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08KB ,
资源ID:1756184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561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doc

1、1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摘 要: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善于在外交场合通过“赋诗言志”来表达立场、传递信息;或者通过“赋诗言志”对外交事务发表观点、表达立场,这种外交话语方式,我们称之为“诗赋外交” 。 “诗赋外交”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燕享之礼” 。 关键词:诗赋外交;赋诗言志;燕享之礼;起源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170-02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善于在外交场合通过“吟诗作赋”来表达立场、传递信息;或者通过“吟诗作赋”对外交事务发表观点、表达立场,这种外交话语方式,我们称之为“诗赋外交” 。 “诗赋外交”具有悠久的

2、历史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燕享之礼” 。 一、西周的“燕享之礼”:起源于外交外事活动 如前已述,诗赋外交是指在外交场合通过“赋诗言志”来表达个人或国家之志的一种独特的外交话语方式,而“赋诗言志”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的“燕享之礼” 。这可以从左传和国语对燕享赋诗的记载得到佐证。 左传所载赋诗场景共 68 次,其中有 62 次均发生在隆重的外交燕享场合;国语所记赋诗场景虽只有 6 次,但其中 2 次也是在外交燕享中进行的。可知,赋诗与燕享礼密切相关。而所谓的燕享之礼即燕礼,是指宴乐宾客的隆重礼仪,其中“享”即“飨” , 左传常写2作“享” , 国语常写“飨” ,均指用酒食款待宾客之意;“燕

3、”通“宴”,义为安闲、休息,即在政余闲暇之时宴乐宾客。但西周早期用“言”记燕礼,如伯矩鼎:“伯矩作宝彝,用言王出内事人”139,西周晚期才用“宴”记燕礼,如鄂侯御方鼎:“王南征,伐角 。御方侑王。王休宴,乃射。 ”到春秋之后,除“宴”外,还用“”记燕礼112。 西周早期为什么用“言”记燕礼?根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的解释,古人的燕礼在飨礼之后, “飨重威仪”而“燕重言” ,飨礼只是形式,美酒佳肴,备而不用,向宾客进酒不用酒而用“醚” (仅有酒味的甜汁)2209, 宾客只能象征性地品尝一下,不能饮尽,只有到了“飨礼”之后的“燕礼” ,才能“饮酒食撰尽欢而散”361-73,也就是说,飨礼之后的燕礼可以

4、饮酒言说,尽情表达,具有言说、发表观点的功能。燕礼和飨礼的这种功能区别似乎在表明西周早期最初设置燕礼时的目的是为了给朝聘往来中的各国诸侯发表看法、沟通思想、交换意见而设置的,正如刘雨文章西周金文中的周礼所言:“盖西周早期燕礼乃因外交活动欲有所言而设,故以言记此礼。 ”489 后因“宴” 、 “”与“言”音近,故假借来记“言礼” ,所以“燕礼”由“言礼”演变而来,而“言礼”最初是为参加外交外事活动的各诸侯国发表观点、交换意见而设置的,而且最初的“言礼”中,很可能不乏自由用诗,或引诗论理,或自赋新诗,或美或刺,但后来,随着西周统治阶级对等级礼仪制度的强化, “言礼”与“享礼”一起被完全等级化、仪式

5、化,成为一种具有固定用诗、用乐模式的礼仪规范540。 3二、西周“燕享之礼”的用诗、用乐礼仪模式 燕享礼中用乐之诗章多取自今本诗经 。如,今存仪礼?燕礼中一段记载:“小臣纳工。工四人,二瑟;小臣左何瑟,面鼓执越,内弦右手。相入,升自西阶北面东上坐。小臣坐授瑟乃降。工歌鹿鸣 、四牡 、 皇皇者华 。笙入,立于悬中,奏南陔 、 白华 、 华黍 。乃间歌鱼丽 ,笙由庚 ,歌南有嘉鱼 ,笙崇丘 ,歌南山有台 ,笙由仪 。遂歌乡乐, 周南:关难 、 葛覃 、 卷耳 ;召南:鹊巢 、 采蘩 、 采 。大师告于乐正日正歌备。 ”6 引文中的南陔 、 白华 、 华黍 、 由庚 、 崇丘 、 由仪6 篇,是诗经

6、?小雅中仅有篇名而无文辞的“笙诗” (宋朱熹于集传中所称) ,其余 12 首亦分属小雅和国风 ,可知燕享礼中乐章多取自诗经 。根据礼仪的性质、规格、参加者的身份和地位来确定诗乐的采用模式,所以,西周燕享礼中的用诗用乐是礼仪参加者社会等级地位的标志。如:左传襄公四年:“穆叔如晋,报知武子之聘也,晋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鸣之三,三拜。韩献子使行人子员问之,曰:自以君命,辱于敝邑。先君之礼,借之以乐,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细,敢问何礼也?对曰:三夏 ,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 文王 ,两君相见之乐也,使臣不敢及。 鹿鸣 ,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四牡

