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寒山子生存年代及人物原型考摘要:对寒山子生卒年代历来有不同看法,甚至对寒山子这个人有无及寒山诗集出于一人之手还是集体创作也有争论。随着对寒山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一个类似于“红学”的“寒学”正隐隐在现。以文史研究“编外僧”的角色,从自然环境角度讨论了寒山诗集中“山中何太冷”一诗的写作年代,在此基础上,对寒山子人物原型进行了分析,认同释子遗则可能是寒山子的人物原型。 关键词:寒山子;气候事件;人物原型 中图分类号:B9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12)02-0036-03 唐代诗人、释子寒山子写有几百首诗,后人称为诗僧。其诗风狂放直白且富含禅意,
2、独特的诗风甚至引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一批诗人青睐。在日本、朝鲜历代不少僧者与文人、官员和百姓对寒山子崇拜不已。1733 年,清雍正皇帝为寒山诗的再版亲自写序。近代,寒山诗还一度风靡美国大学校园,大学生们以会吟几首寒山诗而感精神充实。寒山子诗集如今已被译成英、法、俄、日、韩等许多国家的文字出版,可见寒山诗作为一种文化,在世界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但如今对这样一位在人类文化与思想史上有举足轻重的人物的生卒年代、出生地及生活轨迹的研究还存在许多欠缺。由于文史资料的不足,2一旦说到寒山子以及他的好友丰干、拾得时均以姓氏不详、不知其名氏、不测人也、不知何许人也一笔带过,或以文殊、普贤化
3、身来对付。寒山诗集共有 313 首诗,但每诗无标题、无注释,也找不出确切纪年。因此,对寒山子生存年代的考证,就成为进行寒山子研究中的一个有趣话题。寒山子诗集最早版寒山诗序中所称寒山子为初唐人,但一些文史学家们在研究之后,据诗内容与当时社会环境特别是一些宗教事件,判断寒山子为中唐人,本文试图在前人这些研究基础上再做一些探寻。 一、 “山中何太冷”一诗的写作年代 寒山子诗中大量运用了表示寒意的词汇,不仅诗人自称中用了寒字,诗中也多次出现寒字以及与寒相关的雪、冰、冬、冷、霜等字,在寒山子 313 首诗中出现寒 54 次,冷 13 次,冰 8 次,冬 8 次,霜 7 次,以上字共出现 90 次,但却找
4、不出一个热字。让读者感受到寒山子诗集中缕缕寒气的寒字论,除了频繁出现的寒山、寒岩以外还有寒泉、寒月、寒衲以及饥寒之词,这类诗共有 44 首。 寒山子生活在浙江天台地区,如今气候属于亚热带,年均温度 16,最冷月 1 月的均温也为 5,在冬季也很难出现冰冻数日不化的现象。这样温暖的地区怎么会使诗人产生如此频繁的寒冷感呢?读者也可从如下几首寒山子的诗自己体会,如“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碛碛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此有沈迷客
5、,窥窥不见天。 ”这三首诗所描述的不只是寒山子居住的寒岩山3洞这较小空间之寒,而是整个寒石山及整个天台地区的寒。而且这寒冷不仅存在于冬季,四季都寒。寒岩洞所在的寒石山高度只有一、二百米,不可能产生高处不胜寒的高海拔低温环境。而这种寒不是一场寒流,也不是一、两月就过去的寒冬季节,而是朝朝不见日的长期低温。从“山中何太冷”一诗判断,当时植物显绿的生长季节仅有芒种至立秋间非常短的 5、6、7 三个月。作者认为寒山子此时遇到了唐代历史上一个连续数年的低温时期。受这一特别寒冷气候环境的影响,寒意凝固到了寒山子这时期的一系列诗中。 只靠诗词字面推测当时的自然温度还缺乏说服力,在查阅了中国历史气候研究成果后
