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识别和管理所有潜在重大风险的过程,它应该运行于银行的所有结构层次、经营过程和活动中,是为防范银行业务风险、保障业务正常开展所制定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协调运作的行为规范和监督机制。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是根植于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而不是依附于经营管理之上。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创新风险管理制度,其目标模式是建立面向未来的综合风险管理制度,即改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再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构建风险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实现对所有风险准确和及时地度量、分析、防范和化解。 一、改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作为全面风险
2、管理的一个重要控制环节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应着力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的有效机制迫在眉睫。董事会设下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揽全行全面风险控制,负责制定、执行内部控制程序,从整体上对全行经营管理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构建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全行经营风险管理体系,有助于对全行经营风险实行有序、规范的动态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风险防范环节的权限控制、整体运作和信息支持。另外,还要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银行治理结构。成立股份公司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治理结构改善建立现代银行管理体制,这是国有银行改革的路线,其重中之重应该是完善
3、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但是,真正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还需要战略投资者的参与和推动。只有真正建立了以“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才有可能防止银行不良贷款复制,结合中国金融业的特点推进股份制改革,真正完善银行治理结构。 二、再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多采用矩阵式结构,这种组织结构是将银行的部门分为两类:一类是业务部门,按经营产品的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如信托部、基金部、个人业务部;另一类是职能部门,包括风险管理部、市场营销部和财务部。这种矩阵型结构可以促进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与相互制约,同时又能保证银行有效率、低风险地运作。借鉴西
4、方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体系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应采用矩阵型结构,将业务与管理按照部门分工的不同,划分为三类,即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和分行部门。银行的风险由总行进行统一管理,在总行专门设立综合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行的风险管理政策,确定重大客户的信贷限额、行业限额,监督业务部门风险限额的制定,汇总衡量全行整体风险。综合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受行长领导,对行长负责。在总行相关业务部门,如零售业务处、计划处设立风险管理岗位,负责定期向综合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本部门风险情况。总行下设各分行原则上只设立与销售有关的部门,各分行面向客户的部门可以包括零售业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贷
5、款审批中心和贷款清收中心。其中零售服务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开拓市场、寻找黄金客户、规定利率和办理经审批后的贷款发放;贷款审批中心主要负责贷款人的调查,贷款的审批,其内部应设立风险管理岗位,负责监测贷款风险度并直接受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垂直领导,贷款清收中心主要负责贷款本息的清收。这样便实现了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催收的四分离。 三、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健全银行内控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中实行的“四级经营、四级管理”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必须彻底改造这种过时的、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组织架构,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实行“扁平化”管理,做到管理和经营的相对集中,提高
6、广大员工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程度。同时,对传统的风险识别评价决策与监测方法进行改造和提升,引进更多量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实现全额的风险计量和控制。风险管理需要与银行整体改制联动,要改革风险管理机制,逐步由被动、静态的传统管理模式,向积极、动态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要学习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工具转移和分散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化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扁平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防范银行风险的重要基础,这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行业经验、管理理念以及银行内部信息科技手段都有一个相应的转变,实现这种转变,需要时间、人才和技术,更需要勇气和智慧。四、构建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设施 为了实现综合风险管理,应在国有商
7、业银行内部构建综合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设施,包括支持综合风险管理程序的庞大数据库。综合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结构须依托金融机构自身的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综合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架构应当能够将信息技术、定量模型和复杂的金融业务操作和流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综合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架构中,人们首先要对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量化度量,这包括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复杂算法和程序。在综合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架构中,还应当包括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其中包括有关客户的信用等级、风险偏好、产品构成、内部组织框架、财务状况等数据以及金融机构本身对客户选择的限制性规定,包括行业、国家、客户竞争力以及风险状况等。 五、优化风险管
8、理理念 首先,实现不同业务风险管理的差别化。银行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不同业务种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业务特性和风险差异。如公司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对具体客户或具体项目的审查和分析,在授信审查中重视企业的规模和现金流的分析;但零售业务的风险是分散的,更多的强调整体违约率的把握,在单个授信审查中则强调对借款人未来收入和偿付能力的分析。简单套用公司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零售业务风险管理,不仅不能控制住风险,还会增加管理成本。 其次,差别化管理原则不仅体现在不同业务风险管理中,还要体现在不同的业务品种之间。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合理划分业务品种,根据不同业务品种的特性和风险大小、形态确定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
9、。如消费信贷和投资经营类贷款,相比较,是公认的风险较小的授信品种,对这类业务适宜通过批量化处理从整体上进行违约率控制;而投资经营类贷款一般金额较大,还款来源主要依靠投资所得,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投资经营类贷款不仅要分析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还要相应进行行业和地区风险分析,采用不同于消费信贷的管理方法。 第三,对不同地区也应实现差别化风险管理。银行业务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与经济水平、信用体系、文化理念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同时,各个地区的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状态也不同,有的地方不良率居高不下,有的地方资产质量非常好,因此,风险管理应该重视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采取差别化的标准和管理方法。 第四,要提高风险
10、管理技术。如果说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先进风险管理理念为银行强大的风险管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保证,那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则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业务和风险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不取决于任何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单独使用,而是所有风险管理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 第五,要前移风险管理关口。要在商业银行内部彻底实现风险管理体制的变革,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实现风险管理理念在业务部门的前移、风险管理意识到位。 参考文献: 1张炜.银行法律风险控制典型案例探析.法律出版社,2004.11 2陈伟.论公共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国际经贸探索,2005.4 3唐国储,马崇明.论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新金融,2003.9 4李社环.企业风险管理的国际新趋势整体风险管理.当代财经,2003.11 5孔松权.基于银行微观信贷管理的全面风险控制探析.中国软科学,2003.2 6施兵超,杨文泽.金融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吴慧强.商业银行风险与防范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