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途径及支撑体系摘 要:本文通过对理解教育内涵的阐述及实地调查,发现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认同薄弱,民族自我理解和被理解不足,民族标识濒临消亡。作者提出从家庭、社区和学校三种途径加强云南各民族之间的理解教育,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支撑体系。 关键词:理解教;途径;支撑体系;多元文化 云南的边疆少数民族受到地域文化和主体民族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自身的民族认同感薄弱,民族文化的标识趋于消亡。在挖掘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少数民族自身的理解和认同,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外界对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理解。本文结合云南临沧地区实地调查的结论,从家庭
2、、学校和社区三个方面寻求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理解教育的整合途径及支撑体系,以期实现民族文化的共生与繁荣,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一、理解教育的内涵 “理解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理解理论,包括当代解释学。理解教育认为,从科学理解论出发,理解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一种行为方式,是一种把握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过程,即主客观的相互契合;从人文理解论(其实质就是解释学)出发,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它不是人的工具,而是人的目的;从实践理论出发,人类的理解活动具有实践性。2理解源于实践,并受到物质活动的制约。理解教育简单的说就是为促进理解而进行的教育,笔者认为理解教育可以概括为各民族“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尊重彼此”
3、的过程,也是民族团结、稳定的重要途径。 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交融和冲击的影响因素 (一)主体民族文化的冲击 1、汉文化的影响 笔者从调查中发现,在云南临沧地区,德昂族、佤族、俐侎人、傣族等少数民族越来越多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例如在案例区存在着多民族杂居,因此村委会开会都使用汉语。各民族平常听汉语广播,看汉语电视节目,走出村寨与其他民族交往,使用汉语就更普遍了。此外,近年来汉族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在临沧少数民族地区地区开花结果,在民居建筑、服饰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首先,德昂族、俐侎人和佤族本人支系的房屋建筑都是仿照汉族式样;其次,由于轻便、耐用、美观等特点,少数民族十分喜欢汉
4、族服饰,极少穿自己的民族服装。 2、傣文化的影响 在云南临沧地区,笔者调查得出:傣族的宗教文化对德昂族和佤族(本人支系)的影响十分深远。他们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在缅寺开展滴水、浴佛、念经等活动;都庆祝相同的节日:泼水节(堆沙节) 、开门节、关门节。此外,在豆腐铺村部分村民能说傣语,能与傣族进行民族语言的交流;笔者访谈了一位 95 岁高龄的缅寺管理者曹三,他 6 岁当过和尚,12 岁还俗,能背诵几段贝叶经文。据他口述,傣族和德昂族是3兄弟,傣族是从葫芦里出来后走在前面的哥哥。由此,傣文化以其独特的信仰魅力和精神领袖在这个多元文化区内影响者兄弟民族。 (二)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在云南临沧地
5、区,从平坝地区到半山区的垂直立体分布状态中,各少数民族在这个大杂居、小聚居的生存环境中繁衍、生息。各少数民族通过有意识的进行族源、族称和族谱的教育,对民居建筑、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进行民族符号的识别,在口口相传、家庭教育和宗教活动中不断的加深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同时吸收汉文化和傣文化的精髓,形成同中有异、异中趋同的多元文化交融地带。在这个文化交融地带,相同的因素共融共生,而文化的差异又产生互补和相互依赖,最终上升为民族的认同意识。 (三)现代生活习俗的变迁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云南临沧的德昂族和佤族本人支系在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等重大节事活动中,与过去相比省略了很多活动的细节,同时面临着村子
6、里没有和尚,需要到傣族村落请和尚或佛爷的困境。由此看出,在现代生活中,傣族传统的寺庙教育在今天的正规教育的强大影响下已无法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认可和传承。德昂族和佤族本人支系在现代生活习俗的变迁中只是保留了傣族宗教文化的“形” ,而丢弃了“神” 。 三、少数民族理解教育的途径 (一)家庭理解教育 家庭是社会细胞,也是人类自身繁衍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文化传4承和理解教育的基础学校。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家庭理解教育的途径如下:首先,父母通过带领孩子参加生产劳动获得生产知识;其次,生活经验、人生哲理的教育和传承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以及一些谚语或家训获得;此外,道德规律和行为准则的教育与宗教的教规教义有机
7、结合起来成为家庭理解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对祖先的历史和文化等内容的传授主要由年老的长者以口传的方式完成,成为家族团结和内聚的源泉。 (二)社区理解教育 社区理解教育是以家庭理解教育为核心,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村落和社区的交往和社会联系,对民族成员进行民族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教育。云南少数民族社区理解教育的途径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1、政府投资建立社区的活动中心。2、保障社区节事活动的原生态性;3、合理开发社区教育项目。例如举办专题讲座或培训,内容包括有民族政策、民族精神学习、民族文化知识普及等。 (三)学校理解教育 学校是民族理解教育的规范形式,也是各少数民族青少年学习本民族文化,了解其它民