6、得知,公元 805 年以前的唐代前期气温较高,且普遍高于现代,不太可能出现上述诗中所描写如此寒冷的情况,此后温度开始波动下降进入低温期。有学者认为开始于唐中叶的降温,使生活于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生存困难,而产生冒险南下夺得中原更好生存空间的举动,由此导致唐朝后期的动荡和衰败,并引发五代及其后北方民族乘铁蹄入主中原改朝换代的局面,大范围降温促成了中国社会统治者的重新洗牌,也导致中国佛教北衰南盛格局的出现。 古气候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唐代后期有两个非常寒冷的时期即公元 810839 年和 880-899 年。在 810-839 年间出现了 7 个特别严寒的冬季,是唐代最寒冷时期,如新唐书记
7、载公元 821 年正月海洲湾“海水冰,南北二百里,东望无际” ,822 年海州湾“海冰” 。因此推测寒山子以上三首诗很可能写于这一寒冷期,特别是“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 ”一诗很可能写于最为寒冷的 822 年。寒山子三字诗:“寒4山寒,冰锁石。藏山青,现雪白。日出照,一时释。从兹暖,养老客。 ”及前述 40 余首与寒意有关的诗也应写于这一寒冷期,三字诗中表明每日只有当红日高照之时,他那年迈而寒冷的身躯才能在洞前阳光下获得一些温暖,另一首诗还提到寒山子在所居住的寒岩洞前要“当阳拥裘坐” 。可见在洞外阳光下不觉得炽热。这些诗也表明此时的寒山子已是老年。 此时的寒冷气候也可从当时天台的其他文献中得
8、到反映。与寒山子同时代的浙人徐灵府在 825 年所撰天台山记中描述到:“上华顶峰,此天台山极高处,其高霏微似寒,先云幽涧凝冱,经夏不消。 ”杜光庭稍晚在仙传拾遗中也说:“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 ”结合两文旁证及寒诗“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由气候学和物候学指标判断天台此时期温度状况与今日之沈阳类似。寒山子在这寒冷期度过了一生的最后时光。徐灵府则在写完天台山记不久开始寒山子诗集的编纂。因此,寒山子也应卒于这寒冷期的稍晚时候,有学者则比较确切地说卒于 830 年。 以上由历史气候变化资料认为寒山子“山中何太冷”一诗的写作时间为 822 年,以及 805 年以后的气候寒冷期对应于寒山诗
9、中具寒意一类诗的写作时段,也对应于寒山子的老年阶段的推论,作者自称为寒山子生活年代研究的“冷期说” ,这一推断与一些文史学家的“中唐说”可做互证。 二、寒山子原型分析 唐末以来人们已将寒山诗吟诵了上千年,对寒山子生卒时间以及这个人到底是谁也琢磨了上千年,也使不少学子以此为题完成了硕士、博5士论文,但仍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这不禁使一批研究者怀疑,是否存在寒山子这个人?对此,多数人认为寒山子诗集是一个集体的写作汇集,而且这个集体中也许就有一个笔名叫寒山的人,而诗集内容在寒山子去世以后仍在不断添加和变动。也许一千年前活动于天台的教、禅、道为力争寒山诗的创作权而将一些信息有意模糊了,如同曹雪芹的
10、红楼梦一样将某些真事隐去。刘心武先生关于“红学”的人物原型研究给作者启发,对这位或者这些自称为寒山的人不妨也进行一下人物原型探讨。经资料查询,这类研究早已有人进行,这些研究者有我国大陆、台湾、海外华人与日本学者,在这些寒山子人物原型研究中本人倾向于日本学者爱宕元的观点,因为他的观点与本人前面推断的寒山子生活年代“冷期说”可以很好吻合,爱宕元所说的寒山子原型是当时在天台山修禅并创佛窟学的遗则。史书记载的遗则与寒山诗所勾勒出的寒山子两者的相像之处可用下表表示。 遗则、寒山二位有如此多的相像,而人们经过千年的探索也没确定寒山子的真实身份,本人通过以上分析,倾向于日人学者爱宕元的推断,遗则极有可能是寒山的人物原型,以遗则及在天台山隐居的一些佛、道、儒人物的通俗诗颂为原始作品,后唐还有更多诗作汇聚,成集后将其归到寒山子名下。这可能就是寒山子诗集的创作过程。孙昌武先生认为,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是,非天台本地人,大多为科举不第,饱读诗书,善文笔、多经磨难、不愿随俗流、反传统、有精神追求、不满当时衰败的社会环境、对佛道教新理念感兴趣而来天台山隐居者。他们的诗风大多追求通俗、不求词汇美饰,但求直指人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