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06.50KB ,
资源ID:1755228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552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研究及应用.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研究及应用.doc

1、1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 利用从大庆含蜡原油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微生物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经鉴定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均为芽孢杆菌属.以菌种对固体石蜡的降解率为指标,按照不同的比例将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混合接种.当清防蜡菌种与高产表活剂菌种的复配比例是 53 时,培养 7 d 后,清蜡率达到 59%,防蜡率达到 57.4%,原油粘度降粘率为 44.7%,原油凝固点降低了 3.4 ,培养液表面张力降低46.5%.采用微生物清防蜡技术对大庆外围榆树林油田的 3 口井进行现场试验,井 12-36 日产油增长 41.2%,洗井周期由 40 d 延长至 149 d,减少洗井次数

2、 4 次;井 13-39 日产油增长 33.3%,洗井周期由 45 d 延长至158 d,减少洗井次数 5 次;井 14-43 日产油增长 37.5%,洗井周期由 30 d 延长至 122 d,减少洗井次数 5 次. 关键词:微生物;芽孢杆菌属;蜡;降解;原油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与材料 主要设备:高速离心机,长沙英泰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岛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NDS8S 旋转粘度计,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XZD3 型界面张力仪,上海平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恒温振荡培养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2菌株来源:从大庆含蜡原油中筛选得到清防

3、蜡和高产表活剂纯菌种.清防蜡、高产表活剂菌种扫描电镜图如图 12 所示.经实验室生理、生化鉴定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1.2 室内实验 1.2.1 微生物清蜡、防蜡效果测定 1)微生物清蜡效果测定:在 100 mL 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 3.00 g 固体石蜡,121 灭菌 20 min,接入不同比例复配混合的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45 摇床培养 7 d,同时接种单一的清防蜡菌种作为对比实验,清水洗净残留的固体,加热溶化后至冷却,风干称重,记录剩余固体石蜡的重量,分别计算不同比例下复配的混合菌种和单一菌种对固体石蜡的降解率.以菌种对固体石蜡降

4、解率高低为指标,判断最佳比例. 2)微生物防蜡效果测定:采用防蜡率测定装置,通过控制原油溶液与结蜡管的温差,启动循环泵运行 7 d,使石蜡沉积在结蜡管上,拆下结蜡管并冷却至室温,分别测定加清防蜡菌处理、加混合菌处理与不加菌处理的原油溶液在结蜡管上蜡沉积量,计算防蜡率. 1.2.2 菌株作用前、后原油粘度、凝点的测定 1)原油粘度的测定:将待测原油与混合菌液分别以 11 比例在锥形瓶中混合,45 振荡培养 7 d,使原油与微生物清防蜡菌液充分作用.7 d 以后将菌液与油分离,测定添加微生物前、后的原油粘度. 2)原油凝点的测定:取清防蜡菌液作用后的脱水原油,采用玻璃套管法进行凝固点测定,与未经微

5、生物处理的脱水原油对照,分析微生物3的降凝效果. 1.2.3 菌种对培养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在 100 mL 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 3.00 g 固体石蜡,121 灭菌 20 min,接入 3 mL 混合菌液, 45 振荡培养 7 d,滤纸过滤后取滤液测定表面张力. 1.3 室外现场试验 1.3.1 微生物清防蜡选井条件 可用微生物进行清防蜡的油井一般选择抽油机井,其原油含蜡大于 3%,油井含水小于 80%,热洗周期 2045 d,油井环空通畅,无杀菌剂等化学物质.根据上述选井条件标准,本试验选择了大庆外围榆树林油田井12-36,井 13-39 及井 14-43.试验井基本情况如表 1 所示,符合

6、微生物清防蜡技术应用的选井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菌种清蜡、防蜡效果分析 1)清蜡效果分析:清防蜡菌种对固体石蜡的降解率如表 2 所示,从表 2 看出清防蜡菌种具有较好的清蜡效果.将筛选得到的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按不同比例复配,7 d 后混合菌对固体石蜡的降解率如图 3所示,从图 3 可以看出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按照 53 的比例复配时对固体石蜡的降解率最高,达到 59%,相当于清防蜡菌种单独作用一个月的效果,说明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按照 53 的复配比例是清蜡的最佳比例. 2)防蜡效果分析:菌种防蜡效果结果如表 3 所示,可以看出筛选得4到的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

7、种按照 53 比例复配后的混合菌防蜡率达到 57.4%,高于单一清防蜡菌种的 29.8%.由此可见,混合菌复配后的清防蜡效果更好.在以下的实验所用微生物菌种都采用清防蜡菌种和高产表活剂菌种按照 53 比例复配后的混合菌. 2.5 现场试验微生物清防蜡效果分析 微生物处理后油井日产油、洗井周期、减少洗井次数和检泵次数见表 7.由表 7 可以看出采用微生物清防蜡技术对试验井 12-36,井 13-39及井 14-43 进行现场试验,提高了这三口井的日产油量,延长了洗井周期,并且减少了洗井次数.井 12-36 日产油增长率为 41.2%,洗井周期由40 d 延长至 149 d,减少洗井 4 次;井

8、13-39 日产油增长率为 33.3%,洗井周期由 45 d 延长至 158 d,减少洗井 5 次;井 14-43 日产油增长率为37.5%,洗井周期由 30 d 延长至 122 d,减少洗井 5 次.可以看出微生物清防蜡技术起到了增加油井的原油日产量、延长洗井周期及减少洗井次数的作用. 3 结论 1)清防蜡菌种与高产表活剂菌种按照 53 比例复配混合,7 d 后混合菌对石蜡的降解率达到 59%,防蜡率达到 57.4%,高于单一清防蜡菌种 7 d 后对石蜡的降解率和防蜡率,说明这种复配体系提高了细菌对烃的代谢速率,能够更有效地降解石蜡并防止油井结蜡. 2)清防蜡菌种与高产表活剂菌种按照 53

9、比例复配混合,作用于原油 7 d 后,原油粘度降低 44.7%,凝固点降低 3.4 ,说明两种菌种按最佳比例混合后,具有很好的降凝、降粘效果.混合菌作用于培养液后,5表面张力降低 46.5%,说明混合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了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培养液表面张力的能力. 3)采用微生物清防蜡技术对 3 口井进行现场试验,能够明显减轻油井负荷及降低开采电流,同时井 12-36,井 13-39 和井 14-43 日产油增长率分别为 41.2%,33.3%和 37.5%,洗井周期分别延长了 101 d,113 d 和 92 d,洗井次数依次减少了 4 次、5 次、5 次. 参考文献 1HE Zhengguo

10、, MEI Bowen. A pilot test using microbial paraffinremoval technology in liaohe oilfieldJ.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 21(2): 201-210. 2ETOUMI A. Microbial treatment of waxy crude oils for mitigation of wax precipitation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7, 55(2): 111-121

11、. 3AIYEJINA A, CHAKRABARTI D P, PILGRIM A, et al. Wax formation in oil pipelines: A critical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2011, 37(7): 671-694. 4LI Jian, LIU Jishan, MICHAEL G, et al. Interactions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J.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2011, 87(1): 77- 104. 5BAILEY S A, KENNEY T M, SCHNEIDER D R.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diverse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oil fieldJ.SPE,72129. 66汪竹. 微生物清防蜡采油技术在王 541 地区的应用 J. 油田化学,2005, 22(1): 20-2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