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选取标准与数据库设计建设中原经济区,事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河南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平台,是凸显河南地位、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对这项宏伟事业谋划和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档案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查考利用价值,对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选取档案资源?档案信息化的数据库如何设计?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1 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的选取标准 在中原经济区形成和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文字、图表、照片、声像等信息资料,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料都纳入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范畴。有关文献提
2、出了界定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的几个原则:“一是能够完整诠释中原经济区概念,完整反映中原经济区的内涵和外延;二是能够完整反映中原经济区形成及成长过程;三是能够充分体现中原经济区全方位、全内涵、全载体、全过程,再现中原经济区的全貌。”但是,该文献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选取标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顺利推进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笔者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寻找具体的指标以建立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的选取标准,二是分清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的重要程度。本文将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的重要程度分为 3 个等级(如表 1 所示) ,并从时间、地域、产2业、级别、类别、载体 6 个方面讨论如何选取中原
3、经济区档案资源。 1.1 时间标准。中原经济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规划到建设的过程。因此,从时间维度可以帮助我们对相关信息资料是否属于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及其重要性作出判断。我们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历程分为 3 个阶段,如表 2 所示: 1.1.1 萌芽阶段。本阶段从 1985 年 9 月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成立至 2009 年 12 月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卢展工提出将中原经济区区域扩展到河南全省战略提出之前。本阶段的主要成就是中原经济区概念的提出。 1.1.2 规划阶段。本阶段从 2009 年 12 月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卢展工提出将中原经济区区域扩展到河南全省战略提出到 2012 年 1
4、1 月中原经济区地图编制正式完成之前。本阶段的主要成就是中原经济区中心的转移和上升为河南省重大发展战略。 1.1.3 建设阶段。本阶段从 2012 年 11 月中原经济区地图编制正式完成开始。本阶段的主要成就是中原经济区的正式成立和上升为国家层面战略。 1.2 地域标准。中原经济区有着明确的地域范围,因此,从地域维度可以帮助我们对相关信息资料是否属于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及其重要性作出判断。根据中原经济区规划所确立的空间布局,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可分为 3 类,如表 3 所示: 以上划分的依据是: (1)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是河南省。 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指出:3“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
5、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 ” (2)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已明确界定。 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指出:“促进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 9 市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形成高效率、高品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和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引领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 1.3 产业标准。根据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定位,按产业的重要性将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分为以下 3 类,如表 4 所示: 这样划分的依据有两点: 第一, 中原经济区规划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
6、发展的路子” 。据此可以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列为最重要的 3 个产业。 第二, 中原经济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界定为“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 “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据此,可以将交通、文化列为较为重要的两个产业。 1.4 级别标准。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建设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山东省人民政府等政府部门的组织与领导。按照档案来源的行政级别可分为 3 类,如表 5 所示:1.5 类别标准。中原经济区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4活动。
7、按照类别,将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分为 3 类,如表 6 所示: 1.6 载体标准。档案资源的载体,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体之外,还包括计算机多媒体,如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我们认为,从载体类型来看,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都很重要,如表 7 所示: 2 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数据库设计 选取标准的建立为收集和整理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提供了行动指南,但要实现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便于档案资源的存储与检索,则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数据库。数据库设计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关系模型(数据表)的设计问题。鉴于中原经济区各类档案资源的属性存在较大差异,如行政公文和新闻报道需要保存的属性就存在明显
8、的区别,我们以类别标准作为主线,采取一种类型对应一个关系模型的办法,建立如下几个关系模型: 行政公文(档案编号,标题,发文字号,发文时间,发文机构,主题词,正文,签发人,地域编码,关键词) 。 政府会议(档案编号,会议名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会议性质,主持人,出席领导,会议发言,会议结果,地域编码,关键词) 。 新闻发布会(档案编号,发布会名称,时间,地点,内容,地域编码,关键词) 。 新闻报道(档案编号,标题,时间,正文,地域编码,关键词) 。 学术会议(档案编号,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办单位,会议内容,地域编码,关键词) 。 图书(档案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ISBN,装帧
9、,5开本,地域编码,关键词) 。 地域(地域编码,地域名) 。 其中, “地域”关系模型的主键“地域编码”对应其他关系模型的外键“地域编码” ,具体的地域编码如表 8 所示: 以上各关系模型均不存在传递依赖和部分依赖,并且各个属性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因此,符合关系规范化的要求。 3 结语 本文从时间、地域、产业、级别、类别、载体 6 个方面建立了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的选取标准,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数据库的关系模型。这些成果可以为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选取标准的可操作性还有待检验,设计的关系模型还不够全面,这些方面都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注:本文是 2012 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立项课题(中原经济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 2012B24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档案馆 来稿日期:2013-06-17)