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米矮秆耐密材料的遗传参数分析摘要:本试验以 12个亲本及其按不完全双列方法配制的35(57)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 3种密度下对株型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力的高低是反映亲代的性状遗传给子代能力的强弱,遗传力越高的性状,子代重现亲本性状的可能性就越大,在亲本自交系选育中,可根据亲本性状遗传力的大小来确定不同性状的选择世代。 关键词:糯玉米;低温;发芽率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41-2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6030) ;吉林省农委农业新品种研发项目(201001
2、) ;吉林省财政厅育种项目(201003)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11GB2B100006) ;国家“863”项目(2011AA10A103) 。 近些年来,随着玉米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玉米杂交种的单产正不断增加。然而,仅靠单株生产力的提高来增加群体的玉米产量已经相当困难。因此,逐步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提高群体产量是未来育种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玉米的耐密性及培育耐密品种已成为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由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提供,见表1。 1.2 试验设计 2011 年冬,在吉林农业大学海南育种基地按 B.Griffing的不完全
3、双列杂交方法,以表 1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 35(57)个杂交组合,并自交保留亲本。2012 在吉林农业大学育种试验基地,对 35个组合和 12个亲本进行随机区组设计,设置 3组密度试验(种植密度分别为 6万株/hm2、7.5 万株/hm2 和 9万株/hm2) ,各组试验均设 3次重复,3 行区,行长 4米,行距 0.65米,田间管理同大田。田间调查性状以每一小区中间随机 5株进行田间测量,并收获其对应的果穗进行室内考种,田间调查项目有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枝数、茎粗;室内考种项目有穗长、秃尖长、穗粗、轴粗、穗重、穗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 1.3 统计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首
4、先在 Excel软件中初步进行处理,再用唐启义和冯光明开发的 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即对参数的比较和检验其显著性1。 1.4 遗传参数分析方法 根据刘来福、莫惠栋等的方法计算遗传力、配合力基因型方差和环境方差等2,3。运算过程在 Excel和 DPS软件中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配合力方差分析 配合力方差包括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可以表达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遗传上的相对重要作用。本研究将 3组密度下的试验遗传参数列于表 2中。株高在 3种密度下的 GCA方差分别是62.50%、70.94%和 79.78%,而 SCA方差分别是 37.50%、29.06%和20.22%,
5、表现为受加性基因作用为主;穗位在 3种密度下的 GCA方差分别是 64.04%、72.35%和 85.4%,其 SCA方差分别是 35.96%、27.65%和14.6%,也表现为受加性基因作用为主,遗传参数的估计认为株高、穗位高受加性基因作用影响。同时可以看出:出籽率、穗粗和穗行数在 3种密度下 GCA方差均大于 SCA方差。说明这些性状在杂交种中的表现主要受到加性基因效应影响,在选择杂交亲本时应以一般配合力为主,但也不要忽视特殊配合力的作用。穗长、穗粒重、籽粒长、行粒数和百粒重在 3种密度下的 GCA方差和 SCA方差表现不同,说明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 2.2 遗传力分析 遗
6、传力的高低是反映亲代的性状遗传给子代能力的强弱,遗传力越高的性状,子代重现亲本性状的可能性就越大,在亲本自交系选育中,可根据亲本性状遗传力的大小来确定不同性状的选择世代。本试验设置3组密度分别对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 2。 3 组不同密度试验中绝大多数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超过 50%,株高、穗位高和出籽率在 3组密度试验中狭义遗传率均大于 50%;穗粒重、穗粗、籽粒长和穗行数在 3组密度中狭义遗传率有时较高有时较低;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在 3组密度中的狭义遗传率均较小。株高、穗位高和出籽率等性状可以在早代选择,穗粒重、穗粗、籽粒长和穗行数不宜在早代选择,根据本实验结论和综合
7、育种经验对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应该在晚代选择。 3 讨论 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穗位在 3种密度下的 GCA方差均明显大于 SCA方差,说明其受加性基因作用影响;出籽率、穗粗和穗行数在 3种密度下 GCA方差均大于 SCA方差,说明这些性状在杂交种中的表现受加性基因效应作用,这些性状亲本自交系的选择应以一般配合力为主,但同时也要考虑特殊配合力的作用;穗粒重、穗长、籽粒长、行粒数和百粒重在 3种密度下的 GCA方差和 SCA方差表现不同,说明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影响。 3 组不同密度试验中绝大多数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超过 50%,株高、穗位高和出籽率在 3组密度试验中狭义遗传
8、率均大于 50%;穗粒重、穗粗、籽粒长和穗行数在 3组密度中狭义遗传率有时较高有时较低;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在 3组密度中的狭义遗传率均较小。 4 结论 株高、穗位高和出籽率在 3组密度试验中狭义遗传率均大于 50%,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在 3组密度中的狭义遗传率均较小。穗粒重、穗粗、籽粒长和穗行数的最高狭义遗传率分别都是在 7.5万株/hm2 的47.43%,56.31%和 38.63%。穗粒重、穗粗、籽粒长和穗行数的最高狭义遗传率分别为都是在 6万株/hm2 下的 15.12%、28.37%和 10.45%。 综上,根据本实验结论和综合育种经验,穗粒重、穗粗、籽粒长和穗行数可在 S2代以后进行选择,对穗长、行粒数和百粒重不宜在早代选择。 参考文献 1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 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04-311. 2 刘来福等.作物数量遗传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206-250. 3 莫惠栋等.增广 NC设计和遗传模型测验J.作物学报,1991,17(1):1-9. 作者简介:姜龙(1988-) ,男,吉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吉林长春人,研究方向:作物品种改良与种子生物工程。 通讯作者:杨伟光(1960-) ,男,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