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影响大学生自我分化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上海大学 社科学院,上海 200444) 【摘 要】大学生自我分化能力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内部因素主要有分离-个体化、依恋、情感断绝等;外部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的能力需要大学生自身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以及和他人相处时独立性和亲密性的平衡,对于父母来说,需要与孩子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反思自身自我分化等来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分化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分化;影响因素;对策 一、大学生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来源于 Murray Bowen 的家庭系统理论,他从内心层面和人际关系层面来界定自我分化的定义,从内心层面上来说,指
2、的是一个人把自己的理智和情绪区分开的能力,即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个体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从人际关系层面来说,指的是个体在与人交往时能同时体验到亲密感与独立性的能力。大学生自我分化的能力影响着其人际交往的情况,也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体现。自我分化良好的大学生既能够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情感连结,又能够独立自主的应对大学生活中来自各方面的问题,他们在与人相处时能够保持一个清晰的自我感,能够处理好“我”的位置,面对压力时也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去迎合他人的期望。相反,自我分化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其行为只2能依据情绪反应,容易依赖他人,在处理问题时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缺乏理性的判断。 二、影响大学生
3、自我分化因素概述 (一)内部因素 1. 分离-个体化对自我分化的影响。在 Mahler 的客体关系理论中,阐释个体的成长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分离-个体化。Mahler 的研究发现在缺乏自我与他人之间明确界限或缺乏独立的自我时,个体会感到很容易“融化” 、 “消失”在别人面前而失去自我,这样模糊的自我认同感源于在幼儿时期没有与母亲建立起良好健康的共生连结有关。 2. 依恋对自我分化的影响。依恋最早是由 John Bowlby 在 1969 年所提出的,Bowlby 以演化的观点观察婴儿与主要照顾者间的互动关系,发现婴儿会主动产生某些行为来获得主要照顾者的注意或照顾,婴儿会借助哭泣、叫喊等依恋行
4、为,让照顾者接近他们并且给予回应与照顾,进而达到生存的目的。并且在这样的双方互动过程中,彼此之间会发展出一种保护信任的关系,使得婴儿与父母形成强烈而持久的情感连结。 3. 情感断绝对自我分化的影响。情感断绝是人们处理代际之间分化不良的一种方式。代际间的情感密切程度越高, 情感断绝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摆脱和父母过度亲密所造成的压力,一些人选择和父母彻底拉开距离, 远远地逃开。这些人错误地将情感断绝理解成情感的成熟,而事实上身体上的独立并不代表情感上的独立和成熟。和父母之间未解决的依恋仍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会因为距离上的分离就使未解决的依恋一笔勾销。情感的断绝使人更为脆弱, 可以说越断绝关系的人
5、越容易3出现症状。 (二)外部因素 1. 家庭因素对自我分化的影响:多代传承:多代传承的观点认为家庭的情感过程是通过多代传承下来的。它包括从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主观决定的态度、价值观和信念。多代传承的观点假设上一代表现出的家庭问题对于下一代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因此,如果大学生家庭中父母乃至整个家族的自我分化水平不高,那么他们的自我分化水平也不会很高。2. 家庭投射:Bowen 认为自我分化不良的父母,容易将自身的不成熟投射或传递到孩子身上,他将这一过程称之为家庭投射,并认为这种投射会降低孩子的自我分化程度,或间接地伤害孩子的情绪发展,使得孩子成为父母矛盾的牺牲品,父母却由此投射机制而减少焦虑。例如
6、:当父母对孩子的问题产生焦虑时,会变得过度保护,溺爱孩子,而使孩子无法顺利的自我分化,这将对孩子将来的生活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自我分化能力与其父母的自我分化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但其父母对其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 3. 三角关系:Bowen 认为当家庭中父母其中一人因内在或外界的压力,产生忧郁或焦虑情绪时,为了寻求夫妻关系的稳定性,就会将孩子拉进此关系中,形成“父亲-母亲-孩子”的三角关系。但是并非依靠三角关系就能缓解紧张的局势,有时可能会由于过度依赖三角关系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某些家庭成员缺少自我分化,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子女,4由此可见,有些婚姻出了问
