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北方地区水稻的栽培种植技术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高而且稳定,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在我国粮食生产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种好水稻对保产稳产和粮食安全十分关键。 关键词:育苗;插秧;本田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91-1 1 水稻育苗 育苗移栽是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方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生长季节,延长水稻的生长期,避免后期低温的影响。 “秧好半年稻”科学地培育水稻壮秧是水稻获得高产丰收的重要保证。 (1)选择秧田。秧田要选择在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高,背风向阳,土质肥沃,杂草少,无病虫,离水源近,排灌方便,离本田近的
2、地块;也可以选择庭院的菜地作秧田,既对水稻秧苗的生长和保温有利,又便于及时看管。秧田面积的大小是根据本田面积、品种分蘖特性、播种量、栽培密度、育苗技术水平等条件确定。一般秧田和本田比例为1:3040。 (2)整地做床。春天整地做床应尽量提早,当地面化冻 68 厘米时即可用铁锹铲冰稻茬(早了铲不动,晚了不好铲) 。当地面化冻 810厘米时可将苗床浅翻约 8 厘米左右,打碎疙瘩、耙平。也可以只除净稻茬不翻耙,而运来肥土在床面上平铺厚 3 厘米左右。做床一般在 4 月上旬。做床时要把苗床平整到与周围成水平,细致耙平。苗床宽 1.21.5米左右,床高 10 厘米左右,床长可根据需要确定。苗床的四周要挖
3、 10厘米深,40 厘米宽的步道沟。 (3)适时播种。播种前 10 多天,要进行晒种 23 天,并对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播种前 57 天,要对种子进行消毒与浸种,消毒浸种前,要除去种子中的秕粒、病粒和杂质。水稻育苗一般在 4 月中旬进行。播种前要将苗床上的土喷或灌湿,并用平板将苗床推抹平,待床面晾晒至无水和稀泥时即可下种。播种要均匀,种子播撒在苗床上的密度以能看见床上的土为宜。然后用铁锹或笤帚等适宜工具,将种子本身厚度的 2/3抹压或拍压于湿土中,再均匀地撒盖上备好的覆盖土。覆盖物的厚度在1 厘米左右,切忌过厚,一般以不露种为宜。播种覆土后,用当地普遍使用的苗田除草药,按说明喷洒,封杀杂草。喷药
4、后,要马上将备好的弓条在离种子边线 58 厘米处插入土中,架起中间高 3040 厘米的拱架,弓条与弓条之间的距离一般在 50 厘米左右,然后用草绳把各支架在顶端位置串联拉紧,用长 40 厘米的结实木棒固定在床的两端。架子搭好后要立即覆盖塑料膜,要将塑料膜拉正、拉紧,用铁锹或其他适宜工具把塑料膜的四边掖入支架外边的土中,并再抹压适当的泥土,使塑料膜绷紧,最后在塑料膜上用草绳拉“W”形的防风绳,每起落一次草绳,使用 40厘米长的结实木棍将草绳打结斜插入床边固定一次,一般每边 22.5 米固定一次。 (4)秧田管理。床面要保持湿润,床内平均温度要在 1025之间。超过 25时应把苗床两端的膜打开放风
5、,防止出现 35以上的高温。将气温稳定在 15以上,秧苗达到 33.5 片叶时,要进行大通风炼苗,苗床四边开的通风口要日开夜盖。炼苗 23 天后可灌一次蒙头水过床,后用浅水护苗。此期间可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在上午 89 时揭膜追肥。气温稳定在 15以上,即插秧前 10 天左右可彻底揭膜,并再次灌水施肥。这样育苗,可使秧苗壮、齐、旺、无病害。 2 水稻插秧 水稻插秧一般在日平均温度稳定在 15以上进行。 (1)泡田整地。泡田前要先将本田的田埂做好。做田埂要根据地势的高低而定,要有利于以后水的管理。泡田后,要用工具将地耙平耙细,留 12 厘米深的水插秧即可。 (2)起运秧苗。在整平的苗床上平铺孔膜或
6、尼龙丝袋(单层) ,再在上面平铺 23 厘米的肥土,便开始育苗。这种方法在秧苗管理上要多费心,但起运苗却很方便,只要从一端掀起垫膜,需要多大的块即可断开多大的块,装入拖运工具上运往本田,按需均匀撒开。如果是远途运输,可将秧苗成小片圈起,一捆一捆地装车运往本田。 (3)全理密植。目前仍采用大垄单行移栽方式。一般行距为 3033厘米,穴距 10 厘米。它的优点是便于管理,通风透光,高产稳产。带土进行移栽,可手工插播,也可以进行机械插播。 3 本田管理 移栽水稻秧苗的稻田叫本田。本田管理的内容很多,有不同生长期的水层管理,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1)苗期管理。秧苗移栽后通常要经过 510 天的
7、萎黄时期称为缓苗期。这一时期的关键是促使新根快发,加速返青。因此,要浅水管理,水层不能超过 3 厘米。有经验的农民在插完秧 35 天马上追施青肥,施肥量约占总量的 30%,此期间要注意预防潜叶蝇和水稻象甲,如果插秧前在苗床上喷药防治,既省工,又省钱。但并非一劳永逸,插入本田后仍需留心观察,一旦发现虫害还需及时喷药防治。 (2)蘖期管理。分蘖期的主要特点是蘖的发生和生长。同时大部分的叶片和根系也都在这一时期生长。因此,这一时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早生快发,保证有效分蘖的数量,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这一时期仍需浅水管理,达到水浅不露泥即可。分蘖期大量长叶、分蘖,需氮肥最多,大部分农户在插秧后 101
8、5 天,进行第二次追肥,施肥量约占总量的 50%。此阶段要注意稻瘟病和水稻象甲及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3)节孕穗期管理。这一时期一方面进行以茎秆伸长为中心的营养生长,另一方面进行以穗为中心的生殖生长。幼穗的开始发育(群众叫作胎) ,标志着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换。这个阶段管理上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株壮、穗大、粒多。此阶段的水层可保持 35 厘米。并视水稻的长势和地力酌情追肥,施肥量约占总量的 20%。此期间要注意稻瘟病、二化螟和水稻象甲及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4)穗结实期管理。这一时期是决定水稻结实粒数多少和谷粒饱满的重要时期。水层仍应保持在 5 厘米以下,满足灌浆需要即可。此期间病虫害发生多(特别是虫害多) ,应经常留心,发现疫情及时防控。此阶段一般不进行地下追肥,为了保证产量,可视生长情况,喷施相关的叶面肥。 作者简介:张文民(1957-) ,男,吉林农安人,农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水稻高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