8、族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1、学校显性课程的设置,包括双语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程。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少数民族村落,让学生以新颖的方式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觉自愿的学习本民族文化。2、积极开设特色学生第二课堂,例如举办校园民族艺术节,或是兴趣小组(民歌合唱班、民族舞蹈班、民族武术班等) ,既增强了学生对少数民族体育和歌舞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让少数民族学生在培养兴趣爱5好的同时也自觉地传承了本民族的文化。3、理解教育手册(读本)的开发。 四、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支撑体系 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理解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帮助每一个人正确的认
9、识、了解自己和他人,增进各个民族间的理解与宽恕,并懂得尊重其他人及其文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民族历史和精神价值等,在达成理解与共识的基础上平等而主动地与他人交往、交流与合作,从而深刻地意识到世界彼此相互依存性的客观存在与合理存在,最终实现学会共存、共赢。作者认为,从教育的途径看,正规的学校教育是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核心力量,也是重要的支撑体系,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目标 1、多元文化理解教育改变学校结构与教学,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有均等的学习机会,提升所有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 2、多元文化理解教育帮助所有学生对不同文化群体发展持正向、积极的态度,主动了解并
10、支持文化多样性; 3、多元文化理解教育应协助弱势群体学生建立自信,提升其学业成就; 4、多元文化理解教育应协助学生发展角色取代的能力,并能考虑不同族群的观点,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族群人际关系。 (二)多元文化的理解教育培养体系 (三)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课程设计原则 1、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兼顾不同族群学生的需要 6学校为来自不同群体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相同的机会与环境,以便使少数民族学生具备与主流群体学生竞争的能力。 2、以多元文化观和民族和谐共生的教育观为主旨 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应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认可、互为补充。主流社会成员尤其要学会尊重、理解和重视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成
11、员应强化和保存自己的文化特征。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心理、行为与信念所包含的深层文化结构的理解,减少偏见、增进理解与和谐发展。 3、课程目标兼顾认知、技能和情意等三大领域 在认知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平等;在技能训练方面,使学生获得同其他民族相处和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在情感方面,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社会所具有的价值观和态度。 (四)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整合式教学策略 1、合作学习 学生自发组成小团体,通过讲述方式,分享更多知识;通过辩论方式,对问题的了解更加透彻;透过分组讨论,学习更多不同的观点与经验; 2、族群文化教学 开发双语课程,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认同;适时开展双语
12、教学,例如彝族、傣族、德昂、佤族等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的开展和课程设计。 3、多元文化的教学环境 7积极培训双语教师,促进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多元文化教育,透过多元文化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赋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性与创作空间。 4、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 设立家长讲习班,邀请少数民族精英家长给学生讲座;结合社区的民族文化资源,在社区参观访问、社区调查课程中,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本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 参考文献: 1邓友超,田介成.“理解教育”的课程实施观J.教育科学研究,2005(10):23-25. 2苏志磊.理解教育:解释学的视角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9):52-54. 3赵世林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6. 4许烺光主编, 宗族神姓俱乐部 ,华夏出版社,1990:60-62. 5临沧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编.临沧地区民族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86-97.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