7、题的父母把焦点集中在他们身上来维持婚姻关系,这样的大学生无法很好的成长,来到大学后也很难适应其中的生活。 4. 核心家庭情感过程:依据 Bowen 的观点,人们往往会选择与自身分化程度相仿的配偶结婚,并创造出相同特质的家庭。但是核心家庭情绪融合程度越高,焦虑和潜在的不稳定性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就越有可能倾向于通过冲突、疏离或联合起来对孩子过分关心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父母的自我分化水平越低,子女的无助程度就越强烈。还有一种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赞许选择的是对家庭过度的帮助而不是感到无助,最终也出现自我分化不良,形成虚假自我 。 三、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能力对策 (一)自身方面 1. 顺利度过第二个分离
8、个体化时期。大学生自身内部机制直接影响着其自我分化能力的发展,大学生活对人的心理发展来说是一段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因为大学时期是从青少年晚期向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而这一时期也处于分离个体化的第二个时期,虽然大学生远离家庭,但家庭作为个体成长和发展的最直接和重要的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特别是与父母形成的亲子关系的性质对大学生自我分化能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产生适当的依恋。这时候大学生一方面需要与父母保持适当的情感联系,要经常问候父母,并于他们交流自己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的感受,对父母产生适当的依恋;另一方面的是要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5在学校里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拿主意了,对于自
9、己以后的发展也需要有自己的想法,这两方面的平衡创造出大学生自我分化最优环境。有的大学生认为上了大学就应该完全独立,又怕与父母保持亲密的情感联系会阻碍自身独立能的发展,于是就采用情感断绝的方式来解决这一冲突,但是情感的断绝使人更为脆弱, 特别是在应激的情况下, 越断绝关系的人越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冲突,因此大学生应该避免用情感断绝的方式来处理冲突。 (二)父母方面 1. 中国传统的父母比较重视子女情感联系的需要,但对其独立自主的需要则往往难以接受,尤其在青春期,但子女突然表现出强烈的独立倾向时,父母往往感到失控的焦虑,因此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严加管制,而往往导致子女表现出更多的叛逆或者过度的顺从。这种
10、状况意味着子女处于被迫从父母那里得到接纳、爱和认同的压力。这并不能协助他们发展出良好的自我分化,亲代需要对子女分离的需要和情感联系的需要都保持足够的容许度,在家庭中构建一致的而且可靠的信念和价值体系才能保证子女发展出良好的自我分化。因此父母一方面要保持最基本的与孩子沟通交流,关系爱护,进入大学后,应让孩子珍惜一个个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2. 对自身自我分化发展历程进行反思。自我分化理论是一种代际传递理论,亲代的自我分化水平藉由互动过程影响子代的自我分化的发展。Bowen 认为,个人过去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将持续影响其未来的重要人际关系,且人们倾向于在亲密关系中复制早期在原生家庭中建立的
11、关系模式。在与子女的互动过程中,父母需要首先反思自己的原6生家庭以及其中的互动模式。这个反思的过程有助于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对当前亲子关系的影响,因此可以主动避免复制和延续不良的或无效的亲子互动模式。 3. 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大多数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效的沟通也越来越困难。即使彼此都清楚可能潜在的一些危机,但为了避免彼此的不适,双方往往都躲开焦虑的问题,于是,亲子关系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就成了讨论的禁忌。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多数亲子关系中,这是一种沟通的失败。在现实的生活中,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应该开诚布公,真诚沟通,父母应尊重孩子,孩子也应该理解父母如果
12、能够有效沟通,就会促进彼此的了解和自我探索,因此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需求达成共识,从而逐渐化解可能或潜在的阻力,提高其自我分化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煜辉.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 杜岸政,余嘉元.自我分化量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述评J.心理研究,2009. 3 王辉.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分化对职业探索行为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08. 4 吴煜辉,王桂平.国外自我分化研究述评J.医学与社会,2008. 5 严春妹.外语学习者的自我分化能力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J.湖7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作者简介:刘芳芳(1989.11- ) ,女,湖南长沙人,上海大学社科学院 2011 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