 传统形式的现代借用 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呈现上升为一种概念化的、融入现代审美取向的、在形式结构上艺术与功能并重的主动式的形式语言, 使现代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元素, 又表现出创造性。 2. 技术上的运用及拓展 吸收传统建筑就地取材
10、的优点, 尽量运用采集运输便利的材料作为建筑和营造环境的原料和装饰元素。设计上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 减少资源的浪费, 做到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3. 传统习惯与当前生活方式的关联 人们的意识形态源自于生存经验的积累, 来自生活经历、所接受的教育及生活习惯等。这注定了一个时代、一定地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传统习惯的亲切感, 也就是一种“趋向传统意识”, 有传统文化印记的设计容易感召受众的生存经验, 达到共鸣。而在当前追求高效、简洁、快速生活节奏的生存方式中, 在传统积留的生存经验中选取与之对应的设计元素, 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追溯回忆, 幻想
11、与回归自然, 完成一种感觉上的精神释放与安逸。 4. 文化保护意识与现代文化创新的共存 要做到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前提是传统建筑环境的留存。传统的消亡使现代的建筑无从谈起。因而必须有完善的政策保障, 使各处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不为现代建筑环境所遮蔽和破坏, 保留文化资源的原貌。同时, 现代建筑文化的确定也不是对原资源的粉饰和照搬。对传统建筑的态度应确定在“借鉴”上, 现代的创造最终形成的是代表传统文化的传统建筑与作为现代标识的现代建筑的合理 共存。 由以上分析我们发现, 要完成中国现代建筑理念上的建构, 不但要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材料及运作模式, 更重要的是发掘中国传统建筑所展现的哲学思想和现代价值, 做到本质思想与具体技术的契合, 重新认识风水学和传统建筑的价值, 创造出更多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现代建筑作品。万变不离“和谐”与“自然”, 与中国环境, 与中国人相和谐的建筑才是我们理想的家园。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