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对策摘要:在经过自己大量的访谈、问卷等实地调查后,找到了问题的一些真正原因,进而提出一系列实施对策:要建设高度民主、文明的社会,营造适度宽松的舆论环境,使人们敢于表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学校创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为老师们个性的张扬提供条件,学校应该主动协助地方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教师首先要有个性,同时发奋学习,不断克服职业倦怠的影响,营造宽松、和谐、温馨的课堂环境,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258-02
2、一、社会 (一)建设高度民主、文明的社会,营造适度宽松的舆论环境 当前,我国从公民个人角度而言,民主观念、民主实践还停留于较低的水平。鉴于如此情况,我们各级政府首先应该大力发展经济,不断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其次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培养民主意识,增强民主观念。在这种环境下,正在成长的高一学生生活于这样的社会,沐浴着时代的春风,必然使其个性得到张扬,在法律、道德的范围内,可以畅所欲言,不同的学术观点或者政治观念,可以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法,对老师、领导、2父母等长辈要尊重、关心,假如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可以以恰当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所与他们诚恳地
3、沟通、交流,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独特意见,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最终达到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目的。这样,学生的个性不断得到发展,良好的人格逐渐形成。 (二)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
4、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四)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五)改革高考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合理的因素,高考也不例外,高考从新中国3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它到底有哪些好处呢?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了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改变自己命运、提升未来生存质量的一种机遇,它打破了“血统论”对高等教育
5、资源的垄断,能够使人们凭借自己的才学进行公平竞争,进而使人们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 为了使考试体现公平、公正、客观、科学, “肉食者”可谓殚精竭虑、尽职尽责了,一方面为了高校选拔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学的教学,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这是很难的,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而眼下,高考改革可以说进入了“高原期” ,问题越来越多,人们的意见越来越多,况且高考改革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前途,所以必须通盘考虑,要想做到人人都满意,这是不可能的。尽量做到大多数人满意,这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摸着石头过河” ,小心谨慎,逐步推进,既要考虑人们的承受能力,又要考
6、虑社会的物质条件、文明程度,决不能搞疾风暴雨式的改革,极“左”思潮的教训应该是很深刻的。笔者认为,高考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高中毕业会考应该纳入国家统一进行,考试要求按高考要求进行,试题应国家统一制定,试题内容尽量降低难度,同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尤其是农村同学的现实生活情况,阅卷由各省(市、自治区)组织,各科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学生的高考成绩,因为这是一次水平考试,同时又是一次资格考试,毕业考试合格才能参加高考,如果毕业考试未通过,可以补考,补考合格再参加高考,毕业会考成绩第二年一律有效,4对于一次考试决定命运这种情况,弥补了一些学生的一些失误,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也便于高校全
7、面考查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 2.继续完善春季高考制度,推行一年两次高考,不必搞多次,多了反而滥了,丧失了权威性。两次高考分层考试、分层录取,秋季统一入学。春季进行专科考试,夏季进行本科考试,试题可以全国统一制定,也可以分省命题,教育部加强宏观指导、严格管理,各省(市、自治区)各自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3.重点大学应该逐步减少本地招生计划,将增加的指标用于中西部教育欠发达地区和人口大省,对于教育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的考生应该实行适度降分录取的政策,使他们也能够有机会上大学,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4.试题设计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内容以
8、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造精神、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独特见解;对于一些有特长的考生,应尽量扬长避短,既考查文化基础知识,又要考核其专业水平;对于保送生,严格加强监管,加大综合测试力度,尤其应加强道德品质的考查,对于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应该严肃处理,涉及的有关考生 5 年以内不准参加高考,触犯法律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5.应开辟多种升学渠道。对于高考落榜的考生的高考成绩第二年一律有效,同时将其高考成绩划定分数线,可以直接读成人高校,或者来年读成人高校;允许落榜学生就读高三复习班;同时批准民办高校可以开办自考助读班,这样使更多的青年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好地满5足他们的求学愿
9、望。 二、学校 第一,创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为老师们个性的张扬提供条件。学生要有个性,那么,教学必须有个性;教学有个性,那么,教师必须有个性;教师要有个性,必须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学校就应该提供这样一种环境,让老师们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引导他们从事个性化的教学,进而培养个性鲜明的学生,再使学生写出个性飞扬的文章。 第二,学校应该主动协助地方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给教师们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业务进修的机会。 三、教师 (一)教师首先要有个性 学生没有个性是因为教学没有个性,教学没有个性就说明教师没有个性。要进行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首先要有
10、个性。因为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是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是否具有教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同时它有利于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促进教师不断成长,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的个性既是他个人的一种人格魅力,也是他的教学素质、教学境界的必然要求。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塑造其完美的人格,培育健康、良好的个性, “传道者”语文老师必须首先要有个性,一方面要张扬个性,另一方面也要保护个性,学会在张扬中保护,在保护中张扬,让个性成为教师不断成长的优势、潜能。 (二)教师应克服职业倦怠的影响,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学6习,不断追求,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 任何职业
11、,时间久了,自然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也不例外,职业倦怠是教师生涯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但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自己的教学生命常在,必须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 (三)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构建开放的课堂 无论课内课外,师生之间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 、 “知识的权威” ,不应该充当话语霸权而独占课堂,应该尽量多地留下一些时间、空间给学生,应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看法,由于其成长经历、知识结构、生活环境不同,对课文的理解或者对其他事物的看法,自然结论会不同,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都
12、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是一些幼稚甚至怪诞的观点,也应该善意地引导、教育。 要开辟第二课堂,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入社会,走向生活,到农村、工厂、军营、油田、码头等去参观、访问,其实大自然优美的景色众多:辽阔的原野、巍峨的山岳、葱绿的森林、碧绿的湖泊、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它们都各有其美的特色,通过走走、看看,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再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出来,不是更好的写作练习吗?这样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个性化的平台。 (四)教学方法个性化 教师备教案时要吃透各类教学参考书,且要融入自己的独到见解。7首先要明白教学的宗旨是:以
13、生为本,教为学服务。教师的教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其学习的求知欲,从教学目的、学生实际出发来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要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个性。第一,善于启发。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趣,产生幽默中不乏本分、欢乐中不失启迪的教学效果。第二,巧于引导。入胜的细节描写与非凡的思想境界,将学生导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中融入自己个人的理解,将“一言堂”变成为“群言堂” ,从而把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创造一种“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 (五)反思性教学 老师们应该常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且在每一次上课后都应写上对自己的
14、教学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其缺点、不足,今后怎样改进;同时,应多去观摩同一学科老师们的教学,然后再对比分析自己的教学,找出差距,进而明白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其次,可以去听听其他学科老师们的教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且通过不同学科的交流、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不断促进自己成长。 参考文献: 1阎嘉陵,颜世富,孙时进.当代青年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杨玲,赵国军.学校心理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4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82005. 5张弛.语文教育人文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