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析【摘要】 目前,职业高中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加之职业高中学生一般都是中考普通高中落榜的学生,英语成绩很差、学习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没有兴趣,失去信心,很多时候高职英语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仅仅是听众。针对这一现状,把课堂变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融入课堂是目前职高英语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职高英语;课堂教学 笔者一直从事于职高英语教学近 10 年,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职高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职业高中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而且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缺乏学习热情。甚至有些学生让他用英语数数都不会。
2、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大多数学生都是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可以了,英语学好与不好都一样,学与不学都一样。甚至有的学生还萌发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第二,职高生对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许多职高班学生都认为英语和我的专业关系不大,我毕业后又不会和外国人打交道,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呢?科目的不平衡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发展。第三,老师对英语教学不够重视。教师是决定学生学习情绪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一方面,教师对待学生的情感、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他们认为职高生成绩差,能考学的不多,而且每年学生基础都一样,又不要考大学,所以教好教坏都一样,只要把我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就行了。时间长了,学生心
3、理疲劳,对英语课产生了抵触的情绪。针对以上一些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该采取措施改变目前的状况,措施之一,就是把英语课堂主动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来主导课堂。 首先,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将学生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传统教学目标的确立往往只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忽略了学生这个因素,学生只是被动的授课对象。确立的教学目标偏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而忽视了它的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一堂课上下来,教师往往只关心“我有没有完成教学计划?” ,而并不关心“学生掌握了没有?理解了多少?”忽视了教学的另一方,剥夺了学生的参与权,教学也只能是教师单方面的一厢情愿,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新教改要求从
4、确立教学目标开始,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等,目标要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情趣特点。对于学生的现有英语知识、能力水平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性测试来了解,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作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考虑了学生因素的教学目标会让学生觉得知识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努力一番目标就能达到。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是用来交际、沟通的,通对目标知识的掌握,促进自己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学生会觉得信心大增,激起他们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进取心理。 其次,教师教学内容
5、的设计要以“新”来吸引学生。课堂活动要不断更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项目。如接力,朗读,演讲,抢答,会话,问答,复述,听力,造句,猜词,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男生与女生,个人与个人,组与组之间的对抗赛,寓知识的巩固、运用和娱乐于一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手段要更新。把课改在多媒体教室去上,自己制作课件或从网上下载一些与课本有关的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方法。单词记忆的创新。记单词最普通的方法是死记,可是死记的方法不牢,而且运用的功效有限,教师要尽量用各种方法,如用顺口溜、绕口令等,让学生记牢,并学得轻松愉快。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教师变换教学方式,效果就明显不同,如在教学The f
6、irst postage in the world这篇课文时,教师预先布置学生去了解邮票的历史,学生兴趣浓厚,上书店、去图书馆、上网,还可把邮票带进课堂,让学生知道课本上与所查阅资料是否一致。 最后,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将学生设计为活动的中心。传统教学以“教”为主,重“教”轻“学” ,新课改的主体性教学以“学”为主,学导结合。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学生就能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了愉快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才会产生创造性的思维,而不至于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正是这种良好的心境,使得课堂气氛生动,兴趣盎然。在第二册第十单元,在邮局的
7、对话时,学生对邮件的分类熟悉,他们都乐意来扮演到邮局寄信,老师只将 ordinary mail,registered mail,express mail, air mail and e mail 等提示写在黑板上,看那组最棒,青少年喜欢争强好胜,表现欲强,具有强烈的竞争与进取意识,这样学生就象是吃了兴奋剂,课堂上学生出色地完成任务,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平时不敢开口的学生更有成就感,使他们觉得“我有了到邮局进行业务的能力了”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英马丁韦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Amy B.M.Tsui.课堂教学互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陈莉萍.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5Patsy M. Lightbown and Nina Spada.语言学习机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