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7.50KB ,
资源ID:1747096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470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深基坑降承压水设计及施工风险控制探讨.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深基坑降承压水设计及施工风险控制探讨.doc

1、深基坑降承压水设计及施工风险控制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大力推进,城市地下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深基坑降承压水已成为我们常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方案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安全行、经济性、可行性等方面找到最佳的平衡点,结合一个地铁车站换乘节点基坑工程实例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深基坑;承压水;设计;施工风险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subway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has been hitherto unknown, city d

2、evelopment, deep foundation pit dewatering has become we often face a serious problem, which options appear particularly important, how safe, economy, feasibility, find the best balance point, combined with a subway the station of transfer nodes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d

3、eep foundation pit; water pressure; design; construction risk 中图分类号:TU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1 工程概况 1.1 基坑概况 本工程基坑为某地铁车站的换乘节点,地下三层框架结构,基坑沿车站纵向 21.11m,横向宽 36.70m,开挖深度 25.11m。地面标高为+6.00m,基坑开挖面标高-19.11m,位于承压含水层上部,承压水水头为-2.04m,经坑底抗隆起验算不满足要求,为预防坑底突涌,需要降低承压水水头 15.36m。 图 1-1 车站换乘节点平面图 1

4、.2 地质与水文情况 根据钻孔揭露的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结合静力触探曲线和周边建筑物详勘地质资料,场地勘探深度以内可分为、和等 5 个大层,细化为 15 个亚层,3 个夹层。现场借助钻孔桩施工探得卵石粒径在 15cm 左右,其中还偶现较大的孤石。 工程区深层孔隙承压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深部的3 层粉砂夹粉质粘土、1 层粉砂、4 层圆砾和4 夹 1 层含砾粉细砂中,水量丰富,隔水层为上部的粘土层(、层) ,承压含水层顶板高程为-32.80-23.92m,隔水层顶板高程为-13.53-11.46m。施工场地内实测承压水位高程为-2.04m。 2 方案比选 针对换乘节点节点需要降

5、承压水,草拟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就是利用围护结构完全隔断承压水,第二种就是完全靠降水降低水头,第三种就是采取半悬挂围护结构加抽水。针对三种方案从可实施性、安全性、造价等方面分析如下: 表 1-1 方案对比分析表 经过施工方案比选分析,结合施工难度及经济效益,经业主、设计、监理、施工以及相关专家一致认为采取围护结构悬挂加降水为首选方案,实施容易,安全风险可控。 3 降水设计 3.1 基坑总用水量预测 由于换乘节点处地下连续墙较深,对地下水运动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使地下水在墙处产生绕流,因此, “大井法”不适用于换乘节点处的涌水量预测。该处宜采用达西定律进行计算,计算示意图见图 3-1。 Q=K

6、WIkfh、l 式中:Q基坑总涌水量(m3/d) ; K渗透系数(m/d) ;(K=130m/d) W过水断面(m2) ,W=M0*L,MO 为地连墙底端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14.6m) ,L 为地连墙的周长(115m) ; I水力梯度,I=h/L,为渗流路径长度,h 为坑内外水头差。根据类似地区降水经验,坑内降深 15m 时,坑外降深 4m。 将相关参数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到换乘节点的总涌水量Q=2.1104m3/d。 图 3-1 基坑涌水量计算示意图 3.2 理论单井出水能力 降压井结构设计见图 3-2。 图 3-2 井结构示意图 理论单井出水能力计算公式: q=/=195m3/h 式中

7、管井出水能力(m3/d) ; 滤水管工作部分长度(m) ; 滤水管外径(325mm) 与含水层有关的经验系数,可查表。 根据类似地区降水经验,在无干扰情况下,单井出水量可达 300m3/h以上,在群井干扰情况下,出水量在 200m3/h 左右。单井出水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值偏小。由于地下连续墙的阻水作用,在群井干扰情况下,单井出水量只能达到无连续墙时的 0.70.8。本次计算取单井出水量q=150m3/h。 3.3 降压井数量计算 降压井数量计算公式: n=1.1*Q/q=8 口 式中:基坑总水量(m3/h) 单井出水能力(m3/h) 井数。 3.3 降压井的布置 由于井位布置受抗拔桩、立柱

8、桩、支撑以及挖土施工等因素影响,综合群井效果的影响分析,根据经验以及现场情况,本着均匀高效的原则进行井位布置,并模拟验证效果。 图 3-3 井位布置图 利用数值模型对基坑降压效果进行模拟,当基坑总涌水量为21000m3/d,基坑内水位可降至-19m 标高(设计降深标高-17.4m) ,满足基坑突涌稳定性要求,基坑外的最小水位标高为-6.4m,降深为 3.25m,模拟降水效果见图 3-4。模拟降水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图 3-4 基坑降压效果预测水位标高等值线图(单位:m) 4 施工风险控制 4.1 对边环境的影响 在群井施工完成后,进行 72 小时连续降水试运行,对周边地表进行监测,并对周边河

9、流进行观察,确定抽水对周边的影响程度。试运行监测结果表明:32 个监测点累计沉降数据较小,最大监测点 DW2-3 的监测数据为 3.5mm,周边河流水位基本无变化。同时请专业检测机构对抽排的地下水进行检测,确保排放不对环境产生影响。 图 4-1 监测点位布置图 4.2 运行风险控制 (1)现场水位观测井采取危险水位自动报警装置,现场配备快速启动的应急发电机,现场还必须库存一定数量备用的水泵、水管等材料,并每日检查完好情况,对发电机进行试运转。 (2)现场水位观测井采用自动报警装置,备用发电机设置自动快速启动装置,现场备足水泵、水管等应急设备及材料,并每日检查完好程度和数量,对发电机进行试运转。

10、 (3)制定现场降水管理及值班制度,分工明确。 A、普工上岗之前,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整个降水流程; B、技术负责人要时刻了解基坑开挖深度及地下水位状况; C、电工每天对用电线路进行检查,及时排除故障; D、抽水每天 24 小时派人现场值班,并做好抽水流量记录,定时巡视降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运行的故障和隐患,如水泵抽水出水情况,是否需要检修,供电线路是否正常,排放水的含砂情况及排水管道是否畅通; E、降压井要配备独立的电源线,整个降水过程中应备有双电源并配备发电机。 自动报警装置 编号的出水管 应急发电机 降水现场管理图表 现场降水井布置 自动切换配电箱 5 结语 (1)通过选择合理的降承压水方案,保证安全风险的可控的同时,既降低了施工难度,又大大减少了投资,所以方案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在确定方案前,必须充分地了解摸清地质与水文情况,具有针对性的编制方案,并邀请专家及相关人员进行把关。 (2)降承压水运行风险控制,主要抓住应急管理与运行管理制度,确保降水运行过程每个环节受控,使整个降水运行体系能够有效运转。 参考文献 1吴林高,工程降水设计施工与基坑渗流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