7、 ,君所以劳臣也,敢不重拜?皇皇者华 ,君教使臣曰:必咨于周。 臣闻之:访问于善为咨,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咨事为讯,咨难为谋。 臣4获五善,敢不重拜?”7 从中可知,三夏是天子用来招待诸侯领袖的, 文王是两国国君相见时使用的音乐,所以,穆叔对这两种乐歌“不拜” 。而鹿鸣是君王嘉奖寡君的, 四牡是君王用来慰劳使臣的,与皇皇者华一样,都是用来享他国上卿时所用之乐,所以,穆叔才敢接受,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身份听这三首诗才符合周礼的等级规范。仪典用诗,多取其乐章之义,而非辞章之义,乐章之义与诗本义没有必然联系。上文所引仪礼?燕礼例中,只有鹿鸣 、 鱼丽 、 南有嘉鱼为写宴乐的诗,其余几篇,都与燕饮无关。如

8、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民不,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8 显然是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南山有台是颂德祝寿的乐歌,颂祷对象,不是天王,便是诸侯。与燕饮无关。全诗 5 章,每章 6 句,第一章“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第三句“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9216采写夙夜劳瘁的女宫人为贵族祭祀采的辛苦,其诗云“于以采,于沼

9、于;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10采写贵族女儿出嫁前女奴们依俗置办告宗庙所需的蓝藻之类祭品” ,其诗:“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5之?维筐及;于以湘之?维筐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11 四牡是出使官员自述奔波之苦不能在家孝敬父母;皇皇者华是写使臣受国君之命周历各国,广询博访,忠于职守的事。程式化、模式化的乐章表演与参礼者出使的政治任务、外交谈判主题无关。 燕礼中无数次描述了燕礼中的答拜之礼,但没有一次答拜是为所奏的乐章而答拜,说明燕礼中的诗乐表演,不是为嘉宾点歌设置,与使者

10、、来宾的出使目的、谈判主题无关,它的功能更多体现为强化等级观念,提高宗法意识,增加礼仪威严、庄重的氛围。 论语?八佾篇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悉取于三家之堂?”1218 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所以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祭祀祖先,撤掉祭品时唱着雍的诗篇。 雍只有在天子祭祖时才能唱,身为卿大夫级别的三家根本就不配唱,唱了就是违

11、礼、僭越。所以孔子说:“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这样的词句,怎能在三家祭祖的庙堂上采用呢?从孔子谴责这些诸侯僭用天子之乐的事实,我们也可推知,西周燕享之礼的奏乐舞蹈,其内容、规模依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但同一身份地位的宾客所受的待遇却是固定模式化的,它与参礼者的出使政治任务、外交谈判主题无关,仅与礼仪的性质、规格、参加者的身份、6地位、等级密切相关。 三、燕享礼中“乐章之义”的失落与“辞章之义”的兴起:赋诗言志兴起 西周燕享礼中的用诗,最大特点就是取其乐章之义而无关诗歌内容,重点在于体现宗法、等级、地位、身份等观念意识,所以,配歌用诗是固定的、模式化的,是建立在西周宗法、等级制度之上的产物。但是到了

12、春秋时代,由于天子式微,诸侯征战,强权问鼎,西周的诸侯朝天子到春秋时变成了诸侯朝霸主。周朝的宗法等级的礼义秩序遭到破坏,但周礼遗风尚存。国家的兴衰存亡、利益得失等诸多因素,促使各诸侯国之间朝聘会盟往来不断,外交外事活动频繁,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的外交语言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燕享礼仪中那种充满等级教化意义的乐章之义逐渐淡化、消失,燕礼中“言”的目的与功能的逐渐增强。因为原有的用于固化宗法等级需要的歌诗礼义,已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微妙莫测的现实国际环境,为了生存、趋利避害,为了说服、规劝、讽刺、批评,为了表示友好、增进信任,化解冲突,解决急难,满足各种政治和外交的需要,促使人们在朝

13、聘燕享中,重视燕礼最初设置时的“言”功能,即取燕礼中歌诗的辞章之义,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外交观点,以解决现实问题, “赋诗言志”随之兴起。因为这种以诗代言、即兴“赋诗言志”的外交话语方式,具有委婉高雅、精神微妙等特点,对于礼崩乐坏但天子余威与礼乐影响仍存的春秋时代的外交活动来说,不失为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7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1.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元年M.北京:中华书局 1990. 3刘雨.西周金文中的飨与燕C/.刘雨.金文论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4刘雨.西周金文中的周礼J.燕京学报,1997,

14、 (3). 5刘丽文.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礼学渊源及形成的机制原理J.文学遗产,2004, (4). 6燕礼EB/OL.古诗文网,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0deadc37de.aspx. 7左传?襄公四年EB/OL.中文百科在线,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75157. 8呦呦鹿鸣EB/OL.百度百科,http:/ 9黄典诚.诗经通译新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0采EB/OL.百度百科,http:/ 11采EB/OL.百度百科,http:/ 12孔丘.论语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